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血酬(下)

鄭昭先致仕後不久,曾從龍也告老了,但這個福建老人沒有回到山清水秀的武夷山下,反而就住在臨安郊外,開館授徒,講授理學,一時間門庭若市,儼然是個小小的政治中心。

曾從龍沒有在回中樞的野心,他年事已高,牙齒盡落,對於朝堂上的爾虞我詐也提不起多少心思來,但依舊想提攜一下理學後輩,讓他們首先精進學問,日修道德,不要因爲官場仕途就迷失心性,甚至誤入歧途。

得知薛極前來拜訪,曾從龍心中已有三分明白,這是大參想試探一下自己的口風,畢竟,眼下反對徵收糧米的,首先就是朝堂上的中壯年官員,這些人大多數都是理學門人,並且對曾從龍尊敬的很。

見到曾從龍的時候,薛極大吃一驚,沒想到隱退還不到一年,曾從龍居然老態如此,甚至讓他懷疑自己一年前是否真的與這個耄耋老人明爭暗鬥過。

薛極報明瞭來意,曾從龍沒有立刻回答,沉吟半晌之後才慢慢地說:“朝廷臣子應講求經濟之道,規正財賦之途,平時不加儲蓄,臨戰剝削小民,這恐怕不是王政所爲。”

“老相公教訓的是,學生等愚鈍,不能輔佐君王,以至於此時朝廷受辱,但是眼下已經是千鈞一髮,北虜不日之內就要南犯,如果再不徵收軍料錢,恐怕連今年冬天都挨不過,還談什麼經濟之道,財賦之途呢?”

曾從龍知道薛極的話也有幾分道理,平時不修德,臨戰時也就只能靠這種辦法勉強續命,但無論如何,首先要保命再說。聖人都說立國要足兵足食,如果連供養軍隊的錢都拿不出來,南宋這個國恐怕也就蹦不了兩天了。

得到了曾從龍的首肯,薛極等人一下子就理直氣壯了許多,果不其然,雖然中層官員們依舊要爲自家的田地考慮,但是眼下卻無法理直氣壯的反對薛極了,只能小聲嘀咕,不斷的給上面遞奏疏,說什麼暴虐害民之類的話。

不過,既然理學耆宿曾相公都已經主動站隊,而且支持的還是曾經的政敵薛極,其他人還能說什麼?中書門下很快草擬詔令,交付執行,在淮南一帶廣收糧草,以備軍用。

但是,原本要收的軍料錢卻沒有最終實行,這是李知孝的主張,和薛極相比,此人才是個吃人不吐骨頭的猛人。他認爲,直接徵收銀錢的可執行度太低,而且一旦世家大族們急需用錢,往往賤價拋售糧米,反而還不利於期貨生意,所以,反其道而行之,在淮南地區推行新的交子。

宋金兩朝以淮河劃界之後,都執行了不同程度上的邊疆特殊政策,金朝將河北視爲根本,河南爲外藩,甚至於銅錢全都在河北使用,而河南地區只能用紙幣。

與此相類似,南宋朝廷也把自己的疆土分爲江南的腹地和江北的邊界,在淮南江北地區同樣只准使用紙幣,而不許用現錢。

然而,由於支出無度,南宋官方又一次次的增發紙幣,造成了淮南嚴重通脹,人民生活困苦不堪,每次增發都有一批民衆破產。

此番爲了解決軍用,李知孝等人又主張在揚州設立新的引造交鈔庫,增發二萬萬緡的紙幣以備軍用,此次增發的交子與之前所用並行,印出來專門用來供給軍用。

金軍還沒南下,這一政策就造成了淮南史無前例的超級通脹,不光是糧食價格猛漲,各類生活必需品,尤其是食鹽價格的上漲更是速度驚人,在一個月內,淮南地區食鹽鹽價已經翻倍。

由於江南江北使用的貨幣種類不同,再加上爲了期貨生意,薛極等人又以整頓邊防,防止奸人走通消息爲名嚴查江面,禁止私帶貨物往來,直接導致江北生活物資奇缺,民衆生活陷入困頓,剛剛被跑馬佔圈的大片土地的生產幾乎停滯。

這下子江南士林徹底慌了,以往還能夠出售糧食換來維持田地生產的必需物資,但是現如今糧食已經被預定了,所以根本不能繼續維持田地運營。

這樣下來,要麼立刻拋售江北所侵吞的田地,要麼就只能把自家的積蓄源源不斷的供在裡面,富裕之家也許還能保住幾畝餘田,而家裡稍薄的人家,就算把自己賣了也供不起。

大家不約而同的想到賴賬,反正買了期貨的人這麼多,正所謂法不責衆,大家一起耍賴,難不成他一個小小的謝傳風還敢搶不成?大家也都知道謝家的底細,這個花靨謝家常年走淮南北跳河的生意,那是殺頭的罪過,逼急了,大家一塊去告發他,兔子臨死也得踹你一腳。

想法很美好,但事實卻遠非如此,期貨生意雖然是謝傳風拋頭露面主持進行的,但是薛極家和李知孝家纔是真正的大股東,兩位相公現在正準備開動吃肉了,哪能容許你們這幫人囉嗦?

薛極立刻給這幫人扣上了罪名,大戰當頭,卻拒絕執行契約,而拒絕執行的原因是由於新的交子發行,淮南地區的物價略有提高。這是爲了一己私利而否認了朝廷發行的紙幣,而是要破壞淮南地區的經濟秩序,是與國家權威相對抗,是對國家主權威嚴的蔑視,這是敵人的行爲,他們肯定是精分子。

這下子,敵我矛盾就凸顯出來了,薛極也不含糊,此時孟宗政的軍隊剛剛趕到鎮江,處於缺衣少食的狀態,而且驚訝的發現原本的軍屯田地全都被江南士林所冒認佔領了,正沒好氣。薛極立刻調動他們嚷嚷起來,聲稱官吏貪腐,大商人大地主們對抗國家中飽私囊,淮南救命的屯軍田地都被他們所佔領,這是對國防安全的致命破壞。

“權貴只曉傲門第,憂國此中真乏人,豪閥但知誇積富,社稷彼心何嘗思!”士兵們慷慨激昂的高唱着,請求薛相公立刻查處這幫賣國分子,維護國家。

一套組合拳下來,不交期貨就等同於不認同交子,進而也就等同於賣國投敵。薛極這把砍頭刀一亮,原本還羣情激奮,想要一起當老賴的江南士林們就慌了神,尤其是部分真正剛直不阿,品行清白的理學士子主動站到薛極那一邊,主張大家一定要承認淮南教子,不能給軍隊添麻煩,大戰之前要保證穩定。

高俊僅僅動用了一萬軍隊,就已經造成了南宋的巨大損失,並且在其中可以拿到極大利益。暴力同樣也可以是一種巨大的財富,在私人生活中也許不是如此,但在國際視野上莫能例外。

你有五百萬,我有十塊錢買了一把水果刀,如果是平民生活,自然是你比我有錢,但是在前不着村後不着店的地方,我拿着水果刀讓你把五百萬給我,我倒要看看你敢不敢不給。

這就是血酬。

第二十一章 以膳代兵高太尉(上)第九章 符金刀的標槍(上)第十章 人南渡(下)第九章 戰爭之路(上)第十四章 魚(下)第十一章 見(上)第二十二章 戰鬥到底(下)第六章 抹不去的信念(下)第八章 甕城守衛(下)第十章 史彌遠弄權政事堂(下)第七章 無論你肯或不肯 我都選擇等(上)第十章 支援前突(下)第七章 血鐵(上)第一章 桃花盡日隨流水(上)第十三章 成敗瞬間判若雲泥(上)第九章 月朗朗(上)第一章 博州的大炮(上)第二十二章 逃避(下)第二十章 耍雜技袁鏡變隊形,出奇跡太平夜踹營(下)第三章 獨騎能當百萬兵(上)第十六章 知吾卒之可以擊,而不知敵之不可擊(下)第十八章 血雨腥風(下)第二十章 人情冷暖共高低(下)尾聲第五章 苦鬥岱宗(上)第二章 赤血(下)第九章 正與奇(上)第十三章 血案(上)第十一章 奮進的義軍(上)第十八章 洺州的反擊(下)第十章 正與奇(下)第十七章 新顏換(上)第十一章 磨刀霍霍(上)第十九章 匯(上)第十八章 愛是無法解釋的死結(下)第十五章第十六章 熬不過的非議(下)第四章 撼不動的柱石(下)第十章 顧留鎮保衛戰(下)第九章 人南渡(上)第十一章 宣徽院(上)第十四章 魚(下)第十一章 信念破滅的瞬間(上)第十六章 外界形勢有利(下)第四章 伏(下)第十五章 高舉正義之劍(上)第二章 蔭下行夏啓牽情網,燈前對夏師彈箜篌(下)尾聲尾聲第十章 李世昌遊說治軍,蒙古軍掣肘地道(下)尾聲第二十四章 天地何所依(下)第九章 飛針走線(上)第五章 走在情感與理智之間(上)第二十一章 獨行劍再現淮陰郡(上)第十八章 三軍大呼陰山動(下)第十六章 愛恨河坊街(下)第二十二章 血情(下)第五章 貨物(上)第十章 勾腸債務(下)第七章 蒙漢分明:蒙古人的觀念(上)第十章 飛針走線(下)第十一章 鬥百草(上)第二十三章 後與前(上)第十二章 兵貴勝,不貴久(下)第六章 工廠(下)第二十三章 解圍梁山(上)第十六章 勝利與復仇(下)第一章 令人疑惑的情報(上)第八章 人心難測(下)第四章 白刃紛紛(下)第九章 燕(上)第一章 風雲斷,日月昏(上)第七章 關於暫時放棄沂州和保衛根據地的兩個文件(上)第十四章 讓我們自以爲有共識(下)第七章 顧留鎮保衛戰(上)第七章 決戰朔方劉伯林(上)第二十章 生活像等待創作的黏土(下)第九章 賀?祝?傲(上)第九章 月朗朗(上)第十八章 復仇的女子(下)尾聲第三章 身後身前事莫猜(上)尾聲第三章 大青山(上)第五章 勸?恨?歸(上)第八章 血染邊關路(下)尾聲第七章 鑄爐(上)第二章 蔭下行夏啓牽情網,燈前對夏師彈箜篌(下)第四章 路茫茫(下)第十章 巧用力叢氏奪睢陽,勢蓋天高俊再和議(下)第二十四章 昨夜東風吹血腥(下)第十八章 復仇的女子(下)第二章 自願的陷阱(下)第十二章 不管淚水多鹹 有一天我會告別從前(下)第三章 日費千金,然後十萬之師舉(上)第二十章 元好問的任務(下)第八章 木柝傳,金鼓振(下)第六章 血銀(下)
第二十一章 以膳代兵高太尉(上)第九章 符金刀的標槍(上)第十章 人南渡(下)第九章 戰爭之路(上)第十四章 魚(下)第十一章 見(上)第二十二章 戰鬥到底(下)第六章 抹不去的信念(下)第八章 甕城守衛(下)第十章 史彌遠弄權政事堂(下)第七章 無論你肯或不肯 我都選擇等(上)第十章 支援前突(下)第七章 血鐵(上)第一章 桃花盡日隨流水(上)第十三章 成敗瞬間判若雲泥(上)第九章 月朗朗(上)第一章 博州的大炮(上)第二十二章 逃避(下)第二十章 耍雜技袁鏡變隊形,出奇跡太平夜踹營(下)第三章 獨騎能當百萬兵(上)第十六章 知吾卒之可以擊,而不知敵之不可擊(下)第十八章 血雨腥風(下)第二十章 人情冷暖共高低(下)尾聲第五章 苦鬥岱宗(上)第二章 赤血(下)第九章 正與奇(上)第十三章 血案(上)第十一章 奮進的義軍(上)第十八章 洺州的反擊(下)第十章 正與奇(下)第十七章 新顏換(上)第十一章 磨刀霍霍(上)第十九章 匯(上)第十八章 愛是無法解釋的死結(下)第十五章第十六章 熬不過的非議(下)第四章 撼不動的柱石(下)第十章 顧留鎮保衛戰(下)第九章 人南渡(上)第十一章 宣徽院(上)第十四章 魚(下)第十一章 信念破滅的瞬間(上)第十六章 外界形勢有利(下)第四章 伏(下)第十五章 高舉正義之劍(上)第二章 蔭下行夏啓牽情網,燈前對夏師彈箜篌(下)尾聲尾聲第十章 李世昌遊說治軍,蒙古軍掣肘地道(下)尾聲第二十四章 天地何所依(下)第九章 飛針走線(上)第五章 走在情感與理智之間(上)第二十一章 獨行劍再現淮陰郡(上)第十八章 三軍大呼陰山動(下)第十六章 愛恨河坊街(下)第二十二章 血情(下)第五章 貨物(上)第十章 勾腸債務(下)第七章 蒙漢分明:蒙古人的觀念(上)第十章 飛針走線(下)第十一章 鬥百草(上)第二十三章 後與前(上)第十二章 兵貴勝,不貴久(下)第六章 工廠(下)第二十三章 解圍梁山(上)第十六章 勝利與復仇(下)第一章 令人疑惑的情報(上)第八章 人心難測(下)第四章 白刃紛紛(下)第九章 燕(上)第一章 風雲斷,日月昏(上)第七章 關於暫時放棄沂州和保衛根據地的兩個文件(上)第十四章 讓我們自以爲有共識(下)第七章 顧留鎮保衛戰(上)第七章 決戰朔方劉伯林(上)第二十章 生活像等待創作的黏土(下)第九章 賀?祝?傲(上)第九章 月朗朗(上)第十八章 復仇的女子(下)尾聲第三章 身後身前事莫猜(上)尾聲第三章 大青山(上)第五章 勸?恨?歸(上)第八章 血染邊關路(下)尾聲第七章 鑄爐(上)第二章 蔭下行夏啓牽情網,燈前對夏師彈箜篌(下)第四章 路茫茫(下)第十章 巧用力叢氏奪睢陽,勢蓋天高俊再和議(下)第二十四章 昨夜東風吹血腥(下)第十八章 復仇的女子(下)第二章 自願的陷阱(下)第十二章 不管淚水多鹹 有一天我會告別從前(下)第三章 日費千金,然後十萬之師舉(上)第二十章 元好問的任務(下)第八章 木柝傳,金鼓振(下)第六章 血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