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流血的政治

費朗率部從戰場上逃離出來,與費東廷部會合。費東廷部並不清楚東邊戰場發生了什麼事,不過當他們看到費朗的部隊從東邊急匆匆地過來,想必能感到事情有點不妙了。費東廷與費朗見面後,費朗對他說:“我們被帝國北方軍打敗了。”費東廷回話道:“你跟我一塊去見貝勒王去吧。”費東廷與費朗兩人一塊去見貝勒王拓善跋。費朗來了後,阿里札、達勒善等部官兵也相繼到來與拓善跋的西金軍會合。貝勒王拓善跋在聽取了費朗等人的彙報後,他已經瞭解東邊戰事的情況。拓善跋上文給君王邁立陽:

君王,在聽了從東邊撤出來的將領的話後,我金軍與帝北方軍在東邊的戰事已見分曉。智親王戰死,其各部傷亡仍在統計中。現從戰場上撤出來的金軍將士都羣集到了我們這邊,我們在東邊部署的防禦體系徹底崩潰。現如今,我們只能重新整頓所部人馬,應對接下來可能出現的突發事件。

君王邁立陽在得到東邊金軍戰敗的消息後,心中無限惆悵,智親王艾敏博葛也戰死了。短短几個月,金國的四個親王死了三個,睿肅王洛瑞什幾個月前病逝,旗王阿勒兒在七月的一天晚上竟不幸墜馬被馬踐踏而死。阿勒兒死的有些蹊蹺,金都米里斯提城內頓時謠言四起,說阿勒兒是被人謀害的,阿勒兒的死是精心設計的一個陰謀。七月的一天晚上,阿勒兒喝過酒,醉醺醺地騎着馬從一個弄堂裡出來,不料路上突遇一輛急馳的馬車,阿勒兒的馬驚嚇過度,把阿勒兒甩落下來。在馬的驚叫狂蹄下,這位金國優秀的軍事指揮官,有“旗王”之稱的阿勒兒的生命定格在了那一天的晚上。

睿肅王病逝,阿勒兒又這麼不明不白地死了,現在智親王也身亡了,正是屋漏偏逢連夜雨,君王邁立陽是心煩意亂。不過,眼下邁立陽要應對的是接下來金軍整體的防禦部置。邁立陽召一衆仍留在米里斯提的貝勒將官商討接下來金軍如何應對羅夫康部的進攻。會上,卡豪說道,現在帝國北方軍在東邊剛大戰一場,不可能迅速對我們發動戰事,眼下我們還有十幾萬金軍,重新調整部署,依然能夠守衛國土。莽泰說道,現在我們在西邊有十幾萬人馬,由貝勒王坐鎮指揮,東邊的防線雖然垮了,但我們的主力猶在,只要我們籌劃周密,仍能擊敗羅夫康部的進攻。會上的其他將領大臣也都認爲金軍具有擊敗羅夫康的北方軍的實力,金國還守得住。

君王邁立陽也沒有對時局抱有完全的悲觀,金國仍有十幾萬能征善戰的將士,還有與羅夫康的北方軍一搏的實力。可東邊的大門完全敞開了,金都米里斯提暴露在了羅夫康部隊的攻擊之下。邁立陽必須考慮米里斯提的防禦了。邁立陽把王城的北、東、西三面城牆防禦交給崎山、莽泰和卡豪,讓他們負責這三面城牆的防守,特也法克依然負責正面城牆的防禦。邁立陽下令給貝勒王拓善跋,“重新整頓所部人馬,集結在一起,迎擊羅夫康部的進攻”。拓善跋在接到君王的命令後,即整頓所有人馬,拓善跋把雲集在西邊的金軍分成二個編隊,第一編隊由拓善跋指揮,下轄阿里札部二萬,多玄裡部三萬,達勒善部一萬五千,拓善跋直屬人馬一萬五千,總計八萬多人。第二編隊交給費朗指揮,下轄費朗部二萬人馬,克蘇哈部二萬,費東廷部二萬,總計有六萬多人。西邊金軍人數加起來計有十四萬人馬。拓善跋認爲,金軍依然有足夠的實力與羅夫康的北方軍周旋,能挫敗羅夫康部的進攻。

董向燾的聯隊深入金國的上區,謹慎小心的董向燾一直在觀察着當面金軍的動向。董向燾發現有大批金軍正向西金軍涌來,董向燾感到東邊金軍與帝國北方軍作戰吃了敗仗,逃了過來。董向燾的心裡面高興了一下,與此同時,董向燾也命令聯隊穩穩後撤,逐漸拉開與西邊金軍的距離。在得到帝國北方軍取得了金東大捷後,董向燾的聯隊迅速後撤,回到了聯隊出發的地方。

進入十月,帝國的最北端寒氣襲來,天越來越冷,而在靠近南方的邊境上,密林叢中依然溽熱潮溼。羅夫康在金國上區東部,策動一場作戰的時候,位於南方密林邊的淮軍駐地,自稱“淮王”的明瑞挺也在策劃着對帝國的嶺南發動一場攻勢。明瑞挺,淮王明德豐的兒子。明德豐已在三年前,即帝王四世十八年,離世了。嶺南之戰失敗後,淮王明德豐率殘餘的淮軍和一部分子民逃到彤趾國定居了下來。明德豐知道自己有生之日不可能再回到嶺南了,可明德豐終究忘不了嶺南那片土地,那段他在嶺南呼風喚雨的時期。明德豐會率他的淮軍不時騷擾一下嶺南,給滕衝的中央軍制造一些麻煩,然後又退回到了彤趾國,一切照舊。

時刻惦記着嶺南這片鄉土的明德豐在即將離開人世的時候,給兒子明瑞挺留下了一首詩,詩中流露出了明德豐這個風燭殘年的老人對故土的思念和心中的悲冷:

死去元知萬事空,

但悲不見帝淮州。

它日北上返鄉土,

家祭無忘告乃父。

明瑞挺能從詩中看出父親明德豐心中的悲愴,明瑞挺信誓旦旦地向在病榻上,奄奄一息的父親表示:“孩兒一定能完成父親未竟的心願”。明瑞挺心裡其實也明白,這種不切合實際的話只是寬慰一下即將離世的父親的。明德豐去世後,明瑞挺成了在彤趾國所有軍民的最高統治者,明瑞挺以“淮王”自稱,跟他的父親一樣,念念不忘嶺南這片故土。

帝王四世明威俊是在二年後,即帝王四世二十年,得知明德豐去世的消息。不知道明威俊在知道明德豐去世後會有一種什麼樣的心情。只是在給嶺南都尉凱志毅的下文中,明威俊告誡凱志毅,明德豐雖死,但不能放鬆對南邊敵人的警惕,他們依然是“賊心不死”。

明瑞挺接掌大權後,他自稱“淮王”,把自己所控制的區域稱之爲“淮國”。那個傀儡國彤趾國是明瑞挺的“淮國”的一個組成部分。明瑞挺早就瞧不上彤趾國那個傀儡國王了,只是礙於情面,沒有把他廢掉。不過彤趾國國王的存不存在對明瑞挺影響不大,畢竟他就是一個傀儡,一個擺設而已。帝王四世二十一年九月,明瑞挺決定調集二萬淮軍出擊嶺南。明瑞挺之所以要出兵嶺南是緣於“淮國”土地肥沃廣袤,卻缺少耕牛和農耕用具。明瑞挺派兵進擊嶺南是去搶嶺南農民的農耕用具和耕牛,爲此明瑞挺爲這次出兵作戰起了一個怪異的名字:“搶年糕”。明瑞挺清楚地知道嶺南的帝國中央軍的實力以及遊弋在嶺南大江上的帝國的艦船的戰鬥力。帝王四世十二年,帝王明威俊在嶺南建立了一支海軍艦隊,淮軍的戰船便無法大搖大擺出現在嶺南的江河上。每次碰到帝國的艦船,淮軍的戰船要麼被擊沉,要麼就僥倖逃過一截,總之帝國的嶺南海軍徹底控制住了制江權。

明瑞挺打算用二萬淮軍攻打江都,藉以吸引帝國中央軍把注意力集中到守衛江都上,另派一萬多人的淮軍去搶農民的耕牛和農耕用具。十月十日,明瑞挺的二萬淮軍吶喊着攻打江都,在中央軍騎兵的圍攻下,很快就潰不成軍,負責搶耕牛和農耕用具的那一萬淮軍在“完成了任務”後火速返回,在途中過江河時,遭到帝國戰船的轟擊,一部分官兵沉入江底,連同他們搶奪過來的耕牛和農耕用具。當“搶年糕”的殘餘淮軍回來的時候,兵力不足一萬,他們帶過來了一百多頭牛和一大堆農耕用具。明瑞挺高興地宣佈,“搶年糕”行動順利結束。不過在一些淮軍將領看來,失去了二萬多名淮軍戰士換來了這麼些東西,這是典型的“自我消亡”的方式。畢竟以這麼高的消耗來計算,明瑞挺的“搶年糕”只能再來一次,直到讓淮軍全部耗盡在“搶年糕”中。

凱志毅對明瑞挺如此興師動衆地出兵攻打江都感到高興,因爲明瑞挺這麼做是在向他“送大禮”。在帝國中央軍騎兵的迅猛衝殺下,前來攻城的淮軍簡直是一堆豆腐渣,很快就被帝國騎兵沖垮了,無情地獵殺着淮軍的士兵。不過,凱志毅不多時便明白明瑞挺這麼做不全是給他“送大禮”。據得報,嶺南農民的耕牛和農耕用具被一些淮軍搶走了。凱志毅聽到這個報告後,笑着說:“敢情明瑞挺他是來我們這裡搶東西來的,搶農民的牛和工具,確實令人敬佩,虧他明瑞挺還真想的出來,不一般呀。不知道明瑞挺下次出兵是來搶什麼東西。”嶺南都尉凱志毅向帝王明威俊上報這次作戰情況及戰果。帝王明威俊看了凱都尉的捷報後,對明瑞挺出兵嶺南是來搶耕牛和農具的做法輕蔑地笑了笑,自言自語地說:“明瑞挺比其父,真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啊”。

南邊的戰事一如既往地高奏凱歌,帝王明威俊恨不得明瑞挺再多來幾次這樣的“搶年糕”行動,把明瑞挺的淮軍消滅光了,明瑞挺這把老骨頭就再也折騰不起來了。

就在明瑞挺出兵嶺南發動“搶年糕”的時候,金國上區東邊的戰事已硝煙散盡,羅夫康的帝國北方軍團擊潰了艾敏博葛的東金軍。此戰,羅夫康的帝國北方軍殲敵四萬,北方軍陣亡官兵三萬,傷亡總計六萬八千多人。智親王艾敏博葛、貝勒藤山等將領在此戰中喪生。戰果比羅夫康預想的要大,消滅掉四萬敵人,可也有一半以上的敵人逃出了戰場。羅夫康向帝王明威俊發出了金東之戰的捷報,帝王明威俊發賀文給羅夫康,賀文中用到了“普天同慶”的詞語:

羅夫康將軍,收到你發來的金東之戰的捷報,殊爲高興。此戰你們殲敵四萬,敵首艾敏博葛亦喪命於此。一舉擊潰東邊金軍的主力,普天同慶。在羅將軍出色的指揮下,將士用命,上下齊心,又取得了一場大勝,實爲不易。着令軍部嘉獎羅將軍及以下的將士。望羅將軍能再接再厲,率北方軍各部在接下來的日子裡能再取得一場又一場的勝利,奠定北方和平的基調。特向羅將軍及以下所有參戰將士致敬,並表以深深的敬慰。

金國上區東邊的戰役以羅夫康意想不到的結局收場,現在金軍的主力部隊全部集中到了西邊。羅夫康明白,與金國的戰爭還遠沒有結束,更加艱苦和令人想不到的戰鬥可能還在後頭。在戰後的總結大會上,羅夫康對在場的將領們說:“察此次戰役,我們取得了擊潰東邊金軍主力的佳績,殊爲難得。但敵主力仍未滅,將士們仍須保持對敵的高昂鬥志,力爭取得對金軍更大的勝利,不依不撓,直到取得對金軍的最後勝利,達到北方永久和平的目的。”

實現美好的願望總是要面對嚴酷的現實,在一場又一場的大戰下,付出的是成千上萬戰士的生命。然而,這就是戰爭。在交戰雙方不斷爆發的戰鬥中消耗着自己的時候,羅夫康在想,曠日持久的戰爭會不會對帝國造成不必要的傷害?是不是還有更好的辦法來結束這場戰爭?雖然希望用比戰爭更好的方式來結束戰爭不是沒有,但羅夫康不會認爲解決金國可以不用戰爭。兩國積怨已深,彼此間的衝突對抗必然通過戰爭來表現,原因無它,因爲戰爭是有目的的,它是流血的政治。

第40章 大戰前夕第153章 蒸蒸日上第85章 神秘的坑道第189章 賭徒對決第172章 聲東擊西第220章 道德的束縛第175章 夢寐以求第227章 又豈在朝朝暮暮?第180章 翹首以待第90章 全線崩潰第104章 新的征程第73章 取道灕江第20章 進攻,進攻第99章 目標:莫亞比茲第115章 攤牌時刻第93章 重心北移第206章 兒女情長第206章 兒女情長第197章 奪帝大戲第87章 強弩之末第37章 始作俑者第226章 喜極之淚第153章 蒸蒸日上第115章 攤牌時刻第219章 美夢成真第165章 帝國自有後來人第39章 決死一搏第142章 有益的建議第161章 國之大事第220章 道德的束縛第30章 艱難時刻第27章 圍捕行動第127章 希望的星光第203章 致以崇高的敬意第56章 一鳴驚人第227章 又豈在朝朝暮暮?第111章 救世主第85章 神秘的坑道第134章 金軍的反應第21章 阿勒兒的直覺第68章 將計就計第32章 雙重煎熬第146章 載入史冊第13章 進攻計劃第88章 西入嶺南第209章 任重道遠第159章 嶄露頭角第158章 壯志凌雲第132章 重築淩河第23章 騎虎難下第146章 載入史冊第9章 特拉斯特之戰第126章 卡里幾亞第64章 故人相逢第31章 滄桑的臉第169章 維持現狀第7章 大軍集結第19章 初段告捷第203章 致以崇高的敬意第198章 目標:金都第22章 一箭雙鵰第189章 賭徒對決第47章 南下營勢第77章 抽肥補瘦第50章 好的發展第137章 針鋒相對第95章 困城之策第154章 格局之變第44章 得不償失第220章 道德的束縛第218章 馬蹄聲響,鬥志齊第193章 流血的政治第81章 血戰棲潭第194章 誰在冒進?第55章 烽火起南疆第23章 騎虎難下第15章 北上進攻第210章 守勢攻略第226章 喜極之淚第164章 晚成多大器第18章 帝國的驕傲第173章 未雨綢繆第118章 病急投醫第100章 最好的結果第112章 新的挑戰第234章 戰爭的真相第12章 進攻,纔是最好的防守第181章 決勝之師第175章 夢寐以求第135章 志在必得第5章 黑暗時刻第191章 積小勝爲大勝第136章 名不虛傳第34章 帝國的心臟第215章 任由他人評說第156章 兵危才爲大問題第66章 事情改變人第205章 卸下包袱第187章 戰鬥到底第143章 長線釣魚
第40章 大戰前夕第153章 蒸蒸日上第85章 神秘的坑道第189章 賭徒對決第172章 聲東擊西第220章 道德的束縛第175章 夢寐以求第227章 又豈在朝朝暮暮?第180章 翹首以待第90章 全線崩潰第104章 新的征程第73章 取道灕江第20章 進攻,進攻第99章 目標:莫亞比茲第115章 攤牌時刻第93章 重心北移第206章 兒女情長第206章 兒女情長第197章 奪帝大戲第87章 強弩之末第37章 始作俑者第226章 喜極之淚第153章 蒸蒸日上第115章 攤牌時刻第219章 美夢成真第165章 帝國自有後來人第39章 決死一搏第142章 有益的建議第161章 國之大事第220章 道德的束縛第30章 艱難時刻第27章 圍捕行動第127章 希望的星光第203章 致以崇高的敬意第56章 一鳴驚人第227章 又豈在朝朝暮暮?第111章 救世主第85章 神秘的坑道第134章 金軍的反應第21章 阿勒兒的直覺第68章 將計就計第32章 雙重煎熬第146章 載入史冊第13章 進攻計劃第88章 西入嶺南第209章 任重道遠第159章 嶄露頭角第158章 壯志凌雲第132章 重築淩河第23章 騎虎難下第146章 載入史冊第9章 特拉斯特之戰第126章 卡里幾亞第64章 故人相逢第31章 滄桑的臉第169章 維持現狀第7章 大軍集結第19章 初段告捷第203章 致以崇高的敬意第198章 目標:金都第22章 一箭雙鵰第189章 賭徒對決第47章 南下營勢第77章 抽肥補瘦第50章 好的發展第137章 針鋒相對第95章 困城之策第154章 格局之變第44章 得不償失第220章 道德的束縛第218章 馬蹄聲響,鬥志齊第193章 流血的政治第81章 血戰棲潭第194章 誰在冒進?第55章 烽火起南疆第23章 騎虎難下第15章 北上進攻第210章 守勢攻略第226章 喜極之淚第164章 晚成多大器第18章 帝國的驕傲第173章 未雨綢繆第118章 病急投醫第100章 最好的結果第112章 新的挑戰第234章 戰爭的真相第12章 進攻,纔是最好的防守第181章 決勝之師第175章 夢寐以求第135章 志在必得第5章 黑暗時刻第191章 積小勝爲大勝第136章 名不虛傳第34章 帝國的心臟第215章 任由他人評說第156章 兵危才爲大問題第66章 事情改變人第205章 卸下包袱第187章 戰鬥到底第143章 長線釣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