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一片山河好氣象(下)

謝傳風先到的大名府,此時大名府城內的清理工作已經接近尾聲,但是城內的白地和清理出來的廢墟依舊嚇了他一跳,當他得知蒙古人破大名府時殺了八萬人之後,更是驚得半舌不展。

此番來見高俊,還是商談從海路走私的事,自他回去之後,花靨謝家的人進行了連續兩三天的爭論,最後決定:無論如何也要跟高俊搭上線,完成這個走私航線的搭建。

謝家傾盡全力在淮東尋找可以幫忙的對象,還真讓他們搭上了一條關係,可以從東海海路將南宋的糧食運到山東來。

“倒還真是了不起,不知你們搭上了誰的關係,我如何與他交接呢?”高俊也有些意外,沒有想到謝家的活兒辦得這麼利索,由於魯南戰役、救援中都之戰和大名府之戰接二連三,高俊根本沒時間去考慮走私的事情,眼下根據地連一個可用的外海港口都沒有。

“此人乃是浙東的一個大富商,在官府中也頗有能量,此人有海船,經常辦這些走私交易,此次我們三方分成,咱們雙方備貨,而這位先生負責送貨。”

“好極了,不過你就不怕我跟這位先生達成協議,把你們謝家撇下不管嗎?”

“我們謝家也並不是無能之輩,如果高郎君言而無信,我們自然有計較,但是我看高郎君是光明磊落的人,必然不會這麼做。而這位先生雖然乾的是不法生意,但爲人卻有些意思,自號是讀聖賢書之輩,從不騙人。”

“那可就有意思了,真不知此人是何人。”

“這位先生姓刁,雙名光鬥。”

高俊默唸了幾遍這個名字,這名字起得很雅,看樣子確實是家世不凡,雖然做的是走私生意,但是卻是個儒商,這等個性鮮明的人物,高俊很有結識的興趣。

“現在貴家可以備貨了,我要的各類貨品的清單都在這裡,一時間也籌集不完,所以希望貴門早做準備。”談得很痛快,高俊拿上了採購清單,謝傳風接了過去,略微掃了一眼。

“高郎君真是大手筆,不過,我們謝家倒是能備齊這些貨物,只是我們想問,高郎君如今連一個港口都沒有,究竟是要在哪裡搞海上走私呢?”

“我想這些貨品在兩三個月內才能籌集,到時候我們會商談好港口的。”其實謝傳風的話正問到了高俊的軟肋,但是高進卻顯得雲淡風輕,似乎這根本不是什麼重要的問題:“以我們高家軍的實力,周邊的港口並不在話下,有必要的話我們也會與盤踞在山東沿海的各方合作,共同分享利益,有錢大家賺。”

高俊很重視對南宋的走私,想要戰勝蒙古人,僅憑北方的力量並不夠,如果能夠調用南宋的資源爲抗蒙戰爭服務的話,戰勝的可能性就會大大增加。

而且,日後,如果高俊真的夢想成真的話,在南宋的關係網也十分重要,那個隱秘的夢想,高俊自己現在都不大敢說出來。

大概是大名府之戰結束一個月之後,高俊的領地上來了一羣不速之客,是燕寧率領的數百殘兵。

聽說燕寧來到之後,高俊親自出城相迎,在之前的魯南戰役期間,兩人雖然素未謀面,但是燕寧也採取了配合措施,這讓高俊心懷感激。既然友軍有難,高俊不能坐視不理。

這是個三十多歲的大漢,留着長長的髯須,看上去還頗有幾分儒將之風,作爲莒州的大戶,燕寧在當地舉兵,以保境安民的名義驅除紅襖軍,當地人無不景從。但是就在高俊忙於和蒙古人作戰之際,燕寧被楊妙真所擊敗,地盤和軍隊均爲其所奪,只能率領少數殘兵來投奔高俊。

“好一個楊妙真,趁着我和蒙古人作戰的時候搞突然襲擊,倒也是個眼光準確的人。”高俊摩挲了一下下巴。

“高郎君,小弟此番就是來投奔您的,高郎君能戰之名,在咱們山東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此次戰敗我也想清楚了,想恢復原有的聲勢,靠我自己怕是不能,只求高郎君能夠援我一臂,解救我家鄉父老,此後我必然鞍前馬後相隨,爲高郎君帳下一將。”看着高俊沒有立刻表態,燕寧突然說出了這些話。

無論是忠於金朝的義軍還是紅襖軍,在戰敗之後互相投奔也是常有之事。高俊答應了燕寧的要求,並且給了他一個貼軍旗指揮的職務。並且準備出征莒州。

眼下高家軍又經過一輪擴張,編有馮達、李銘、樓升、僧虔、郭延嗣、路哲六個正軍旗,裴真、範有田、張大春、燕寧四個貼軍旗,此外,潘正獨領一旗,已經有了十一旗,近五千兵力,還有數萬民兵可用。

但是和何志也商討的時候,何志也卻說:“根據地連番大戰,困苦不堪,且彭義斌與李全二人在蘇北休養生息,日漸恢復,需要防備此二人。所以此番不能出動大軍了,依我看最多出動2~3個旗的兵力。”

高俊可不願意:“我當然知道根據地困苦,但是據我所知,楊妙真槍法無雙,手下的人馬少說也有萬人,此番奪了莒州,必然又要招兵買馬。紅襖軍固然以流民居多,但是楊妙真可非等閒之輩,在這個年代,以區區一女子之身能成爲衆多豪傑之領袖,可並非僅有一身好武藝就行。”

何志也點點頭:“這我當然知道,不過這也是目前根據地的極限了。”

高俊沉默了一下:“既然這樣的話,我也要想辦法請四方援兵了。”

何志也倒了一杯熱水遞給高俊:“你是說黃摑阿魯帶他們?”

“莒州真正的佔據者燕寧不是在我這裡嗎,我就以協助燕寧爲名起兵,奪了莒州之後,另派軍將管轄,而燕寧可做我手下之將。”高俊把熱水稍微吹涼一些,緩緩啜飲:“想要做大,不僅僅是要從本體系培養軍隊,也要接受外來人員的投靠了,當初咱們收編陝西勇敢和阿里哲孛人,現在已經起了效果,燕寧前來投靠是件要緊事,而且此人也並非無能之輩,可以助我鎮守一方。”

針對楊妙真用兵的事情就這麼定了下來,高俊迅速草擬了文書,分別送往濟南府和益都府。

眼下河北行省草擬,侯摯還沒時間管理這些州縣,高俊眼下能搶到多少地盤,未來就能掌控多少地盤。從這方面來講,高俊倒是有些感謝紅襖軍了,如若不是這幫人衝州撞府,自己哪來機會擴展到如此之大。

第四章 李驍奇(下)第十九章 允厥執中:先賢遺訓垂千古(上)第五章 散兵(上)第八章 血鐵(下)第十七章 時全出現(上)第二十二章 住房(下)第十七章 新顏換(上)第八章 尺素傳(下)第二十章 衝鋒與後撤(下)第十七章 天理昭昭(上)第二十一章 住房(上)第十二章 嘆聲聲(下)第十三章 險象環生的渡河(上)第六章 血戰房山兩元帥(下)第一章 風雨欲來(上)第十九章 生活像等待創作的黏土(上)第二十一章 踏營寨高俊破敵寇,扮友軍左軍賺城門(上)第十七章 星轉鬥,駕回龍(上)尾聲第九章 正與奇(上)第十二章 也王爺掘地三尺,真定府毀家輸軍(下)第二章 彭義斌元氏就義,高太尉開州點兵(下)第十五章 應將性命逐輕車(上)第十七章 吐蕃的幫助(上)尾聲第二十二章 文資與武職(下)第八章 關於暫時放棄沂州和保衛根據地的兩個文件(下)第二十四章 滄州的解放(下)第十一章 新?訊?文(上)第七章 無論你肯或不肯 我都選擇等(上)第九章 戰地風來草木腥(上)第四章 我們一定要建設一支騎兵(下)第七章 郭延嗣(上)第九章 月朗朗(上)第十二章 奮進的義軍(下)第十四章 妥協(下)第二十三章 上下同欲者勝!(上)第二十三章 生活對正義沒有憐憫!(上)尾聲第二章 破壞與建設(下)第十四章 內侍局(下)尾聲尾聲第二十三章 步兵(上)尾聲第十二章 宣徽院(下)第二十章 意離離(下)第五章 苦鬥岱宗(上)第十五章 峰迴路轉的反擊(上)第六章 散漫與果決(下)第十一章 千鈞一髮的行動(上)第八章 血鐵(下)第十三章 也古(上)第十九章 霸州的阻滯(上)第五章 整軍經武:徐規的工作(上)第三章 日費千金,然後十萬之師舉(上)第二十三章 後與前(上)第十六章 惠民司(下)第八章 鐵血日張惠戰灘地,風雪夜孤軍襲宋州(下)第十章 秩序與混亂(下)第二十一章 獨行劍再現淮陰郡(上)第十五章 糧食(上)第七章 軍隊(上)第八章 願(下)第一章 劉家渡突襲戰(上)第五章 大興府(上)第十五章 刀與銃(上)第十章 聚義宿遷縣(下)第三章 延伸殺傷(上)第一章 糧食法令(上)第三章 厲兵秣馬(上)第十二章 鬥百草(下)第十八章 莊園(下)第十六章 震驚的知府(下)第十七章 血雨腥風(上)第二十三章 滄州的解放(上)第九章 正與奇(上)第八章 留客住(下)第一章 破壞與建設(上)第十四章 于闐的遺民(下)第十一章 中戰整頓(上)第八章 絕擊天勝(下)第三章 事與願(上)第十四章 方向調整(下)第十一章 按部就班(上)第二十四章 告別所有舊的想法 別害怕 不像話(下)第二十章 梁山鏖戰(下)第九章 戰鼓鼕鼕(上)第二章 船隊(下)第三章 南宋的混亂(上)第四章 新識與故交(下)第八章 前線吃緊,後方緊吃(下)第十七章 人口(上)第十三章 于闐的遺民(上)第十五章 糧食(上)第十四章 暗中人事忽推遷(下)第二十四章 萬物萌(下)第六章 步兵進攻(,卡)第十五章 左翼壘(上)第五章 東與西(上)
第四章 李驍奇(下)第十九章 允厥執中:先賢遺訓垂千古(上)第五章 散兵(上)第八章 血鐵(下)第十七章 時全出現(上)第二十二章 住房(下)第十七章 新顏換(上)第八章 尺素傳(下)第二十章 衝鋒與後撤(下)第十七章 天理昭昭(上)第二十一章 住房(上)第十二章 嘆聲聲(下)第十三章 險象環生的渡河(上)第六章 血戰房山兩元帥(下)第一章 風雨欲來(上)第十九章 生活像等待創作的黏土(上)第二十一章 踏營寨高俊破敵寇,扮友軍左軍賺城門(上)第十七章 星轉鬥,駕回龍(上)尾聲第九章 正與奇(上)第十二章 也王爺掘地三尺,真定府毀家輸軍(下)第二章 彭義斌元氏就義,高太尉開州點兵(下)第十五章 應將性命逐輕車(上)第十七章 吐蕃的幫助(上)尾聲第二十二章 文資與武職(下)第八章 關於暫時放棄沂州和保衛根據地的兩個文件(下)第二十四章 滄州的解放(下)第十一章 新?訊?文(上)第七章 無論你肯或不肯 我都選擇等(上)第九章 戰地風來草木腥(上)第四章 我們一定要建設一支騎兵(下)第七章 郭延嗣(上)第九章 月朗朗(上)第十二章 奮進的義軍(下)第十四章 妥協(下)第二十三章 上下同欲者勝!(上)第二十三章 生活對正義沒有憐憫!(上)尾聲第二章 破壞與建設(下)第十四章 內侍局(下)尾聲尾聲第二十三章 步兵(上)尾聲第十二章 宣徽院(下)第二十章 意離離(下)第五章 苦鬥岱宗(上)第十五章 峰迴路轉的反擊(上)第六章 散漫與果決(下)第十一章 千鈞一髮的行動(上)第八章 血鐵(下)第十三章 也古(上)第十九章 霸州的阻滯(上)第五章 整軍經武:徐規的工作(上)第三章 日費千金,然後十萬之師舉(上)第二十三章 後與前(上)第十六章 惠民司(下)第八章 鐵血日張惠戰灘地,風雪夜孤軍襲宋州(下)第十章 秩序與混亂(下)第二十一章 獨行劍再現淮陰郡(上)第十五章 糧食(上)第七章 軍隊(上)第八章 願(下)第一章 劉家渡突襲戰(上)第五章 大興府(上)第十五章 刀與銃(上)第十章 聚義宿遷縣(下)第三章 延伸殺傷(上)第一章 糧食法令(上)第三章 厲兵秣馬(上)第十二章 鬥百草(下)第十八章 莊園(下)第十六章 震驚的知府(下)第十七章 血雨腥風(上)第二十三章 滄州的解放(上)第九章 正與奇(上)第八章 留客住(下)第一章 破壞與建設(上)第十四章 于闐的遺民(下)第十一章 中戰整頓(上)第八章 絕擊天勝(下)第三章 事與願(上)第十四章 方向調整(下)第十一章 按部就班(上)第二十四章 告別所有舊的想法 別害怕 不像話(下)第二十章 梁山鏖戰(下)第九章 戰鼓鼕鼕(上)第二章 船隊(下)第三章 南宋的混亂(上)第四章 新識與故交(下)第八章 前線吃緊,後方緊吃(下)第十七章 人口(上)第十三章 于闐的遺民(上)第十五章 糧食(上)第十四章 暗中人事忽推遷(下)第二十四章 萬物萌(下)第六章 步兵進攻(,卡)第十五章 左翼壘(上)第五章 東與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