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出師未捷

滕衝的帝國中央軍、杜德祥的湖慶部隊和史大尉的部隊組成帝國的中路軍,在指揮體制上帝王四世示令:“滕衝指揮帝國中央軍和杜德祥的作戰部隊,負責前線的戰事;杜德祥坐鎮後方,負責後勤保障和物資補給,史大尉派來的部隊歸杜德祥指揮”。

帝王四世把中路軍分成前線的作戰部隊和後方的後勤部隊,滕衝統一指揮開往前線的部隊,杜德祥坐鎮後方負責物資運輸補濟的後勤保障工作,滕沖和杜德祥分工明確,權職分明,使雙方在作戰中能形成合力而不會互相掣肘。

滕衝的中央軍來到長寧城,跟杜德祥、王祥敏會了面,大軍會合於長寧城,淮軍當前的戰情和渡江旋即擺到將領們的面前。滕衝問杜德祥,當面敵情如何?杜德祥說道:“敵人正在對岸加固城防和沿江各渡口的防禦工事”。“看來淮軍決心留守嶺北了。”滕衝肯定地說。“既然淮軍決意死守,在渡江一事上還有煩杜都尉爲我們提供詳實的情況。”滕衝有求於杜德祥道。杜德祥表態說:“這事我會在接下來召開的會上爲滕將軍詳細介紹。”

在召開的會上,杜德祥請陸良虎少尉爲滕沖和他的部將詳述蛟蘭江對岸各渡口的情況。陸良虎的部隊跑到孫炳南那裡後,帝王四世派他到湖慶去,歸杜德祥指揮。陸良虎由於在嶺北呆過一段時間,比較熟悉嶺北的情況,所以杜德祥就讓陸良虎爲滕衝及他的部將介紹對岸的地貌。

陸良虎拿着一根指揮棒,指着在大架子上掛着的地圖講解道:“在蛟蘭江對岸的嶽黃城的上下游,分佈着不少渡口,上游接近嶽黃城的渡口有兔石磯、燕子磯,下游接近嶽黃城的渡口有棲潭山、八斗洲、笆霞山和劃河口。兔石磯的石山高達百餘米,迎江一面是垂直於江面的陡峭石壁,如要渡江,只能在兔石磯兩側灘塗登陸,因此兔石磯不是一個良好的登陸地點。燕子磯的地勢跟兔石磯相差不大,只不過它離嶽黃城更遠。相比較,下游的棲潭山、八斗洲和劃河口是較爲合適的登陸地點,尤其是棲潭山雖然地勢不低,但山坡綿長舒緩,相對容易攀登,且中間有缺口將其分成東西兩段。山腳距離江灘的距離約有千米左右,顯然是非常適合的登陸場。”

“照你說,適合登陸的靠近嶽黃城的都在下游。”王守仁說道。

李理問陸良虎:“劃河口呢?劃河口那邊的地形如何?”

陸良虎給李理解答疑問道:“劃河口北側的山非常陡峭,雖然不過幾十米高,但是沿江一側許多地方都是九十度的絕壁,千餘米的山脈幾乎絕少有缺口可以翻過。江水上漲,江灘會更狹窄,一旦大軍抵達,勢必被擁塞在山腳而難以逾越,所以在劃河口登陸是非常不利於我軍的。”

“除了這些,在嶽黃城的下游還有其它的渡口嗎?”林賴風問陸良虎道。

陸良虎回答道:“還有東西梁山,也適合登陸,只不過東西梁山距嶽黃城有點遠,有近百公里的距離。”

“杜都尉,除了講到對岸的登陸地點,我們這邊是否也有相應的渡口跟登陸點遙相呼應。”滕衝問杜德祥道。

杜德祥回答說:“我們這邊的江岸也有不少渡口,完全可與對岸的登陸點一一對應”。

李理說起了渡江的要點:“我軍要想成功渡江,控制制江權極爲重要,同時也要考量選擇適宜的登陸點,這兩點對於大軍能否成功渡江都不可或缺。”

王守仁發言說:“只要能讓我們的部隊成功過江,擊敗淮軍不成問題。”

“王將軍壯氣,不過我斗膽借一言,對面的淮軍可不像你想的那樣好對付,即使王將軍能成功過江,能否在登陸地點立足恐怕也是一個問題。”許懋達提醒王守仁道。

王守仁看了看許懋達,底氣十足地說:“怕什麼,我們有那麼多的騎兵部隊,對付對面的淮軍,就他們那些步兵,一旦在陸地上跟我們較量,他們的劣勢是相當明顯的,贏他們不會有問題的。”

杜德祥說道:“大軍渡江的船隻我會爲大家籌備好,我這裡再抽出五萬部隊協助你們作戰。”

滕衝答謝說:“那就有勞杜都尉了,帝王已下指令,叫我們趕緊備戰,早點打到對岸去,畢竟我們這裡拖一時,就爲淮軍的防備爭取了完善的時間,時間拖得越久,對我們就越不利,對淮軍則越有利。”

對於帝國的中路軍來說,進佔嶺北的序幕戰實爲登陸戰,登陸戰的成功是帝國中路軍能否奪取嶺北的關鍵性的第一步,第一步順,後面也許就步步順;第一步不順,就沒有下一步了。

滕衝登上長寧城的城牆,用望遠鏡遠看着嶽黃城,橫亙在他們與嶽黃城之間的是那條煙波淼茫的蛟蘭江。

蛟蘭江,發端於三嶺之一的騎萌嶺的埠穆山,它的上游的前半部分是條小河,與永平江匯合而成一條大江,下游經過中山沙洲被分成兩部分,一部分向東注入大海,另一部分則向南流入黃金甲故地。向東注入大海的那部分江水被稱爲蛟江,向南流經黃金甲的故地的大河被叫作蘭河,蛟蘭江就是由此而得名的。

爲選擇合適的渡江地點,滕衝、林賴風和李理仔細研究地形、水情、敵情,沿江實地勘測江寬、水深和江速。上游江窄,水急,下游江寬水緩,而對岸的淮軍把更多的兵力放在下游幾個渡口上,顯然淮軍也知道下游的幾個渡口更適合帝國軍隊的登陸。

滕衝、林賴風和李理三人開始商研渡江的對策,研討的重點是該把主力部隊登陸在對岸的哪個渡口上,爲此肯定要派出一部分部隊實施佯渡來牽制張稼天的淮軍的兵力。只要帝國中央軍能順利登上對岸,併成功向敵人縱深處挺進,以帝國中央軍強大的騎兵力量,用滕衝的話來講是“獲勝的機率極大”。

參謀官李理列出進佔嶽黃城的兩個方案:

甲、直接從嶽黃城的正面實施強渡,登陸成功後在嶽黃城與淮軍進行決戰。

乙、分二步走,先在靠近嶽黃城的幾個渡口登陸,登陸成功後再進佔嶽黃城。

滕沖和大多數將領都選擇李理列出的乙方案。登陸戰的最大危險和困難,在於攻擊部隊需要冒着敵人的炮火渡過無遮敝的水面,一旦登陸,又將與後方隔絕。需在最短的時間,以最小的抵抗渡江,如此一來,登陸地點務須接近嶽黃城。然而嶽黃城守軍雲集,炮臺衆多,根本難以隱蔽渡江,更不易獲取安全的登陸點,所以乙方案的渡江效果明顯好於甲方案。

爲了保證渡江的成功,李理制定出了一個多點渡江,主次分明的渡江作戰方案:在鬥鞋洲、八風塘、中騰埠、石灃陸、東龍波、遼鄱涪六處渡江,其中四處爲佯渡,意在牽制淮軍的兵力,一處爲部分主力登陸地,另一處則定爲主力登陸地。

李理的這個渡江作戰方案很快獲得通過,杜*也爲渡江部隊備好船隻,帝國中路軍的登陸戰即將打響。

在這之前,由於東閩海王作戰,王祥敏的三萬帝國中央軍被派過去鎮壓東閩海王的部衆,帝國中路軍即將打響的登陸戰是在王祥敏的三萬帝國中央軍未參加的情況下進行的。

渡江部隊出發前,滕衝給出戰的將領上了一堂登陸戰的常識課:“渡江作戰的常識是第一波登陸的部隊首先要全力開闢登陸場和堅守登陸灘頭陣地,爲迅速到達的第二梯隊創造有利的登陸條件,待後續部隊集結後纔可向縱深推進。”

張稼天坐鎮嶽黃城,在密切關注着對岸帝國軍隊的動向,他判斷帝國軍隊正面強攻嶽黃城的可能性不大,多半是要從接近嶽黃城的幾處渡口實施強渡,爲此張稼天控制了兔石磯、燕子磯、棲潭山、八斗洲、笆霞山和劃河口的制高點,部署了數百至數千不等的守衛部隊,同時,張稼天把駐守的嶺北的淮軍分爲三部分:守城的部隊、守渡口的部隊以及機動部隊,其中機動部隊是嶺北淮軍的主力部隊,隨時增援守城或守衛渡口的部隊。

帝國中路軍首先在嶽黃城的上游渡江,開始對免石磯和燕子磯的偷渡行動,帝國軍隊在上游偷渡兔石磯和燕子磯的情報被張稼天獲悉後,嶽黃城也遭到對岸帝軍的炮擊,這一切使張稼天意識到帝國軍隊的渡江作戰開始了,且渡江作戰的重點是在嶽黃城的下游,在上游的偷渡是佯渡。

張稼天判斷對了帝國中路軍渡江主攻的方向。

緊接着不久,下游的棲潭山、八斗洲和劃河口遭到渡江部隊的攻擊,人數都不少,其中尤以進攻棲潭山的渡江部隊人數最多。嶽黃城附近下游所有山中,棲潭山是最高點,自棲潭山向東的江岸則再無險可守,劃河口和八斗洲意在牽制,滕衝將一部分主力在棲潭登陸,意在將其作爲堅強的登陸陣地,以利後續部隊梯次安全登陸。

棲潭成爲兩軍鏖戰的地點,在得知棲潭是帝國軍隊主攻的登陸點後,張稼天立即令王劍東率機動部隊的主力馳援守在棲潭山上的淮軍,把上岸的敵人趕下江去。淮軍和登陸的帝國軍隊在棲潭山山麓一帶高低反覆衝殺,雙方寸土必爭,“炮火瀰漫,屍體狼藉”。正當淮軍在棲潭與帝軍激戰時,張稼天忽聞笆霞山失守,登陸的帝軍已佔據笆霞山三邊的山頭,笆霞山一帶帝軍的船隻雲集,源源不斷。

這時張稼天才恍然醒悟,原來帝國中路軍主攻的地點不是棲潭,而是在笆霞山一帶!

笆霞山在棲潭山的東面,從地形上看,江岸到笆霞山一帶遍佈水田溝渠。李理認爲,這裡沿江一帶水田田埂與江岸成垂直走向,登陸後可以利用作爲依託,抗擊兩翼淮軍的夾攻,而向南則是山地丘陵,適合作爲堅守據點。

帝國中路軍的渡江部隊攻擊笆霞山一開始即獲得奇效,登陸上岸的部隊很快佔據了笆霞山一帶東、西、南的各山頭,並乘勝追擊——此時的帝國軍隊犯下了一個常識錯誤,第一波登陸的部隊首要做的是開闢登陸場和堅守登陸灘頭陣地,待後續部隊集結後方可向敵人縱深處推進,而在笆霞山登陸的先頭部隊在攻克登陸場以南的山頭後,不是堅守各山頭據點,而是接着追擊淮軍,這顯然違背了渡江(海)作戰的登陸戰的常識。但是,並不是所有的登陸戰都要遵循這一常識,堅持這一常識的前提條件是一登陸便遭到敵軍的猛烈抵抗,如果登陸後敵人一戰即潰或拔腿就跑,那麼登陸的先頭部隊可以乘勝追擊,把開闢登陸場和堅守登陸地的任務留給後續部隊,如果敵人潰逃,而登陸的先頭部隊不乘此追擊,反而一味遵循渡江(海)登陸的常識,那麼一個殲滅敵人的戰機就這樣白白失去了。可是登陸的先頭部隊追擊潰敵也是有前提條件的,那就是敵人無法得到援軍的有力支持,是全線潰逃,一發而不可收。問題是:現場指揮官如何在瞬息萬變的戰場上得出這一準確的判斷?這就是戰爭的複雜性的所在。

可以說,在笆霞山指揮第一波部隊作戰的程嶺發將軍在得到登陸場南面山頭皆被自己的部隊攻克,敵人向南逃去而作出乘勝追擊的決定是有他的合乎常理的依據的。但是,當張稼天終於知道笆霞山是帝國軍隊主力登陸地點後,他動用所有可以出動的淮軍的機動部隊,火速向笆霞山增援,淮軍增援的速度超出程嶺發的預料,由於沒有鞏固山頭陣地,增援的淮軍打了追擊的帝國軍隊一個措手不及,並又重新奪得失去的山頭,開始從東、西、南三面壓迫登陸的帝國軍隊。此時第一波登陸笆霞山的渡江部隊還未完全上岸,而淮軍正不斷壓縮渡江部隊的登陸場,且兵力甚衆,在淮軍三面圍攻下,背水作戰的渡江部隊有不能立足的趨勢。在對岸觀察戰況的李理氣得大罵程嶺發沒有派兵堅守到手的山頭陣地,導致敵人迅速進入登陸場釀成現在的不利局面。

在棲潭,渡江部隊在得到增援的淮軍的猛攻下,始終無法奪得棲潭山,並在淮軍的反攻下向江灘退去,在笆霞山到江岸一帶,兵力處於優勢的淮軍不斷壓迫登陸部隊,登陸部隊力漸不支,在無法得到後續部隊的支援下,已無力抵禦淮軍的進攻狂潮。

看到渡江部隊大勢已去,滕衝下令部隊撤出戰場,殘存的渡江部隊不得不掉頭返回,打道回府。

滕衝指揮的帝國中路軍的渡江作戰可謂是出師未捷。

第91章 水淹江都第136章 名不虛傳第33章 誰服從誰?第95章 困城之策第192章 消逝的勇士第206章 兒女情長第35章 帝國的中部第143章 長線釣魚第224章 和平豔光照第23章 騎虎難下第36章 危急時刻第158章 壯志凌雲第123章 妥協的產物第207章 盛大的晚宴第196章 不可沽名學霸王第71章 夜郎自大第214章 複雜的形勢第26章 一石三鳥第19章 初段告捷第166章 獵豹行動第81章 血戰棲潭第94章 北方巨魔第204章 遠去的王國第216章 落葉歸根第39章 決死一搏第216章 落葉歸根第146章 載入史冊第140章 大有文章第100章 最好的結果第109章 邪惡永不滅第145章 在劫難逃第45章 回家之路第131章 穩固防線第90章 全線崩潰第65章 男子漢第230章 誰說女兒不如男第36章 危急時刻第165章 帝國自有後來人第6章 黃馬軍第171章 箭在弦上第161章 國之大事第6章 黃馬軍第147章 誰是漁翁?第124章 踏上路途第178章 鐵馬軍紀第61章 歸去來兮第76章 不歸之路第194章 誰在冒進?第184章 我們是否失敗了?第27章 圍捕行動第171章 箭在弦上第149章 意外之喜第221章 大戰再起第39章 決死一搏第156章 兵危才爲大問題第131章 穩固防線第173章 未雨綢繆第34章 帝國的心臟第25章 正確的路線第172章 聲東擊西第170章 神秘之客第213章 金國的崛起第17章 不一樣的王第219章 美夢成真第137章 針鋒相對第206章 兒女情長第3章 殘陽如血第193章 流血的政治第191章 積小勝爲大勝第234章 戰爭的真相第91章 水淹江都第214章 複雜的形勢第202章 新人新氣象第13章 進攻計劃第143章 長線釣魚第82章 虛虛實實第234章 戰爭的真相第215章 任由他人評說第9章 特拉斯特之戰第105章 新的主人第117章 巨魔來襲第77章 抽肥補瘦第175章 夢寐以求第61章 歸去來兮第26章 一石三鳥第182章 軍人的榮耀第171章 箭在弦上第57章 兵臨城下第158章 壯志凌雲第64章 故人相逢第48章 吐絲口城第189章 賭徒對決第16章 何時滅金虜第36章 危急時刻第32章 雙重煎熬第23章 騎虎難下第64章 故人相逢第216章 落葉歸根第174章 決戰特勒拉斯第145章 在劫難逃
第91章 水淹江都第136章 名不虛傳第33章 誰服從誰?第95章 困城之策第192章 消逝的勇士第206章 兒女情長第35章 帝國的中部第143章 長線釣魚第224章 和平豔光照第23章 騎虎難下第36章 危急時刻第158章 壯志凌雲第123章 妥協的產物第207章 盛大的晚宴第196章 不可沽名學霸王第71章 夜郎自大第214章 複雜的形勢第26章 一石三鳥第19章 初段告捷第166章 獵豹行動第81章 血戰棲潭第94章 北方巨魔第204章 遠去的王國第216章 落葉歸根第39章 決死一搏第216章 落葉歸根第146章 載入史冊第140章 大有文章第100章 最好的結果第109章 邪惡永不滅第145章 在劫難逃第45章 回家之路第131章 穩固防線第90章 全線崩潰第65章 男子漢第230章 誰說女兒不如男第36章 危急時刻第165章 帝國自有後來人第6章 黃馬軍第171章 箭在弦上第161章 國之大事第6章 黃馬軍第147章 誰是漁翁?第124章 踏上路途第178章 鐵馬軍紀第61章 歸去來兮第76章 不歸之路第194章 誰在冒進?第184章 我們是否失敗了?第27章 圍捕行動第171章 箭在弦上第149章 意外之喜第221章 大戰再起第39章 決死一搏第156章 兵危才爲大問題第131章 穩固防線第173章 未雨綢繆第34章 帝國的心臟第25章 正確的路線第172章 聲東擊西第170章 神秘之客第213章 金國的崛起第17章 不一樣的王第219章 美夢成真第137章 針鋒相對第206章 兒女情長第3章 殘陽如血第193章 流血的政治第191章 積小勝爲大勝第234章 戰爭的真相第91章 水淹江都第214章 複雜的形勢第202章 新人新氣象第13章 進攻計劃第143章 長線釣魚第82章 虛虛實實第234章 戰爭的真相第215章 任由他人評說第9章 特拉斯特之戰第105章 新的主人第117章 巨魔來襲第77章 抽肥補瘦第175章 夢寐以求第61章 歸去來兮第26章 一石三鳥第182章 軍人的榮耀第171章 箭在弦上第57章 兵臨城下第158章 壯志凌雲第64章 故人相逢第48章 吐絲口城第189章 賭徒對決第16章 何時滅金虜第36章 危急時刻第32章 雙重煎熬第23章 騎虎難下第64章 故人相逢第216章 落葉歸根第174章 決戰特勒拉斯第145章 在劫難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