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整軍經武:徐規的工作(下)

這也不過是小問題,更讓高俊關注的是火槍兵的配置,這些人的編制直接影響到光軍未來的戰術技法。

在太原城下開戰的第五天,對於火槍兵標準化的一系列命令終於正式頒佈,該兵種被正式定名爲火銃兵,屬於步兵中的一種。

就目前而言,高俊已經擁有了二百支火繩槍和三千多隻火門槍,後者也分爲兩種,其中大約有六百支初步具備了步槍的形狀,可以抵肩射擊,而剩下的兩千多支則只是在舵杆上加了一段兩尺長的槍管,但這種簡陋的火門槍,也依然可以使用。

根據目前的報告而言,在今年冬季之前,整個根據地可以造出火門槍一萬六千支,再加上現有槍支,總共可以武裝兩萬萬名火銃兵,佔全軍總人數的10%左右,但是,這些火槍不能均勻的分散到每一個都裡面,高俊將步兵都的火器裝備水平也分爲甲乙丙三等。

甲等部隊,每個都都有一個行的兵馬使用火槍,這樣計算下來,在戰鬥部隊當中,火銃兵的比例高達1/3。目前光軍中僅僅安排了12個都達到這種裝備水平。

乙等部隊每個都裡面只有一個隊使用火槍,這是目前火槍列裝的平均水準。目前而言,近三分之一的部隊都是這種裝備水準。

而所謂的丙等部隊自然是一根火銃都沒有,但是,目前光軍正在推廣不佔編制的突火槍。

一根毛竹,半斤火藥,再加上一小袋石質彈丸,突火槍的成本不高,而且攜帶也方便許多,使用者所需的訓練也更少,正在軍中大力推廣,普通步兵也可以攜帶。

甲乙丙三個等級所使用的火器數目不同,但是彼此之間並沒有高低之分,高俊也並非是特意爲戰鬥力強的部隊優先裝備火銃,僅就目前而言,裝備火銃還僅僅是試驗性的措施,並不涉及部隊改造的方向,而丙等部隊也並非就比甲等低劣。

恰恰相反,當年最早進行破甲武器實驗的幾個都這次都被畫進了丙等部隊,作爲王則和費文孝的老隊伍,這幾支人馬戰功赫赫,也頗受全軍尊敬。但由於他們普遍裝備骨朵、長柄錘等破甲武器,在作戰中的主要任務是短促突擊,因此纔沒有裝備。

與此相類似,甲等部隊雖然裝備了更多的火銃,也不代表着高俊額外獎賞他們,恰恰相反,他們是本次軍事改革的重要小白鼠,因此特別挑了一些戰功不上不下的兵馬:太精銳的軍隊改錯了心疼,太水的兵馬又怕無法體現火器效果。

也正是出於實驗的原因,高俊在甲種部隊當中也嘗試了不同的冷兵器搭配,以尋找最適合於火銃協同作戰的冷兵器兵種。

高俊特別安排在培訓班中表現優異的四名年輕軍官各自掌管一個都,而他們四支部隊所配備的冷兵器卻也有不盡相同。

陳世賢的都裝備了大量的短戟,長度大約在四尺左右,主要用啄擊的方式對敵。

譚坤書的兵馬則裝備了橫刀和盾牌,用以保護本方火銃手與長槍兵。

範紹光的兵馬則使用長戟,這也是後世普遍認爲輔助火銃的好兵器。

李汝增的兵馬則裝備了短槍,這種短槍一般長度也在五尺左右,重心安排的較爲靠後,使用起來相對靈活,也是最便宜的。

高俊有意讓這四個都到戰場上檢驗一下實戰效果,觀看哪種武器最適合與火衝搭配使用。自從整軍經武以來,不少部隊都擔負着類似的實驗工作,很多並非是高俊親自主持,而是徐規經手操辦的。

在過去幾年內,光軍一直在想辦法提升軍隊的技術水平,山東軍民元帥府成立之後,高俊在軍政院中特別安排了騎胄曹這一單位,其主要工作就是研發生產新式裝備,現如今看來已經具備了初步效果。

幾次大戰,光軍繳獲的敵軍各類武器不計其數,相當一部分都被騎胄曹所消化,正在以統一協調的方式重新配及給軍隊。

此外,高俊集中了所有的火繩槍,搞了一個試驗性質的火力旗,目前由高俊親自指揮,火器裝備率超過五成,用於實驗火器部隊在戰場上的壓制效果。

在整個更新過程中,徐規最爲忙前忙後的出力,他也向高俊提出了不少自己的看法,這讓高俊對其尤其刮目相看。

光軍指揮層級的改良遠比基層改良要早許多,十年前,高俊率領着野狐嶺上殘兵敗將好不容易經運河跋涉上岸,趁着軍戶們思鄉心切,突如其來的宣佈新的軍制時,就已經確立了光軍指揮鏈協同分工,主將負責的指揮體制。

當時高俊把這個都的軍官定爲四人,並且分別確立了四個人的任務,這也標誌着光軍的指揮開始專業化。主將的任務是下決心,而副將則兼任參謀長的角色,根據形勢不斷的領導參軍部門制定合適的計劃,以供主將參考;典史負責部隊的思想建設和文化水平提高,同時暗暗的還有一點監軍的意思;判官則負責軍隊的後勤供應,以及大小事務的安排,可謂是全軍的大家長。

目前而言,從一百人的都到幾萬人的師,光軍的指揮層級大致都是如此安排,這也儘可能的保證了軍官各自有其擅長領域,不同方向上的軍官很少互相橫跳。

徐規也很清楚,自己的性格、自己的能力,想爬到主將上的位置不大可能了,但是如果能成爲全軍的副將,領導所有參軍工作,這也是件非常美妙的事。目前他正在與溫逢海競爭這個崗位,溫逢海機敏果斷,經常在全軍上下都衝昏頭腦的時候及時出警言勸阻,而且他跟高俊很早,是從士兵一步一步升上來的,互相之間的關係十分融洽,彼此信任。

徐規有更強的工作能力,他領導下的參軍部門運轉高效,而且擅長未雨綢繆,總是能在臨陣之際提前制定好相當數量的規劃,供高俊選擇,而且徐歸歸降高俊時已經是一方將領,起點很高。

事到如今,九成的人已經不再懷疑高俊未來究竟能走到何等地步了,同時他們也開始暗暗憧憬自己究竟能在大功告成的時候拿到一個什麼職位。營以上的幹部都對自己有了比較清晰的定位,也明白自己的下限和上限在哪,主要的競爭對手是誰。

高俊雖然沒有畫出升官圖封官許願,但是將士們已經開始爲了自己功成名就的美好圖景而堅持奮鬥。

第十章 全面穩中求進(下)第六章 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下)第六章 涇渭自分(下)第一章 霧重重(上)第三章 爲了祖國(上)第十四章 行軍法令(下)第十三章 妥協(上)第三章 淚河在,血海涌(上)第十九章 梁山鏖戰(上)第九章 鎬如雲,鍬如雨(上)第十一章 致力公心:潘正的姿態(上)第二十一章 閒棋冷竈(上)第六章 犯錯(下)第七章 木柝傳,金鼓振(上)第六章 省中啼鳥吏人稀(下)第十六章 孤懸敵後,危機四伏(下)第十五章 外界形勢有利(上)第二十二章 驚爆真州城(下)尾聲第十五章 叱吒灤河張實濟(上)尾聲第十九章 霸州的阻滯(上)第十九章 西夏的新生(上)第十五章 人情難做(上)第七章 木柝傳,金鼓振(上)第二十四章 告別所有舊的想法 別害怕 不像話(下)第四章 厲兵秣馬(下)第十六章 左翼壘(下)第二章 通訊兵(下)第二十四章 東遼的終結(下)第十章 簾卷西山硝煙盛(下)第三章 獨騎能當百萬兵(上)第十一章 持續改善民生(上)第五章 突騎連營鳥不飛(上)第一章 山重水複(上)第十四章 狂夫瞿瞿(下)全書大結局(迫真)第二十四章 面對(下)第二章 赤血(下)第十五章 張開手起飛 讓年輕無極限(上)第六章 保障陝西地區(下)第四章 爲了祖國(下)第十九章 霸州的阻滯(上)第三章 日費千金,然後十萬之師舉(上)第十四章 土地工作(下)第五章 大興府(上)第一章 詩人高唱而至(上)第十五章 惠民司(上)尾聲第二十三章 上下同欲者勝!(上)第十八章 星轉鬥,駕回龍(下)第二十四章 吹不散的悲怮(下)第二十三章 秋風烈烈(上)第十八章 莊園(下)第五章 東與西(上)第四章 三州野戰(下)第十八章 期待着一個幸運 和一個衝擊(下)第十八章 冒險與危情(下)第五章 邢州的合圍第二十三章 滄州的解放(上)第十九章 奮戰的軍兵(上)第九章 沃州的援軍(上)第二十一章 踏營寨高俊破敵寇,扮友軍左軍賺城門(上)第十八章 段鍾(下)第二十三章 趙公旭牽引滔天計(上)第十六章 同甘苦,共生死(下)尾聲第二十四章 行六部(下)第三章 調五味諸將論敵策,布七路馮達調軍兵(上)第一章 東真的覆滅(上)第十四章 霹靂現,狂飆落(下)第十二章 新?訊?文(下)第十二章 穆王何事不重來(下)第十七章 莊園(上)第一章 交兵黃河岸(上)第十九章 梁山鏖戰(上)第三章 路茫茫(上)第十七章 我得則利,彼得亦利者,爲爭地(上)第十六章 霸州的起義(下)第二章 尚書省(下)尾聲第二十章 雲裡帝城雙鳳闕(下)第四章 走向爭霸之路(下)第九章 弓騎兵(上)第十三章 合撒兒的態度(上)第一章 炮手就位(上)第九章 掙扎(上)第一章 孔元政的決心(上)第二十一章 軍語法令(上)第十二章 號角起,鐵騎連(下)第二章 連虜平寇,完顏珣的選擇(下)第二章 風雨欲來(下)第二十一章 陳郎中的計策(上)第三章 伏(上)第十四章 小鷹原(下)第四章 衆將士灑淚別親,大本營圖畫中原(下)第二十一章 留守司(上)第十四章 高牆深壘(下)第十一章 下臺階二將盟河北,上期貨高俊探江南(上)尾聲
第十章 全面穩中求進(下)第六章 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下)第六章 涇渭自分(下)第一章 霧重重(上)第三章 爲了祖國(上)第十四章 行軍法令(下)第十三章 妥協(上)第三章 淚河在,血海涌(上)第十九章 梁山鏖戰(上)第九章 鎬如雲,鍬如雨(上)第十一章 致力公心:潘正的姿態(上)第二十一章 閒棋冷竈(上)第六章 犯錯(下)第七章 木柝傳,金鼓振(上)第六章 省中啼鳥吏人稀(下)第十六章 孤懸敵後,危機四伏(下)第十五章 外界形勢有利(上)第二十二章 驚爆真州城(下)尾聲第十五章 叱吒灤河張實濟(上)尾聲第十九章 霸州的阻滯(上)第十九章 西夏的新生(上)第十五章 人情難做(上)第七章 木柝傳,金鼓振(上)第二十四章 告別所有舊的想法 別害怕 不像話(下)第四章 厲兵秣馬(下)第十六章 左翼壘(下)第二章 通訊兵(下)第二十四章 東遼的終結(下)第十章 簾卷西山硝煙盛(下)第三章 獨騎能當百萬兵(上)第十一章 持續改善民生(上)第五章 突騎連營鳥不飛(上)第一章 山重水複(上)第十四章 狂夫瞿瞿(下)全書大結局(迫真)第二十四章 面對(下)第二章 赤血(下)第十五章 張開手起飛 讓年輕無極限(上)第六章 保障陝西地區(下)第四章 爲了祖國(下)第十九章 霸州的阻滯(上)第三章 日費千金,然後十萬之師舉(上)第十四章 土地工作(下)第五章 大興府(上)第一章 詩人高唱而至(上)第十五章 惠民司(上)尾聲第二十三章 上下同欲者勝!(上)第十八章 星轉鬥,駕回龍(下)第二十四章 吹不散的悲怮(下)第二十三章 秋風烈烈(上)第十八章 莊園(下)第五章 東與西(上)第四章 三州野戰(下)第十八章 期待着一個幸運 和一個衝擊(下)第十八章 冒險與危情(下)第五章 邢州的合圍第二十三章 滄州的解放(上)第十九章 奮戰的軍兵(上)第九章 沃州的援軍(上)第二十一章 踏營寨高俊破敵寇,扮友軍左軍賺城門(上)第十八章 段鍾(下)第二十三章 趙公旭牽引滔天計(上)第十六章 同甘苦,共生死(下)尾聲第二十四章 行六部(下)第三章 調五味諸將論敵策,布七路馮達調軍兵(上)第一章 東真的覆滅(上)第十四章 霹靂現,狂飆落(下)第十二章 新?訊?文(下)第十二章 穆王何事不重來(下)第十七章 莊園(上)第一章 交兵黃河岸(上)第十九章 梁山鏖戰(上)第三章 路茫茫(上)第十七章 我得則利,彼得亦利者,爲爭地(上)第十六章 霸州的起義(下)第二章 尚書省(下)尾聲第二十章 雲裡帝城雙鳳闕(下)第四章 走向爭霸之路(下)第九章 弓騎兵(上)第十三章 合撒兒的態度(上)第一章 炮手就位(上)第九章 掙扎(上)第一章 孔元政的決心(上)第二十一章 軍語法令(上)第十二章 號角起,鐵騎連(下)第二章 連虜平寇,完顏珣的選擇(下)第二章 風雨欲來(下)第二十一章 陳郎中的計策(上)第三章 伏(上)第十四章 小鷹原(下)第四章 衆將士灑淚別親,大本營圖畫中原(下)第二十一章 留守司(上)第十四章 高牆深壘(下)第十一章 下臺階二將盟河北,上期貨高俊探江南(上)尾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