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黃馬軍

史衛傑大尉自收到帝王令他組建大軍的命令後,就一直在爲“組建大軍”忙活。帝王令他在其管轄區域招兵買馬,史大尉是帝國中部地區的軍政最高長官,他能派出去作戰的部隊,歸自己指揮的有六萬人,還有兩部人馬,他也能指揮,駐防中部東西兩部的李仕部和劉兵部,該兩部人馬有四萬多人,總共加在一起,十萬來人。史大尉感到這十萬人還不能有效抵禦蒙金軍的進攻,仍須擴招,可新招的兵需稍加訓練才能用,現在情勢緊急,擴招最好招現成的作戰部隊,史大尉遂把目光投向了那些名義上歸順於帝國,實際上卻有自個軍政力量的獨立王國。

史大尉把這個想法上文給帝王三世,帝王三世同意了史大尉的要求。對於帝王三世來講,利用這些歸附於帝國的番屬打擊蒙金軍,一來可削弱番屬的軍事力量,二來可消耗蒙金軍的力量,無論從哪個方面對帝國都是有利的。

得到帝王三世的肯定,史大尉派出說客勸說與帝國西部接壤的番屬,出兵作戰。史大尉把說服的重點對象定在黃馬軍上。

黃馬軍,因其將士都身穿黃色的盔甲而得名。黃馬軍是歸附帝國的番屬之一,是番屬中軍事力量最強的,該地盛產駿馬,出產的馬剽悍強壯,帝國因此把該地命名爲馬縣。馬縣的最高軍政官長叫周世榮,周世榮有四個弟弟,二弟周世濤,三弟周世陽,四弟周世康,五弟周世鋒,馬縣被這五兄弟管轄,施行家族式管理。

周世榮手下有近四萬的武裝部隊,都是騎兵,由於馬縣人口不多,所以周世榮的黃馬軍亦兵亦農。馬縣的戰士不比蠻夷人,總想憋着勁侵擾帝國,他們嗜武,但不黷武;擅戰,但不好戰。習武是馬縣男人的傳統風俗,他們把習武當作一種傳統,一種愛好,一種興趣。因而,他們絕不輕挑戰端,奉行的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準則。

馬縣有一大片草原,是盛產上等馬的一個主要原因,產馬是其最大的特色,可除了馬,馬縣的其餘東西都不充裕,尤其是糧食,手工用品、日用品、鐵器等,須依賴帝國。帝王三世看到馬縣軍民溫順,又產馬,覺得可以用他們,爲了能得到他們的馬,帝王三世與周世榮締結了一個交易合約,合約規定以下幾款條約:

一、馬縣把所產馬匹賣給帝國,帝國用金銀或以它物交易

(1)它物必須是馬縣軍民所需或指定的物品,武器等軍用品除外

(2)如用金銀購買,每匹馬定價爲白銀一百兩

二、馬縣必須把馬賣給帝國所指派的官方人員,不得私自賣給個人,更不得出售給帝國的敵人或敵對武裝力量

在這個合約中,還有一款秘密條款,即馬縣軍民歸附帝國,帝國在馬縣軍民遭遇困難時提供一部分無償援助。

馬縣所產馬,高大剽悍,不同於南方地區又矮又小的小種馬,帝國購買馬縣的馬,是把這些馬當作戰馬來用,是戰略物資,因此帝國購買馬縣的馬是一種戰略措施。馬縣的馬在民間至少能賣到白銀五百兩,黑市可賣到千兩以上,可以說,官方用每匹一百兩的價格是非常便宜的。爲了回報賣馬的低價,帝國在賣給馬縣所需的日用品和手工品,也低價出售,每年免費送給馬縣一批糧食,除此之外,帝王三世還允許向馬縣出售鐵礦石,好讓他們製造鐵器和兵器,也許帝王三世預料到有一天會用到馬縣的武裝部隊。

周世榮對帝國給予他們的恩惠感受很深,有一年,馬縣鬧旱災水澇,糧食顆粒無收,軍民馬匹嗷嗷待哺,幸虧帝國無償援助大量的口糧,方纔得以度過難關。帝國像太陽一樣,溫暖着馬縣軍民的心,遂使帝國在他們心中產生了向心力。

這次蒙金聯軍如惡浪狂瀾襲捲帝國西北,使周世榮心中感到了不安,很明顯,與帝國西北貼近的馬縣,也有可能遭到不測,西北軍主力盡沒,許景良都尉戰死,現在帝國軍隊仍在苦苦死守着幾個重要城縣,可明眼人一看便可看出,帝國西北的失守只是時間問題了。帝國西北一旦失守,馬縣能不被侵襲嗎?這在周世榮心裡可得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而剛剛傳來的一個消息,進一步加深了周世榮的擔憂,他派一支三百人的騎兵隊護送商人到帝國西北經商,結果財貨被劫,商人及三百人的騎兵全被蒙金軍劫殺,這個消息傳到馬縣,馬縣軍民心生憤懣之情,聲討蒙金蠻軍的言語驟起。

恰巧在這個時候,史大尉派來的說客到了,考慮到說服黃馬軍的重要性,史大尉把能言善辯,滿腹韜論的謀士董玉清派到馬縣,希用他的三寸不爛之舌打動周世榮出兵的心。董謀士來到周世榮的住地,向他闡述了出兵的利害得失:“蒙金暴虐,現即將要進攻這裡了,城門失火,遲早殃及池魚,帝國受損,您所在的馬縣也必跟着遭災,蒙金暴軍會放過您嗎,恐怕到時馬縣也是蒙金軍的盤中餐,口中食,帝國和您此時已是拴在一根繩子上的螞蚱,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現在,史大尉正在擴兵買馬,非常希望將軍您能出兵助大尉,助帝國一把。帝王和史大尉認爲,您的軍隊必能幫助帝國,而幫帝國也是在幫您自己呀。”

周世榮對董玉清的這套說辭頗感贊同,史大尉這人,周世榮是有所瞭解的,他跟史大尉常打交道,史大尉爲人寬仁、厚重,是個可相信,可信賴的人。對帝國、史大尉邀他出兵幫助,周世榮沒有任何理由拒絕。他問其他四個兄弟對出兵一事的看法,三弟周世陽表態,出兵有利於我們,畏手畏腳,當縮頭烏龜於我們不利,所以他贊成出兵抵禦蒙金軍。五弟周世鋒,對出兵戰蒙金早已迫不及待,他空有一身武藝,卻無用武之地,心中**難耐,這次殺敵之機已至,他積極表態支持出兵作戰。其他兩個兄弟周世濤和周世康也對出兵無異議,周世榮拍板:出兵作戰。

周世榮出兵的消息傳到黃馬軍的戰士耳中,戰士個個心情激奮高昂,他們也有殺敵的機會了。

周世榮決定留二千餘人守馬縣外,把黃馬軍都投入戰場,總兵力爲三萬五千八百六十三人。

軍隊即日出徵,周世榮的夫人在爲丈夫備置衣物,她對自己丈夫的出兵舉動有些異意。她說,既然敵人沒打進來,我們也就別出兵,免得沒吃到羊肉,反而沾了一身羶,守住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不是挺好的嗎。周世榮予以反駁說:“你這是見識短,敵人要是打進來,我們能守得住自己的地盤嗎?”周世榮向他的夫人說了他爲什麼一定要出兵的理由:敵人鐵騎甚衆,許都尉的西北大軍都被他們幹掉了,我們那點兵力,怎能抵擋得住敵人的進攻。與其坐以待斃,不如應帝國之邀,出兵幫助帝國,這樣即便我們都戰死了,帝王念及我們曾爲帝國出過力,效過命,我們的子孫會受到帝國的恩澤,這又有什麼不好。

當史大尉得知周世榮的黃馬軍答應出兵作戰時,高興極了,只要能把黃馬軍爭取過來,他的說服番屬出兵的計劃就成功大半,至於其他番屬是否願意派兵助戰,在史大尉眼中,不是很重要。

第55章 烽火起南疆第15章 北上進攻第195章 事與願違第230章 誰說女兒不如男第138章 誰是勝者?第29章 避難之地第24章 狡如狐,猛如虎第206章 兒女情長第125章 長天一色第101章 重鎮之殤第185章 戰鬥吧,我的勇士第140章 大有文章第117章 巨魔來襲第233章 外篇?不應遺忘的人們第193章 流血的政治第156章 兵危才爲大問題第226章 喜極之淚第34章 帝國的心臟第18章 帝國的驕傲第208章 粒粒皆辛苦第27章 圍捕行動第187章 戰鬥到底第49章 南征固疆第52章 蓄勢待發第56章 一鳴驚人第76章 不歸之路第19章 初段告捷第141章 主動出擊第187章 戰鬥到底第68章 將計就計第53章 登基大典第213章 金國的崛起第74章 前途未卜第80章 出師未捷第29章 避難之地第212章 均衡格局第43章 內外夾攻第102章 擇將來守第195章 事與願違第47章 南下營勢第102章 擇將來守第229章 鳳凰涅槃第122章 最貴之物第81章 血戰棲潭第221章 大戰再起第165章 帝國自有後來人第109章 邪惡永不滅第110章 一統山河第57章 兵臨城下第9章 特拉斯特之戰第215章 任由他人評說第36章 危急時刻第230章 誰說女兒不如男第25章 正確的路線第79章 酸甜苦味第180章 翹首以待第130章 重要之事第116章 驚天計謀第164章 晚成多大器第141章 主動出擊第233章 外篇?不應遺忘的人們第186章 勝利之門第173章 未雨綢繆第190章 步步緊逼第142章 有益的建議第139章 可怕的敵人第36章 危急時刻第18章 帝國的驕傲第26章 一石三鳥第38章 僱傭軍第17章 不一樣的王第31章 滄桑的臉第224章 和平豔光照第54章 淮王進都第187章 戰鬥到底第121章 不測風險第53章 登基大典第191章 積小勝爲大勝第215章 任由他人評說第233章 外篇?不應遺忘的人們第166章 獵豹行動第48章 吐絲口城第34章 帝國的心臟第203章 致以崇高的敬意第30章 艱難時刻第161章 國之大事第134章 金軍的反應第225章 伊曼魯努國?屠龍記第20章 進攻,進攻第45章 回家之路第228章 心滿意足第223章 豈在多殺傷第23章 騎虎難下第111章 救世主第70章 攻擊爲效第55章 烽火起南疆第224章 和平豔光照第109章 邪惡永不滅第165章 帝國自有後來人第143章 長線釣魚
第55章 烽火起南疆第15章 北上進攻第195章 事與願違第230章 誰說女兒不如男第138章 誰是勝者?第29章 避難之地第24章 狡如狐,猛如虎第206章 兒女情長第125章 長天一色第101章 重鎮之殤第185章 戰鬥吧,我的勇士第140章 大有文章第117章 巨魔來襲第233章 外篇?不應遺忘的人們第193章 流血的政治第156章 兵危才爲大問題第226章 喜極之淚第34章 帝國的心臟第18章 帝國的驕傲第208章 粒粒皆辛苦第27章 圍捕行動第187章 戰鬥到底第49章 南征固疆第52章 蓄勢待發第56章 一鳴驚人第76章 不歸之路第19章 初段告捷第141章 主動出擊第187章 戰鬥到底第68章 將計就計第53章 登基大典第213章 金國的崛起第74章 前途未卜第80章 出師未捷第29章 避難之地第212章 均衡格局第43章 內外夾攻第102章 擇將來守第195章 事與願違第47章 南下營勢第102章 擇將來守第229章 鳳凰涅槃第122章 最貴之物第81章 血戰棲潭第221章 大戰再起第165章 帝國自有後來人第109章 邪惡永不滅第110章 一統山河第57章 兵臨城下第9章 特拉斯特之戰第215章 任由他人評說第36章 危急時刻第230章 誰說女兒不如男第25章 正確的路線第79章 酸甜苦味第180章 翹首以待第130章 重要之事第116章 驚天計謀第164章 晚成多大器第141章 主動出擊第233章 外篇?不應遺忘的人們第186章 勝利之門第173章 未雨綢繆第190章 步步緊逼第142章 有益的建議第139章 可怕的敵人第36章 危急時刻第18章 帝國的驕傲第26章 一石三鳥第38章 僱傭軍第17章 不一樣的王第31章 滄桑的臉第224章 和平豔光照第54章 淮王進都第187章 戰鬥到底第121章 不測風險第53章 登基大典第191章 積小勝爲大勝第215章 任由他人評說第233章 外篇?不應遺忘的人們第166章 獵豹行動第48章 吐絲口城第34章 帝國的心臟第203章 致以崇高的敬意第30章 艱難時刻第161章 國之大事第134章 金軍的反應第225章 伊曼魯努國?屠龍記第20章 進攻,進攻第45章 回家之路第228章 心滿意足第223章 豈在多殺傷第23章 騎虎難下第111章 救世主第70章 攻擊爲效第55章 烽火起南疆第224章 和平豔光照第109章 邪惡永不滅第165章 帝國自有後來人第143章 長線釣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