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巧用力叢氏奪睢陽,勢蓋天高俊再和議(下)

從碼頭攀上水門有些困難,幾名軍兵利用錘子和鐵釺鑿出了幾個坎,讓身手靈活的士兵銜刀而上。城頭上的守軍裹着被子向火而坐,甚至就連思考都變慢了,他們好奇的看着幾名士兵從城牆下面攀牆而過,既沒有喊叫也沒有報警,只是低聲的詢問這幾名軍兵是哪支隊伍的,爲何要在這裡爬來爬去。

軍兵們沒有回答,一連上了十二三個人,然後把刀一亮。他們手腳非常麻利的將這十幾個人牢牢的捆了起來,嘴裡都塞上了破布,前前後後沒超過兩分鐘。

隨後,他們又控制了打更的地方,並且在這裡發現了敵軍的軍服,幾個太平軍士兵互相使了個眼色,一起換裝。

新軍裝未免太冷了,金軍的補給顯然沒有太平軍的好,太平軍士兵們打着哆嗦,卻扮出威嚴的模樣,簇擁着一個模樣周正的士兵走了出來,彷彿是要巡視城牆。

果不其然,歸德府東面城牆的那羣士兵看到有軍官前來檢查,全都嚇了一大跳,這些人也被輕易了誆騙一頓,然後乖乖的束手就擒了,士兵們趕緊去打開東邊的城門。

城下駐軍休息的地方有幾個人跑了上來,詢問爲何此時開啓城門。

“稍後有一批軍馬入城,你等無需驚慌。”

但是那幾個人顯然也不是好糊弄的,他們的眼神十分懷疑,不斷的詢問具體情況。

眼看着雙方的談話越來越僵,那幾人也越來越懷疑,沒有辦法的,軍兵們只好亮出刀來,威脅這幾個人不要做聲,然後把他們五花大綁,關到了城牆上值守軍士休息的小木房裡。

不一會兒,又有幾個人出來詢問,這下只裡徹底包不住火了,好在城門已經打開,軍兵們直接亮出刀來,大吼一聲“太平軍已經入城!”隨即便一通砍殺。

數百名太平軍順着城門衝了進來,他們立刻兵分數路,去攻佔幾個重要的地點,第一營本身就是太平軍當中的精銳,也能夠實現小分隊的活動,士兵們本身都具有極強的榮譽感和忠誠度,根本不會在戰鬥中開小差。

整個歸德府一下子混亂起來,城內雖然有數千敵軍,但是短暫之間根本無法辨別情況。,不少人根本就未曾見過太平軍,也不熟悉他們的旗幟,因此在惶急之中無法辨認敵我,自相殘殺的事屢屢發生,更有不少**趁機離隊去打劫民戶,甚至縱火。

天很快就黑了下來,整個歸德府陷入了可怕的混亂之中,幾隊太平軍都順利找到了他們預定的攻擊點,並且先後佔據了武庫,倉庫收發司衙門和位於外城的各諸司衙門,但是四百多名太平軍分佈在七八個孤立的據點,外無援兵,互相也無法策應,甚至連其他攻擊隊伍能否得手都只是模糊的感覺。

不過幸運的是,正在滿街搶劫的軍隊不敢進入這些衙門,因此,直到第二天清晨之前,內層的金軍將領們根本不知道太平軍在外城情況究竟如何,直到曙光再一次投射在新鮮的瓦礫之上,大家才發現,歸德府已經被金軍自己破壞的不成樣子。

就在這個時候,更大的火焰點燃了起來,太平軍在叢方印的命令下點燃了城內的一處糧倉,燒燬各類糧草八千餘石,而在其他各處糧倉,太平軍也紛紛架設好柴草與火堆,一旦情況不妙就立刻點火。

城內的情況很快就被飛豹到前線,在蒙古綱接到信息的同時,前線太平軍又一次發動了真正意義上的進攻。

一直由王貴等人操練的海軍沿黃河行駛,運載了上千太平軍在單州西北面的灘頭渡過黃河。

附近的敵軍聞訊立刻前來圍堵,但是在其他方向上,太平軍的渡河行動也在進行。

前線傳來的消息好壞參半,有些渡河行動失敗了,但有些地方還在頑強發展,蒙古綱發覺形勢越發的不受控制。而此時,後方遭遇到了突襲,讓他真正的吃驚萬分,歸德府內藏有他的幾萬軍隊的糧草軍械,以及軍將家屬,萬一真的被太平軍所得,那前線的士氣立刻就要崩潰。

就在兩軍僵持不下的時候,高俊又一次的給蒙古綱移書,這封信寫得特別客氣,彷彿兩個人從來沒有交戰過一樣,高俊說有一隊太平軍走失了,聽聞他們在歸德府,希望蒙古綱能夠將這些人歸還,連同之前被他所扣留的物資。

現在蒙古綱真是感到情形大變,他將最後的希望壓到了其他金軍將領身上。此時已經來不及奏明官家了,他只好以個人名義致信給同樣在東部的黃摑阿魯帶和紇石烈志,希望此二人能夠配合一同反對高俊,並且在官家面前揭發高俊的醜行。

然而黃摑阿魯帶卻沒有答覆,在前年南下的戰役當中,他與蒙古綱之間就已經有了矛盾,此番看到蒙古剛吃癟,他正是高興的時候。

只可惜這份上表雖然罵得厲害,卻完全走偏了火,炮彈沒有打中高俊,卻全都砸到了完顏珣的頭上,倒是罵完顏珣不辨親我,用人不明。

再加上大部分軍將領根本就不知道高俊曾經是從龍功臣,所以,必蘭阿魯帶的做表遞上去之後,完顏珣很是發了一通脾氣,命令趙秉文替他擬旨,把必蘭阿魯帶狠狠責備一番,說他如今駐紮在衛州一帶,不瞭解山東河南兩軍爭端的本意就過來橫加指責,乃是禍亂朝廷,再有此事,嚴懲不貸。

在這一片亂象之中,紇石烈志也終於下定了決心:“高俊此人雖然用心狡黠,但眼下還是與朝廷休慼相關,不應該過分逼迫於他,或許還可以使此人回心轉意。反倒是蒙古監軍此番作爲實在不妥,有害於山東國計民生,損國之大防。此番魯豫交戰,正義在東軍。”

第二十三章 風雷還,雷霆破(上)第二十章 馮叔至豪取堅城,鹹得不青田喪命(下)第一章 幸運與善良無關(上)第十三章 老將知兵,宿臣善政(上)第十章 進退兩難的處境(下)第一章 數數鈔票永遠都比標籤少(上)第九章 正與奇(上)第二十二章 陳郎中的計策(下)第四章 忍耐不是壞事(下)第一章 劉家渡突襲戰(上)第四章 臨安暗流 宿遷烽火(下)第二十一章 破釜沉舟,拼死一搏(上)第四章 延伸殺傷(下)第十一章 回鶻的士兵(上)第十三章 內侍局(上)第十章 欲涉者,待其定也(下)第十二章 紀念柳充國(下)第十一章 雄州的屠殺(上)第十章 四方館(下)第三章 獨騎能當百萬兵(上)第二章 幸運與善良無關(下)第十九章 耍雜技袁鏡變隊形,出奇跡太平夜踹營(上)第十四章 土地工作(下)第十五章 苦?甜?怨(上)第七章 尺素傳(上)第二十二章 驚爆真州城(下)第二十章 縱馬嶺(下)第十四章 誓?隱?網(下)尾聲第十二章 高城落日隱悲茄(下)第十七章 愛是無法解釋的死結(上)第二十二章 軍語法令(下)第三章 不知何處吹蘆管(上)第十章 劫(下)第十九章 波濤誓,山石銘(上)第四章 商業(下)第四章 調五味諸將論敵策,布七路馮達調軍兵(下)尾聲第四章 身前身後事莫猜(下)第十八章 故(下)尾聲第十章 掙扎(下)尾聲第十七章 莊園(上)尾聲第十六章 叱吒灤河張實濟(下)第十九章 間隙生同牀(上)第十章 牛馬(下)第十章 身當恩遇恆輕敵(下)第十章 人南渡(下)第十章 月朗朗(下)第二十二章 逃避(下)第六章 東與西(下)第十六章 商船(下)第十四章 三縣合討賊(下)第十五章 惠民司(上)第二章 數數鈔票永遠都比標籤少(下)第十四章 餌與誘(下)第十五章 糧食(上)第十三章 木華黎重拳出動,太平軍設兵邯鄲(上)第十三章 工兵(上)第十章 沃州的援軍(下)第七章 前線吃緊,後方緊吃(上)第十一章 新?訊?文(上)第二十四章 天地何所依(下)第九章 威震應州李雲龍()尾聲第七章 血染邊關路(上)第二十三章 終舉義幟(上)第二十一章 攻?防?學(上)第十九章 節鎮(上)第二十三章 天地無路,忠義無法(上)第四章 鎮州的酷暑(下)第八章 無論你肯或不肯 我都選擇等(下)第十一章 守衛與潰散(上)第十三章 東風惡(上)第一章 忽聞疊鼓一聲飛(上)第一章 羊(上)第十章 四邊擾(下)第十五章 諸線牽(上)第二十二章 聚賢賓(下)第六章 勸?恨?歸(下)第一章 忽聞疊鼓一聲飛(上)第十七章 鼠(上)第四章 雅俗共賞:元好問改良文藝(下)第二十三章 喋血玉津園(上)尾聲第二十章 雲裡帝城雙鳳闕(下)第二十三章 史無前例的對決(上)尾聲第五章 省中啼鳥吏人稀(上)第二十三章 趙公旭牽引滔天計(上)第一章 數數鈔票永遠都比標籤少(上)第二十三章 天地何所依(上)第四章 不知何處吹蘆管(下)第十一章 鬥百草(上)第五章 犯錯(上)第二章 數數鈔票永遠都比標籤少(下)第十二章 不管淚水多鹹 有一天我會告別從前(下)第五章 兩羣不速之客(上)
第二十三章 風雷還,雷霆破(上)第二十章 馮叔至豪取堅城,鹹得不青田喪命(下)第一章 幸運與善良無關(上)第十三章 老將知兵,宿臣善政(上)第十章 進退兩難的處境(下)第一章 數數鈔票永遠都比標籤少(上)第九章 正與奇(上)第二十二章 陳郎中的計策(下)第四章 忍耐不是壞事(下)第一章 劉家渡突襲戰(上)第四章 臨安暗流 宿遷烽火(下)第二十一章 破釜沉舟,拼死一搏(上)第四章 延伸殺傷(下)第十一章 回鶻的士兵(上)第十三章 內侍局(上)第十章 欲涉者,待其定也(下)第十二章 紀念柳充國(下)第十一章 雄州的屠殺(上)第十章 四方館(下)第三章 獨騎能當百萬兵(上)第二章 幸運與善良無關(下)第十九章 耍雜技袁鏡變隊形,出奇跡太平夜踹營(上)第十四章 土地工作(下)第十五章 苦?甜?怨(上)第七章 尺素傳(上)第二十二章 驚爆真州城(下)第二十章 縱馬嶺(下)第十四章 誓?隱?網(下)尾聲第十二章 高城落日隱悲茄(下)第十七章 愛是無法解釋的死結(上)第二十二章 軍語法令(下)第三章 不知何處吹蘆管(上)第十章 劫(下)第十九章 波濤誓,山石銘(上)第四章 商業(下)第四章 調五味諸將論敵策,布七路馮達調軍兵(下)尾聲第四章 身前身後事莫猜(下)第十八章 故(下)尾聲第十章 掙扎(下)尾聲第十七章 莊園(上)尾聲第十六章 叱吒灤河張實濟(下)第十九章 間隙生同牀(上)第十章 牛馬(下)第十章 身當恩遇恆輕敵(下)第十章 人南渡(下)第十章 月朗朗(下)第二十二章 逃避(下)第六章 東與西(下)第十六章 商船(下)第十四章 三縣合討賊(下)第十五章 惠民司(上)第二章 數數鈔票永遠都比標籤少(下)第十四章 餌與誘(下)第十五章 糧食(上)第十三章 木華黎重拳出動,太平軍設兵邯鄲(上)第十三章 工兵(上)第十章 沃州的援軍(下)第七章 前線吃緊,後方緊吃(上)第十一章 新?訊?文(上)第二十四章 天地何所依(下)第九章 威震應州李雲龍()尾聲第七章 血染邊關路(上)第二十三章 終舉義幟(上)第二十一章 攻?防?學(上)第十九章 節鎮(上)第二十三章 天地無路,忠義無法(上)第四章 鎮州的酷暑(下)第八章 無論你肯或不肯 我都選擇等(下)第十一章 守衛與潰散(上)第十三章 東風惡(上)第一章 忽聞疊鼓一聲飛(上)第一章 羊(上)第十章 四邊擾(下)第十五章 諸線牽(上)第二十二章 聚賢賓(下)第六章 勸?恨?歸(下)第一章 忽聞疊鼓一聲飛(上)第十七章 鼠(上)第四章 雅俗共賞:元好問改良文藝(下)第二十三章 喋血玉津園(上)尾聲第二十章 雲裡帝城雙鳳闕(下)第二十三章 史無前例的對決(上)尾聲第五章 省中啼鳥吏人稀(上)第二十三章 趙公旭牽引滔天計(上)第一章 數數鈔票永遠都比標籤少(上)第二十三章 天地何所依(上)第四章 不知何處吹蘆管(下)第十一章 鬥百草(上)第五章 犯錯(上)第二章 數數鈔票永遠都比標籤少(下)第十二章 不管淚水多鹹 有一天我會告別從前(下)第五章 兩羣不速之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