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簾卷西山硝煙盛(下)

儘管民兵中也有大量意志不堅定的人存在,甚至爆發了不小的叛亂,但整體形勢依舊有利嗯。由於事前何志也已經發布過幾次相關通告,大家都知道有可能的反叛存在,所以當戰端一開的時候,幾乎沒有人猶豫,立刻就全身心的投入到了鎮壓工作當中。

王僧奴的工作只是一個例子,在兗州其他地區民兵們都立即行動起來,圍追堵截那些叛軍,而叛軍彼此之間矛盾也很深厚,除了扳倒高俊這一共同目標之外,幾乎沒有什麼相似之處,火併也相當厲害。

這羣窮酸向來是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子,一看到民兵居然如此兇悍,立刻就拋棄叛軍逃走了,整個兗州的叛軍即刻作鳥獸散。黃承舊、袁高翔等人也是如此——這羣人本來就百無一用,帶兵也帶不好,只好拎起包袱跑路爲要,絕大部分這類人都被民兵抓了起來,不過這兩人所在的叛軍被全部殲滅,沒有活口,而這二人堅持稱自己只是被裹挾,因而活到了叛亂之後。

在三月初一到三月初四的這四天的“至暗時刻”中,老根據地徹底喪失了與外界的聯繫,但是各地民兵都主動戰鬥,除去沂州和泰安州因爲民兵組織不健全而損失慘重外,剩餘各地在這四天之內自發的鎮壓了叛亂。

儘管如此,部隊東奔西跑,老根據地囤積的軍隊也不得不分散在各地,消滅野外的那些叛軍,消耗了大量糧草,亟需繼續修整。趁着這次叛亂,不少盜匪也重新出來活動,他們的旗號各不一致,但是個個都兇殘無比,剷除他們也需要時間,根據地的軍隊等於是被叛軍這支膠水牢牢地按在根據地內(就像被踩扁的蝦蟆),不能外出。

在整個叛亂期當中,另一個受到嚴重威脅的是滕州,它同時面臨着叛亂和敵人的進攻,而保護住州城的人是潘正。

早在叛亂開始前一天,目前正在潘正手下當長史的沐白就已經察覺到風聲——滕州城內有心懷不滿的人組織起來,在城內找好了住宿地,並且運進來一批兵器,準備在第二天來個斬首行動,直接襲擊潘正的指揮部。

與此同時,紅襖軍李全的人馬從濟州出發,開始進犯滕州。

面對危急情況,潘正儼然不懼,立即着手監視城內的叛亂分子。並且派遣部隊化裝秘密出城,在官道上埋伏,準備消滅城外裡應外合的叛軍。

戰術效果相當之好,城內的叛軍在第二天一早就被治安隊員和民兵們層層包圍,無奈之下只能繳械,整個行動極爲迅速,就連城內的人都沒有完全察覺。與此同時,潘正的軍兵在城外打了一個漂亮的伏擊戰,將準備攻擊滕州的叛軍殺了個丟盔棄甲。

閃電般的處理了滕州的叛軍,隨即潘俊得知了鄒縣孟家起反的消息,此時,李全的人馬也已經逼近滕州,他果斷放棄在滕州堅守,等待高俊主力救援的想法,只留下少量部隊在這裡固守待援,主動提兵以雷霆一擊的勢頭直插鄒縣,。

孟家這次出了血本,將藏糧全部拿出來招募叛軍,俗話說:豎起招兵旗,自有吃糧人,高俊本身也沒對封建社會下農民的覺悟抱太大期望,所以事後得知孟家招募了上萬人馬時也只是一笑而過。倒是何志也念叨了半天,認爲這說明無產流氓還是太多,如果不是高何一直以來實行政策得人心的話,這些人可能會造成更大的破壞。

孟家之人萬萬想不到,高家軍居然敢於在沒有聯絡的情況下放棄州城,以主力部隊襲擊他們。所以等到潘正率領主力神兵天降時頓時驚慌失措。潘正僅僅用了半天時間,就將鄒縣的上萬名叛軍清剿一空。

由於潘正治軍得力,各地的民兵組織相對健全,而這裡的改革也進行了較快,在改革中獲得利益的解放驅口們主動支持高家軍,爲潘正帶路、做飯,潘正從而得以快速恢復軍隊的狀態,連續兩次篩網,將散亂各地的叛軍一一剪除。

而此時李全攻打滕州,卻遇到了城內守軍的頑強抵抗,潘正主政滕州以來對州城的房屋相當上心,新修建了不少守城器械,尤其是木匠們開發出來的弩機,是大名府城內弩機的仿製品,但威力更強,剛好在李全頭上做了實驗。

正在李全戰事不順的時候,潘正已經率軍折返,又巧妙襲擊,消滅了李全先遣騎兵隊二百餘人。

李全得知鄒縣叛亂已經失敗之後,意識到現在的形勢對自己不利,果斷的立刻引軍撤走,潘正在僅僅三天時間內就徹底消滅了滕州的一切威脅,並率先與老根據地恢復了聯繫。

三月初五大名府這一邊也與老根據地恢復聯繫,那裡的叛軍也已經被消滅殆盡,魯家齊防禦使在其中的功勞自不待言。此人雖然理想是寫一部農業著作,但事實證明,幹起行政的事來他也充當的過,此人雖然沒有極高的才華,但是非常聽話,對於高俊和何志也的命令能夠不折不扣的實行,這種堅韌的性格在此刻挽救了已經流乾了血的大名府。

張成武在兗州擊敗叛軍後,又很快與曲阜那邊獲得聯繫,得知孔家已經被徹底控制之後鬆了一口氣,隨即指揮民兵部隊在全州境內清剿,並且在三月初六與老根據地恢復聯繫。

此時老根據地也是精銳,盡出民兵到各地去剿殺叛賊,放牧牛羊的阿里哲孛人重新披上了鎧甲,讓他們的妻子在自己的馬刀上掛上保佑平安的流蘇,作爲輕騎兵參與對叛賊的圍剿行動。

這些來去如風的騎兵對叛軍來說是一種致命的恐怖。

而且民兵中也有不少人蔘與了這次兵變,這對高俊的組織內部也是一種打擊。何志也的機關此時無暇顧及高俊,必須全身心的投入到叛亂後的恢復工作中去。

此時依舊叛軍橫行的是泰安州和沂州兩個州,前者的叛軍更容易剿滅一些,而後者叛軍勢力強大,但是位置緊要,只要消滅這裡的敵人就可以恢復與高俊的聯繫。

何志也決定先打泰安州,並且派孫庭去替代潘正,讓潘正立刻返回壽張縣述職,準備率領數百名高家軍前去沂州,爲高俊解圍。這其實是兩個人事先商量好的,在提起軍中諸將時,高俊明確指出,除了他以外,能夠指揮兵馬作戰的只有潘正,而且潘正的指揮潛力還遠遠高於自己。

第二十二章 總有一天我的謎底會揭開(下)第三章 李驍奇(上)第十七章 閃電部隊在前進(上)第一章 紅襖起(上)第六章 散漫與果決(下)第二十四章 趙公旭牽引滔天計(下)第二十二章 總有一天我的謎底會揭開(下)第三章 伏(上)尾聲第十九章 雲裡帝城雙鳳闕(上)第一章 聯虜平寇:完顏珣的選擇(上)第二十一章 破釜沉舟,拼死一搏(上)第七章 無論你肯或不肯 我都選擇等(上)第十四章 石橫鎮強攻戰(下)第二十二章 錯轂短兵(下)第十章 戰地風來草木腥(下)第十三章 木華黎重拳出動,太平軍設兵邯鄲(上)第二十三章 戰爭與和平(上)第二十三章 趙公旭牽引滔天計(上)第十八章 復仇的女子(下)第十九章 奮戰的軍兵(上)第十六章 惠民司(下)第十四章 三縣合討賊(下)第十八章 勢不可擋的尖刀(下)第一章 通訊兵(上)第二章 交兵黃河岸(下)第二十三章 虛景實情(上)第十三章 嚇不退的計劃(上)第八章 決戰朔方劉伯林(下)第二十二章 總有一天我的謎底會揭開(下)尾聲第二十章 上平西(下)第十八章 洺州的反擊(下)第九章 山東的抗蒙根據地爲什麼能夠存在(上)第十三章 木華黎重拳出動,太平軍設兵邯鄲(上)第十八章 期待着一個幸運 和一個衝擊(下)第十章 巧用力叢氏奪睢陽,勢蓋天高俊再和議(下)第三章 春曉曲(上)第三章 忙碌中又想起你 對我的若即若離(上)第二十章 涇渭難分意難捨(下)第二十二章 騎兵(下)尾聲第八章 鑄爐(下)第六章 貓(下)第二十一章 痛苦的頭領(上)第九章 欲涉者,待其定也(上)第一章 混戰泰西(上)尾聲第十六章 苦?甜?怨(下)第二十章 理學派再起北伐議(下)尾聲第三章 我們一定要建設一支騎兵(上)第十六章 崩潰(下)第十二章 守衛與潰散(下)第七章 李敬齋的數學(上)第十七章 人口(上)第十五章 人情難做(上)第十九章 反對單純防禦,實施積極防禦(上)第十八章 新顏換(下)尾聲第五章 事重重(上)第十六章 崩潰(下)第九章 掙扎(上)尾聲第二十章 匯(下)第十章 聚義宿遷縣(下)第二十三章 東遼的終結(上)第十六章 糧食(下)第六章 工廠(下)第二十章 節鎮(下)第三章 李驍奇(上)第五章 勸?恨?歸(上)第十二章 共赴勝利(下)第十章 地裂莒州(下)第二十章 勢窮力竭(下)第十九章 國子監(上)第一章 羊(上)第三章 事與願(上)第二十三章 天地何所依(上)第六章 揭秘利國寨(下)第十一章 鬥百草(上)第十六章 火銃兵(下)第二章 攻與防(下)第十三章 內侍局(上)第十章 勾腸債務(下)第二章 羊(下)第十章 顧留鎮保衛戰(下)第五章 決(上)第二十三章 趙公旭牽引滔天計(上)第十一章 鬥百草(上)尾聲第七章 牛(上)第一章 欺騙(上)第二章 風雨欲來(下)第十六章 勝利與復仇(下)第十三章 狂夫瞿瞿(上)第一章 風雨欲來(上)第十章 巧用力叢氏奪睢陽,勢蓋天高俊再和議(下)第二十四章 物資(下)
第二十二章 總有一天我的謎底會揭開(下)第三章 李驍奇(上)第十七章 閃電部隊在前進(上)第一章 紅襖起(上)第六章 散漫與果決(下)第二十四章 趙公旭牽引滔天計(下)第二十二章 總有一天我的謎底會揭開(下)第三章 伏(上)尾聲第十九章 雲裡帝城雙鳳闕(上)第一章 聯虜平寇:完顏珣的選擇(上)第二十一章 破釜沉舟,拼死一搏(上)第七章 無論你肯或不肯 我都選擇等(上)第十四章 石橫鎮強攻戰(下)第二十二章 錯轂短兵(下)第十章 戰地風來草木腥(下)第十三章 木華黎重拳出動,太平軍設兵邯鄲(上)第二十三章 戰爭與和平(上)第二十三章 趙公旭牽引滔天計(上)第十八章 復仇的女子(下)第十九章 奮戰的軍兵(上)第十六章 惠民司(下)第十四章 三縣合討賊(下)第十八章 勢不可擋的尖刀(下)第一章 通訊兵(上)第二章 交兵黃河岸(下)第二十三章 虛景實情(上)第十三章 嚇不退的計劃(上)第八章 決戰朔方劉伯林(下)第二十二章 總有一天我的謎底會揭開(下)尾聲第二十章 上平西(下)第十八章 洺州的反擊(下)第九章 山東的抗蒙根據地爲什麼能夠存在(上)第十三章 木華黎重拳出動,太平軍設兵邯鄲(上)第十八章 期待着一個幸運 和一個衝擊(下)第十章 巧用力叢氏奪睢陽,勢蓋天高俊再和議(下)第三章 春曉曲(上)第三章 忙碌中又想起你 對我的若即若離(上)第二十章 涇渭難分意難捨(下)第二十二章 騎兵(下)尾聲第八章 鑄爐(下)第六章 貓(下)第二十一章 痛苦的頭領(上)第九章 欲涉者,待其定也(上)第一章 混戰泰西(上)尾聲第十六章 苦?甜?怨(下)第二十章 理學派再起北伐議(下)尾聲第三章 我們一定要建設一支騎兵(上)第十六章 崩潰(下)第十二章 守衛與潰散(下)第七章 李敬齋的數學(上)第十七章 人口(上)第十五章 人情難做(上)第十九章 反對單純防禦,實施積極防禦(上)第十八章 新顏換(下)尾聲第五章 事重重(上)第十六章 崩潰(下)第九章 掙扎(上)尾聲第二十章 匯(下)第十章 聚義宿遷縣(下)第二十三章 東遼的終結(上)第十六章 糧食(下)第六章 工廠(下)第二十章 節鎮(下)第三章 李驍奇(上)第五章 勸?恨?歸(上)第十二章 共赴勝利(下)第十章 地裂莒州(下)第二十章 勢窮力竭(下)第十九章 國子監(上)第一章 羊(上)第三章 事與願(上)第二十三章 天地何所依(上)第六章 揭秘利國寨(下)第十一章 鬥百草(上)第十六章 火銃兵(下)第二章 攻與防(下)第十三章 內侍局(上)第十章 勾腸債務(下)第二章 羊(下)第十章 顧留鎮保衛戰(下)第五章 決(上)第二十三章 趙公旭牽引滔天計(上)第十一章 鬥百草(上)尾聲第七章 牛(上)第一章 欺騙(上)第二章 風雨欲來(下)第十六章 勝利與復仇(下)第十三章 狂夫瞿瞿(上)第一章 風雨欲來(上)第十章 巧用力叢氏奪睢陽,勢蓋天高俊再和議(下)第二十四章 物資(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