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國之大事

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這句出自古代兵法家孫子之口的話翻譯成今天通俗的語言,意思就是:打仗是關係到一個政權存亡和個人生死的大事情,必須明辨秋毫,容不得半點馬虎。自從羅夫康派餅德率四萬五千帝國一師將士屯駐在淩河城外後,許多人認爲羅夫康對金作戰的下一階段很有可能會主動出擊,挑起與金國的大戰。不光外面的人是這麼認爲,帝國一師的不少將官也在熱衷議論下一步對金作戰的行動。在費朗的四萬多金軍進駐在豐舟永龍一帶後,帝國北方軍隊與金軍在金國下區的火藥味漸濃,帝國軍隊在北方的下一步行動似乎有了些眉目,一些將官在討論着接下來帝國一師會做出什麼樣的行動。作爲北方戰區的統帥,羅夫康同樣在思考着對金軍的戰略行動。在穩固北方前線的防線後,羅夫康把消耗金軍的有生力量當作下一步跟金軍作戰的行動準則。可問題來了,該採取什麼樣的行動來消耗金軍的有生力量呢?

羅夫康心裡明白,如果不消滅金軍的有生力量,就想奪佔金國的土地,即使吞下去了,也會被迫吐出來,這一點埃西霍築壘推進的失敗就是近在眼前發生的活生生的實例。只有消滅金軍的軍事力量,才能佔領金國的領土,因此滅敵和佔地誰在前誰在後,羅夫康已然心中有數。而要想消耗金軍的有生力量,就必須要同金軍作戰,那麼羅夫康心中在思索着帝國北方軍隊該如何尋求與金軍的作戰,是引誘金軍主動出擊?還是在誘敵不成的情況下,帝國軍隊率先出擊,深入金國,尋求與金軍的決戰?金軍的將領向來是足智多謀,狡猾多疑,要想調動金軍冒然出擊,不是件容易的事;若帝國軍隊主動深入金國攻擊金軍,殲滅當面費朗的金軍,羅夫康就怕費朗的金軍及金軍的親王貝勒不會讓帝國軍隊如願以償,必會不惜一切代價地奪取戰爭的主動權,把戰鬥朝着有利於他們的方向發展。

帝國北方軍隊一旦深入金國,必然會不斷拉長大軍的供給線,給金軍創造殲滅帝國軍隊的戰機;且帝國軍隊深入金國,有可能無法保持密集推進的隊形,一旦各部銜接不緊密,出現一部突出的態勢,金軍恐不會放過這個殲滅帝軍的戰機;況且供給線拉得過長,要是被金軍切斷糧道,孤懸在外的帝國大軍又將如何面對這一不利的處境。思來想去,羅夫康認爲在沒有勝利的把握下,帝國軍隊盲目出擊存在很大的風險,“我們的敵人也在等着我們犯這樣的錯誤,以求一勞永逸地打擊重創我們,取得對我軍的勝利”。羅夫康身邊的參謀官也跟羅夫康有相近的想法,在他們的戰術推演中,得出這麼一個結論:若帝國軍隊主動深入金國,尋求與金軍作戰,需要承擔無法預知的巨大風險,且勝利的前景不明朗。

主動攻擊金軍,冒然挑起戰爭,羅夫康沒有必勝的把握,當年龐倪胄率大軍出征金國的失敗也能爲羅夫康敲響警鐘。也正是有此擔心,帝王四世明威俊不斷下文告誡羅夫康當前北方戰局以穩爲主,切不可“冒然出擊”。在事關北方全局的大事上,對於主動挑起與金軍大戰,羅夫康不敢輕舉妄動,在條件還未成熟下,羅夫康只能暫且以穩爲主,靜待時局的變化。與金軍的大規模戰事,涉及到幾十萬將士的性命,無論如何馬虎不得,這也令一向謹慎小心的羅夫康不得不慎重對待,不能急功近利,殺雞取卵,飲鳩止渴。

爲此,在經過深思熟慮之後,羅夫康想清楚了,“在當面金軍不向我軍發動進攻的情況下,我軍絕不能率衆主動擊敵,更不能率主力大部隊深入金國,與金軍作戰。必須穩住防線,只有在有極大勝利的把握下,在不主動擊敵,不深入金國的情況下,才能發動對金軍的進攻,反擊金軍的攻擊”。

雖然羅夫康傳達給帝國一師將士當前階段對金軍奉行“敵不出擊我不擊,敵來襲我反擊”的方針準則,但是仍有一部分將官熱衷於對金軍主動出擊,希望通過攻佔金軍重鎮(安萊託布)來達到殲滅下區金軍的目的。羅夫康知道一些將官一腔熱血,總想着主動擊敵,因此羅夫康覺得有必要召開一次擴大會議,召中隊長及以上的將官開會,說明帝國一師當前對敵的方針策略:

當前我們與金軍沒有什麼戰事,各部將官在訓練自己的士兵備戰,有些將官會熱衷談論接下來我軍與金軍作戰的問題。不少將官傾向於主動出擊,想先下手爲強,冀希於在金國攻城掠地來達到消滅金軍的目的。想法也許是好的,但執行起來就困難重重。我們主動擊敵,敵人會讓我們如願以償嗎?我們深入金國,大軍的補給線會被拉長,我們越深入,補給線被拉得越長,我們給敵人留下的破綻越多,我們遭受敵人打擊的風險就越大,甚至在敵人的猛攻下出現大的傷亡。我們在沒有取勝的把握下,便不能冒然開戰,陷自己於不利。大軍進入金國作無依靠無明確目標的移動,十分危險,而若想通過攻佔敵人一重鎮來消滅金軍主力,則顯得不夠穩重。因爲我們不知道敵人對此會作何反應,在我們無法判明敵人的動向前,我們就無法評估作戰勝利成功的機率,對戰鬥勝利亦自信不足或存有不切實際的幻想。這對北方目前的戰局而言,有這種傾向的行動是一種潛在的風險。總之,在敵情不明朗的時候,我們不可冒然出擊,應該靜待局勢變化。冒險不是盲目出擊,逞一時的匹夫之勇,而是在知己知彼基礎上的大膽決策。

在將士們閒暇時,羅夫康會不時召集將官,講一些軍事方面的知識,上一堂軍事教育課。針對一部分將官迷戀于軍事層面上的戰略戰術,羅夫康對他的將官們說道:

用兵打仗,指揮官率軍出戰,對敵所用的戰略戰術亦不可少,但過於把戰爭的勝負取決於戰略戰術上,則顯得有失偏頗。戰略戰術的正確使用是建立在敵我力量的對比、戰場現狀、地形條件以及時機的把控上的。在屏蔽了戰場上的客觀條件,只專注於指揮官在戰場上所採用的戰略戰術,那麼便無法獲取指導戰鬥勝利的諸多因素,甚至會起到誤導的作用。把戰略戰術奉爲金科玉律,不去觀察戰場的實際情況,殊不知戰略戰術便是從實戰中提煉出來並加以運用的。戰略戰術和戰鬥勝利的關係,就是箭和靶的關係。有些人卻在那裡“無的放矢”,亂放一通;有些人僅僅把箭拿在手裡搓來搓去,連聲贊曰:“好箭!好箭!”卻老是不願放出去。我們用戰略戰術之箭,是用去射戰鬥勝利之靶。這纔是我們在戰場上須要採用戰略戰術的目的。

羅夫康引用了一首民間傳唱的歌謠:

山上青松山下花

花笑青松不如它

狂風暴雪冰雪處

只見青松不見花

羅夫康引用這首歌謠,是想告訴在座的將官們,戰略戰術的存在價值是它的實用性:

我們在戰場上採取戰略戰術,是來使用它幫助我們打贏與敵人的戰鬥。如果戰略戰術無法用在戰場指揮將士去贏得戰鬥的勝利,只是用來看看,甚至反而促使我方將士在與敵作戰中陷入不利境地。試問無視戰場實際情況,對戰略戰術生搬硬套,紙上談兵,那戰略戰術又有何用?它就如同是一套花拳繡腿,全然無用。

在阿里斯達,羅夫康對將官們的諄諄教導,向他們輸入一些軍事理論知識,在北方處於和平的時期,把自己的軍事思想理念灌輸到將官的頭上,以便統一廣大將士的思想,爲將來應付更加艱苦的戰鬥做些準備。

在帝國的北方,處在最前線的是餅德的部隊。在費朗的金軍進駐豐舟永龍一帶後,餅德的部隊能明顯感受到敵人的威脅,餅德所部的駐紮地是帝金兩軍對峙的前沿。羅夫康在帝王四世十三年的六月、九月及帝王四世十四年的三月,分別給餅德發來指示,告訴餅德及將領對當面費朗金軍作戰的方針原則。帝王四世十三年六月,羅夫康去文給餅德、多里亞和薩富默,寫道:

金國派數萬金軍入駐豐舟、永龍一帶後,敵人對你們的威脅近在眼前。當前局勢敵不動,你們不必動,在監視敵人一舉一動之下,你們不可操之過急,惟(一)要忍耐待機,但所謂忍耐待機,並不是讓你們守株待兔式的等待,而是在誘使敵人下等待敵人的主動出擊;(二)要掌握最大兵力,打擊敵人必須集中最大兵力,用優勢兵力才能殲敵一部,反之,分兵作戰反而會給敵人找到各個擊破我軍的戰機;(三)不可過於深入敵人的後方,當然出於作戰的需要,你們可派出小部隊佯裝主力部隊深入敵人後方,但絕不能率主力大部隊深入敵人後方,這樣反而會被敵人抓住殲滅我軍的戰機。具體怎麼作戰,在你們遵循以上三點的情況下,根據實際戰況由你們全權做出具體的應對之策,在餅德的領導下,多里亞和薩富默及將領共同應對敵人在將來可能會發動的突襲,我們不遙制。

三個月後,羅夫康去文給餅德,告訴餅德“在局勢未定不明朗之時,你們對作戰的評估要至少考慮兩種以上的可能性”:

……凡行動不可只估計一種可能性,而要估計至少兩種可能性。在局勢未定不明朗之時,你們對作戰的評估要至少考慮兩種以上的可能性。例如你們要調動敵人,敵人有可能被你們調動,也有可能不被你們調動;敵人有可能大部被你們調動,也有可能小部或一部被你們調動。所以在判斷戰局的發展和走向時,你們應當多設想幾種可能性,對所有的變化都設想到,才能做到臨危不懼,在敵人來襲時冷靜觀察,靈活的指揮,挫敗敵人的進攻。

帝王四世十四年三月,周賓離世後,羅夫康想起了周賓在峽谷遭金軍伏擊並給他帶來的教訓,羅夫康去文給餅德,提醒餅德及所部將領:

前年周賓將軍在途經峽谷遭一部金軍伏擊之事仍記憶猶新,此事也充分表明,敵人的小股部隊可能會深入到我們的領地,對我軍一部發動奇襲。你們應當嚴密監視當面敵人的動向,不可疏忽大意,有一時的放鬆。殊不知敵人既然第一次這麼做了,很有可能還會來第二次。因而你們密切注視敵人的行動,應對敵人對你們發動的突襲(這種可能性很大)。但你們也不要冒然出擊,被敵人的行動迷惑。不能把打仗當作賭博,要有應付困難的勇氣,無往不勝的氣概,但不能盲目衝動,意氣用事,逞匹夫之勇。戰爭是建立在可靠的基礎上的,冒險不是盲目去試,而是在知己知彼的情況下的大膽決斷。初戰必須要謹慎待之,絕不打無把握之戰,要不戰則已,戰必勝之。

羅夫康在給餅德的去文中,諄諄告誡餅德對作戰要謹慎對待,“不能盲目衝動,意氣用事”,“絕不打無把握之戰”,“不能把打仗當作賭博”。羅夫康要求餅德及所部將領對發動戰爭須慎重考慮,蓋因用兵打仗,乃是“國之大事”。

第213章 金國的崛起第228章 心滿意足第128章 平金三策第18章 帝國的驕傲第138章 誰是勝者?第171章 箭在弦上第153章 蒸蒸日上第178章 鐵馬軍紀第15章 北上進攻第89章 禦敵之策第9章 特拉斯特之戰第231章 一代女王第162章 絕密行動第194章 誰在冒進?第167章 鱷魚的軟腹第160章 暗流洶涌第54章 淮王進都第140章 大有文章第54章 淮王進都第212章 均衡格局第149章 意外之喜第50章 好的發展第122章 最貴之物第139章 可怕的敵人第159章 嶄露頭角第27章 圍捕行動第180章 翹首以待第57章 兵臨城下第181章 決勝之師第173章 未雨綢繆第65章 男子漢第45章 回家之路第69章 失敗之道第55章 烽火起南疆第72章 捲土重來第126章 卡里幾亞第38章 僱傭軍第233章 外篇?不應遺忘的人們第81章 血戰棲潭第65章 男子漢第230章 誰說女兒不如男第127章 希望的星光第33章 誰服從誰?第44章 得不償失第32章 雙重煎熬第43章 內外夾攻第97章 大戰在即第41章 無眠之夜第23章 騎虎難下第141章 主動出擊第196章 不可沽名學霸王第222章 最後一戰第218章 馬蹄聲響,鬥志齊第174章 決戰特勒拉斯第205章 卸下包袱第16章 何時滅金虜第76章 不歸之路第81章 血戰棲潭第211章 洶涌來襲第64章 故人相逢第133章 帶來希望第49章 南征固疆第223章 豈在多殺傷第38章 僱傭軍第128章 平金三策第15章 北上進攻第1章 開胃小餐第130章 重要之事第213章 金國的崛起第219章 美夢成真第157章 寶劍出鞘第202章 新人新氣象第126章 卡里幾亞第215章 任由他人評說第71章 夜郎自大第225章 伊曼魯努國?屠龍記第127章 希望的星光第117章 巨魔來襲第79章 酸甜苦味第123章 妥協的產物第123章 妥協的產物第205章 卸下包袱第13章 進攻計劃第143章 長線釣魚第147章 誰是漁翁?第91章 水淹江都第124章 踏上路途第58章 擒賊先擒王第183章 嘹亮的軍號聲第69章 失敗之道第141章 主動出擊第62章 戰幕的拉開第53章 登基大典第223章 豈在多殺傷第197章 奪帝大戲第221章 大戰再起第6章 黃馬軍第103章 國危思將第214章 複雜的形勢第26章 一石三鳥
第213章 金國的崛起第228章 心滿意足第128章 平金三策第18章 帝國的驕傲第138章 誰是勝者?第171章 箭在弦上第153章 蒸蒸日上第178章 鐵馬軍紀第15章 北上進攻第89章 禦敵之策第9章 特拉斯特之戰第231章 一代女王第162章 絕密行動第194章 誰在冒進?第167章 鱷魚的軟腹第160章 暗流洶涌第54章 淮王進都第140章 大有文章第54章 淮王進都第212章 均衡格局第149章 意外之喜第50章 好的發展第122章 最貴之物第139章 可怕的敵人第159章 嶄露頭角第27章 圍捕行動第180章 翹首以待第57章 兵臨城下第181章 決勝之師第173章 未雨綢繆第65章 男子漢第45章 回家之路第69章 失敗之道第55章 烽火起南疆第72章 捲土重來第126章 卡里幾亞第38章 僱傭軍第233章 外篇?不應遺忘的人們第81章 血戰棲潭第65章 男子漢第230章 誰說女兒不如男第127章 希望的星光第33章 誰服從誰?第44章 得不償失第32章 雙重煎熬第43章 內外夾攻第97章 大戰在即第41章 無眠之夜第23章 騎虎難下第141章 主動出擊第196章 不可沽名學霸王第222章 最後一戰第218章 馬蹄聲響,鬥志齊第174章 決戰特勒拉斯第205章 卸下包袱第16章 何時滅金虜第76章 不歸之路第81章 血戰棲潭第211章 洶涌來襲第64章 故人相逢第133章 帶來希望第49章 南征固疆第223章 豈在多殺傷第38章 僱傭軍第128章 平金三策第15章 北上進攻第1章 開胃小餐第130章 重要之事第213章 金國的崛起第219章 美夢成真第157章 寶劍出鞘第202章 新人新氣象第126章 卡里幾亞第215章 任由他人評說第71章 夜郎自大第225章 伊曼魯努國?屠龍記第127章 希望的星光第117章 巨魔來襲第79章 酸甜苦味第123章 妥協的產物第123章 妥協的產物第205章 卸下包袱第13章 進攻計劃第143章 長線釣魚第147章 誰是漁翁?第91章 水淹江都第124章 踏上路途第58章 擒賊先擒王第183章 嘹亮的軍號聲第69章 失敗之道第141章 主動出擊第62章 戰幕的拉開第53章 登基大典第223章 豈在多殺傷第197章 奪帝大戲第221章 大戰再起第6章 黃馬軍第103章 國危思將第214章 複雜的形勢第26章 一石三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