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人南渡(下)

燕京城滿城風雨的時候,高俊卻並不知曉這些事情,得知河北目前情況混亂,蒙軍已經基本上不可能殺個回馬槍,再來找山東的麻煩之後,高俊知道,解決六州的窗口期已經逐步接近,是時候鼓舞一下全軍的士氣了。

在最近的軍報上,高俊新使用了一個詞,很快就叫響了全軍,大家都開始用一個全新的稱呼來表明劉黑馬,史秉直,嚴實的部下:僞軍。

在這篇針對蒙古人殘暴統治的口號宣傳裡面,高俊倒是想到了歷史上的各類口號,創造出了不少概括性的稱呼。

所謂的大蒙古國自然變成了鐵木真匪幫,而投靠鐵木真的各路漢軍世侯也自然變成了匪幫走狗,而他們的軍隊也就成了僞軍,根據領導人的不同,還可以分爲劉僞軍、張僞軍、嚴僞軍等等。

僞軍這個詞彙一下子就抓住了大家的心,立刻叫響開來。緊接着,軍報上對僞軍以及鐵木真的批判如同雨後春筍,就連元好問也發了本報社評。

高俊一一都看了,心下不免有些失望,絕大部分人依舊從傳統的忠君報國出發,認爲鐵木真曾經受章宗之封,擔任部族節度使,卻起兵反叛朝廷,是爲大逆,不得正統。而這些僞軍首腦們忘卻君恩,反叛朝廷,也都是大逆之賊。

這種傳統的封建效忠的一套讓高俊有些不舒服,轉而給元好問寫了個批示,希望他能夠重新挑選合適的文章。

“邸報所採用的理論陳舊,對於面向的大衆沒有說服力,從這一點來說,只能算第二流的報紙。”高俊毫不客氣的批評元好問:“本朝也曾是遼之臣屬,宋朝太祖乃是後周點檢,以此攻訐,自取其辱。”

第二天,元好問賭氣似的在報紙上刊登了新的文章,確實在理論上有了極大的進步。

沒有再從傳統的君臣忠義方面去理解,反而充滿了民本思想,重點在於說蒙古人南下以來燒殺擄掠,而僞軍爲虎作倀,殘害民衆,實爲大不義。

但是作者後面又列舉了一大羣歷史上爲虎作倀的人,點到即止,沒把張邦昌和劉豫都算進去,倒是把高俊看的心驚膽戰芒刺在背,孔子作春秋而亂臣賊子懼,邸報上刊登一篇理論水平高一點的文章,高俊自己先看了個汗流涔涔。

“這要是讓大家想通順了,我這‘大金忠臣’也算是做不下去了。”高俊忍不住自我嘲諷一句。

作者名字叫傅起,高俊想了半天,也不記得根據地裡有這號人物,一瞬間他還以爲這是何志也新起的筆名,於是去信詢問,然而何志也非常納悶的表示他還以爲這篇文章是高俊寫的。

這下子高俊坐不住了,趕緊派人去詢問元好問,而得到的回覆令他大吃一驚,這個傅起甚至並非根據地的人,此時還在開封。這篇文章是去年冬季前就寫好寄來的,因爲言辭激烈,而且涉及了朝廷根本,屬於高度政治敏感,所以元好問一直壓着沒有發表。

這倒是讓高俊不能不嘖嘖稱奇了,一個土生土長的金朝人,能提出如此民本的理論,讓他深爲驚訝。元好問在信中詳細介紹了這位傅起先生的情況,他是在衛紹王時期中舉的,因成績優異被選拔爲尚書省令史,這在金朝是一個相當有前途的職位,做了兩年之後就可以去美縣做縣令,着實是一顆政治新星。

元好問的小友雷淵與此人有所結交,藉着這層關係,元好問寄給雷淵的那些有關山東根據地的文章,也被此人看到了,他倒是興趣濃厚,直接給元好問來信,詢問有關山東的部分情況,隨後又寄來些許文章在邸報上發表。

這倒是把高俊嚇出一身冷汗,他還是忽略了本時代人與他那時的思維差異,在他看來,根據地自成一體。而在元好問等人看來,根據地還是金朝下的一個自治程度比較高的地方,難免出現了這等模糊邊界的事情。

不過事已至此,高俊當時起了別的心思,這位傅起雖然已經官居尚書省令史,但是看上去對根據地很感興趣,估計是個挖得動的牆角。而他的理論造詣也不能說不高,如果能把他請到根據地來,說不定又能得一員人才。高俊立刻派人去開封送信,隨信贈送禮物,盛情邀請來根據地一遊。

此時,被高俊心心念唸的這個人結束了在尚書省一上午的工作,正準備回自己在開封城角落的小居。出了南省,正好遇上了從翰林院那邊出來的王若虛,傅起連忙向王內翰行禮,然而後者似乎根本沒有看見,低着頭,不知道在想什麼事,急匆匆的離開了,讓傅起好生納悶。

當天下午,在開封士子常見的聚會中,王若虛對大家說:“歸德那邊來了消息,蒙古綱再次渡河北上,要去打曹州,被高俊的人擊退了。”

大家頓時議論紛紛:“中都蒙難尚未得解,現在將領之間還要自相攻伐,官家應該降旨嚴懲蒙古綱!”

但是也有人提出不同意見:“高俊也不過是贊州太平軍節度使而已,曹州單州濮州本非其所管轄地,權且領之,朝廷派軍馬進駐又有何不可?豈能拒之門外?”

“官家不是已經擬旨,準備讓高峻與其他河北義軍一起各建衙署,封建河北了嗎!”麻革急問,確實,完顏珣已經降下了旨意,但是由於去年冬季蒙古人的突然進攻,未能傳達到高俊這裡,半途又折了回來,但是蒙古綱是確確實實知道的。

“高俊僅以山東一地數次力挫蒙軍,堪稱郭李,此三州在他人之手,不過黑韃案上魚肉,高俊之手,黑韃背上芒刺。”

這倒也是個理由,立刻就有人出聲表示支持。

在人們的喧譁聲中,王若虛越來越頭疼,他有一種感覺,高俊此人在山東的所作所爲絕不僅僅是爲了攻擊蒙古,這讓他感到有些恐懼乃至憤怒,作爲金朝士子,忠孝仁義早就已經烙進了骨子裡,他還是不能容忍叛逆。

尾聲第十三章 誓?隱?網(上)第二十四章 蛆(下)第四章 大青山(下)第十章 欲涉者,待其定也(下)尾聲第五章 東與西(上)第十八章 閃電部隊在前進(下)尾聲第二十四章 東遼的終結(下)第三章 爲了祖國(上)第四章 金麥(下)第十章 山東的抗蒙根據地爲什麼能夠存在(下)第五章 來之不易的勝利(上)第一章 武學(上)第二十三章 蛆(上)第二十二章 住房(下)第十一章 競速寶勝(上)第十章 鎬如雲,鍬如雨(下)第二十四章 風雷還,雷霆破(下)第十章 山東的抗蒙根據地爲什麼能夠存在(下)第四章 調五味諸將論敵策,布七路馮達調軍兵(下)第十二章 堅持(下)第七章 血戰小清口(上)第六章 整軍經武:徐規的工作(下)第二十四章 魯南根據地的最後一戰(下)第十二章 今與來(下)第十章 史彌遠弄權政事堂(下)第八章 萬壑千巖位置雄(下)第七章 風蕭蕭(上)第二章 詩人高唱而至(下)第二章 糧(下)金朝的國朝文派第十九章 雲裡帝城雙鳳闕(上)第十五章 馮叔至強打真定,新騎兵妙破蒙古(上)第十一章 土地(上)第七章 武大公講禮迎客,李師帥斷糧進軍(上)第二章 赤血(下)第二十四章 趙公旭牽引滔天計(下)第二十二章 反擊贊州(下)第六章 太平軍河北誓師,大救星辯說神人(下)第六章 太平軍河北誓師,大救星辯說神人(下)第二十三章 生活對正義沒有憐憫!(上)第二十三章 法?理?情(上)第一章 霧重重(上)第十四章 嚇不退的計劃(下)第一章 定風波(上)第十四章 也古(下)第二章 殺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下)第十三章 讓我們自以爲有共識(上)第十五章 崩潰(上)第六章 自杞的挽馬(下)第十六章 蔓纏藤絆(下)第三章 爲了祖國(上)第十六章 火銃兵(下)第二十四章 降霹靂高俊申天罰,上和書嚴實求苟且(下)第二章 赤血(下)第十四章 老將知兵,宿臣善政(下)第二章 連虜平寇,完顏珣的選擇(下)第八章 戰與和(下)第十八章 閃電部隊在前進(下)第十一章 鬥百草(上)第六章 行路難(下)第十五章 在穩當可靠的基礎上,爭取一切可能的勝利(上)第七章 陰差陽錯(上)第十三章 血染石牆(上)第三章 忙碌中又想起你 對我的若即若離(上)第六章 溫迪罕僧虔(下)第二十一章 山巒回(上)第七章 血鐵(上)第十一章 宋軍之敗,彌遠之得(上)第十五章第一章 定風波(上)第一章 攻與防(上)第二十一章 痛苦的頭領(上)第一章 北?南?亂第四章 鎮州的酷暑(下)第十四章 方向調整(下)第二十四章 大軍直下河北(下)第二十章 反對(下)第十四章 行軍法令(下)第二章 通訊兵(下)第十四章 邢州的結局(下)第二十二章 錯轂短兵(下)第十二章 高城落日隱悲茄(下)第二十一章 心念忉忉(上)第三章 日費千金,然後十萬之師舉(上)第十三章 邢州的結局(上)第十六章 諸線牽(下)第十七章 工?農?擇(上)第十二章 堅持(下)第二十四章 飛狐壩(下)第十四章 散(下)第十四章 心殷殷(下)第三章 事與願(上)第十六章 西夏的內亂(下)第十八章 浪淘沙(下)第十四章 東風惡(下)第六章 玉碎瓦全(下)第二章 彭義斌元氏就義,高太尉開州點兵(下)
尾聲第十三章 誓?隱?網(上)第二十四章 蛆(下)第四章 大青山(下)第十章 欲涉者,待其定也(下)尾聲第五章 東與西(上)第十八章 閃電部隊在前進(下)尾聲第二十四章 東遼的終結(下)第三章 爲了祖國(上)第四章 金麥(下)第十章 山東的抗蒙根據地爲什麼能夠存在(下)第五章 來之不易的勝利(上)第一章 武學(上)第二十三章 蛆(上)第二十二章 住房(下)第十一章 競速寶勝(上)第十章 鎬如雲,鍬如雨(下)第二十四章 風雷還,雷霆破(下)第十章 山東的抗蒙根據地爲什麼能夠存在(下)第四章 調五味諸將論敵策,布七路馮達調軍兵(下)第十二章 堅持(下)第七章 血戰小清口(上)第六章 整軍經武:徐規的工作(下)第二十四章 魯南根據地的最後一戰(下)第十二章 今與來(下)第十章 史彌遠弄權政事堂(下)第八章 萬壑千巖位置雄(下)第七章 風蕭蕭(上)第二章 詩人高唱而至(下)第二章 糧(下)金朝的國朝文派第十九章 雲裡帝城雙鳳闕(上)第十五章 馮叔至強打真定,新騎兵妙破蒙古(上)第十一章 土地(上)第七章 武大公講禮迎客,李師帥斷糧進軍(上)第二章 赤血(下)第二十四章 趙公旭牽引滔天計(下)第二十二章 反擊贊州(下)第六章 太平軍河北誓師,大救星辯說神人(下)第六章 太平軍河北誓師,大救星辯說神人(下)第二十三章 生活對正義沒有憐憫!(上)第二十三章 法?理?情(上)第一章 霧重重(上)第十四章 嚇不退的計劃(下)第一章 定風波(上)第十四章 也古(下)第二章 殺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下)第十三章 讓我們自以爲有共識(上)第十五章 崩潰(上)第六章 自杞的挽馬(下)第十六章 蔓纏藤絆(下)第三章 爲了祖國(上)第十六章 火銃兵(下)第二十四章 降霹靂高俊申天罰,上和書嚴實求苟且(下)第二章 赤血(下)第十四章 老將知兵,宿臣善政(下)第二章 連虜平寇,完顏珣的選擇(下)第八章 戰與和(下)第十八章 閃電部隊在前進(下)第十一章 鬥百草(上)第六章 行路難(下)第十五章 在穩當可靠的基礎上,爭取一切可能的勝利(上)第七章 陰差陽錯(上)第十三章 血染石牆(上)第三章 忙碌中又想起你 對我的若即若離(上)第六章 溫迪罕僧虔(下)第二十一章 山巒回(上)第七章 血鐵(上)第十一章 宋軍之敗,彌遠之得(上)第十五章第一章 定風波(上)第一章 攻與防(上)第二十一章 痛苦的頭領(上)第一章 北?南?亂第四章 鎮州的酷暑(下)第十四章 方向調整(下)第二十四章 大軍直下河北(下)第二十章 反對(下)第十四章 行軍法令(下)第二章 通訊兵(下)第十四章 邢州的結局(下)第二十二章 錯轂短兵(下)第十二章 高城落日隱悲茄(下)第二十一章 心念忉忉(上)第三章 日費千金,然後十萬之師舉(上)第十三章 邢州的結局(上)第十六章 諸線牽(下)第十七章 工?農?擇(上)第十二章 堅持(下)第二十四章 飛狐壩(下)第十四章 散(下)第十四章 心殷殷(下)第三章 事與願(上)第十六章 西夏的內亂(下)第十八章 浪淘沙(下)第十四章 東風惡(下)第六章 玉碎瓦全(下)第二章 彭義斌元氏就義,高太尉開州點兵(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