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陸娘(上)

“若數着‘良賤’二字,只說娼、優、隸、卒,四般爲賤流,到數不着那乞丐。”

——《金玉奴》

“哼,誰知道你包藏着什麼心思!”李光心裡冷笑,這種小伎倆他見得多了,到最後還不是有去無回,以前也就罷了,可如今這些糧食是他和幾百莊戶的命根子,他脖子一梗,絕不同意。

過去一段時間忙得焦頭爛額,趙汝凡本來耐心就不夠,聽李光一說,頓時勃然大怒,指着李光罵道:“不知好歹!無論如何,你等怎敢聚衆喧譁,打殺軍吏?左右,將此人痛打十棍,以儆效尤!”

民兵們齊聲應答,就地摁倒李光,噼裡啪啦打了起來,李光昨天晚上就被朱富打了一頓,腿上還帶着傷,甫一吃痛,更加罵不絕口,罵趙汝凡、罵郭延嗣、以及素未謀面的高俊和何志也。

“大膽!你居然敢罵高郎君何先生!”趙汝凡大怒,揮揮手:“速速將此賊斬了,梟首示衆!”

李光一抹脣上咬出的血,憤恨的看着趙汝凡:“可恨受了你們這些宵小的欺騙,害得我數百父老鄉親陷入火坑,我死不足惜,死後化作厲鬼,也要找你們討債!”

“你說清楚,誰是宵小?誰欺騙你了?”趙汝凡一下子較真兒起來,指着李光怒氣不止。

“你們這幫人虛仁假義,不是你們是誰!”李光又要站起來,卻被民兵按倒,還在地上掙扎叫喚:“是好漢今天你就把我殺了,讓天下人看看你們是何等歹毒心腸!”

趙汝凡氣得亂哼哼,這世間真是沒天理了,好心好意的把這羣人從河北接過來,反而罵自己是歹毒心腸,他急的臉色通紅,殺了這小子雖然容易,但是一口氣憋在心裡面真是難受。

“從頭到尾我們可都說糧食是你的,可是你打我們的吏員、侮辱高郎君、何先生,難道不該受罰嗎?”茶茶在身後冷笑一聲。

“對呀,應該受罰。”趙汝凡趕緊順着臺階下來:“不與你糧食,有違信義;不罰你刑杖,有違法度!你腿上有舊傷,辱罵高郎君,何先生那幾棍暫且記下,等到日後再作處理。”

這麼一通亂棍下來,周圍的災民也都安靜了不少,在民兵的監督下吃完飯,踏上了前往壽張縣的路程,看着一條條人流向東而去,趙汝凡不由得想起去年八月,他剛剛追隨高郎君何先生來押剌百戶時,路上那次發犒賞的情形,他和張成武兩個人連幾百個同鄉的犒賞都發不清,可如今安置上千名流民也遊刃有餘了,一想到這裡,心裡不由得還有點兒得意。

正當趙汝凡安置流民的時候,高俊在爲另一件事擔心。

登陸那天無視了譏察使之後,高俊連續幾天內行動都毫無阻礙,直到已經招募了近千名流民南下,遲鈍的清州防禦使才發覺問題,派遣防禦判官溫撒豐來詢問情況。

防禦判官,就是指防禦使的判官,幫助防禦使處理政務、僉判州事,可以當作是防禦史的辦公室主任,但是品秩不高,僅僅爲正八品,和從四品的防禦使相比差的遠了,和高俊屬於同一級別。

同級別的官員相見,高俊當然不好再託大,在軍營裡面“不卑不亢,有禮有節”的招待了這位防禦判官,劉德帶着軍樂隊還奏了樂。

高俊現在手頭上有四五百軍兵,而且個個盔明甲亮,讓這位判官十分驚奇,忍不住仔細端詳。

“溫撒判官看我的軍馬雄壯否?”高俊手執馬鞭,意氣風發。

“雄壯,雄壯。”溫撒豐連連點頭,清州作爲防禦州,是駐紮有射糧軍的,是那些花錢僱來的流氓哪有高俊手下的軍馬威武雄壯,號令嚴明。此等軍隊,溫撒豐以往在別處也未曾見過。

這麼一遭,防禦判官的原本極爲高傲的氣勢弱了三分,等到進了軍帳,高俊則按照國人一貫的傳統,邊吃邊談,設宴招待溫撒豐。

剛剛進去軍帳,溫撒豐就看見一個袨服靚裝的女子對自己款款施禮,不由得驚得呆了。

高俊也是錯愕異常,繡工們都在給當地百姓看病,現在抽得出空來的只有陸娘,因此他讓陸娘負責宴席安排,但是可沒讓她穿成這樣出來招待啊。

高俊只能咳嗽一聲來掩飾自己的尷尬,在陸孃的引導下,主客分別落座,高俊主座,溫撒豐下首,孫庭、僧虔、潘正三人陪坐,蒲察勇親自在門外執刀守衛。陸娘依次給各位斟酒,完全仿照世家宴客之舉,讓高俊好生不習慣,而溫撒豐從頭到尾眼睛就沒離開陸孃的身體。依次斟酒之後,陸娘走到角落,抱起琵琶彈奏起來。

喝完一巡酒,高俊終於等的不耐煩了,詢問溫撒豐的來意。溫撒豐清清嗓子,高聲詢問:

“高戎門身負防秋重責,卻不知何故在我清州逗留許久,難道不怕帥司責罰嗎?”

“我因爲有些許軍需沒有準備妥當,不得不在此停留,此事與清州地界無關,帥司責問,我自然解釋清楚。”

溫撒豐接着追問:“那郎君爲何遷我清州之居民,薄我戶口,壞我租賦,此事也與我清州無關嗎?”

“我所遷移者,都是從中都以北逃難來的流民,他們無產無業,留在清州不增一文稅負,反而徒增煩惱,讓我遷去山東,豈不是皆大歡喜?”高俊說這些話是有點兒心虛的,因爲按照他的計劃,之後還要遷移清州本地的居民。

“高戎門真是巧言令色!”溫撒豐雖然是譴責的話語,語氣卻並不那麼強硬:“貴軍截殺我郊縣百姓,搶奪驅口糧食的事,我已經知曉了,難道這些高戎門都不知道嗎?”

所謂的劫殺郊縣百姓,指的就是高俊手下的人馬,開始打大戶,遷移莊戶驅口,幾個軍使用力過猛,已經有十幾家大戶受害,這些事在清州已經沸沸揚揚。

高俊還不知道如何應對之時,溫撒豐笑了。

“此事防禦、同知都還不知道,呈文都在我的手裡,高戎門這讓我很難辦啊。”

高俊嘆了口氣,原本他以爲溫撒豐是代表防禦使責問情況的,現在來看,他此行的主要目的是爲自己謀利。

“這麼說的話,溫撒判官可以把所有事情都轉圜過去了?”

第二十二章 痛苦的頭領(下)第二十二章 騎兵(下)第五章 自杞的挽馬(上)第十六章 愛恨河坊街(下)尾聲第二十三章 魯南根據地的最後一戰(上)尾聲第十二章 雪之進軍(下)第七章 戰與和(上)尾聲第七章 商業法令(上)第三章 李驍奇(上)第九章 北院(上)第十七章 再度交兵,反敗爲勝(上)第七章 說不出的想法(上)第十一章 按部就班(上)第十一章 堅持(上)第十七章 三軍大呼陰山動(上)第三章 厲兵秣馬(上)第十七章 人生險阻艱難裡(上)第十二章 高城落日隱悲茄(下)第十七章 從天之義:手把手教你帶節奏(上)第四章 日費千金,然後十萬之師舉(下)第二十章 耍雜技袁鏡變隊形,出奇跡太平夜踹營(下)尾聲第十七章 進與守(上)第四章 伏(下)第七章 陰差陽錯(上)第二章 北?南?亂(下)第十二章 陸娘(下)尾聲第八章 邢州的首戰(下)第八章 木柝傳,金鼓振(下)尾聲第四章 李驍奇(下)第三章 忙碌中又想起你 對我的若即若離(上)第六章 河橋爭奪戰(下)第十章 月朗朗(下)第十九章 一些微妙變化(上)第十二章 新春樂(下)第十章 劫(下)第十章 愛情與瞭解 不一定關聯(下)第十七章 鼠(上)第六章 溫迪罕僧虔(下)第九章 弓騎兵(上)第十六章 游龍調(下)第二十四章 王克儉(下)第十章 人南渡(下)第十章 正與奇(下)第二十二章 戰(下)第三章 淚河在,血海涌(上)第八章 血染邊關路(下)第二十二章 那知一叱立破散(下)第九章 支援前突(上)第二十二章 攻?防?學(下)第十四章 工兵(下)第十九章 馮叔至豪取堅城,鹹得不青田喪命(上)第八章 前線吃緊,後方緊吃(下)第二十四章 戰爭與和平(下)第八章 戰與和(下)第三章 厲兵秣馬(上)第十一章 守衛與潰散(上)第十九章 以人民的名義(上)第二十二章 右廳(下)第十四章 餌與誘(下)第十八章 教育法令(下)第三章 南宋的混亂(上)第六章 邢州的合圍(下)第三章 步兵(上)第十七章 僧虔溯往事(上)第三章 起落山道(上)第二十一章 黑旗漫卷太平在(上)第二章 混戰泰西(下)第十四章 邢州的結局(下)第十三章 內侍局(上)第二十四章 喋血玉津園(下)第十章 四方館(下)第十五章 叱吒灤河張實濟(上)第十六章 高舉正義之劍(下)第三章 獨騎能當百萬兵(上)第七章 曬網村逆擊戰(上)第八章 彭義斌堅守泗州城(下)第十八章 血嶺(下)第二十二章 閒棋冷竈(下)第十六章 瘴氣三時作陣雲(下)第四章 商業(下)第四章 白刃紛紛(下)第六章 書信頻頻(下)第二十二章 獻州的收復(下)第十五章 孤懸敵後,危機四伏(上)第二十三章 蛆(上)第五章 東頭村(上)第十六章 亂紛紛(下)第十五章 惠民司(上)第六章 來之不易的勝利(下)第十四章 村莊(下)第八章 願(下)第三章 鎮州的酷暑(上)第三章 新識與故交(上)
第二十二章 痛苦的頭領(下)第二十二章 騎兵(下)第五章 自杞的挽馬(上)第十六章 愛恨河坊街(下)尾聲第二十三章 魯南根據地的最後一戰(上)尾聲第十二章 雪之進軍(下)第七章 戰與和(上)尾聲第七章 商業法令(上)第三章 李驍奇(上)第九章 北院(上)第十七章 再度交兵,反敗爲勝(上)第七章 說不出的想法(上)第十一章 按部就班(上)第十一章 堅持(上)第十七章 三軍大呼陰山動(上)第三章 厲兵秣馬(上)第十七章 人生險阻艱難裡(上)第十二章 高城落日隱悲茄(下)第十七章 從天之義:手把手教你帶節奏(上)第四章 日費千金,然後十萬之師舉(下)第二十章 耍雜技袁鏡變隊形,出奇跡太平夜踹營(下)尾聲第十七章 進與守(上)第四章 伏(下)第七章 陰差陽錯(上)第二章 北?南?亂(下)第十二章 陸娘(下)尾聲第八章 邢州的首戰(下)第八章 木柝傳,金鼓振(下)尾聲第四章 李驍奇(下)第三章 忙碌中又想起你 對我的若即若離(上)第六章 河橋爭奪戰(下)第十章 月朗朗(下)第十九章 一些微妙變化(上)第十二章 新春樂(下)第十章 劫(下)第十章 愛情與瞭解 不一定關聯(下)第十七章 鼠(上)第六章 溫迪罕僧虔(下)第九章 弓騎兵(上)第十六章 游龍調(下)第二十四章 王克儉(下)第十章 人南渡(下)第十章 正與奇(下)第二十二章 戰(下)第三章 淚河在,血海涌(上)第八章 血染邊關路(下)第二十二章 那知一叱立破散(下)第九章 支援前突(上)第二十二章 攻?防?學(下)第十四章 工兵(下)第十九章 馮叔至豪取堅城,鹹得不青田喪命(上)第八章 前線吃緊,後方緊吃(下)第二十四章 戰爭與和平(下)第八章 戰與和(下)第三章 厲兵秣馬(上)第十一章 守衛與潰散(上)第十九章 以人民的名義(上)第二十二章 右廳(下)第十四章 餌與誘(下)第十八章 教育法令(下)第三章 南宋的混亂(上)第六章 邢州的合圍(下)第三章 步兵(上)第十七章 僧虔溯往事(上)第三章 起落山道(上)第二十一章 黑旗漫卷太平在(上)第二章 混戰泰西(下)第十四章 邢州的結局(下)第十三章 內侍局(上)第二十四章 喋血玉津園(下)第十章 四方館(下)第十五章 叱吒灤河張實濟(上)第十六章 高舉正義之劍(下)第三章 獨騎能當百萬兵(上)第七章 曬網村逆擊戰(上)第八章 彭義斌堅守泗州城(下)第十八章 血嶺(下)第二十二章 閒棋冷竈(下)第十六章 瘴氣三時作陣雲(下)第四章 商業(下)第四章 白刃紛紛(下)第六章 書信頻頻(下)第二十二章 獻州的收復(下)第十五章 孤懸敵後,危機四伏(上)第二十三章 蛆(上)第五章 東頭村(上)第十六章 亂紛紛(下)第十五章 惠民司(上)第六章 來之不易的勝利(下)第十四章 村莊(下)第八章 願(下)第三章 鎮州的酷暑(上)第三章 新識與故交(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