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風起雲涌(下)

壽張縣的城牆更高,而且城門的包磚也更多,大量的工人可以轉化爲守城人員,防禦這座城市的難度要比汶陽小,所以何志也放心大膽的離開這裡前往汶陽,此刻在這裡坐鎮的是趙汝凡。

但是在關鍵時刻,得知有紅襖軍向這個方向前進時,趙汝凡非常心疼建在縣城外的那些房子。

壽張縣是一座不大的縣城,因爲成爲了這一帶的統治中心,出現了大量的商鋪和作坊,還有很多河北的流民在這裡安置,僅僅依靠城牆內的範圍,肯定是不足以居住的,所以在縣城的四門之外,都有衆多房屋,儘管很多房屋其實都是臨時搭起來的架子,但畢竟也是一筆財富,而且還是趙汝凡親自看着建起來的。

“放棄防守軍營和小山墩堡,在壽張縣城集中力量,我們不光要防守城牆,而且要防守外面的房屋,大家迅速挖壕溝,築街壘,準備和敵人決一死戰!”這是趙汝凡的決心。

第一個進城的就是陳太公陳恪,他並不知道自己的兒子陳秉彝已經負傷,高郎君眼下被困在小莊之內動彈不得,即便是知道,也無妨他眼下的選擇。原本壽張縣的行政人員被大量派出之後,陳恪以其威望成爲了壽張縣代理縣主簿,此時此刻,所有人都在看着陳太公的風向。

“毀家紓難,幹了!”陳太公拍板,全體族人拋棄產業,到壽張縣城協助守衛!

整個陳家村基本上都是陳太公的兄弟子侄,既然家主已經拍板,還能有什麼可說的?陳太公的兒子現在還在高家軍中服役,陳太公本人是壽張縣的縣丞,這是把全家都和高俊何志也兩個人捆綁起來了,到了眼下這個時候再沒有推脫的可能性。

“把農具和糧食都帶上,其他的東西能帶都帶,你去縣城裡問問趙縣令,要是有必要的話,我就把這莊子一把火燒了!”陳恪的鬍子尖都在顫抖。

上百名陳家的兄弟子侄拖家帶口,一路來到壽張縣,對於其他大家族是個莫大的刺激,有些人選擇謹守自家的莊園,而有些人做出了和陳恪一樣的選擇。

“十字坡的鮑員外居然也來了,這……”女奚烈茶茶向趙汝凡報告,後者也有點兒驚訝,這個鮑員外是個火爆脾氣,但是名聲還算不錯,很早就和高俊何志也不對付,當初修水渠的時候,他直接在會議上斥責何志也不要太過分。就算是兩個人掌握壽張縣這幾年,幾次向他拋出橄欖枝,這位員外也只是老實本分,從來不和高俊有任何合作。

然而此時此刻,這位年過不惑的員外哼哧哼哧的扛着朴刀,帶領上百兄弟子侄也趕到了壽張縣。

“我們家的小寨子沒什麼可守的,丟了就丟了,倒是壽張縣現在的大好情景不能有損失,這些東西都是恁們壽張人一點一點建起來的,你何先生趙縣令都走了,這個東西也搬不走。”看到趙汝凡等人驚訝的目光,鮑員外強行出聲辯解:我可不是爲了你們這幫人,我是爲了我家鄉壽張縣的風光聲勢。

完顏白撒,鬍子已經完全白了,腰也佝僂了,拄着柺杖顫顫巍巍,帶着全家人也過來幫助守衛:“我說過高郎君前途不可限量,現如今有了這般聲勢。”

而除去這三家之外,其餘各大家族就沒有再加入的了,從高俊佔據壽張縣開始,各地的大家族的太公員外們都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打擊,面對匪患,當然要團結一致,但是拋棄自己的家去幫助趙汝凡是萬萬不可能的。

趙汝凡豈不知道?但是眼下哪裡還顧得上這種事情,他特別向各個管社的鄉官們下達命令,一定要確保全體百姓都能躲進到村寨之內,一定要安排足夠的防衛人手,不用管壽張縣城的事,壽張縣城內的流民和工人多的是!

自從五代以來,北方鄉村出現了新的準軍事化的趨勢,不同於南北朝時期的塢堡,這一時期的鄉村莊寨小一些,而且朝廷有意引導建立,尤其是當年金軍南下之後,在華北地區建立了僞齊政權,爲了榨乾民力,僞齊強化了保甲制度,所有符合年齡的村民都要接受軍事訓練,並且承擔治安任務。

這種軍事化的趨勢在元代形成了嚴密的莊園,隨後演化爲明清時代強悍的鄉村宗族勢力,這種宗族形式的生命力甚至比漢唐的士族門閥更強,歷史就像一個八字,兜兜轉轉,循環往復,經歷了許多之後,發覺和曾經也是差不多的樣子。

山東是這片歷史裡最出彩的地方,也是中國軍事科學的發源地,蚩尤鑄兵的熔爐、商周討伐東夷武士、齊國會盟諸侯的技擊、楚漢的殺伐、唐末的戰亂、司馬穰苴、孫武、吳起、孫臏、匡章、王鎮惡、李績……

而此時踏在這片土地上的,是行進中的紅襖軍。

雖然答應合擊高俊,但時青總有一些不自在,他清楚自己現在是在玩火,也希望這場豪賭早點結束,所以他建議不要管一路上的大小村寨,專心攻打城池。

只要拿下壽張縣,就等於抓住了高俊的雙腳。

趙汝凡的底氣在於整個壽張縣的防禦體系,壽張縣本來就屬於城牆相對較高的那一夥,足足有一丈高,城外有大量的房屋,目前已經用各種材料堆出了簡易的街壘,前面還挖了深深的壕溝,無論從任何一個方向攻擊,都沒有辦法輕易的抵達城下。

城內有大量經過組織訓練的工人和市民,而且儲藏有不少武器,歷次戰爭中繳獲的武器都被保存的壽張縣,其中符合高家軍制式的被裝配給正軍,質量較好的交給民兵,剩下的都保存在縣城的武庫裡,這些質量不怎麼樣的武器,此時此刻卻是紅襖軍的剋星——比如兩百多把各式各樣的弩。

第七章 遵循良心的義務(上)第四章 撼不動的柱石(下)第二十章 馮叔至豪取堅城,鹹得不青田喪命(下)尾聲第十三章 黑鴉與花帽(上)第二十二章 痛苦的頭領(下)尾聲尾聲第十章 暗流如潮涌(下)第五章 走在情感與理智之間(上)第二十二章 鄒乃濟(下)第十五章 輕銳檢山林(上)第十七章 進與守(上)第二十一章 血紅色的曙光(上)第十五章 刀與銃(上)第二十二章 覺醒的巨人(下)第十七章 暮遲遲(上)第四章 日費千金,然後十萬之師舉(下)第二十四章 吹不散的悲怮(下)第二十三章 終舉義幟(上)第二十一章 閒棋冷竈(上)第九章 秩序與混亂(上)第二章 忽聞疊鼓一聲飛(下)第九章 月朗朗(上)第十九章 敵與友(上)第六章 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下)第十章 金光殊途:敗軍會講大實話(下)第十八章 親軍司(下)第六章 來之不易的勝利(下)尾聲第八章 血鐵(下)第八章 兩羣不速之客(下)第二十章 衝鋒與後撤(下)第五章 貓(上)第二十四章 天地無路,忠義無法(下)第十九章 反對單純防禦,實施積極防禦(上)第十八章 從天之義:手把手教你帶節奏(下)第十章 簾卷西山硝煙盛(下)第十七章 期待着一個幸運 和一個衝擊(上)第三章 路茫茫(上)第一章 東真的覆滅(上)第十三章 魚(上)第十一章 也王爺掘地三尺,真定府毀家輸軍(上)第四章 大青山(下)第十八章 冒險與危情(下)第十八章 我得則利,彼得亦利者,爲爭地(下)第十八章 民兵(下)第十一章 高城落日隱悲茄(上)第五章 血戰房山兩元帥(上)第七章 武大公講禮迎客,李師帥斷糧進軍(上)第四章 金麥(下)第三章 新識與故交(上)第九章 金光殊途:敗軍會講大實話(上)第五章 辛勞的家主(上)第五章 迷霧隱隱兇徒手(上)第二十二章 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下)第四章 三段連環高郡王(下)第六章 決(下)第二十章 人情冷暖共高低(下)第十二章 陸娘(下)第七章 決戰朔方劉伯林(上)第十五章 霸州的起義(上)第十四章 李鎮撫攪亂盱眙縣(下)尾聲第二十章 人情冷暖共高低(下)第十一章 問道中淮上(上)第十九章 警備騎兵(上)第十五章 商船(上)第十一章 守衛與潰散(上)第六章 玉碎瓦全(下)第四章 不知何處吹蘆管(下)第十九章 勢窮力竭(上)第十二章 麥田伏擊戰(下)第一章 霧重重(上)第二十章 元好問的任務(下)第七章 遵循良心的義務(上)第十九章 血策(上)第九章 北院(上)第二十二章 以膳代兵高太尉(下)第二十章 節鎮(下)第二十三章 虛景實情(上)第十八章 十面埋伏大將名(下)第十一章 今與來(上)第二章 孔元政的決心(下)第九章 劫(上)第五章 邢州的合圍第二十一章 騎兵(上)第二十三章 上下同欲者勝!(上)第十四章 高牆深壘(下)第五章 範紹光的火銃(上)第二章 武學(下)第四章 伏(下)第七章 西軍營(上)第五章 迷霧隱隱兇徒手(上)第二章 意外的故人(下)第二章 令人疑惑的情報(下)第十五章 惠民司(上)第一章 赤紅血(上)第九章 李世昌遊說治軍,蒙古軍掣肘地道(上)第十八章 教育法令(下)
第七章 遵循良心的義務(上)第四章 撼不動的柱石(下)第二十章 馮叔至豪取堅城,鹹得不青田喪命(下)尾聲第十三章 黑鴉與花帽(上)第二十二章 痛苦的頭領(下)尾聲尾聲第十章 暗流如潮涌(下)第五章 走在情感與理智之間(上)第二十二章 鄒乃濟(下)第十五章 輕銳檢山林(上)第十七章 進與守(上)第二十一章 血紅色的曙光(上)第十五章 刀與銃(上)第二十二章 覺醒的巨人(下)第十七章 暮遲遲(上)第四章 日費千金,然後十萬之師舉(下)第二十四章 吹不散的悲怮(下)第二十三章 終舉義幟(上)第二十一章 閒棋冷竈(上)第九章 秩序與混亂(上)第二章 忽聞疊鼓一聲飛(下)第九章 月朗朗(上)第十九章 敵與友(上)第六章 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下)第十章 金光殊途:敗軍會講大實話(下)第十八章 親軍司(下)第六章 來之不易的勝利(下)尾聲第八章 血鐵(下)第八章 兩羣不速之客(下)第二十章 衝鋒與後撤(下)第五章 貓(上)第二十四章 天地無路,忠義無法(下)第十九章 反對單純防禦,實施積極防禦(上)第十八章 從天之義:手把手教你帶節奏(下)第十章 簾卷西山硝煙盛(下)第十七章 期待着一個幸運 和一個衝擊(上)第三章 路茫茫(上)第一章 東真的覆滅(上)第十三章 魚(上)第十一章 也王爺掘地三尺,真定府毀家輸軍(上)第四章 大青山(下)第十八章 冒險與危情(下)第十八章 我得則利,彼得亦利者,爲爭地(下)第十八章 民兵(下)第十一章 高城落日隱悲茄(上)第五章 血戰房山兩元帥(上)第七章 武大公講禮迎客,李師帥斷糧進軍(上)第四章 金麥(下)第三章 新識與故交(上)第九章 金光殊途:敗軍會講大實話(上)第五章 辛勞的家主(上)第五章 迷霧隱隱兇徒手(上)第二十二章 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下)第四章 三段連環高郡王(下)第六章 決(下)第二十章 人情冷暖共高低(下)第十二章 陸娘(下)第七章 決戰朔方劉伯林(上)第十五章 霸州的起義(上)第十四章 李鎮撫攪亂盱眙縣(下)尾聲第二十章 人情冷暖共高低(下)第十一章 問道中淮上(上)第十九章 警備騎兵(上)第十五章 商船(上)第十一章 守衛與潰散(上)第六章 玉碎瓦全(下)第四章 不知何處吹蘆管(下)第十九章 勢窮力竭(上)第十二章 麥田伏擊戰(下)第一章 霧重重(上)第二十章 元好問的任務(下)第七章 遵循良心的義務(上)第十九章 血策(上)第九章 北院(上)第二十二章 以膳代兵高太尉(下)第二十章 節鎮(下)第二十三章 虛景實情(上)第十八章 十面埋伏大將名(下)第十一章 今與來(上)第二章 孔元政的決心(下)第九章 劫(上)第五章 邢州的合圍第二十一章 騎兵(上)第二十三章 上下同欲者勝!(上)第十四章 高牆深壘(下)第五章 範紹光的火銃(上)第二章 武學(下)第四章 伏(下)第七章 西軍營(上)第五章 迷霧隱隱兇徒手(上)第二章 意外的故人(下)第二章 令人疑惑的情報(下)第十五章 惠民司(上)第一章 赤紅血(上)第九章 李世昌遊說治軍,蒙古軍掣肘地道(上)第十八章 教育法令(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