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東遼的終結(下)

現在的情況反而遂了他們的意,這些部落步兵們本來就不習慣在方陣裡面規規矩矩的站着,更喜歡和最親密的本部落兄弟同胞們結成戰鬥小組,一往無前的突破敵軍的重重圍擋。

雖然剛纔契丹人的攻勢直接擊垮了所有陣型,但由於事情來得太快,又不是正面對敵,不少士兵是被莫名其妙的衝散的,士氣還沒有受到極大打擊,此時反而讓他們開始以熟悉的方式重新戰鬥。

既然是出乎意料的大戰,孫庭也要動用以防萬一的儲備,修羅火和噴火槍全部使用起來。直接在山谷的狹小地形裡用這種兵器效果極佳,契丹人的馬隊直接被燒成一團,戰馬害怕的躲着火焰,原本的衝鋒路徑蕩然無存。不過另一個負面效果是也把張惠手下的部落步兵們嚇得夠嗆,剛纔還勇猛至極的他們此時縮手縮腳,跟其他人一樣不敢上了。

不過沒有關係,漢軍步兵們可以填補這個空白,他們叫喊着戰號直接衝上去,把契丹騎兵重新壓制住,分割成小段,包餃子切香腸是光軍的傳統技能了,這事做的輕鬆又熟練。

後遼軍隊空有勇力,但是卻缺乏頭腦,居然一股腦的衝進了陷阱裡面,當然,在這樣亂世的遼東地區居然還想獨立恢復大遼朝,這幫人本來腦子也不怎麼好使。

耶律質林在奮勇拼殺着,敵人很頑強,這種高昂的戰鬥力讓他逐漸的手軟起來,說到底,這些人畢竟也是爲了契丹人的幸福着想啊,雖然走的路線不一樣,但因此就要與他們爲敵嗎?

山谷裡的契丹騎兵,已經損失大半,這些忠勇的契丹人是爲了建立自己的民族國家而在拼命戰鬥着。但是,如今的契丹已經不是耶律阿保機的時代了,他們當年光榮過,享受過,作威作福過,如今也必須接受歷史週期律的鐵拳,眼看着女真人蒙古人一個又一個的風光無限。

願意接受這一點的人現在加入了東遼和光軍,不願意接受這一點的人在後遼的陣營裡,雖然在最危急的時刻,後遼與東遼的士兵依舊能再次聯合,但就算能打贏光軍,之後又是怎麼樣呢?契丹人的出路在哪裡?難道就一定要用血才能驗證嗎?

又有一名後遼騎士衝了過來,他已經掛了彩,但右手的長刀卻滴着血,耶律質林丟掉已經卷刃的刀,掏出了短小的骨朵,打算拼着性命近身,直接給他頭上來一下。

兩個人急劇靠近,即將兩馬交錯,由於士兵都覆蓋着面甲,因此互相之間只能看到眼睛,耶律質林越看越覺得驚慌,說不清那雙眼睛到底帶着什麼。

就在這時,那人本來已經架好騎手姿勢的長刀卻突然垂了下來,左手急匆匆的抓起面甲:“三弟?”

耶律質林大驚失色,骨朵也慢了下來:“大哥?”

兩個人停住了戰馬,在人喊馬嘶的戰場中間突然相遇,這是如論如何也不可想象的事情。耶律質林突然覺得渾身發冷,如果剛纔沒有認出來的話,現如今他們兄弟兩人已經有一個倒在另一個人的刀下了。

耶律質山嘆了口氣:“你果然還是加入了高俊的軍隊,當初把你留在營中,真不知道是對是錯。”

“我倒是沒有想到大哥居然會成爲後遼的軍兵,你不是也背叛蒙古人了嗎?”

在血肉橫飛的戰場之上,兩個人駐馬交談確實引起了個別人的注意,但他們隨即就投入到了更慘烈的廝殺當中,只有一名急匆匆的士兵跑了過來,他沒有戰馬,手上的刀也是撿來的,是剛纔已經投降的東遼士兵,或者說,是蒙軍當中的契丹部隊。

僅僅憑他跑步的姿勢,耶律質林就已經認出來這是誰了,他把骨朵扔到地上:“看樣子咱們兄弟三人要在這樣的場合再次見面,是佛祖的安排呀。”

耶律質山和耶律質海都沉默不語,廝殺還在繼續,後遼軍隊已經撐不住了,不少人再次選擇投降,令人振奮的呼喊聲響徹山谷,光軍的軍樂隊奏軍歌,鼓舞着士兵繼續前進。

“大哥,二哥,你們也都看到了,光軍纔是實力最強的,高太尉已經頒佈命令要各民族之間平等,契丹人不可能再回到大遼朝了,跟着蒙古人也不過是當忠犬而已,未必有在光軍之中愜意。

“就算是我想跟你走,可是你的嫂子和小侄子還在蒙古草原上呢。”耶律質海有些慘淡的搖搖頭:“我是不可能回頭了,當初相信蒙古人能一統天下,報了女真人滅國之恥,使契丹人免受屈辱,現如今看來已經不可能了。倒不如用我這腦袋給你光軍中的契丹人再加一個軍功,說不準你們還會好過一些。如果天可憐見,你們真打進了草原,三弟,你要照顧好你的嫂子和侄子。”

“哥,你不能這麼說……”

“命運既定的道路都是佛祖安排的,契丹有上百萬的部衆,總有一些人的選擇是對的,就讓他們留下我們民族的血脈吧。”

“那就讓佛祖決定咱們三個人的命運吧!”耶律質山長嘆一聲,突然策馬再次衝向了光軍的騎兵羣,耶律質林還沒反應過來的時候,二哥也跑了過去,他驚訝至極,惶急的對戰友們大喊:“別動手,那是我哥哥!”

但是沒有人聽他的話,畢竟衝過來的騎士手中還握着長刀,兵刃相撞,騎手被重重地擊倒在馬上,血流滿面,然後被長槍輕輕的挑起來,像片樹葉一樣悠悠落地。

耶律質林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哭叫着兜轉馬頭要衝回來,但是另一名騎兵直接抓住了他的繮繩:“混蛋,你想當逃兵嗎!”

確實,也許噩夢馬上要結束了,復興大遼的美夢終究還是變成了無窮無盡綿延的悲哀,而這不切實際的幻想將在今天,在山谷中徹底消散。

之後的話,耶律質林沒有聽清太多,但歡呼聲震動了整個山谷,太陽落下山去,卻又升了起來,一輪輪的新陳交替依舊有序進行着,不爲任何一個人或者任何一羣人,一個國家或者一堆國家的滅亡而有半分遲疑,積雪逐漸在太陽的熱力下融化,新的一天又到來了。

也許,一個新的時代也即將到來。

第二章 船隊(下)第一章 北?南?亂第十二章 號角起,鐵騎連(下)第八章 武大公講禮迎客,李師帥斷糧進兵(下)第二章 醉中看劍,再動星文(下)第十八章 星轉鬥,駕回龍(下)第十四章 老將知兵,宿臣善政(下)第十七章 故(上)第十八章 費運判掛印去淮北(下)第十六章 火銃兵(下)第二十二章 鄒乃濟(下)第一章 定風波(上)第二十一章 獻州的收復(上)第十二章 辟舉(下)第十六章 苦?甜?怨(下)第九章 鬱悶的軍使(上)第十二章 鬥百草(下)第十五章 馮叔至強打真定,新騎兵妙破蒙古(上)第十三章 霹靂現,狂飆落(上)第一章 武學(上)第九章 秩序與混亂(上)第十一章 千鈞一髮的行動(上)第二十一章 驚爆真州城(上)第十六章 遍篩燕山:也古的防守策略(下)第九章 進退兩難的處境(上)第十三章 百業興(上)第二十二章 太平軍南線大戰,盧鼓椎語涉謗譏(上)第十三章 血案(上)第三章 金麥(上)第十七章 理不清的變亂(上)第二十章 風起雲涌(下)第十五章 商船(上)第二十章 匯(下)第十三章 喚醒勇虎(上)第十八章 僧虔溯往事(下)第十三章 妥協(上)第五章 迷霧隱隱兇徒手(上)第二十四章 終舉義幟(下)第九章 鬱悶的軍使(上)第十一章 陸娘(上)第十三章 散(上)第二十章 節鎮(下)第九章 愛情與瞭解 不一定關聯(上)第十三章 邢州的結局(上)第十二章 也王爺掘地三尺,真定府毀家輸軍(下)第四章 大青山(下)第十二章 高城落日隱悲茄(下)第一章 交兵黃河岸(上)第九章 飛針走線(上)第二章 詩人高唱而至(下)第十五章第十五章 火銃兵(上)第十七章 從天之義:手把手教你帶節奏(上)第二十一章 燒不盡的野火(上)第二十一章 驚爆真州城(上)第十一章 鄭昭先兩覲見聖主(上)第十四章 誓?隱?網(下)第二十三章 虛景實情(上)第八章 郭延嗣(下)第十二章 今與來(下)第七章 血染邊關路(上)第十七章 期待着一個幸運 和一個衝擊(上)尾聲第七章 尺素傳(上)第十六章 糧食(下)第一章 自願的陷阱(上)第二十二章 逃避(下)第十章 沃州的援軍(下)第八章 陰差陽錯(下)第二十一章 攻?防?學(上)第十九章 屹立千仞的守軍(上)第十一章 雄州的屠殺(上)第九章 掙扎(上)第九章 進退兩難的處境(上)第十一章 辟舉(上)第二十三章 飛狐壩(上)第四章 判?決?待第二十三章 解圍梁山(上)第二章 通訊兵(下)第四章 李驍奇(下)第一章 自願的陷阱(上)第七章 木柝傳,金鼓振(上)第四章 大青山(下)第九章 地裂莒州(上)第三章 判?決?待(上)第二十三章 吏員(上)第二章 數數鈔票永遠都比標籤少(下)第六章 掌新兵軍馬同西走,隔長河魯豫大交兵(下)第七章 失敗(上)第十七章 徐參軍六裡敗退,完顏珣一下金牌(上)第十三章 工兵(上)第五章 抹不去的信念(上)第三章 新識與故交(上)第三章 忙碌中又想起你 對我的若即若離(上)第九章 沃州的援軍(上)第九章 簾卷西山硝煙盛(上)第七章 間諜(上)第四章 北鄙備戰急(下)尾聲第八章 蒙漢分明:蒙古人的觀念(下)
第二章 船隊(下)第一章 北?南?亂第十二章 號角起,鐵騎連(下)第八章 武大公講禮迎客,李師帥斷糧進兵(下)第二章 醉中看劍,再動星文(下)第十八章 星轉鬥,駕回龍(下)第十四章 老將知兵,宿臣善政(下)第十七章 故(上)第十八章 費運判掛印去淮北(下)第十六章 火銃兵(下)第二十二章 鄒乃濟(下)第一章 定風波(上)第二十一章 獻州的收復(上)第十二章 辟舉(下)第十六章 苦?甜?怨(下)第九章 鬱悶的軍使(上)第十二章 鬥百草(下)第十五章 馮叔至強打真定,新騎兵妙破蒙古(上)第十三章 霹靂現,狂飆落(上)第一章 武學(上)第九章 秩序與混亂(上)第十一章 千鈞一髮的行動(上)第二十一章 驚爆真州城(上)第十六章 遍篩燕山:也古的防守策略(下)第九章 進退兩難的處境(上)第十三章 百業興(上)第二十二章 太平軍南線大戰,盧鼓椎語涉謗譏(上)第十三章 血案(上)第三章 金麥(上)第十七章 理不清的變亂(上)第二十章 風起雲涌(下)第十五章 商船(上)第二十章 匯(下)第十三章 喚醒勇虎(上)第十八章 僧虔溯往事(下)第十三章 妥協(上)第五章 迷霧隱隱兇徒手(上)第二十四章 終舉義幟(下)第九章 鬱悶的軍使(上)第十一章 陸娘(上)第十三章 散(上)第二十章 節鎮(下)第九章 愛情與瞭解 不一定關聯(上)第十三章 邢州的結局(上)第十二章 也王爺掘地三尺,真定府毀家輸軍(下)第四章 大青山(下)第十二章 高城落日隱悲茄(下)第一章 交兵黃河岸(上)第九章 飛針走線(上)第二章 詩人高唱而至(下)第十五章第十五章 火銃兵(上)第十七章 從天之義:手把手教你帶節奏(上)第二十一章 燒不盡的野火(上)第二十一章 驚爆真州城(上)第十一章 鄭昭先兩覲見聖主(上)第十四章 誓?隱?網(下)第二十三章 虛景實情(上)第八章 郭延嗣(下)第十二章 今與來(下)第七章 血染邊關路(上)第十七章 期待着一個幸運 和一個衝擊(上)尾聲第七章 尺素傳(上)第十六章 糧食(下)第一章 自願的陷阱(上)第二十二章 逃避(下)第十章 沃州的援軍(下)第八章 陰差陽錯(下)第二十一章 攻?防?學(上)第十九章 屹立千仞的守軍(上)第十一章 雄州的屠殺(上)第九章 掙扎(上)第九章 進退兩難的處境(上)第十一章 辟舉(上)第二十三章 飛狐壩(上)第四章 判?決?待第二十三章 解圍梁山(上)第二章 通訊兵(下)第四章 李驍奇(下)第一章 自願的陷阱(上)第七章 木柝傳,金鼓振(上)第四章 大青山(下)第九章 地裂莒州(上)第三章 判?決?待(上)第二十三章 吏員(上)第二章 數數鈔票永遠都比標籤少(下)第六章 掌新兵軍馬同西走,隔長河魯豫大交兵(下)第七章 失敗(上)第十七章 徐參軍六裡敗退,完顏珣一下金牌(上)第十三章 工兵(上)第五章 抹不去的信念(上)第三章 新識與故交(上)第三章 忙碌中又想起你 對我的若即若離(上)第九章 沃州的援軍(上)第九章 簾卷西山硝煙盛(上)第七章 間諜(上)第四章 北鄙備戰急(下)尾聲第八章 蒙漢分明:蒙古人的觀念(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