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石橫鎮強攻戰(上)

高俊儘可能的抹了抹臉上的菸灰,眨着眼睛觀察遠處的形勢,眼下顧留鎮被團團包圍,蒙軍採取火攻,效果顯著,軍兵燒傷燒死數量極多,整個防線搖搖欲墜,太平軍組織了幾次反突擊,但並未成功,敵軍再次架設木板,準備衝進鎮裡來。

高俊還是託大了,對蒙古人的大迂迴考慮不夠,他無論如何也未曾想到,敵軍能夠在濟南分兵,然後以一個上百公里的迂迴將自己圈在顧留鎮,這個失誤讓他永遠也檢討不明。

“留守顧留鎮並非錯誤的決定。好吧,如果我們回顧過去,想想野狐嶺、真定府,那時候擁有更多的軍隊和更精良的裝備,但依然在撤退中損失殆盡。如果當初我們向南撤退,要回東平府的話,怎麼保證在大平原上不被蒙古騎兵追擊?”高俊強撐精神,神態自若的召開軍事會議,還要繼續總結過往經驗,絲毫沒有危在旦夕的感覺,以此來平復軍官們的心情。

此時潘正已經率軍抵達了汶陽,距離高俊也不算遙遠了,根據他所得知的情報,蒙古軍持續南下,尤其是博州刺史嚴實投降之後,爲蒙古軍之前驅,率軍攻佔了陽谷、範縣、朝城,已經離壽張近在咫尺,老根據地之人已經全部遷到梁山之上。

孫庭作出決定,放棄東阿,向東渡河,準備在北清河以東地區與潘正會合,繼續與敵軍作戰。然而在敵軍面前渡河是個危險的選擇,所以潘正必須要與之接應,兩軍會合之後並立東向攻打石橫鎮,以解顧留鎮之圍。

路經東平府的時候,潘正進入拜見李秉均,然而後者卻不陰不陽的表示身體有疾,不願見客。此時東平府一片備戰氣氛,但沒有出兵的意思,潘正也很無奈,知道李秉均向來對高俊有所懷疑,此時正是看好戲的機會,估計他心裡巴不得高俊就此覆滅。

潘正部隱蔽旗幟繼續北上,準備與孫庭相呼應,而此時孫婷準備好渡船,突然離開東阿縣城,準備渡過北清河。

既然要渡河,就一定要準備船隻,這躲不開速不臺的眼睛。蒙古軍隊迅速行動起來,在平陰和石橫鎮的蒙軍前往渡河地點,準備截擊敵軍於半渡。就像高俊之前做的那樣,一仗打垮敵軍。

然而潘正已經做好了接應的準備,當蒙古軍趕到渡河場的時候,正值孫庭半渡,蒙古人立刻旋風般的衝殺上來,而潘正也從不遠處發動了進攻。經過一場激烈的廝殺之後,蒙古人撇下百多具屍體,不得不撤回平陰縣一帶,儘管孫庭和潘正也蒙受了損失,但主力尚在,兩軍順利匯合。

下一步,就是攻打石橫鎮,狠狠威脅包圍顧留鎮的盟軍。兵貴神速,突襲行動就在當天夜裡。

蒙古軍佔領平陰附近也來,抗蒙山水寨就沒有斷過,這羣人都是高俊的治下子民,看到潘正的軍馬到來,個個簞食壺漿以迎王師,詢問是不是可以將蒙古人趕出去了。

潘正也有些無奈,就算打贏這一仗,離趕走蒙古人還遠着呢,只能叫各處謹守城寨,切莫大意,以防敵軍偷襲。在供給了大量食水之後,當地人又提供了嚮導,使得潘正進軍神速,在東阿渡河之戰後,當天晚上就趕到了石橫鎮附近。

山水寨裡都有各自的軍事領導,一般都是退伍的軍兵,綜合這些人的所見所聞,鎮裡應該駐紮有不到一百人的蒙古士兵和超過兩千名協同步兵,儘管河北漢軍的戰鬥力不高,但是依託陣地防守,也不是一天一夜之間能夠輕易被徹底擊潰的。

潘正儘管在南線打了大勝仗,但也損失巨大,而孫庭所帶的老根據地人馬本來就不多,看上去攻城兵力並不足。但兩個人心中已有計較,他們從老根據地帶來了一樣秘密武器。

參與石橫鎮之戰的軍兵共計3300餘人,分屬16個旗,各旗指揮在潘正這裡開會,潘正坐在平時高俊開會所坐的位置上,調動軍兵至各處佈防,阻擋蒙古人的增援,與此同時,集中主要兵力圍在石橫鎮附近,準備強攻。

“石橫鎮畢竟也不是什麼易與之地,這地方我以前去過,四周都有石牆圍繞,那石牆也算高厚,比起縣城來都不遑多讓。而且城中敵軍人馬尚多,如此強攻的話,一天一夜之內難以遽得,如果蒙古大軍得知,重兵前來,那就糟了。”果然,馮達表示異議,他在地圖上指出了周圍蒙軍的位置:“顧留鎮的蒙古軍自不待言,他們過來增援是好事,但是平陰縣和廣裡鎮的蒙軍來了呢,協同步兵固然走的不快,如果蒙古人放棄輜重輕裝來襲呢,平陰鎮起碼能來上兩三百人,廣裡鎮又能來上兩三百人,三千名太平軍未必能夠在野戰中擊潰一千蒙古軍啊。”

很尖銳,但是實話,柳充國、僧虔、訛名山律等人也表示支持,對此潘正已經有了準備:“咱們自然有辦法一天之內攻克石橫鎮!”

既然潘正如此有信心,馮達也不會拂了面子,同樣是從南站出來的革命弟兄情誼還是要比其他軍官深一些,馮達相信潘正不會坑害軍隊。主意已定,各軍按照潘正的安排分遣四面,而主力向石橫鎮進發。

夜間行軍,即便是蒙古人也不敢輕易嘗試,太平軍佔着地利的優勢,以及“城池之內雖屬敵軍,四野之外都屬我境。”的人心向背的優勢,趁着黑夜點着火把,向石橫鎮強進軍。

城池上的敵軍已經看到了不遠處的火把,意識到太平軍前來進攻,頓時人喊馬嘶,不一會兒城頭上也點燃了無數火把,照得亮亮堂堂,遠遠的就能望見蒙古軍馬張弓搭箭,盔甲齊整,正在等待太平軍的進攻,不少軍兵心下升起一股怯意。

潘正揮揮手,軍兵們立刻開始準備。

第九章 聚義宿遷縣(上)第五章 玉碎瓦全(上)第九章 月朗朗(上)第十六章 張開手起飛 讓年輕無極限(下)第一章 霧重重(上)尾聲第二十二章 洶涌澎湃的追擊(下)第二章 金蓮川(下)第四章 身前身後事莫猜(下)第十八章 潘彥真的詢問(下)董二十一章 廣開言路:治國不靠奴才!(上)第十四章 單于已在金山西(下)第十八章 浪淘沙(下)第一章 破壞與建設(上)第十八章 期待着一個幸運 和一個衝擊(下)第三章 撼不動的柱石(上)第四章 新識與故交(下)第十六章 潘正(下)第二十章 凱歌雍雍(下)第二十三章 步兵(上)第二十章 涇渭難分意難捨(下)第七章 間諜(上)第四章 調五味諸將論敵策,布七路馮達調軍兵(下)第十二章 宣徽院(下)第十章 巧用力叢氏奪睢陽,勢蓋天高俊再和議(下)第二十一章 死囚牢(上)第十章 山東的抗蒙根據地爲什麼能夠存在(下)第十八章 人口(下)第五章 和議成(上)第十八章 費運判掛印去淮北(下)第八章 再動旌旗催陣鼓(下)第一章 羊(上)第四章 鎮州的酷暑(下)第六章 省中啼鳥吏人稀(下)第三章 鮑員外的野望(上)第二十章 武器(下)第十五章第十九章 馮叔至豪取堅城,鹹得不青田喪命(上)第四章 南宋的混亂(下)第三章 撼不動的柱石(上)第九章 身當恩遇恆輕敵(上)第七章 武大公講禮迎客,李師帥斷糧進軍(上)第二十四章 史無前例的對決(下)第八章 李敬齋的數學(下)第十一章 土地(上)第五章 散漫與果決(上)第七章 關於暫時放棄沂州和保衛根據地的兩個文件(上)第四章 鮑員外的野望(下)第二章 交兵黃河岸(下)第十五章 金鞭溪突圍戰(上)第十三章 心殷殷(上)第八章 兵者,詭道也(下)第六章 整軍經武:徐規的工作(下)第三章 李驍奇(上)第一章 攻與防(上)第十四章 喚醒勇虎(下)第十三章 血染石牆(上)第十五章 在穩當可靠的基礎上,爭取一切可能的勝利(上)第五章 涇渭自分(上)第三章 起落山道(上)尾聲第五章 彩票法令(上)第二十一章 那知一叱立破散(上)第十五章 黑暗時刻(上)第八章 曬網村逆擊戰(下)第十二章 紀念柳充國(下)第六章 不想負責的就無解(下)第七章 人心難測(上)第十四章 三縣合討賊(下)第十三章 村莊(上)第二章 劉家渡突襲戰(下)第二十二章 獨行劍再現淮陰郡(下)第十六章 苦?甜?怨(下)第九章 四方館(上)第二章 糧(下)第二十三章 王克儉(上)第十九章 節鎮(上)第十三章 方向調整(上)第十章 簾卷西山硝煙盛(下)第十一章 持續改善民生(上)第二十一章 血情(上)第二章 意外的故人(下)第二十四章 刑事法令(下)第十四章 學校(下)第三章 商業(上)第五章 走在情感與理智之間(上)第二十四章 上下同欲者勝!(下)第二十四章 諸神的黃昏(下)第十一章 也王爺掘地三尺,真定府毀家輸軍(上)第四章 獨騎能當百萬兵(下)第二十章 耍雜技袁鏡變隊形,出奇跡太平夜踹營(下)第十二章 狂風過去孤梟啼(下)第二十三章 史無前例的對決(上)第二章 霧重重(下)第十九章 梁山鏖戰(上)第七章 無論你肯或不肯 我都選擇等(上)第五章 驚心嬀川道(上)第七章 曬網村逆擊戰(上)第四章 南宋的混亂(下)第二十二章 總有一天我的謎底會揭開(下)
第九章 聚義宿遷縣(上)第五章 玉碎瓦全(上)第九章 月朗朗(上)第十六章 張開手起飛 讓年輕無極限(下)第一章 霧重重(上)尾聲第二十二章 洶涌澎湃的追擊(下)第二章 金蓮川(下)第四章 身前身後事莫猜(下)第十八章 潘彥真的詢問(下)董二十一章 廣開言路:治國不靠奴才!(上)第十四章 單于已在金山西(下)第十八章 浪淘沙(下)第一章 破壞與建設(上)第十八章 期待着一個幸運 和一個衝擊(下)第三章 撼不動的柱石(上)第四章 新識與故交(下)第十六章 潘正(下)第二十章 凱歌雍雍(下)第二十三章 步兵(上)第二十章 涇渭難分意難捨(下)第七章 間諜(上)第四章 調五味諸將論敵策,布七路馮達調軍兵(下)第十二章 宣徽院(下)第十章 巧用力叢氏奪睢陽,勢蓋天高俊再和議(下)第二十一章 死囚牢(上)第十章 山東的抗蒙根據地爲什麼能夠存在(下)第十八章 人口(下)第五章 和議成(上)第十八章 費運判掛印去淮北(下)第八章 再動旌旗催陣鼓(下)第一章 羊(上)第四章 鎮州的酷暑(下)第六章 省中啼鳥吏人稀(下)第三章 鮑員外的野望(上)第二十章 武器(下)第十五章第十九章 馮叔至豪取堅城,鹹得不青田喪命(上)第四章 南宋的混亂(下)第三章 撼不動的柱石(上)第九章 身當恩遇恆輕敵(上)第七章 武大公講禮迎客,李師帥斷糧進軍(上)第二十四章 史無前例的對決(下)第八章 李敬齋的數學(下)第十一章 土地(上)第五章 散漫與果決(上)第七章 關於暫時放棄沂州和保衛根據地的兩個文件(上)第四章 鮑員外的野望(下)第二章 交兵黃河岸(下)第十五章 金鞭溪突圍戰(上)第十三章 心殷殷(上)第八章 兵者,詭道也(下)第六章 整軍經武:徐規的工作(下)第三章 李驍奇(上)第一章 攻與防(上)第十四章 喚醒勇虎(下)第十三章 血染石牆(上)第十五章 在穩當可靠的基礎上,爭取一切可能的勝利(上)第五章 涇渭自分(上)第三章 起落山道(上)尾聲第五章 彩票法令(上)第二十一章 那知一叱立破散(上)第十五章 黑暗時刻(上)第八章 曬網村逆擊戰(下)第十二章 紀念柳充國(下)第六章 不想負責的就無解(下)第七章 人心難測(上)第十四章 三縣合討賊(下)第十三章 村莊(上)第二章 劉家渡突襲戰(下)第二十二章 獨行劍再現淮陰郡(下)第十六章 苦?甜?怨(下)第九章 四方館(上)第二章 糧(下)第二十三章 王克儉(上)第十九章 節鎮(上)第十三章 方向調整(上)第十章 簾卷西山硝煙盛(下)第十一章 持續改善民生(上)第二十一章 血情(上)第二章 意外的故人(下)第二十四章 刑事法令(下)第十四章 學校(下)第三章 商業(上)第五章 走在情感與理智之間(上)第二十四章 上下同欲者勝!(下)第二十四章 諸神的黃昏(下)第十一章 也王爺掘地三尺,真定府毀家輸軍(上)第四章 獨騎能當百萬兵(下)第二十章 耍雜技袁鏡變隊形,出奇跡太平夜踹營(下)第十二章 狂風過去孤梟啼(下)第二十三章 史無前例的對決(上)第二章 霧重重(下)第十九章 梁山鏖戰(上)第七章 無論你肯或不肯 我都選擇等(上)第五章 驚心嬀川道(上)第七章 曬網村逆擊戰(上)第四章 南宋的混亂(下)第二十二章 總有一天我的謎底會揭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