第二十二章 血紅色的曙光(下)

高俊面向大家,大聲倡議:“就在前幾天,我們太平軍內也曾有過一場爭論,討論法律是否應該深入家庭。當時,我已經給出了答案,此時,韓小娘之死更是告訴我們,法律並不相害於仁義,反而是天下大同的必經之路。

根據地要制定各類的律例條格,要設立專門的法庭,並且安置法官,還要設立法律學校,我們開辦的學校也要向大家普及法律。這法律不別士庶,不別男女,不別四民,不別軍民。機關依法行政,罪犯一律判決。”

元好問龍飛鳳舞寫下這九個大字,軍兵們把旗子豎立起。人們頓時熱烈起來,根據高郎君所說,法律要形成完整的法、律、科、條四部分,並且以令、例補充。這法律會是以後所有事情的保障。

高俊也要從文武官資中的文資析出法資來,這是司法、監察官員專用的官資。

理論上來說,高俊已經大大越界了,雖然自漢代就有以春秋決獄這樣不遵循國家律例還受到讚揚的事情,但制定法律的尊嚴畢竟不容挑釁,不遵循法律的人很多,但敢另外設置一條法律的絕少。

更何況高俊還要在文武官資之外另設一條法資,這簡直就是在挑釁開封朝廷的威嚴。

第一條政綱就如此驚人,衆人翹首以待。

“第二條:興農墾,均田地。”

“現在在老根據地內,各鄉村都已經結成了管社,並且推舉了管領和社正,現在膠東地區也要按這個法子來辦,各地民衆都要推選本鄉賢達人物,組成機關。這機關聽我差遣,並且有俸祿補貼,而你們要領導本管本社的百姓大興農墾。

現如今老根據地內已經實行了均田法,參加過軍隊的軍兵家屬都能領到一定份額的田地,其餘被解放的驅口和無地貧民也可以認領荒地,從機關這裡貸來農具和種子以資耕種。關於土地的佔有與轉讓,老根據的法條就很好,我們以後會在此基礎上相加修訂,出臺專門的法律,來保證你們的土地。”

高俊強調:“劫富濟貧聽上去很好,但是我高俊也無需如此做,現如今由於戰亂,山東荒地很多,任由平民射買,由官地、荒地轉爲私田。根據地內禁止高利貸,還要抑制土地兼併。天道酬勤,誰富誰貧,就看你們各位自己勤勉如何了。”

登州城內士紳議論紛紛,有些人的表情略有憂慮,但絕大部分人都很欣喜。由於戰亂,百姓成爲流民,失去了土地,甚至不得不依附豪強,成爲近乎於奴隸的驅口。高俊此招等於解放了所有驅口,讓農民重新回到土地上。

部分大豪強對此是不滿意的,但是軍兵的家屬們都分到了土地,成了國家穩定的中農,他們手中的刀槍是不會與這羣豪強善罷甘休的。

在紛紛的議論當中,元好問將這一條也寫好了,立在第一面旗子的旁邊。

“第三條:欽天格物,窮極學問。”

“現在根據地內已經開了很多學校,但是以後還要開的更多,所有的孩子都應該完成兩年的義務教育,這是任何家長都不能逃避的責任,誰要是不送孩子上學,誰就等着關大獄。我們要培養出更多的飽讀詩書,精通學問的孩子,大家也不用再擔心打官司吃虧,做生意被人騙,賣個糧食都不認識帳的事情。”

“然後我們就要欽天格物,探討天象自然,繼承往聖的絕學。中學已經教了不少知識,以後我們還要挑選出那些聰明絕頂的人,開辦大學和研究所,既要研究經史,也不忘曆法、算學、水利、營造、培育良種!但凡利國利民的事,都應該細緻研究,推敲學問!”

元好問叫人再去磨墨,大筆一揮,將這八個字寫得極爲飽滿遒健。

“第四條:重整度支鼓鑄,振興商旅。”

“朝廷鈔法害民,物價一日三變,鈔賤物貴,流通不暢,這是因爲朝廷支出無法,不得不印鈔以補缺虧空。我們已經建立了會計學校,以後還要建立專門的度支機關,統一根據地的財政,並且依據現在的情況,按時定量的鼓鑄錢幣,以便振興商旅。

高俊大聲宣佈:“我知道大家厭惡交鈔,但是交鈔也有它的好處。真正害民的是朝廷無節制的支出,再加上苦於缺少金銀銅鐵。現如今交鈔已廢,民間交易大多用銀,在此我也做個順水人情,以後,我們還要專門鑄造成色分量標準的銀幣以資大家使用,幫助振興商旅。現在軍事情況緊急,可能還做不到這一步,但我提前要告訴大家,以後我們要以銀爲商本財本,實行銀本位計價!”

在場不少幹過行商的人,立刻就理解了銀本位大概是什麼意思,拉起身邊的人興奮的解釋起來。元好問筆走龍蛇,四面旗幟肅立。

“第五條:振軍勢,保衛家國。”

“我們太平軍現在有一千多人在登州城,大家也看到了我太平軍乃是文明威武之師。現如今黑韃肆虐中原,大男兒應當手提長劍,以天下爲己任,我太平軍已擴張至三十個旗,保衛鄉梓,乃至收復中原。登州城有志氣的少年,均可參投我軍!”

這下子可讓人羣真正沸騰起來了,說實話,太平軍看上去確實威風凜凜,在老根據地那邊也頗受人尊重,根本沒有此時南北兩家對兵士的厭惡氣息。剛纔就說過,參軍與土地之間的關係不少,對於高俊要解放驅口充滿感激之情的人躍躍欲試,想要參軍。

元好問面帶微笑,寫下第五面旗幟。

“第六條:布威德於四方,撫諸夷歸一體。”

“這是我們以後的萬里藍圖,咱們山東山海相接,乃是勾連海內的通衢大道,北通燕趙、南跨淮揚、西接中原、海東又有高麗、日本諸國。所以眼光要廣闊一些,這天地四方,難道不該重歸於一嗎?”

元好問差不多要把筆桿捏斷了,六面大旗全都豎起,高俊拔出長劍,劍刃在太陽的照射下熠熠生輝,軍兵和登州士民們都歡呼起來,高俊指着城外海邊的峭壁:“這六條誓文是我高俊已經定好的政綱,之後我會出錢聘請工匠,將這六條全都鐫刻在海邊的石壁上。蒼天有神、大地有靈、咆哮的東海有聖!天不塌,地不裂,東海不幹,我就絕不妥協!”

這六面白色大纛迎風飄揚,它們以後會一直跟隨高俊的軍馬,每到一處,就在營地高高樹立這六面旗幟,按照這些誓文革故鼎新,行高俊新政。

這六條政綱是高俊與何志也苦思的藍圖,將會有無數大好青年,在這六面旗幟下奮戰,直到生命的最後一息,消滅那些,阻擋六條政綱的敵人。

第十六章 孤懸敵後,危機四伏(下)尾聲尾聲第十五章 一堆蒼煙收不起(上)第十一章 共赴勝利(上)第二十四章 喋血玉津園(下)第七章 人心難測(上)第四章 厲兵秣馬(下)第十章 趙汝凡(下)第二章 彭義斌元氏就義,高太尉開州點兵(下)第二十一章 獨行劍再現淮陰郡(上)第十七章 做好密州之戰的準備工作(上)第十八章 星轉鬥,駕回龍(下)第十九章 武器(上)第十八章 僧虔溯往事(下)第十章 欲涉者,待其定也(下)第五章 東頭村(上)尾聲第十一章 今與來(上)第十四章 方向調整(下)第六章 河橋爭奪戰(下)第二十一章 喋血雞鳴山(上)第九章 暗流如潮涌(上)第十章 戰爭之路(下)第二十章 涇渭難分意難捨(下)第二十一章 陳郎中的計策(上)第四章 延伸殺傷(下)第十三章 魚(上)第一章 孔元政的決心(上)第五章 河橋爭奪戰(上)第二十章 現代戰爭(下)第十三章 高牆深壘(上)第六章 血銀(下)第二十二章 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下)第二十一章 騎兵(上)第十六章 苦?甜?怨(下)第二十二章 夜深深(下)第十九章 允厥執中:先賢遺訓垂千古(上)第二十章 鹽糧事發,高畢相競(下)第十一章 不管淚水多鹹 有一天我會告別從前(上)第九章 鬱悶的軍使(上)第十四章 出其所不趨,趨其所不意(下)第八章 願(下)第九章 進退兩難的處境(上)第十九章 勢窮力竭(上)第十四章 木華黎重拳出動,太平軍設兵邯鄲(下)第九章 暗流如潮涌(上)第二十章 衝鋒與後撤(下)尾聲第十五章 亂紛紛(上)第十八章 理不清的變亂(下)尾聲第十八章 烽火揚州路(下)第十二章 鬥百草(下)第二十章 深情寄(下)第十五章 左翼壘(上)第二十一章 留守司(上)第七章 故?新?追(上)第二十一章 痛苦的頭領(上)第十二章 號角起,鐵騎連(下)第四章 走向爭霸之路(下)第二十二章 陳郎中的計策(下)第四章 賈濟川提調忠義軍(下)第八章 風蕭蕭(下)第二十章 屹立千仞的守軍(下)第二章 交兵黃河岸(下)第六章 東與西(下)第十五章 漢人們的陰謀(上)第二十三章 吏員(上)第十二章 高城落日隱悲茄(下)第十五章 在穩當可靠的基礎上,爭取一切可能的勝利(上)第二十一章 喋血雞鳴山(上)第十九章 警備騎兵(上)第十五章 商船(上)第二章 肇端易州靖安民(下)第十章 身當恩遇恆輕敵(下)第五章 勸?恨?歸(上)第十七章 理不清的變亂(上)第十七章 莊園(上)第二章 風雲斷,日月昏(下)第十四章 高牆深壘(下)第十五章 叱吒灤河張實濟(上)第八章 說不明的想法(下)第十一章 致力公心:潘正的姿態(上)第九章 抹不去的污點(上)第二十四章 刑事法令(下)第八章 絕擊天勝(下)第十七章 洺州的回擊(上)第十六章 瘴氣三時作陣雲(下)第十七章 密謀(上)第十一章 嘆聲聲(上)第八章 警巡院(下)第十三章 百業興(上)第二十二章 山如是,海如是(下)第十二章 共赴勝利(下)第十章 華東莊(下)第十三章 工兵(上)第五章 玉碎瓦全(上)第十八章 親軍司(下)第五章 犯錯(上)
第十六章 孤懸敵後,危機四伏(下)尾聲尾聲第十五章 一堆蒼煙收不起(上)第十一章 共赴勝利(上)第二十四章 喋血玉津園(下)第七章 人心難測(上)第四章 厲兵秣馬(下)第十章 趙汝凡(下)第二章 彭義斌元氏就義,高太尉開州點兵(下)第二十一章 獨行劍再現淮陰郡(上)第十七章 做好密州之戰的準備工作(上)第十八章 星轉鬥,駕回龍(下)第十九章 武器(上)第十八章 僧虔溯往事(下)第十章 欲涉者,待其定也(下)第五章 東頭村(上)尾聲第十一章 今與來(上)第十四章 方向調整(下)第六章 河橋爭奪戰(下)第二十一章 喋血雞鳴山(上)第九章 暗流如潮涌(上)第十章 戰爭之路(下)第二十章 涇渭難分意難捨(下)第二十一章 陳郎中的計策(上)第四章 延伸殺傷(下)第十三章 魚(上)第一章 孔元政的決心(上)第五章 河橋爭奪戰(上)第二十章 現代戰爭(下)第十三章 高牆深壘(上)第六章 血銀(下)第二十二章 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下)第二十一章 騎兵(上)第十六章 苦?甜?怨(下)第二十二章 夜深深(下)第十九章 允厥執中:先賢遺訓垂千古(上)第二十章 鹽糧事發,高畢相競(下)第十一章 不管淚水多鹹 有一天我會告別從前(上)第九章 鬱悶的軍使(上)第十四章 出其所不趨,趨其所不意(下)第八章 願(下)第九章 進退兩難的處境(上)第十九章 勢窮力竭(上)第十四章 木華黎重拳出動,太平軍設兵邯鄲(下)第九章 暗流如潮涌(上)第二十章 衝鋒與後撤(下)尾聲第十五章 亂紛紛(上)第十八章 理不清的變亂(下)尾聲第十八章 烽火揚州路(下)第十二章 鬥百草(下)第二十章 深情寄(下)第十五章 左翼壘(上)第二十一章 留守司(上)第七章 故?新?追(上)第二十一章 痛苦的頭領(上)第十二章 號角起,鐵騎連(下)第四章 走向爭霸之路(下)第二十二章 陳郎中的計策(下)第四章 賈濟川提調忠義軍(下)第八章 風蕭蕭(下)第二十章 屹立千仞的守軍(下)第二章 交兵黃河岸(下)第六章 東與西(下)第十五章 漢人們的陰謀(上)第二十三章 吏員(上)第十二章 高城落日隱悲茄(下)第十五章 在穩當可靠的基礎上,爭取一切可能的勝利(上)第二十一章 喋血雞鳴山(上)第十九章 警備騎兵(上)第十五章 商船(上)第二章 肇端易州靖安民(下)第十章 身當恩遇恆輕敵(下)第五章 勸?恨?歸(上)第十七章 理不清的變亂(上)第十七章 莊園(上)第二章 風雲斷,日月昏(下)第十四章 高牆深壘(下)第十五章 叱吒灤河張實濟(上)第八章 說不明的想法(下)第十一章 致力公心:潘正的姿態(上)第九章 抹不去的污點(上)第二十四章 刑事法令(下)第八章 絕擊天勝(下)第十七章 洺州的回擊(上)第十六章 瘴氣三時作陣雲(下)第十七章 密謀(上)第十一章 嘆聲聲(上)第八章 警巡院(下)第十三章 百業興(上)第二十二章 山如是,海如是(下)第十二章 共赴勝利(下)第十章 華東莊(下)第十三章 工兵(上)第五章 玉碎瓦全(上)第十八章 親軍司(下)第五章 犯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