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鬱悶的軍使(上)

民政工作正在緊鑼密鼓的進行籌備,而軍政工作同樣也沒有耽擱。

戰爭結束之後,高俊宣佈擴軍,將全軍定額從九個都提高爲十五個都。新提拔了一批軍官,同時,將全軍編爲若干個營。

一個營,應該由三到八個都組成,設立指揮、副指揮、都虞候、典史、判官幾個軍官,有四名承局、四名押官、四名公使,指揮使還有四名傔從。營和都最大的區別在於,營應該具備獨當一面的能力,能夠獨自引領一個戰場方向。

高俊宣佈,全軍成立三個營:壽張營,指揮由自己兼任,下屬李銘、樓升、馮達等七個都;陽谷營,指揮潘正,下屬郭延嗣、路哲等四個都;預備營,指揮孫庭,下屬範有田等四個都。

壽張營駐紮在壽張,陽谷營駐紮在陽谷,而預備營則是預備佔領東平府的。

除此之外,高俊還有一些直屬單位:

軍樂隊,劉德任隊正,成員十三人,目前的主要任務是爲各都輪流培訓嗩吶手;

軍馬隊,飼養繳獲來的戰馬,李銘推薦了一個叫段景住的人,此人生的一頭淺色頭髮,但卻是地地道道的中都人,祖宗八代住的離周口店都不遠,應該是某種奇特的反祖現象。這次黑韃入侵,他逃跑至河北,在這裡匯入了前往壽張縣的災民洪流之中,意外的和李銘認識了;

主計運輸隊,負責向各個營地輸送軍餉糧草;

傳訊隊,負責綜合利用旗鼓號角、烽火煙霧等方式進行聯絡,目前的隊正是溫撒普賢奴。

執法隊,負責巡邏、執行軍法,現在是軍兵人見人怕的傢伙。

醫院,目前這家醫院可以說是“公私合辦”,是軍兵出錢僱了四位郎中在這裡坐鎮而已。

制度草創,一切都不完善,但高俊還是放手讓大家去幹了,眼下自己在壽張縣坐鎮,作爲後方,潘正在陽谷縣、樓升在範縣、路哲在朝城縣都開始了開倉放糧、賑濟百姓、丈量土地的工作,基本接管了三縣。

在這個基礎上,高俊又重新整理了民兵,將民兵劃分爲四十個都,平時寓兵於農,只有三分之一在編(一般稱爲上番),戰時則齊裝滿員。

各縣都安排了幾個都,幫助維持治安、收稅,甚至幫助軍兵搞“副業”。

然而,軍兵和民兵在戰後接到的第一次出擊任務,卻是要對抗那一萬多名盲流子。

眼下,這些人分別安置在七個安置點裡面,最多不超過三千人,由於之前長期的營養不佳,直到現在很多人也都非常虛弱,高俊計劃用四百名軍兵和四千名民兵來解決他們。

二月三十日深夜,軍兵秘密集結,包圍了各處營地,高俊首先從最小的一個下手,軍兵衝了進去,把裡面的人押了出來,捆上繩索。

等到凌晨的時候,高俊下令解決最後一個安置點的人,在這裡遭遇到了激烈的抵抗,約有七十個閒漢被殺死在營地裡,剩下的人終於拱手投降。

除去這一萬多名盲流子之外,在高俊的命令下,各管各社有過輕微犯罪、遊手好閒、還不孝敬父母的人也全部被押送就過來,這又有一千多人,上萬人站在寒風當中,被軍兵押送前往他們的目的地——位於縣城東南處的一處小山旁,在這裡,災民們臨走前用泥巴和木頭修了一個可以容納五千人棲身的住所,現在此處的名字是南山勞改營。

很快,這一萬多人就聽說了一個新鮮名詞:勞動改造。

具體來說,就是這幫人缺少勞動能力,又遊手耗閒,高郎君實在看不下去了,所以準備用一種不太溫柔的手段,強迫他們勞動一下,恢復謀生的能力,這對大家都有好處。這些人當然哭爹喊娘,但是很快,看守們用木棍解釋一下他們爲什麼必須勞動。

目前而言,勞改營的主要工作是木材加工,把從山上運來的原木加工成可以使用的木方,這項工作不需要他們外出,又必須協作,可以防止他們逃跑。

勞改營裡面只吃兩餐,都是摻了雜糧的粟米飯,偶爾有一點小鹹菜可以吃,看守的人答應他們,等到開春的時候可以騰出一片空地來,讓他們自己種菜自己醃,用來改善自己的伙食,如果他們願意的話,還可以種田和飼養家畜。

很快,大家發覺了另外一項事情:雖然生活條件說實話很差,但是比起外面的農戶也沒有差到多少,雖然各項規矩很多——天天要求講衛生,從早到晚檢查內務,還要謹防逃跑,必須尊重看守——但是也沒有以前在鄉間欺負他們的那些狗腿子。

不少人似乎看到了重生爲人的希望,開始耐心的幹活,勞改營鼓勵交朋友,志同道合的朋友可以結成勞動小組,兩個人的勞動量共同考覈,很快就出現了更加細緻的內部分工,根據勞改營的報道:在一到二年的時間之內,三分之二的勞改犯都能達到迴歸社會的水平。

出於安全方面的原因,高俊並沒有把勞改犯和戰俘們安排在一起,此時的戰俘們正在,心觀寺西南面的採石場那裡,秦寧的一隊軍兵就在那裡駐紮,稱爲心觀寺戰俘營。

所有人都在等待,看着高俊和何志也兩個人忙忙碌碌,經常密會,討論通宵達旦,在這兩個特別人物的中間蘊含着新的方向,也許大家很快就會知道。但是在這之前,一個出乎意料的事情徹底震撼了大家——高俊建軍以來第一位脫離的人。

早在二月初的時候,師靖手下的軍典就向高俊報告:師靖軍使最近一段時間和高守約交往甚密,情況有些異常。

二月中旬,軍佐、軍典聯合報告:師靖最近一段時間一直在說高俊的壞話,鼓動手下的軍兵跟他走;

二月下旬,師靖都多位軍官、士官報告:師靖在公開場合試圖讓軍兵跟他走,在遭到抵制之後氣急敗壞,大肆責罵軍兵。

“好一個吃裡扒外的東西,用指揮訓練出來的軍兵得了高守約的賞識,回頭又想踩着郎君的頭爬到高守約那裡去,郎君,執法隊的兄弟們已經準備好了,只要你一聲令下,我們就到他們都去,把紇石烈師靖的腦袋帶回來。”

第九章 鎬如雲,鍬如雨(上)第三章 金麥(上)第十四章 內侍局(下)第五章 東與西(上)第九章 牛馬(上)第二十四章 喋血玉津園(下)第十章 劫(下)尾聲第四章 厲兵秣馬(下)第十三章 石橫鎮強攻戰(上)第六章 步兵進攻(,卡)第二十一章 山巒回(上)第一章 醉中看劍,再動星文(上)第十三章 血染石牆(上)第二十章 允厥執中:先賢遺訓垂千古(下)第二十一章 燒不盡的野火(上)第十九章第二十一章 覺醒的巨人(上)第六章 整軍經武:徐規的工作(下)第十五章 瘴氣三時作陣雲(上)第十六章 在穩當可靠的基礎上,爭取一切可能的勝利(下)第二十四章 告別所有舊的想法 別害怕 不像話(下)第一章 肇端易州靖安民(上)第六章 迷霧隱隱兇徒手(下)第十六章 熬不過的非議(下)第一章 自願的陷阱(上)第十八章 徐參軍六裡敗退,完顏珣一下金牌(下)第十八章 理不清的變亂(下)第二章 炮手就位(下)第二章 赤血(下)第十二章 也王爺掘地三尺,真定府毀家輸軍(下)第二十一章 死囚牢(上)第三章 金麥(上)第十二章 高城落日隱悲茄(下)第十二章 鄭昭先兩覲見聖主(下)第五章 掌新兵軍馬同西走,隔長河魯豫大交兵(上)第十章 劫(下)第十七章 莊園(上)第十四章 土地工作(下)第七章 尺素傳(上)第二十四章 吹不散的悲怮(下)尾聲第八章 間諜(下)尾聲第十一章 千鈞一髮的行動(上)第十章 北院(下)第五章 號角復,烽堠舉(上)第十八章 再度交兵,反敗爲勝(下)第六章 掌新兵軍馬同西走,隔長河魯豫大交兵(下)第二十章 生活像等待創作的黏土(下)第十章 顧留鎮保衛戰(下)第十章 賀?祝?傲(下)第二十章 匯(下)第十八章 從天之義:手把手教你帶節奏(下)第十五章 孤懸敵後,危機四伏(上)第四章 撼不動的柱石(下)尾聲第二章 金蓮川(下)第十四章 方向調整(下)第二十章 凱歌雍雍(下)第二十二章 燒不盡的野火(下)第五章 走在情感與理智之間(上)第十六章 知吾卒之可以擊,而不知敵之不可擊(下)第二十三章 亭亭山殲滅戰(上)第八章 陰差陽錯(下)第二十三章 吹不散的悲怮(上)第二十三章 四海一心:決戰的最高戰略(上)第六章 貓(下)第二十三章 吏員(上)第六章 大興府(下)第十七章 鼠(上)金朝的國朝文派第一章 武學(上)第十二章 雄州的屠殺(下)第一章 霧重重(上)第九章 燕(上)第十章 北院(下)第三章 兩縣和(上)第二章 尚書省(下)第十五章 一堆蒼煙收不起(上)第十三章 李鎮撫攪亂盱眙縣(上)第十三章 橫刀立馬英雄膽(上)第五章 省中啼鳥吏人稀(上)第十一章 鄭昭先兩覲見聖主(上)第二章 武學(下)第二十章 衝鋒與後撤(下)尾聲第十三章 暗中人事忽推遷(上)第六章 步兵進攻(,卡)第十四章 身體力行:宣傳之道(下)第二十章 狼(下)第二十三章 秋風烈烈(上)第八章 東真的遺產(下)第二章 幸運與善良無關(下)第十九章 衝鋒與後撤(上)第十九章 俘虜法令(上)第三章 起落山道(上)第六章 辛勞的家主(下)第十八章 民兵(下)第二十二章 夜深深(下)
第九章 鎬如雲,鍬如雨(上)第三章 金麥(上)第十四章 內侍局(下)第五章 東與西(上)第九章 牛馬(上)第二十四章 喋血玉津園(下)第十章 劫(下)尾聲第四章 厲兵秣馬(下)第十三章 石橫鎮強攻戰(上)第六章 步兵進攻(,卡)第二十一章 山巒回(上)第一章 醉中看劍,再動星文(上)第十三章 血染石牆(上)第二十章 允厥執中:先賢遺訓垂千古(下)第二十一章 燒不盡的野火(上)第十九章第二十一章 覺醒的巨人(上)第六章 整軍經武:徐規的工作(下)第十五章 瘴氣三時作陣雲(上)第十六章 在穩當可靠的基礎上,爭取一切可能的勝利(下)第二十四章 告別所有舊的想法 別害怕 不像話(下)第一章 肇端易州靖安民(上)第六章 迷霧隱隱兇徒手(下)第十六章 熬不過的非議(下)第一章 自願的陷阱(上)第十八章 徐參軍六裡敗退,完顏珣一下金牌(下)第十八章 理不清的變亂(下)第二章 炮手就位(下)第二章 赤血(下)第十二章 也王爺掘地三尺,真定府毀家輸軍(下)第二十一章 死囚牢(上)第三章 金麥(上)第十二章 高城落日隱悲茄(下)第十二章 鄭昭先兩覲見聖主(下)第五章 掌新兵軍馬同西走,隔長河魯豫大交兵(上)第十章 劫(下)第十七章 莊園(上)第十四章 土地工作(下)第七章 尺素傳(上)第二十四章 吹不散的悲怮(下)尾聲第八章 間諜(下)尾聲第十一章 千鈞一髮的行動(上)第十章 北院(下)第五章 號角復,烽堠舉(上)第十八章 再度交兵,反敗爲勝(下)第六章 掌新兵軍馬同西走,隔長河魯豫大交兵(下)第二十章 生活像等待創作的黏土(下)第十章 顧留鎮保衛戰(下)第十章 賀?祝?傲(下)第二十章 匯(下)第十八章 從天之義:手把手教你帶節奏(下)第十五章 孤懸敵後,危機四伏(上)第四章 撼不動的柱石(下)尾聲第二章 金蓮川(下)第十四章 方向調整(下)第二十章 凱歌雍雍(下)第二十二章 燒不盡的野火(下)第五章 走在情感與理智之間(上)第十六章 知吾卒之可以擊,而不知敵之不可擊(下)第二十三章 亭亭山殲滅戰(上)第八章 陰差陽錯(下)第二十三章 吹不散的悲怮(上)第二十三章 四海一心:決戰的最高戰略(上)第六章 貓(下)第二十三章 吏員(上)第六章 大興府(下)第十七章 鼠(上)金朝的國朝文派第一章 武學(上)第十二章 雄州的屠殺(下)第一章 霧重重(上)第九章 燕(上)第十章 北院(下)第三章 兩縣和(上)第二章 尚書省(下)第十五章 一堆蒼煙收不起(上)第十三章 李鎮撫攪亂盱眙縣(上)第十三章 橫刀立馬英雄膽(上)第五章 省中啼鳥吏人稀(上)第十一章 鄭昭先兩覲見聖主(上)第二章 武學(下)第二十章 衝鋒與後撤(下)尾聲第十三章 暗中人事忽推遷(上)第六章 步兵進攻(,卡)第十四章 身體力行:宣傳之道(下)第二十章 狼(下)第二十三章 秋風烈烈(上)第八章 東真的遺產(下)第二章 幸運與善良無關(下)第十九章 衝鋒與後撤(上)第十九章 俘虜法令(上)第三章 起落山道(上)第六章 辛勞的家主(下)第十八章 民兵(下)第二十二章 夜深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