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登基大典

帝王三世在頒給羅夫康帝國勳章的兩個月後,與世長逝,帝王三世的繼任者帝王四世接過帝王的衣鉢,登上帝國最高統治者的至尊之位。自帝王一世奠定帝國的版圖,改克里斯蒂國爲蒂國,改國王爲蒂王,帝王一世同時明確帝王之位的傳承製度,帝王一世認爲繼帝王之位者必須具備三個條件:繼任者的年齡須在三十歲以上;有符合倫理道德的品格;有治國的願望和才能。

在這三個條件中,年齡的規定是硬件,帝王一世之所以規定繼帝王之位者的年齡在三十歲以上是怕繼位者太年輕難以服衆,穩不住陣腳,控制不住局勢。古人云,三十而立。一般,人到了三十歲,身心趨於成熟,做事說話變得穩健牢靠。隨着年齡的增加,閱歷的增長,一個年齡大的人繼承王位之後穩定政局,控制局勢的能力肯定比年輕沒多少閱歷的人強。帝王一世之後的繼位者的年齡都在三十歲以上:帝王二世繼位時爲四十二歲,帝王三世繼位時爲四十六歲。帝王三世在選定自己的繼位者的年齡自然至少在三十歲以上。帝王三世選自己的長子明威俊爲他的繼承者。

明威俊,帝王三世對他的評價是“做事幹練,辦事果敢”。帝國史對他的描述是“具有不怒自威的王者風範。”在帝王三世的眼中,他的長子明威俊具有治國的才幹,沒什麼可挑剔的道德品格,年齡又在三十歲以上,繼帝王之位的條件一一具備,帝王三世指定明威俊爲他的接班人順理成章。

帝王的子女,在他們長大成年之後,纔可從政。帝王會把自己所處理的政事中劃一部分交給自己的子女去辦理,有時也會讓他們參與軍事決策,但是他們無法插手軍事行動,軍權牢牢操持在帝王手中,直到在位的帝王覺得年事已高,決定把軍權給他的繼位人時。

帝王三世在位的最後幾年,他已叫長子明威俊逐漸擔當起治國重任,在帝王三世在位的最後一年,明威俊已代其父執政,被時人稱爲“攝政王”,帝王三世召開自己最後一次朝會,頒給抗蒙金有功將士勳章後,帝王三世把軍權也交給了明威俊,明威俊真正成了帝國最高的統治者,他也被人稱爲帝王四世。

帝王四世接手帝國的軍政要務後,首當其衝亟待解決的事是在蒙金聯軍撤出帝國西北部後如何防守帝國的西北部,如何妥善處理從西北部躲避戰亂難民的回鄉,如何解決被頻繁的戰爭破壞後的滿目瘡痍的西北部的民生、財政、經濟等問題。

帝國的西北部,是克里斯蒂人征服伊曼魯努人後奪取的土地,西北部有廣袤的土地,在帝國的西北部,住有三百萬的人口,與西北相鄰的中部地區,有一千多萬的人口,西北部的面積和它的人口明顯不成正比。西北部人口少的原因是客觀的:西北部是蒙汗鐵騎經常光顧之地,一個時常爆發戰爭的不安全的地方,除了常年住在那裡的人,沒有多少人願去西北部定居。

蒙金軍撤出西北部後,帝王四世就收到一份關於西北部遭受戰創後的報告,報告中提到“西北部原有三百多萬人(不包括西北部的軍隊),在這場爲時一年多的戰亂後,有一百萬人被蒙金軍殺害或被擄掠到蒙金兩國充當苦工;有一百多萬離家棄鄉,逃避戰禍,成爲難民;現在西北部的人口不及原有的三分之一。”

帝王四世知道,帝國西北部的首要問題是軍事問題,只要解決西北部的軍事問題,其它問題皆可迎刃而解。而帝國西北部的軍事問題就是帝王四世如何重新構築已經蕩然無存的西北部的防禦體系,使帝國的中部地區不直接暴露在蒙古汗國的鐵騎之下。

帝王四世經過思考,作出了他的決定:把帝國的西北部劃分爲三層防禦區域,第一層是危都城的橫向區域;第二層是危都城橫向區域以下特拉斯特峽谷以上的區域;第三層是特拉斯特峽谷以下關西隘口以上的區域。第一層的防禦區域以危都城爲核心,第二層防禦區域以一山之城、正陽城和昂薩城爲中心;第三層防禦區域以關西隘口爲重心。與此同時,帝王四世在西北部的防禦體系裡又添加了固守地域和游擊區。固守地域,是帝王四世決心在帝國西北部固守的城池及周邊地區。游擊區,則是帝王四世派若干支遊擊部隊活動的區域,游擊區內的城池可派兵進駐,敵人來時可視情況放棄,不必防守。

帝王四世把第一層的危都城的橫向防禦區域,除危都城之外,其餘地區爲游擊區;第二層防禦區域一山之城、正陽城、昂薩城及周邊地區定爲固守區,其餘爲游擊區;第三層防禦區域都爲固守區。

在初步構建起帝國西北部的防禦體系後,爲了能使西北地區的難民重回故地,帝王四世又頒佈了一條法令,法令如是寫道:“凡願回西北的人,五年之內所經營的項目稅賦全免(違規經營除外),凡耕作農田之人,不僅豁免與土地有關的一切稅賦,在開墾的第一年,帝國還會免費提供耕牛、種子及農耕工具。”

對於帝王四世來言,他所管理的龐大帝國使他每天總有忙不完的事,但是在帝王三世去世,安葬好自己的父親後,帝王四世不得不去完成一件百忙中也得抽空的事,這件事沒多少實質意義,卻有極具象徵意義,它就是帝王四世的登基大典。

第213章 金國的崛起第188章 風雲突變第224章 和平豔光照第41章 無眠之夜第125章 長天一色第224章 和平豔光照第99章 目標:莫亞比茲第151章 不流血的戰爭第96章 築壘試驗第90章 全線崩潰第113章 歡迎來攻第179章 戰火紛飛第204章 遠去的王國第224章 和平豔光照第183章 嘹亮的軍號聲第228章 心滿意足第127章 希望的星光第92章 掃尾工作第201章 絢麗的雲彩第50章 好的發展第113章 歡迎來攻第58章 擒賊先擒王第113章 歡迎來攻第103章 國危思將第5章 黑暗時刻第16章 何時滅金虜第157章 寶劍出鞘第145章 在劫難逃第97章 大戰在即第171章 箭在弦上第28章 突圍方案第58章 擒賊先擒王第60章 曼蒂蘭斯特第159章 嶄露頭角第2章 勇者無敵第202章 新人新氣象第99章 目標:莫亞比茲第153章 蒸蒸日上第177章 決戰開啓第206章 兒女情長第210章 守勢攻略第131章 穩固防線第166章 獵豹行動第76章 不歸之路第226章 喜極之淚第109章 邪惡永不滅第9章 特拉斯特之戰第33章 誰服從誰?第33章 誰服從誰?第161章 國之大事第3章 殘陽如血第129章 不容有失第90章 全線崩潰第30章 艱難時刻第156章 兵危才爲大問題第17章 不一樣的王第26章 一石三鳥第57章 兵臨城下第215章 任由他人評說第10章 阿勒兒的軍事行動第180章 翹首以待第232章 外篇?羅夫康的閒暇時光第10章 阿勒兒的軍事行動第190章 步步緊逼第232章 外篇?羅夫康的閒暇時光第216章 落葉歸根第205章 卸下包袱第184章 我們是否失敗了?第84章 更大的發現第102章 擇將來守第23章 騎虎難下第59章 帝王的反擊第87章 強弩之末第206章 兒女情長第143章 長線釣魚第87章 強弩之末第179章 戰火紛飛第211章 洶涌來襲第8章 同仇敵愾第108章 古老的王國第123章 妥協的產物第162章 絕密行動第179章 戰火紛飛第15章 北上進攻第209章 任重道遠第52章 蓄勢待發第17章 不一樣的王第2章 勇者無敵第151章 不流血的戰爭第54章 淮王進都第120章 和平的希望第43章 內外夾攻第225章 伊曼魯努國?屠龍記第62章 戰幕的拉開第46章 帝國勳章第178章 鐵馬軍紀第6章 黃馬軍第215章 任由他人評說第11章 黃金甲
第213章 金國的崛起第188章 風雲突變第224章 和平豔光照第41章 無眠之夜第125章 長天一色第224章 和平豔光照第99章 目標:莫亞比茲第151章 不流血的戰爭第96章 築壘試驗第90章 全線崩潰第113章 歡迎來攻第179章 戰火紛飛第204章 遠去的王國第224章 和平豔光照第183章 嘹亮的軍號聲第228章 心滿意足第127章 希望的星光第92章 掃尾工作第201章 絢麗的雲彩第50章 好的發展第113章 歡迎來攻第58章 擒賊先擒王第113章 歡迎來攻第103章 國危思將第5章 黑暗時刻第16章 何時滅金虜第157章 寶劍出鞘第145章 在劫難逃第97章 大戰在即第171章 箭在弦上第28章 突圍方案第58章 擒賊先擒王第60章 曼蒂蘭斯特第159章 嶄露頭角第2章 勇者無敵第202章 新人新氣象第99章 目標:莫亞比茲第153章 蒸蒸日上第177章 決戰開啓第206章 兒女情長第210章 守勢攻略第131章 穩固防線第166章 獵豹行動第76章 不歸之路第226章 喜極之淚第109章 邪惡永不滅第9章 特拉斯特之戰第33章 誰服從誰?第33章 誰服從誰?第161章 國之大事第3章 殘陽如血第129章 不容有失第90章 全線崩潰第30章 艱難時刻第156章 兵危才爲大問題第17章 不一樣的王第26章 一石三鳥第57章 兵臨城下第215章 任由他人評說第10章 阿勒兒的軍事行動第180章 翹首以待第232章 外篇?羅夫康的閒暇時光第10章 阿勒兒的軍事行動第190章 步步緊逼第232章 外篇?羅夫康的閒暇時光第216章 落葉歸根第205章 卸下包袱第184章 我們是否失敗了?第84章 更大的發現第102章 擇將來守第23章 騎虎難下第59章 帝王的反擊第87章 強弩之末第206章 兒女情長第143章 長線釣魚第87章 強弩之末第179章 戰火紛飛第211章 洶涌來襲第8章 同仇敵愾第108章 古老的王國第123章 妥協的產物第162章 絕密行動第179章 戰火紛飛第15章 北上進攻第209章 任重道遠第52章 蓄勢待發第17章 不一樣的王第2章 勇者無敵第151章 不流血的戰爭第54章 淮王進都第120章 和平的希望第43章 內外夾攻第225章 伊曼魯努國?屠龍記第62章 戰幕的拉開第46章 帝國勳章第178章 鐵馬軍紀第6章 黃馬軍第215章 任由他人評說第11章 黃金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