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均衡格局

帝王五世三年九月,一場發生在中西亞貝當富沫的戰事牽動着帝王明尚豐、羅夫康、帝國北方軍民及許多帝國人的神經。這場戰事的爆發起源於貝當富沫的城堡主波達多夫指使手下的騎兵部隊殺死了從中土到貝當富沫的一羣商人。已經統一了中土之地的中土之王哈曼?蘇拉丁就此事質問貝當富沫的國王諾羅比特,並要求諾羅比特就此事承擔賠償責任。但是,由於波達多夫謊稱這不是他乾的,是黑蠻軍所爲,諾羅比特向蘇拉丁表示,此事非貝當富沫所爲,是黑蠻軍屠殺了中土的商人。蘇拉丁當然不會聽信諾羅比特的話,他認爲諾羅比特在爲自己的所作所爲找藉口,把這件事栽贓到別人身上。由於諾羅比特拒不賠償,也不道歉,這就迫使蘇拉丁動用軍事手段來解決問題。

帝王五世三年的八月下旬,哈曼?蘇拉丁集結他的中土大軍,約莫十五萬人,浩浩蕩蕩朝着貝當富沫的都城亞歷默斯前進。蘇拉丁的中土大軍的入侵讓貝當富沫的臣民感到大難臨頭,諾羅比特連忙派人到帝國北方,請求羅夫康將軍派兵救援。諾羅比特的求援送到羅夫康手上,羅夫康打開信一看,發現事態不妙。蘇拉丁的中土大軍正在朝着亞歷默斯進發,攻佔亞歷默斯的軍事企圖已然十分明顯。哈曼?蘇拉丁,羅夫康應該不會對他感到陌生,二十七年前的帝國西北部的關西隘口之戰,進攻羅夫康陣地的那支軍隊就是哈曼?蘇拉丁的伊蘭頓軍。現在,蘇拉丁早已今非昔比,蘇拉丁已率部統一了中土之地,蘇拉丁被人稱爲中土之王,麾下猛將勇士無數,所控制的兵力光是在伏波烏頓一帶就有二十萬之衆。

這次,哈曼?蘇拉丁率中土大軍進犯貝當富沫,在羅夫康看來,是要繼續擴張自己的領地,把貝當富沫也納入到自己的勢力範圍。不過,從亞歷默斯傳來的一份密報卻讓羅夫康感到蘇拉丁的出兵很有可能是金軍挑起的陰謀。這份密報是在亞歷默斯的一個帝國一師軍官發來的,密報的內容提到事情的來由是中土的一隊商人被人殺害,蘇拉丁認爲這是貝當富沫的軍官所爲,而那個軍官矢口否認,說這是金軍乾的。羅夫康在看過這份密報後,心裡面猶豫不決,他連忙通知帝國一師將領和三旗軍將領到皮特洛沒城開會,商討是否出兵,救援諾羅比特。

在帝王三世二年的五月,羅夫康把自己的指揮部從脫布涅頓的慶頓城遷到了拉赫耶母的皮特洛沒城。帝國一師的將領和三旗軍的將領匯聚一堂,就眼下是否對外出兵,救援諾羅比特的貝當富沫展開討論。會上,有些將領認爲對中西亞的戰事帝國的軍隊不易干涉,因爲那跟帝國並無關係。有些將領則認爲應該出兵,抗拒蘇拉丁的中土大軍,保住貝當富沫,因爲貝當富沫的存在有利於帝國邊疆的穩定。持不同意見的雙方將領各持一詞,互不相讓,一時間整個會場爭吵不休。

正在這時,坐在正當中的羅夫康收到了諾羅比特的一份求援情報,在看過這份報文後,羅夫康示意下面的將領們停止爭吵。副統帥鄭維浩向下面的將領喊了一聲“安靜!”在羅夫康的注視下,兩邊的將領都坐了下來。羅夫康說道:“哈曼?蘇拉丁的十五萬大軍已進入到貝當富沫境內,正朝着亞歷默斯挺進。”說完,羅夫康站了起來,對站在旁邊的鄭維浩說:“我們必須派出大軍,在蘇拉丁還沒有進攻亞歷默斯前,與他們碰面。”

“可是,將軍,這麼做”,鄭維浩說到這,羅夫康用手示意打住,然後羅夫康對鄭維浩說:“我們必須在蘇拉丁的軍隊到達亞歷默斯之前與他們碰面”。

見羅夫康決心已定,鄭維浩也就不好再說下去了,羅夫康隨即當衆宣佈:“集結大軍,向亞歷默斯進發!”

在戰事沉寂了二年後,帝國北方又開始了大規模的軍事調動。羅夫康決定集結十三萬大軍,其中三旗軍各一萬,帝國一師出兵十萬,前往亞歷默斯,阻擊哈曼?蘇拉丁的中土大軍。羅夫康把出擊亞歷默斯的報文上呈給帝王五世明尚豐,但帝王明尚豐還沒有批准同意,羅夫康便率一部出發了。此時的羅夫康由於急着要在蘇拉丁的軍隊到達亞歷默斯之前碰到他們,就催促各部快速出發,結果不僅導致十三萬大軍無法緊密相連,還使羅夫康自己因這次有點冒進的軍事行動遭到帝國中央官員的指摘和評論。一些帝國中央官員指責羅夫康此次出兵“太過冒失,在帝王還沒批准之前就出擊了,實在是過於急促,考慮失當”。

周亞莉也對羅夫康的這次出兵感到憂心忡忡,在周亞莉看來,北方已經和平了,爲什麼還要興師動衆,跑到外面去打仗。周亞莉問羅夫康:“好端端的怎麼又要打仗了,還要跑到外面去打,這不打不行嗎?”

羅夫康回答道:“不打不行,一定要通過這樣才能制止戰爭。”

周亞莉面露擔憂,本以爲平定金國,戰事就可以告一段落了,自己的丈夫羅夫康不太可能再會親自出馬,指揮大戰了。可沒想到才過了不到兩年,羅夫康卻又披掛上陣,親自指揮大軍要到遙遠的一箇中西亞的國家與所謂的敵人作戰。周亞莉的心裡很不是滋味,卻又無可奈何。

帝國北方大軍的調動,讓北方躁動不安,流言四起,一說金軍打過來了,羅將軍率部應戰;一說金軍在攻打中西亞的國家,羅夫康將軍想阻敵於境外,在外境消滅敵軍;一說有一支更爲強大的軍隊正在入侵中西亞,羅夫康將軍想派兵過去,幫助它國擊退外敵;一說羅夫康將軍出兵要去消滅境外的金軍,等等。羅夫康在率部趕往亞歷默斯時,委託老團長鄭維浩代其統帥之職,並向帝王陳述出兵的理由。鄭維浩在給帝王明尚豐的陳述中,寫道羅夫康爲什麼要快速出兵,救援亞歷默斯的緣由:

據從中西亞傳來的消息得知,引發這次衝突的原因是金軍殺掉了中土的一隊商人,然後嫁禍於貝當富沫,因而這次蘇拉丁率中土大軍攻打貝當富沫很可能是金軍策劃的一個陰謀,想借蘇拉丁之手達到佔領貝當富沫的目的。故職等率帝國北方軍前去貝當富沫,阻止蘇拉丁的中土軍對亞歷默斯的進犯,並向其揭露金軍的陰謀,使貝當富沫轉危爲安,挫敗金軍佔領貝當富沫之企圖,進而保衛我北方邊境之安寧。

羅夫康擔心這次蘇拉丁率中土軍進犯貝當富沫有金軍的影子,是金軍在推波助瀾,借蘇拉丁之手消滅貝當富沫的軍隊,利於金軍奪佔貝當富沫,然後金軍便會以貝當富沫爲基地,向東擴張,直至進犯帝國。於是,羅夫康認爲自己親率北方大軍在蘇拉丁的中土軍沒有進犯亞歷默斯之前與蘇拉丁碰面,阻其攻勢,這不僅保護了貝當富沫,也穩定了帝國北方周邊局勢的穩定,也是有利於帝國的。

羅夫康率帝國一師及三旗軍出征後,副統帥鄭維浩在皮特洛沒城代行統帥之職,一面代羅夫康向帝王陳述出兵的緣由,一面負責大軍的後勤保障工作,幫羅夫康穩住出征大軍的後方。

蘇拉丁的中土軍的前鋒進抵至離亞歷默斯二三十公里的巴士德城堡處附近,在巴士德城堡外的開闊地上,中土軍的前鋒部隊與貝當富沫的一支騎兵部隊打了一仗,盡數將其殲滅。領着前鋒部隊的卜曼?杜西拉決定先把眼前的巴士德城堡打下來,在拔掉這顆眼前釘後,等蘇拉丁的到來,進逼貝當富沫的都城亞歷默斯。正當杜西拉在盤算着下一步的行動時,他看到遠處一支大軍正朝着他滾滾而來。杜西拉看到了墨綠色的騎兵部隊,那是帝國的軍隊!——二十七年前,杜西拉跟隨着蘇拉丁一起出徵,在關西隘口與羅夫康的帝國一師對戰過,墨綠色的帝國軍隊對杜西拉來言實在是太熟悉不過了。

“快向蘇拉丁彙報,帝國的大軍來了。”杜西拉忙令人把這一情況彙報給蘇拉丁。

蘇拉丁領着他的中土大軍趕了過來,與羅夫康的帝國北方軍碰面了,兩支大軍隔着一段距離停了下來。羅夫康領着一隊人馬駛了過來,蘇拉丁領着一隊人馬也向前駛進,兩人在各自離開自己的一隊人馬後,見面了。這是兩人自二十七年前的關西隘口之戰後又一次狹路相逢。二十七年的時間,蘇拉丁統一了中土,而羅夫康則率北方軍擊敗了金軍。此時的蘇拉丁已是一個七十多歲的老人,但體格依舊健碩硬朗,而羅夫康也已過五十。蘇拉丁和羅夫康絕不可能想到二十七年後他們會在貝當富沫的巴士德城堡一帶又能碰到一起,兵戎相見。這真是不是冤家不聚頭啊。

羅夫康對蘇拉丁說:“我希望閣下能退兵,離開貝當富沫,由我來調節你們與貝當富沫的糾葛,還你們一個公道。”

蘇拉丁說:“我也希望將軍能退兵,讓我們來解決與貝當富沫之間的問題。”

羅夫康說:“我向閣下保證,我們會敦促貝當富沫的國王就殺害你們商隊一事給你們一個明確答覆,我保證。不然,我們就在這裡與你們同歸於盡,不知閣下同不同意?”

蘇拉丁見羅夫康態度堅決,想了一下,回答道:“我同意,我們退兵”。

羅夫康回禮道:“願與閣下和好”。

蘇拉丁還禮道:“願與將軍和好”。

說完,蘇拉丁便掉轉馬頭,令自己的部隊撤退返回。一場大戰就在波瀾不驚中得以消除,一切如羅夫康想的那樣,自己的出兵阻止了蘇拉丁中土軍對亞歷默斯的進犯,帝國北方軍沒有損失一兵一卒,這真是一件皆大歡喜的事。

在逼退了蘇拉丁的中土軍後,羅夫康讓董向燾指揮城外的大軍,他與餅德、巴達武、哈畢發、卡英超等人來到亞歷默斯,與亞歷默斯的國王諾羅比特和女王艾麗亞妮進行接觸會談。亞歷默斯的大門打開後,羅夫康和餅德等人進了城,亞歷默斯的官兵排成列隊歡迎羅夫康等人的到來。羅夫康和餅德等人在官員的引領下,來到了亞歷默斯的王宮。亞歷默斯的王宮獨具中西亞的特色,潔白如玉的臺階,一道碧水如綠的水池流淌在道路中間,路兩邊並排矗立着一根根白色的石柱,柱身上鑲嵌着金黃色的條紋,石柱邊是綠草如茵的草地,草地上的小型水壇噴灑着水柱,五顏六色的花朵含苞怒放,鳥兒在歡唱。白色的宮殿,金黃色的圓頂蓋,蓋上伸出的尖錐物,在藍天白雲的映襯下,彰顯着整個宮殿建築的風格。

當羅夫康和餅德等人在官員的引領下來到王宮後,國王諾羅比特和女王艾麗亞妮站在王宮外迎接羅夫康等人的到來。諾羅比特和艾麗亞妮與羅夫康和餅德舉行了會談。諾羅比特首先感謝羅夫康將軍和他的帝國北方軍能及時趕到,阻止了蘇拉丁對亞歷默斯的侵略。羅夫康說道:“這是因爲我向蘇拉丁保證會敦促你們會給他一個明確的答覆,我想問你們一下,此事你們是否已調查清楚了?”

諾羅比特說:“此事據城堡主波達多夫說是金軍乾的。”

羅夫康說:“你們調查清楚了嗎?你們認爲他說的是實話?在這裡,作爲帝國的將軍,我本不該干涉你們內部的事務,但是如果你們不能妥善處理好此事,到時蘇拉丁再率軍來犯,不瞞國王和女王說,這次我率大軍來救你們,是冒了很大的風險,我們不可能一而再,再而三地出兵援救你們。最好你們能夠自己擺平此事,給蘇拉丁一個明確的答覆,調查清楚這起事情,免得到時候類似的事件再發生。”

女王艾麗亞妮說:“羅將軍說得對,這起事件,怪就怪在我們沒有把事情調查清楚,以致引發蘇拉丁對我們的侵略。”

諾羅比特也贊同道:“對,此事我們處理得還是過於武斷,許多環節沒有處理好,導致出現這一嚴重事變。”

羅夫康說:“我也希望你們能給蘇拉丁一個明確的交代,我也會從中斡旋,幫助你們免遭蘇拉丁的侵犯。不過,像這次我們出兵救援你們,除非是與金軍作戰,否則我們以後肯定不會再派大軍過來,因爲我們的帝王不會允許這麼做的。”

諾羅比特說:“金軍就在西北面,在斡朵兒瀚的國土上,他們已經佔據了那裡。”

餅德說道:“羅將軍就是因爲這次蘇拉丁的進犯有金軍的影響,羅夫康將軍怕金軍借刀殺人,想通過蘇拉丁的入侵來達到他們進佔貝當富沫的目的。所以這次羅將軍不惜冒着生命危險來阻止蘇拉丁的入侵。希望國王和女王調查清楚殺害中土商人這起事件,查清是不是真的是金軍的騎兵殺害了這批中土的商人?”

“好的,我們會派人查清這起事件,給蘇拉丁和羅將軍一個明確的答覆。”諾羅比特保證道。

諾羅比特和艾麗亞妮與羅夫康和餅德談到了金軍。諾羅比特說:“金軍在斡朵兒瀚肆意殺戮,幾乎殺光了那裡的所有人,殘忍至極”。

羅夫康說:“他們就是這樣,亂殺濫殺,凡是被他們攻佔的城鎮,城鎮裡面的所有人都會被他們屠戮。我們也吃過他們很多苦頭,一些大的城鎮慘遭他們的毒手,被他們血洗,化爲一片廢墟。”

“所以希望羅夫康將軍能在金軍入侵我們時出兵救援,與我們一起抵禦金軍的入侵。”女王艾麗亞妮請求道。

諾羅比特說道:“希望羅夫康將軍能與我們結成軍事同盟,共同抵禦金軍的入侵。”

羅夫康回話說:“關於軍事同盟一事,我無法一個人決定,此事要經過帝王的同意。至於金軍入侵你們,只有金軍在攻打亞歷默斯的時候,我們纔會出兵相助。”羅夫康接着說道:“在金軍攻打你們別的城鎮時,你們千萬不要出兵救援被金軍圍攻的城鎮,因爲金軍的鐵騎非常兇悍,你們的騎兵部隊不是他們的對手。一旦出城到了野外,與金軍作戰,很難與金軍的騎兵的戰鬥中佔得便宜。我們就有刻骨銘心的教訓,當年我們北方的統帥埃西霍將軍出城救援被金軍圍困的城池,結果在途中遭到金軍大部隊的圍攻,五六萬人的部隊幾乎全軍覆沒,而他所據守的那座城市也被金軍攻佔,城內百姓被屠戮乾淨,整座城也夷爲了平地。”羅夫康向諾羅比特和艾麗亞妮說到了對付金軍最有效的辦法:“你們對付金軍的最好的辦法是固守堅城,憑堅城,用大炮。用堅城把金軍大隊人馬吸引住,然後我們派出大軍圍攻城外的金軍,這是我們擊退和消滅金軍的最好的辦法,也是經過實戰證明了的。”

餅德也點頭說道:“對,要想擊敗金軍最好的辦法就是利用堅城吸引敵羣於城下,然後再率大部隊與敵決戰,才能挫敗敵軍。”

對羅夫康和餅德兩位將軍說的話,諾羅比特和艾麗亞妮深爲贊同。

當天晚上,羅夫康去信給哈曼?蘇拉丁,除了表達自己保證給其一個明確的答覆外,也向他暗示有第三者在挑起中土軍與貝當富沫的戰事從中收取漁翁之利:“閣下之商隊被人殺害,其真兇是誰?尚無法得知。恐此事爲第三者所爲,欲藉機挑起兩國間的戰事,從中漁利。望閣下能提高警惕,以防第三者之計謀,反禍害於身。”羅夫康叫來派駐於亞歷默斯的帝國一師軍官,向其詢問貝當富沫的詳況。軍官向羅夫康彙報道:“貝當富沫的行政體制跟我們不一樣,他們的國土是由一個個城堡村莊組成的。都城亞歷默斯管控着下面的城堡,城堡下面管轄着若干個村莊。亞歷默斯也直接管控着一些村莊。據我在亞歷默斯一年多的觀察來看,亞歷默斯下面管控的城堡,有些是直接管控,有的管控不嚴,尤其是那些離亞歷默斯遠的城堡,其城堡主有很大的自由性,不服從亞歷默斯的管理,只是名義上聽從國王的命令。貝當富沫有十幾萬軍隊,都城亞歷默斯有守軍五六萬,其餘各城堡都有數千兵力,一些村莊也有武裝部隊,但兵力不多,也就一二百人。如果金軍入侵貝當富沫,雖然貝當富沫兵力不少,但因無法形成合力,極易被金軍各個擊破。”

聽了軍官的彙報,羅夫康點點頭,說:“我在今天跟他們的國王和女王說了,只有金軍攻打亞歷默斯時,我們纔會出兵救援。看來,我們確實應該這麼做。你的分析是對的,貝當富沫雖然兵力不少,但由於彼此分散,就容易被敵人各個擊破,而且他們這裡的行政體系、政治體制、文化宗教都跟我們不一樣。這次,我親率大軍前來阻敵,除了制止這場戰爭外,還有一個目的便是瞭解這裡的相關情況,以便到時出兵作戰能做到心中有數。我這次帶兵作戰冒了很大的風險,回去向帝王彙報,也要向帝王介紹貝當富沫的一些情況。你們駐在這裡,也要向我們及時傳遞信息,以便我們能作出快速的反應。”

“職下明白。”軍官迴應道。軍官說:“亞歷默斯不僅是貝當富沫的軍事、政治、文化中心,而且這裡還是宗教文化中心,彙集着達穆斯教、基耶教和佛蘭教三大教,這座都城充斥着濃厚的宗教氣氛。”

羅夫康點頭說:“我知道了,你先下去吧。你回去後,給我寫一份詳細的彙報,這樣我回去以後可以向帝王彙報工作。”

“是”,說完軍官便退了出去。

第二天,諾羅比特和艾麗亞妮與羅夫康和餅德進行了會談。在會談中對帝國與貝當富沫締結軍事同盟一事,羅夫康向諾羅比特和艾麗亞妮保證道,兩國建立軍事同盟關係,帝國的軍隊絕不會以此干涉貝當富沫的內政,帝國尊重貝當富沫的領土和主權完整。在關於兩國軍隊合作一事上,羅夫康說道,在兩國建立軍事同盟後,會視情況派相關軍事人員幫助亞歷默斯的守軍提高防禦能力,如果國王和女王有需要,帝國也會派出一些人馬進駐亞歷默斯,但這一切都取決於國王和女王是否需要我們這麼做,帝國尊重國王和女王的想法,不會把自己的想法強加於人,“我們對中西亞沒有任何侵佔的念頭,我們在中西亞的國家派駐部隊的目的僅僅只是爲了防備金軍的入侵”。在亞歷默斯的對敵之策上,羅夫康要求亞歷默斯在對抗金軍的強大騎兵兵團時,採取固守待援,集中兵力守住都城。至於蘇拉丁的中土軍,羅夫康表示他會盡量斡旋,促使蘇拉丁的中土軍不敢入侵貝當富沫。羅夫康說道:“我們跟蘇拉丁的中土軍沒有必要的矛盾和衝突,蘇拉丁跟你們同樣也沒有必要的矛盾和衝突,只要你們能公正處理與中土的貿易交往,文化交流等兩國間的交流,蘇拉丁就不會興師動衆率大軍來犯。當然,我也會告誡蘇拉丁,使蘇拉丁不敢侵犯你們。”

諾羅比特和艾麗亞妮對羅夫康的幫助表示感謝。

在會談中,羅夫康向諾羅比特和艾麗亞妮說:“我很快將會辭去北方統帥的職位,我走後,餅德將軍會接替我的職位,成爲北方戰區的新統帥”。聽羅夫康這麼一說,諾羅比特和艾麗亞妮都看了看坐在羅夫康將軍旁邊的餅德將軍。羅夫康接着說道:“餅德將軍是帝國北方戰區的副統帥,他也就是北方下一任的統帥。所以,我與你們會談的時候會讓餅德將軍參與其中,瞭解你們的情況。我在北方呆不了多少時間了,很快餅德將軍會接替我的統帥職位。所以,你們有什麼事,也要通知一下餅德將軍,以利於將來你們與帝國北方戰區的工作。”

羅夫康說完後,諾羅比特和艾麗亞妮跟餅德互相點頭致意。

會談結束後,羅夫康和餅德走在亞歷默斯宮殿的外牆上,羅夫康對餅德說:“中西亞這片地方跟我們那裡有許多不同,貝當富沫跟我們隔着幾百公里,我們不能陷入到中西亞的泥潭中,以後我們出兵中西亞須慎之又慎,只有在有確切把握下才能出兵,對付在貝當富沫的金軍。貝當富沫大的城市只有亞歷默斯,亞歷默斯的下面是各個城堡主,城堡主下面又有若干個村莊。貝當富沫是由幾百個村莊,十幾個城堡及都城亞歷默斯組成的。他們從上到下的行政級別是都城、城堡和村莊,這跟我們不一樣。所以,一旦金軍進犯貝當富沫,他們很有可能會先攻打貝當富沫的城堡,待掃清了這些阻礙後,便會進攻亞歷默斯。而我們只有在金軍攻打亞歷默斯時,才能根據戰情率大軍出擊,以期能在亞歷默斯一帶地區擊潰金軍,贏得對金作戰的勝利,保證我們的邊疆的安全。”

聽了羅夫康將軍的話後,餅德點了點頭。羅夫康問餅德:“你看,亞歷默斯四周的地勢,如果金軍前來攻打這裡,他們應該如何防守?”

餅德答道:“亞歷默斯四周地勢平坦開闊,從軍事角度講是易攻難守。如果金軍前來,只能憑城固守;若亞歷默斯能集結一支數量衆多的騎兵,可把騎兵置於城外,背靠堅城,抵禦金軍的攻城。”

“嗯,他們能做的也就這樣了。”羅夫康說道。羅夫康告誡餅德說:“你以後的擔子會越來越重,在我卸任後,你將擔起北方的軍政事務,作爲一名軍事將領,你不僅要懂得治軍,也要懂得理政。這是因爲許多軍事上的問題是繞不開政治這一關的。戰爭在最高一級是受政治支配的。”

餅德應道:“明白”。餅德有一個問題一直想問羅夫康將軍,這次餅德開口問道:“當年的特勒拉斯決戰,是不是羅將軍策劃好的?”

羅夫康聽到餅德的問話後,說:“很多事情,都是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如果沒有金軍的主動配合,這場仗就打不起來”。

說完,羅夫康看了看餅德,微微一笑。

“我們不能陷入到中西亞的泥潭裡,亞歷默斯也是一個宗教中心,有三大教,達穆斯教、基耶教和佛蘭教,這讓貝當富沫跟中土那邊有密切的宗教的交流。說不定,哪天會爆發因宗教引起的衝突,引發大的戰事。中西亞地區隱藏着許多不穩定的因素,所以我們不能陷入到中西亞的紛爭中。”羅夫康一邊走,一邊說。

事實上,佛蘭教傳入到帝國,在帝國的民衆心中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力,有一段佛蘭經向帝國的百姓頌道了色與空的玄妙關係:

不有中有,不無中無。不色中色,不空中空。非有爲有,非無爲無。非色爲色,非空爲空。空即是空,色即是色。色無定色,色即是空。空無定空,空即是色。知空不空,知色不色。名爲照了,始達妙音。

在亞歷默斯,那些信奉達穆斯教和基耶教的教徒會前往中土之地的三教聖地吐魯耶撒朝拜,宗教深刻影響着那裡的人民。羅夫康在亞歷默斯的高牆上,遠望着異國它鄉的別樣風情,不禁然地又撥動了他的詩情,他哼吟道:

藍藍白雲空,

黃黃禿山谷。

白壁如玉,綠水清;

金壁輝煌,異鄉情。

國王女王待人切,

祈盼帝國保平安。

遠望天邊黃土線,

不知敵騎何時來?

中西亞之地成爲帝國北方軍、蘇拉丁的中土軍和金軍互爲角鬥的戰場,而在這三股力量的較量中,羅夫康要維持的是中西亞地區的均衡的格局,保證中西亞不被敵方控制,這是羅夫康力保帝國北疆安穩的緩衝手段,絕不能予以忽視。羅夫康不知道的是,當他走在亞歷默斯的宮殿外牆上時,在他遠望黃土線那片無法看到的遙遠的地方,蘇拉丁的中土軍與費朗的金軍的戰鬥像一團火焰一樣,熊熊燃燒,愈演愈烈。

第37章 始作俑者第219章 美夢成真第164章 晚成多大器第152章 以絕後患第61章 歸去來兮第163章 物極必反第207章 盛大的晚宴第35章 帝國的中部第69章 失敗之道第54章 淮王進都第103章 國危思將第98章 慢慢地陷落第29章 避難之地第44章 得不償失第149章 意外之喜第133章 帶來希望第215章 任由他人評說第89章 禦敵之策第40章 大戰前夕第171章 箭在弦上第118章 病急投醫第32章 雙重煎熬第176章 狼煙升起第212章 均衡格局第7章 大軍集結第142章 有益的建議第73章 取道灕江第61章 歸去來兮第26章 一石三鳥第195章 事與願違第61章 歸去來兮第143章 長線釣魚第217章 經濟改革2.0版第28章 突圍方案第168章 勝利的曙光第112章 新的挑戰第20章 進攻,進攻第14章 中央突破第165章 帝國自有後來人第108章 古老的王國第109章 邪惡永不滅第198章 目標:金都第35章 帝國的中部第62章 戰幕的拉開第6章 黃馬軍第81章 血戰棲潭第65章 男子漢第167章 鱷魚的軟腹第115章 攤牌時刻第101章 重鎮之殤第82章 虛虛實實第70章 攻擊爲效第29章 避難之地第209章 任重道遠第128章 平金三策第158章 壯志凌雲第96章 築壘試驗第108章 古老的王國第221章 大戰再起第108章 古老的王國第27章 圍捕行動第87章 強弩之末第26章 一石三鳥第124章 踏上路途第229章 鳳凰涅槃第176章 狼煙升起第65章 男子漢第201章 絢麗的雲彩第144章 拆散同盟第8章 同仇敵愾第150章 同室操戈第162章 絕密行動第232章 外篇?羅夫康的閒暇時光第123章 妥協的產物第84章 更大的發現第95章 困城之策第218章 馬蹄聲響,鬥志齊第159章 嶄露頭角第216章 落葉歸根第54章 淮王進都第174章 決戰特勒拉斯第227章 又豈在朝朝暮暮?第13章 進攻計劃第33章 誰服從誰?第34章 帝國的心臟第28章 突圍方案第106章 爭議不休第141章 主動出擊第81章 血戰棲潭第49章 南征固疆第88章 西入嶺南第50章 好的發展第38章 僱傭軍第57章 兵臨城下第104章 新的征程第219章 美夢成真第152章 以絕後患第225章 伊曼魯努國?屠龍記第106章 爭議不休第112章 新的挑戰
第37章 始作俑者第219章 美夢成真第164章 晚成多大器第152章 以絕後患第61章 歸去來兮第163章 物極必反第207章 盛大的晚宴第35章 帝國的中部第69章 失敗之道第54章 淮王進都第103章 國危思將第98章 慢慢地陷落第29章 避難之地第44章 得不償失第149章 意外之喜第133章 帶來希望第215章 任由他人評說第89章 禦敵之策第40章 大戰前夕第171章 箭在弦上第118章 病急投醫第32章 雙重煎熬第176章 狼煙升起第212章 均衡格局第7章 大軍集結第142章 有益的建議第73章 取道灕江第61章 歸去來兮第26章 一石三鳥第195章 事與願違第61章 歸去來兮第143章 長線釣魚第217章 經濟改革2.0版第28章 突圍方案第168章 勝利的曙光第112章 新的挑戰第20章 進攻,進攻第14章 中央突破第165章 帝國自有後來人第108章 古老的王國第109章 邪惡永不滅第198章 目標:金都第35章 帝國的中部第62章 戰幕的拉開第6章 黃馬軍第81章 血戰棲潭第65章 男子漢第167章 鱷魚的軟腹第115章 攤牌時刻第101章 重鎮之殤第82章 虛虛實實第70章 攻擊爲效第29章 避難之地第209章 任重道遠第128章 平金三策第158章 壯志凌雲第96章 築壘試驗第108章 古老的王國第221章 大戰再起第108章 古老的王國第27章 圍捕行動第87章 強弩之末第26章 一石三鳥第124章 踏上路途第229章 鳳凰涅槃第176章 狼煙升起第65章 男子漢第201章 絢麗的雲彩第144章 拆散同盟第8章 同仇敵愾第150章 同室操戈第162章 絕密行動第232章 外篇?羅夫康的閒暇時光第123章 妥協的產物第84章 更大的發現第95章 困城之策第218章 馬蹄聲響,鬥志齊第159章 嶄露頭角第216章 落葉歸根第54章 淮王進都第174章 決戰特勒拉斯第227章 又豈在朝朝暮暮?第13章 進攻計劃第33章 誰服從誰?第34章 帝國的心臟第28章 突圍方案第106章 爭議不休第141章 主動出擊第81章 血戰棲潭第49章 南征固疆第88章 西入嶺南第50章 好的發展第38章 僱傭軍第57章 兵臨城下第104章 新的征程第219章 美夢成真第152章 以絕後患第225章 伊曼魯努國?屠龍記第106章 爭議不休第112章 新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