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木柝傳,金鼓振(上)

“這不可能,四周一馬平川,敵軍是怎麼繞到我們後面的?”朵豁歹不知道是在質問自己,還是詢問他人,拜答兒擡起頭來,看着敵軍來前的腳印:“是馬車,是那些馬車,該死,敵人早就把糧食運走了,那馬車上裝的都是女真狗賊的伏兵啊!”

高俊的軍兵從前後兩個方向逼近了朵豁歹,兩路軍兵都是步伐穩健,穩穩地躲開鐵蒺藜的位置。此時,遠處觀戰的潘正不由得由衷佩服高俊。

這個埋伏計劃剛剛提出來的時候,就有人提出了很多條反對意見:敵軍的追擊不見得會沿着事先佈置的路線;前後兩軍的合圍是否順暢;亂軍之中,我軍步兵很容易踩到敷設的鐵蒺藜,對本方戰鬥力也有影響……

而高俊的意見很明確:多訓練、多試驗、多演習。

把所有曾經擔任過騎兵的人集中起來,讓他們講述騎兵追擊步軍的要訣,並且進行了幾次現場演練,用僅有的十幾匹戰馬模擬黑韃騎兵,讓步兵們瞭解敵方的速度和習慣的動作。

接着,是反擊訓練,在地上畫出兩道平行的白線作爲鐵蒺藜區,各都軍兵組織起來,用去掉頭的長槍模擬對抗,踩到鐵蒺藜區的人就要被巡邊員拽出來,進行小小的處罰。

各隊實行比賽,踩雷最少的隊可以獲得加餐。

軍典們晚上開始講解對抗騎兵的要領,軍兵們在晚飯後自己開小會,討論如何對付敵軍的騎兵,如何防止踩雷。

李銘等人覺得高俊簡直是瘋了,居然能允許軍兵自行聚會,要知道,士兵們開始串聯,軍隊就離崩潰不遠了。

高俊也很注意這些事情,軍典們在秘密注意着軍兵的輿情動向。

軍兵們的表現讓李銘吃驚,他們討論的不是逃跑回家,而是如何對抗敵軍,一系列的模擬對抗就像足球比賽一樣吸引人,爭強好勝的軍官都不想輸給對方,紛紛集思廣益,加緊訓練。

“士兵們知道指揮讓他們幹什麼,並且知道自己要做哪些事,這種情況下人心安定,不會輕易出事的。”潘正如此總結。

在連續幾天的時間內,針對整場伏擊戰可能遇到的各種情況,面臨的各種問題,軍兵們連續進行演習對抗,並且事前事後都要開會,不斷總結,爭取對每一個步驟精益求精,高俊也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從軍官和軍兵中尋找優秀的人才。

一連串的對抗激發了軍兵的勇氣,各位隊正和民兵的臨時組長都豪氣倍生。

臨時隊正秦寧:“堅決消滅賊寇!”

臨時組長王克儉:“還有一口氣,就打到底。”

隊正裴朗:“不讓一名軍兵踩中鐵蒺藜。”

臨時組長劉大牛:“一定爲清州、滄州、德州、興濟、將陵的父老鄉親報仇!”

隊副必蘭壽馬:“指揮怎麼說,我們就怎麼做。”

所以,今天的伏擊戰真正爆發的時候,所有的軍兵就像事前演習一樣,精準的站到了自己的位置,並且在戰場上的表現遊刃有餘,將敵人狠狠壓制住。

“指揮真是神了,敵軍的動作都在預料當中。”潘正有點興奮,一口氣殲滅一百名騎兵,放到以前想都不敢想。

剛剛開戰的時候,高俊緊張到手指攥的發白,直到現在才微微放鬆。“其實很多事情咱們都還沒有考慮到,這次只是敵軍大意了,這種機會以後不會再有了。”

“指揮,以前看兵書說的‘廟算’,總覺得神乎其神。現在想來,所謂的廟算不是絞盡腦汁想一條錦囊妙計,而是細緻的想到敵軍可能的每一種動作,並且安排相應的對策。”潘正十分感慨,但是這句話讓高俊很吃驚。

“潘軍使真是一日千里。”

潘正嘆口氣:“唉,也就這樣了。”

高俊知道他還在爲自己妹妹的事情傷心,這種情況強求不得,時間久了就會慢慢淡去,潘正現在的狀態倒也不算嚴重,高俊覺得自己還是不要多嘴爲好。

說話間,戰鬥已經進行到了尾聲,失去了速度,被包圍壓制的黑韃騎兵並沒有堅持多久,此刻只剩下不到二十人在負隅頑抗。

拜答兒咬咬牙,猛地一抖繮繩,戰馬奮力騰躍,但是後蹄還是踩上了鐵蒺藜,鐵蒺藜覆蓋區的寬度是仔細測量過的,戰馬絕對跳不過去。但是這點拜答兒早有準備,他的目的也不是連人帶馬的離開,戰馬倒地之後,他立馬爬起來,踉踉蹌蹌的向樹林中奔去。

朵豁歹奮力拼殺,大聲狂呼:“女真人的神箭手,難道你打算以多欺少置我於死地嗎?如果你珍惜自己神箭手的名譽,爲何不與我公平的比試一場?”

圍攻的軍兵不知道這個黑韃在用蒙語喊些什麼東西,衝上去幾槍戳死了他。

朵豁歹的死徹底瓦解了殘餘黑韃的鬥志,他們紛紛扔掉武器,願意成爲敵人的奴隸,只求免死。

“快,剝去他們的衣甲,我們要用這身行頭欺騙殘餘的敵軍,快!”郭延嗣喊着,高俊也親臨戰場。

十幾名敵軍俘虜瑟瑟發抖,全都跪在地上,雙手反綁,沒有人敢擡眼正視高俊。但是一名重傷被俘的敵軍扯開嗓子叫罵起來,說的是半生不熟的漢兒言語。

“天殺的狗才!大汗不會爾等放過的!也古王爺不會爾等放過的!”

“也古?”高俊覺得這個名字有點耳熟。

“尊貴的也古王爺,哈撒爾王爺的兒子的是,爾等怕也不怕?”

所謂的漢兒言語,是遼金元時期北方各民族學習漢語之後,少數民族語言語法與漢語詞彙相融合的一種混合語,與一千年後的橫店方言有異曲同工之妙。這種語言在遼朝有了雛形,金朝繼續發展,在元朝的時候達到鼎盛,並且獲得了官方地位,在明朝初年的時候被太祖朱元璋明令禁止。

這一長串語法混亂的漢語,讓高俊聽得頭疼,好半天才理清了對方的意思:這夥人的首領是那位也古王爺的那可兒,叫做朵豁歹,把他殺了,你們是要負責任的。

高俊點點頭:我還就怕你那位也古王爺在德州不過來呢。想到這裡,他擡起頭,宣佈俘虜的命運:

尾聲第三章 大青山(上)第十七章 突圍先鋒撒千戶(上)第十三章 嚇不退的計劃(上)尾聲第七章 翁城守衛(上)第十章 戰鼓鼕鼕(下)第十一章 人(上)第二十四章 蛆(下)第十九章 武器(上)第二十一章 死囚牢(上)第二章 肇端易州靖安民(下)第十九章 允厥執中:先賢遺訓垂千古(上)第十五章 控扼膠東(上)第十六章 軍管法令(下)第十一章 回鶻的士兵(上)第十七章 僧虔溯往事(上)第五章 迷霧隱隱兇徒手(上)第十章 勾腸債務(下)第十章 進退兩難的處境(下)第二章 說不出的話語(下)第十章 戰鼓鼕鼕(下)第十六章 易僉虔造買北私鹽(下)尾聲第十三章 小鷹原(上)第二十二章 順與叛(下)第三章 事與願(上)第十四章 暗中人事忽推遷(下)全書大結局(迫真)第八章 無論你肯或不肯 我都選擇等(下)第十五章 同甘苦,共生死(上)第二章 欺騙(下)第二十章 馮叔至豪取堅城,鹹得不青田喪命(下)第十四章 妥協(下)第十六章 慶新春羣英共歡宴,備戰事諸將再練兵(下)第十六章 游龍調(下)第十一章 回鶻的士兵(上)第十四章 學校(下)第六章 不想負責的就無解(下)第十四章 火燒臨安城(下)第四章 伏(下)第五章 犯錯(上)第七章 前線吃緊,後方緊吃(上)第十七章 我得則利,彼得亦利者,爲爭地(上)第十四章 火燒臨安城(下)第十六章 潘正(下)第九章 月朗朗(上)第二十三章 王克儉(上)第十二章 雄州的屠殺(下)第十一章 下臺階二將盟河北,上期貨高俊探江南(上)第一章 尚書省(上)第十八章 密謀(下)第五章 涇渭自分(上)第十章 血酬(下)第十一章 血稅(上)第二十四章 亭亭山殲滅戰(下)第二十二章 出擊擾亂敵軍(下)第三章 延伸殺傷(上)第十四章 于闐的遺民(下)第十二章 胡山堡(下)第五章 揭秘利國寨(上)第二十二章 戰(下)第三章 南宋的混亂(上)第十七章 潘彥真的詢問(上)第十二章 雪之進軍(下)第二章 殺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下)第二十一章 山如是,海如是(上)第二章 武學(下)金朝末期的關河爭奪戰第八章 尺素傳(下)第九章 後遼的陷阱(上)第十六章 霸州的起義(下)第八章 戰與和(下)第十二章 辟舉(下)第九章 四邊擾(上)第十九章 國子監(上)第十三章 成敗瞬間判若雲泥(上)第十二章 新?訊?文(下)第十三章 在寬大機動中大量消滅敵人(上)第七章 民主國家兵工廠(上)第四章 走向爭霸之路(下)第七章 朝朝馬策與刀環(上)第七章 蒙漢分明:蒙古人的觀念(上)第十二章 中戰整頓(下)第一章 肇端易州靖安民(上)第三章 轉運司(上)第四章 厲兵秣馬(下)第十五章 血簿(上)第九章 勾腸債務(上)第十四章 老將知兵,宿臣善政(下)第二十一章 覺醒的巨人(上)金朝的國朝文派第十七章 地陷魯南(上)第十二章 也王爺掘地三尺,真定府毀家輸軍(下)第十九章 血策(上)第十章 鬱悶的軍使(下)第十四章 小鷹原(下)第一章 糧食法令(上)第五章 一日之差,百年之愧(上)第十五章 慶新春羣英共歡宴,備戰事諸將再練兵(上)
尾聲第三章 大青山(上)第十七章 突圍先鋒撒千戶(上)第十三章 嚇不退的計劃(上)尾聲第七章 翁城守衛(上)第十章 戰鼓鼕鼕(下)第十一章 人(上)第二十四章 蛆(下)第十九章 武器(上)第二十一章 死囚牢(上)第二章 肇端易州靖安民(下)第十九章 允厥執中:先賢遺訓垂千古(上)第十五章 控扼膠東(上)第十六章 軍管法令(下)第十一章 回鶻的士兵(上)第十七章 僧虔溯往事(上)第五章 迷霧隱隱兇徒手(上)第十章 勾腸債務(下)第十章 進退兩難的處境(下)第二章 說不出的話語(下)第十章 戰鼓鼕鼕(下)第十六章 易僉虔造買北私鹽(下)尾聲第十三章 小鷹原(上)第二十二章 順與叛(下)第三章 事與願(上)第十四章 暗中人事忽推遷(下)全書大結局(迫真)第八章 無論你肯或不肯 我都選擇等(下)第十五章 同甘苦,共生死(上)第二章 欺騙(下)第二十章 馮叔至豪取堅城,鹹得不青田喪命(下)第十四章 妥協(下)第十六章 慶新春羣英共歡宴,備戰事諸將再練兵(下)第十六章 游龍調(下)第十一章 回鶻的士兵(上)第十四章 學校(下)第六章 不想負責的就無解(下)第十四章 火燒臨安城(下)第四章 伏(下)第五章 犯錯(上)第七章 前線吃緊,後方緊吃(上)第十七章 我得則利,彼得亦利者,爲爭地(上)第十四章 火燒臨安城(下)第十六章 潘正(下)第九章 月朗朗(上)第二十三章 王克儉(上)第十二章 雄州的屠殺(下)第十一章 下臺階二將盟河北,上期貨高俊探江南(上)第一章 尚書省(上)第十八章 密謀(下)第五章 涇渭自分(上)第十章 血酬(下)第十一章 血稅(上)第二十四章 亭亭山殲滅戰(下)第二十二章 出擊擾亂敵軍(下)第三章 延伸殺傷(上)第十四章 于闐的遺民(下)第十二章 胡山堡(下)第五章 揭秘利國寨(上)第二十二章 戰(下)第三章 南宋的混亂(上)第十七章 潘彥真的詢問(上)第十二章 雪之進軍(下)第二章 殺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下)第二十一章 山如是,海如是(上)第二章 武學(下)金朝末期的關河爭奪戰第八章 尺素傳(下)第九章 後遼的陷阱(上)第十六章 霸州的起義(下)第八章 戰與和(下)第十二章 辟舉(下)第九章 四邊擾(上)第十九章 國子監(上)第十三章 成敗瞬間判若雲泥(上)第十二章 新?訊?文(下)第十三章 在寬大機動中大量消滅敵人(上)第七章 民主國家兵工廠(上)第四章 走向爭霸之路(下)第七章 朝朝馬策與刀環(上)第七章 蒙漢分明:蒙古人的觀念(上)第十二章 中戰整頓(下)第一章 肇端易州靖安民(上)第三章 轉運司(上)第四章 厲兵秣馬(下)第十五章 血簿(上)第九章 勾腸債務(上)第十四章 老將知兵,宿臣善政(下)第二十一章 覺醒的巨人(上)金朝的國朝文派第十七章 地陷魯南(上)第十二章 也王爺掘地三尺,真定府毀家輸軍(下)第十九章 血策(上)第十章 鬱悶的軍使(下)第十四章 小鷹原(下)第一章 糧食法令(上)第五章 一日之差,百年之愧(上)第十五章 慶新春羣英共歡宴,備戰事諸將再練兵(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