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攻擊爲效

羅夫康偷襲失敗後,孫炳南召集將領開會,開會的目的是確定即將打響的攻城的具體行動。羅夫康沒有參加會議,他還沒從失利中緩過勁來,表面上給出的羅夫康未到會的理由是:“遠途跋涉剛回來身體疲勞,正在恢復中”,但許多人都能感到羅夫康身體疲乏更多的是受心病所困。周賓代羅夫康參加了會議。會上,孫炳南手下的將領王烈文首先發言,孫炳南讓王烈文先發言是有原因的,王烈文和他的部隊曾駐守過甕城,在今年三月帝王四世令孫炳南派兵接替甕城的淮軍,孫炳南派出去接替甕城的淮軍的部隊就是王烈文的部隊。

由於在甕城呆過一陣,王烈文比其他人更清楚甕城的構造,所以孫炳南先讓王烈文發言,向在座的將領講述甕城內部的結構。王烈文說道:“甕城分內城和外城,內城比外城要來得堅固,東西南北四面城牆,東面的城牆是薄弱之處,無論是外城還是內城都是如此,也許東面的城牆是我軍的突破口。”王烈文說的話不多,此前孫炳南告訴王烈文到時說話要長話短說,王烈文雖說在甕城呆過一段日子,可是被淮軍逐出城後,淮軍對甕城做了不少改動,據情報得知,淮軍在甕城原有的外城和內城之間又築了一道城牆,整座城變成了三城:外城、中城、內城。想必淮軍肯定也在城防的薄弱之處上作了強固。王烈文對甕城的瞭解跟不上甕城的變化,所以孫炳南提醒王烈文說一點有用的信息,說得太多反而畫蛇添足,誤導別人。

王烈文說完話後,他說的那點“有用的信息”,在與會的將領們眼中依然沒有多少價值可言,甚至如孫炳南所言的會有“誤導別人”之嫌。王烈文說到“東面的城牆是薄弱處”,“也許是我軍的突破口”是他基於之前在甕城呆過的經歷所得,現在的淮軍已在甕城駐留一段時間,東面的城牆還是薄弱處嗎?淮軍是不是已對該處進行加固?這些目前都不得而知,反而會被敵人利用。厲榮說:“現在的甕城東面的城牆是否還薄弱,尚難確定,既然我們知道,我想敵人肯定也知道,如果我們認爲這是一個突破口去攻擊它,也許正中敵人的下懷。”坐在一旁的王芝貴緊接着說:“我認爲厲榮將軍說得對,敵人也許會利用這點引誘我們進入他們設置的陷阱,我們不可輕易上當。”

其他在座的許多將領認爲厲榮和王芝貴說得有一定道理,孫炳南聽過後,把話題引到正題上來:“不管是東面,還是西面,還是北面,我們現在亟須要確定的是我軍把哪一面當作主攻,哪二面爲輔攻,配合主攻一面的作戰,達成作戰的目的。”

孫炳南的這番話,使在會的將領們開始討論起進攻甕城的具體方案。經過商定,會上一致通過攻城的部置:把甕城的正面作爲西路軍的主攻方向,東西二面爲輔攻,牽制敵人的一部分兵力,配合正面的進攻。在會上,孫炳南說把甕城的正面作爲主攻方向有二個好處,一是部隊不用作調整可直接對其發動進攻;二是正面是敵人城防最堅固的,攻擊敵人的正面會出敵不意。會上對攻城的兵力作了部署:孫炳南的部隊和安易魯的魯軍攻擊甕城的正面,帝國一師和王芝貴聯手進攻甕城的東面,厲榮部進攻甕城的西面;攻擊的部隊預留一部分兵力作爲預備隊。

隨着進攻甕城的具體方案的出爐,西路軍終於做好了進攻甕城的準備,孫炳南都尉知道攻城的時間拖得有點長了,是該到大軍放手一搏的時候了。

按照事先的安排,孫炳南的西路軍三面圍住了甕城,孫炳南對攻擊的部隊下達了指示:無論是主攻部隊還是輔攻部隊,都須盡全力攻擊當面之敵,不應有所保留。孫炳南下達這個指示是基於他擔心把部隊分爲主攻部隊和輔攻部隊,輔攻的部隊會覺得自己只是輔助主攻而不盡力攻擊,這樣就會被敵人看出破綻,增加主攻部隊的壓力,破壞作戰的整體效果。

炮火轟鳴,攻擊的部隊從三面涌向甕城,甕城的攻堅戰打響了!黃傑馳在城牆的指揮樓上注視着西路軍從甕城的北、東、西三面攻來。黃傑馳對身邊的將領說:“戰爭就這麼開始了。”孫炳南的部隊和安易魯的魯軍吶喊着衝向甕城,炮彈在四周炸響,箭矢如蝗蟲般飛竄過來,不斷有人被炮火擊中和被箭射中,魯軍的戰士用鋼叉回擊,他們拿起鋼叉,瞄準城牆上的淮軍用力投擲過去,不少淮軍戰士被鋼叉刺中,倒了下去。肅西軍和魯軍來到城牆,架起梯子往上爬,城牆上的淮軍竭力阻止登上梯子的敵人向上爬,攻門的部隊遭到城上淮軍扔下來的*的攻擊,身陷火海之中。爬上城牆的戰士與淮軍的士兵廝殺在一起,喊殺聲、刀叉劍戟的碰撞聲、呻吟聲、叫喊聲、炮彈的爆炸聲,充斥在攻守雙方的將士中,把甕城變成了一座血火硝煙之城。

主攻部隊攻破了城門,孫炳南眼睛一亮,攻城總算有了眉目,可當大量戰士通過城門進入城後,在城上放置的數個油甕突然爆裂,滾燙的油水傾瀉下來,被淮軍點燃後,整座城霎時間變成一片火海,攻進城的很多戰士全身被火焰包裹,慘叫着成了一個個火人,被活活燒死。孫炳南被眼前的一幕驚呆了,這是一座“僞城”!

黃傑馳見到帝國軍隊攻進城的慘狀,得意地微笑着。淮軍把甕城築成三城,在原先的外城和內城之間又築了一道城牆,最外面的城其實是一座充滿陷阱的城,四面相互隔離,城上放置數個灌滿油水的甕,等敵人一進入,把油水傾瀉到敵人身上,點燃使整個城熊熊燃燒,予敵以大量殺傷。

除了在甕城設置“僞城”外,對前來攻城的西路軍黃傑馳確定了擊敵策略:用火攻,用炮轟,用箭射,集中火力延遲敵人的進攻,用猛烈的火力壓制攻城的敵人,使攻入城的敵人與後續部隊出現脫節,無法得到後續部隊的支持,陷攻入城的敵人於孤立,把孤立之敵消滅或逼下城去。

在甕城的三道城的淮軍的兵力的部置上,黃傑馳把部署在第一道城,即“僞城”的兵力作爲消耗敵人進攻的“消耗兵”,兵力是三道城中最少的;第二道城,即外城,是黃傑馳重點防禦所在,在外城上黃傑馳部署的兵力最多,因爲它起到上連“僞城”下接“內城”的承上啓下的作用,外城的兵力是用來抵禦敵人進攻的;第三道城,即內城,在內城的兵力爲預備用的,哪面城牆的淮軍出現危機,需要增援,就把在內城的預備隊投入戰場,把敵人囂張的氣焰壓下去。

在黃傑馳看來,甕城現有的兵力和甕城城防的結構,以及他的兵力部置,再加上城內充足的後勤補給,足以應付敵人攻城出現的任何危及甕城的軍事行動。結果似乎如黃傑馳所料,帝國西路軍的第一天進攻無果而終。

在看到敵人甕城的陷阱,明白下一道城將會更難攻取,孫炳南下令收兵,西路軍停止了第一天的進攻。第一天的戰果甚微,主攻部隊的戰果僅是敲開守敵的一座“僞城”,而在甕城東西兩面的輔攻部隊連敵人的城門都未攻破,在城牆上跟敵人廝殺一陣後就退下陣來。

在第一天的戰鬥檢討會上,孫炳南告訴厲榮、王芝貴和周賓,甕城的第一道城是“僞城”,敵人在“僞城”設有陷阱,你們的進攻應從城牆上起,從城牆上攻進去。會上除了吸取第一天戰鬥的教訓,孫炳南決定第二天仍照常進攻。

接下來西路軍連續兩天的攻城,還是沒有取得進展。孫炳南都尉不得不下達暫時停止進攻甕城的命令,讓已疲憊不堪的西路軍將士休整一下。

黃傑馳擊退來犯之敵的捷報傳到江都,淮王及文武官員高興萬狀,淮王說:“黃傑馳先挫敗羅夫康偷襲甕城的計謀,後又接連打退帝國軍隊的強攻,屢挫敵人的攻勢,大長了我淮軍的威風,真是令人心感歡喜。”淮王子明瑞挺說道:“攻擊甕城的帝國軍隊猛將雲集,還有那個佩帶帝國勳章被一些人吹得厲害的羅夫康,到頭來還不是被我們的黃傑馳將軍統統擊敗了,這說明什麼,這說明我們淮軍的將軍一點都不比帝國那幫將領差,甚至還略勝過他們。”執相廖峰謙忙歌頌道:“甕城的勝利,有賴於黃傑馳將軍的指揮和守城將士的英勇作戰,更賴於淮王的英明決策,正是淮王果斷派黃傑馳鎮守甕城,纔有現在取得的驕人戰果。”

廖執相的馬屁沒有拍到馬腿上,淮王捋着頷下的鬍鬚,會心地笑了笑,心裡想着,看來派黃傑馳去甕城是非常正確的,至少目前看來是這樣。

淮王品嚐着勝利的滋味,孫炳南嚥下攻城不利的苦藥丸,孫炳南寫了一份報告呈給帝王四世,在給帝王四世的報告中,孫炳南詳細寫了攻城前的部署,攻城的過程簡明扼要,至於攻城失利的原因,孫炳南歸因於是淮軍在甕城的防守堅固,“甚難突破”。

帝王四世收到孫炳南呈上來的戰鬥報告,閱過後,帝王四世在給孫炳南的覆文中,並未對孫炳南和他的西路軍求全責備,還給了孫炳南一些指示,在覆文中,帝王四世指示孫炳南“不可求急效,甕城甚固,但只要你們發動一次次不懈努力的進攻,總會有成效”。

攻擊爲效,在甕城一時難以攻取的情況下,帝王四世知道即便孫炳南的西路軍對甕城發動一次次看似徒勞無功的進攻,也是有利於整個戰局的,因爲這必將牽制住淮軍在西面的大量兵力,爲帝王四世接下來的佈局創造從容不迫的條件。

第70章 攻擊爲效第190章 步步緊逼第86章 虎口脫險第139章 可怕的敵人第142章 有益的建議第120章 和平的希望第78章 淮王新政第206章 兒女情長第118章 病急投醫第102章 擇將來守第126章 卡里幾亞第190章 步步緊逼第200章 驕兵必敗第13章 進攻計劃第16章 何時滅金虜第223章 豈在多殺傷第77章 抽肥補瘦第225章 伊曼魯努國?屠龍記第135章 志在必得第85章 神秘的坑道第215章 任由他人評說第83章 深入虎穴第148章 扭轉戰局第204章 遠去的王國第178章 鐵馬軍紀第114章 旗開得勝第30章 艱難時刻第12章 進攻,纔是最好的防守第118章 病急投醫第37章 始作俑者第176章 狼煙升起第133章 帶來希望第118章 病急投醫第5章 黑暗時刻第3章 殘陽如血第104章 新的征程第64章 故人相逢第127章 希望的星光第153章 蒸蒸日上第56章 一鳴驚人第63章 戰火的硝煙第89章 禦敵之策第36章 危急時刻第64章 故人相逢第24章 狡如狐,猛如虎第23章 騎虎難下第171章 箭在弦上第40章 大戰前夕第190章 步步緊逼第49章 南征固疆第129章 不容有失第154章 格局之變第43章 內外夾攻第11章 黃金甲第41章 無眠之夜第20章 進攻,進攻第155章 出人意料第12章 進攻,纔是最好的防守第45章 回家之路第174章 決戰特勒拉斯第203章 致以崇高的敬意第36章 危急時刻第122章 最貴之物第30章 艱難時刻第194章 誰在冒進?第197章 奪帝大戲第135章 志在必得第52章 蓄勢待發第142章 有益的建議第190章 步步緊逼第4章 帝國一師第166章 獵豹行動第144章 拆散同盟第58章 擒賊先擒王第142章 有益的建議第154章 格局之變第84章 更大的發現第164章 晚成多大器第193章 流血的政治第174章 決戰特勒拉斯第189章 賭徒對決第225章 伊曼魯努國?屠龍記第166章 獵豹行動第27章 圍捕行動第93章 重心北移第54章 淮王進都第36章 危急時刻第28章 突圍方案第140章 大有文章第102章 擇將來守第153章 蒸蒸日上第177章 決戰開啓第115章 攤牌時刻第58章 擒賊先擒王第180章 翹首以待第146章 載入史冊第159章 嶄露頭角第160章 暗流洶涌第234章 戰爭的真相
第70章 攻擊爲效第190章 步步緊逼第86章 虎口脫險第139章 可怕的敵人第142章 有益的建議第120章 和平的希望第78章 淮王新政第206章 兒女情長第118章 病急投醫第102章 擇將來守第126章 卡里幾亞第190章 步步緊逼第200章 驕兵必敗第13章 進攻計劃第16章 何時滅金虜第223章 豈在多殺傷第77章 抽肥補瘦第225章 伊曼魯努國?屠龍記第135章 志在必得第85章 神秘的坑道第215章 任由他人評說第83章 深入虎穴第148章 扭轉戰局第204章 遠去的王國第178章 鐵馬軍紀第114章 旗開得勝第30章 艱難時刻第12章 進攻,纔是最好的防守第118章 病急投醫第37章 始作俑者第176章 狼煙升起第133章 帶來希望第118章 病急投醫第5章 黑暗時刻第3章 殘陽如血第104章 新的征程第64章 故人相逢第127章 希望的星光第153章 蒸蒸日上第56章 一鳴驚人第63章 戰火的硝煙第89章 禦敵之策第36章 危急時刻第64章 故人相逢第24章 狡如狐,猛如虎第23章 騎虎難下第171章 箭在弦上第40章 大戰前夕第190章 步步緊逼第49章 南征固疆第129章 不容有失第154章 格局之變第43章 內外夾攻第11章 黃金甲第41章 無眠之夜第20章 進攻,進攻第155章 出人意料第12章 進攻,纔是最好的防守第45章 回家之路第174章 決戰特勒拉斯第203章 致以崇高的敬意第36章 危急時刻第122章 最貴之物第30章 艱難時刻第194章 誰在冒進?第197章 奪帝大戲第135章 志在必得第52章 蓄勢待發第142章 有益的建議第190章 步步緊逼第4章 帝國一師第166章 獵豹行動第144章 拆散同盟第58章 擒賊先擒王第142章 有益的建議第154章 格局之變第84章 更大的發現第164章 晚成多大器第193章 流血的政治第174章 決戰特勒拉斯第189章 賭徒對決第225章 伊曼魯努國?屠龍記第166章 獵豹行動第27章 圍捕行動第93章 重心北移第54章 淮王進都第36章 危急時刻第28章 突圍方案第140章 大有文章第102章 擇將來守第153章 蒸蒸日上第177章 決戰開啓第115章 攤牌時刻第58章 擒賊先擒王第180章 翹首以待第146章 載入史冊第159章 嶄露頭角第160章 暗流洶涌第234章 戰爭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