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驕兵必敗

一隻只點着燈的熱氣燈籠飛上了天空,燈籠下面夾着一張張勸降紙,在燈油耗盡後,這些勸降紙就會飄落下來,落在米里斯提的城內。而在城外,照羅夫康將軍的命令,三旗軍和尼賽洛部要對城內的守軍射出勸降信,勸城內的金軍投降。這是羅夫康要求的對米里斯提的軍民進行的政治攻勢。不過,在那些習慣了打仗的將領眼中,用軍事手段解決米里斯提纔是首選,政治攻勢不僅麻煩,更重要的是城內的金軍壓根不理這套。用圍困的方式促使米里斯提守軍的防禦意志的瓦解需要花很長一段時間,最直接最快的解決米里斯提守軍的方式便是攻城,在戰鬥中解決敵人。岡仁齊、德里亞和法蒙克一致要求在圍困米里斯提後,在無法勸降敵人的情況下應立即着手攻城。三旗軍將軍的一致要求經尼賽洛之手傳達給羅夫康。羅夫康復文給三旗軍將領和尼賽洛,同意他們準備攻城工作,攻城的日期在三月上旬,並提醒他們道:“城內有近六萬金軍,守敵實力雄厚,絕不是旦夕便能攻克。望三旗軍將士和尼賽洛各部人馬,攻城時應儘量避免不必要的傷亡,切勿犯急躁輕敵的毛病,遇事沉着,一步步向前推進,不求急效,爭取以最小的代價達到我們的目的。”

米里斯提城外的三旗軍將士和尼賽洛的官兵摩拳擦掌,開始做起攻城的準備。米里斯提城內的金軍則早做好準備,等着帝國北方軍的攻城。作爲金國的都城,君王邁立陽集中了所有的金軍死守米里斯提,米里斯提的金軍有六萬五千人。爲了能守住米里斯提,君王邁立陽在外城和內城之間又築了一道城,並對原有的外城和內城作了加固,可見邁立陽固守米里斯提的決心。邁立陽對米里斯提的防禦策略是“層層固守,逐次抵抗,不放棄一屋一街,要與敵人爭屋奪街,不放棄任何一寸土地。”邁立陽叫囂道:“要讓米里斯提變成帝國北方軍的墳墓,要讓帝國北方軍在米里斯提血流成河。”

羅夫康看到由於米里斯提是金國的都城,城內的金軍是絕不會輕易放棄米里斯提的,帝國北方軍攻打米里斯提必然是場惡戰和苦戰。聯想到當年嶺南之戰中羅夫康所在的西路軍攻打甕城所付出的慘重傷亡,羅夫康並不情願讓三旗軍和尼賽洛部一味地強攻猛攻米里斯提,因爲這肯定要付出很大的傷亡。依據帝國一師師部參謀團的估算,如果一味武力強取米里斯提,將會付出十萬官兵傷亡的代價。這個代價在羅夫康看來是過於慘重了。所以,爲了減少官兵的傷亡,羅夫康指示攻城的三旗軍和尼賽洛部“困城,政攻,攻城,三項並舉,在困城下,政攻不成就攻城,攻城停止再政攻,在攻城時儘量避免不必要的傷亡,力爭用最小的傷亡達到作戰目的”。

羅夫康的諄諄告誡沒有引起攻城將士足夠的重視,在一些攻城將士的眼中,此時在米里斯提的守軍已然是一隻甕中之鱉,勝利似乎已是鐵板釘釘的事了。帝王四世二十四年三月十三日,三旗軍和尼賽洛部對米里斯提發起了第一次進攻,在守城金軍的抵抗下,攻城的將士沒有取得任何進展,卻付出傷亡數千人的代價,尤其是鑲藍旗軍有一百多人在攻城中被敵人設置的僞城中的油甕之火活活燒死。得知攻城不利後,羅夫康迅速給尼賽洛部和三旗軍下達了停止攻城的命令。

在攻城之戰打響前,羅夫康令陳湘峰所部抽出五千人,在皮定丘海軍艦隊的配合下,到金國東邊的海島肅清島上的敵軍。陳湘峰令副聯隊長樑秦率五千官兵,乘坐皮定丘的艦隊去肅清海島上的金軍。羅夫康指示陳湘峰,派部到海島肅清殘軍,先打大的,察探島上金軍的虛實,所以這次我們登島進攻乃是“一次試探性的進攻,能速勝則速勝,不能速勝則緩勝”。羅夫康不知道海島上有多少金軍,不知道皮定丘所說的那個尤大的島有多少敵人。皮定丘在情報上所說的那個大島的敵人人數在“千人以上”。在沒有準確判定島上敵人人數的情況下,羅夫康只能先去進行“一次試探性的進攻”來察探敵情。

樑秦的五千官兵乘坐皮定丘的艦隊來到亞灣律加島上,在登陸成功後,樑秦率所部官兵分成數批去搜尋島上的敵人。在登陸的時候沒有遭到敵人的進攻使樑秦滋生了輕敵的心理,再加上樑秦聽信皮定丘所言認爲島上的金軍也就只有千人,心裡自然沒有把島上的敵人放在眼裡。樑秦不知道的是,亞灣律加島上的金軍有六千人之多,島上的守將湯宗也裕把金軍都部署在島內的縱深處。樑秦的人馬分批搜尋敵人,使湯宗也裕看到了各個擊破敵人的戰機。湯宗也裕派小股部隊吸引樑秦的幾批人馬,把各批人馬分散開來,湯宗也裕集中兵力圍攻樑秦的其中一批人馬。得知戰況後的樑秦迅速趕來救援,把被敵圍攻的人馬解救出來。湯宗也裕隨即又發動了進攻,把樑秦部趕出了亞灣律加島。

樑秦部在亞灣律加島之戰中傷亡一千多人,其中陣亡五百五十六人,幾乎是以狼狽不堪的模樣逃離了亞灣律加島。這仗打得實在讓樑秦感到窩囊。

攻城戰失利後,又傳來登島戰的失利,再加上董向燾的部隊在金國上區的西邊有三百多人被金軍全殲的噩耗,帝王四世二十四年三月,這個月着實是一個讓羅夫康感到晦暗的月份。各部作戰失利後,羅夫康讓他們寫檢討信,總結失敗的原因。三旗軍的將領和尼賽洛寫的檢討信中,這樣說道“低估了對敵人固守城池的決心,沒有想到敵人的火炮會如此兇猛,完全壓制了我們”。“輕視敵人,沒有看到敵人設計的圈套,帶着一股盲目的無視敵人的勝利的情緒莽闖作戰,出現了不必要的損失。”尼賽洛給羅夫康將軍的檢討信中總結攻城失敗的原因是:“我們在火炮上的準備不夠,沒有壓制住守敵的炮火,導致我們在衝鋒時遭到敵人炮火的大面積殺傷。還有我們對敵人的火攻認識不足,敵人在僞城裡面設置了火帶,增加了我們攻城的傷亡。”

樑秦登島戰中失利給羅夫康將軍的檢討信中,寫道作戰失敗的原因是對“敵情判斷不明,在沒有摸清敵人的情況下,分兵出擊,結果遭到敵人的圍攻,被敵人逐出了島。”不過,樑秦的失利倒不是沒有價值的,至少樑秦知道了亞灣律加這個金國周邊海域最大的島上有多少敵人:“從這次在島上與敵人的作戰,大致可估算出島上敵軍至少有數千人,約在五千到一萬之間。”

董向燾的部隊有三百多人被敵軍殲滅,作爲聯隊長的董向燾自然難辭其咎,董向燾不得不上文給羅夫康將軍,檢討自己所部的作戰失利:“金國上區西邊金軍殘部,雖只有幾千人,但是由於機動靈活,又在自己熟悉的地域裡跟我們作戰,使得他們對付我們是得心應手,而我們對付他們是疲於應付。因此,我們雖殲滅其一部人馬,餘部亦極爲猖獗,變得更加虛僞狡詐,融入於當地百姓中,襲擊我部小股人馬。我方小股部隊應付不足,遭致全殲,實爲痛惜。”羅夫康對董向燾的檢討並不滿意,他去文對董向燾說道:“敵人殘部的靈活突襲,你們應該及早提高警惕。可是你們卻並沒有這麼做。在這之前我就提醒你們,對敵人留在西邊的殘部應抱以重視。這部金軍作戰人數雖不多,但具有一定的戰鬥能力。對付此一靈活之敵,你們必須要動腦筋,以詐對詐,以狡對狡,以靈活機動對靈活機動,才能克敵制勝。希望你們能在這次作戰失利後能牢記教訓,總結失敗的經驗,找到消滅敵人的作戰方式。至囑。”

進入帝王四世二十四年以來,除了餅德部在中西亞之戰取得勝利外,其他各部可謂是處處受制,連羅夫康也不得不承認,“我們在這二三個月處處是敗招”。帝國北方軍各部作戰失利的原因是輕敵和對敵情不明。歸根結底是帝國北方軍在與金軍的作戰中完全處於強勢的攻擊一方,令對於弱者的金軍潛意識地滋長出了輕敵自傲的心態,在敵情不明的情況下盲目出擊,這樣怎能不打敗仗。

就這幾個月北方軍作戰的表現,羅夫康給帝王、帝國軍部寫了一份總結,內容如下:

帝王、帝國軍部

進入二十四年以來,我北方軍頻繁出擊,餅德部發起中西亞之戰,三旗軍和尼賽洛部包圍金國都城米里斯提,並對其發動了進攻。陳湘峰所部五千人乘坐皮定丘的海軍艦隊對金國海島上的敵人發動了進攻。董向燾的部隊則在金國西區清剿殘敵。由於各部對敵察探不明,除中西亞之戰取得勝利外,其餘各部都作戰失利,遭到不同程度的傷亡。三旗軍和尼賽洛部攻打米里斯提傷亡數千,沒有取得任何進展。陳湘峰所部五千人在登敵之島與敵作戰中,傷亡一千餘人,並被島上之敵逐出了島。董向燾所部近日有三百多人遭到數倍敵人的圍攻,竟致無一生還。這些作戰的失利,皆因各部輕敵冒進,盲動大意所致。歸根結底是因爲我軍在取得與敵人的一連串的勝利後滋生出了驕傲自滿的心理,以爲敵人不足爲慮了,可以輕易消滅之。作爲北方統帥,對各部近日來的作戰失利,我也必須承擔一定的責任,不能免責。

北方區統帥羅夫康

三月二十六日

帝國軍部在收到羅夫康的這封總結文件後,下文回覆道:

羅夫康將軍,勝敗乃兵家常識,你不需對此過於自責。當下北方戰局皆有利於我們,作戰將士難免有驕怠之心理,有急於求勝之心態。所以你與北方軍各部必須戒驕戒躁,對敵作戰中應遵循可速勝之則速勝,不可速勝之則緩勝。只要我們按部就班,循序漸進朝着既定的目標一步步前進,一定能夠達到我們勝利的目的。希望羅夫康將軍能曉諭北方各部將士,在與敵人作戰中大膽心細,在察明敵情後,從容部署,穩紮穩打,不求急效,逐一擊破敵之各部,以收作戰之全效。具體事務由羅將軍統籌部署,指揮北方各部將士打好接下來的作戰,徹底殲滅在金國的敵軍,爲北方的和平穩定奠定夯實的基礎。

在看到帝國軍部下發給他的覆文後,羅夫康的心裡有一種別樣的感覺,他看到書寫這封覆文的人的包容大度和善解人意以及醇熟的文筆中透露出的對操縱全局的自信。從這封覆文中,羅夫康能感受到書寫者那種蓬勃向上的朝氣,有“如沐春風之感”。此人是誰呢?羅夫康心裡隱約已經知道這個人,也許他就是在帝王病榻站立的,被帝王欽定爲接班人的王長子明尚豐。畢竟雖然帝國軍部有三人,除了明尚豐還有諾統尉和奧副統尉,但是王子明尚豐纔是軍部的核心人物。

針對北方軍在金國上區作戰中出現的一連串的失利,羅夫康感到有必要召開一個會議,敲打敲打那些居功自傲,輕敵大意的將領。這次會議開得很大,凡是前線作戰的主要將領都被通知參加此會,餅德、董向燾、岡仁齊、法蒙克、德里亞、尼賽洛、陳湘峰、朗鵬、樑秦等將官一一來到慶頓城,參加羅夫康將軍召開的這個擴大會議。會議安排在慶頓城內一個大廳堂裡,參加會議的將官聚集在廳堂內,人很多。參加會議的餅德感到這次會議“甚爲肅穆,大家的表情都有點沉重”。餅德被告知北方軍的其他部隊在作戰中很不順,都吃了敗仗,羅夫康將軍爲此很不高興,所以特此召開了這個會。果然,當羅夫康將軍走進會場時,他的臉色很嚴峻。羅夫康先掃視了一下在場的將官,表情嚴肅地說:“通知到會的將官都到了,這次我召你們來,就是要跟你們說些事。在座的有些人知道了我們作戰的一些情況,一些人則不清楚。所以要召開這個會告訴你們我們目前在金國上區的戰況。我們在金國上區的戰況近二三個月可謂是很不理想。攻城失利,登島失利,清剿不力,這幾個月我們在金國的作戰可謂是處處是敗招。這是我自帝王三世二十五年、帝王四世四年以來又一個黑暗的時期。”

在談到自己內心對這些失利的感受後,羅夫康接着又厲聲批評作戰的將領道:

現在我們在金國上區與敵人作戰,由於金軍主力已外逃它地,一些將領對仍在金國的金軍開始懷有輕敵的思想。一些將領覺得自己的部隊對付殘存之敵是綽綽有餘,在不察明敵情下盲目出擊,僅憑自己的主觀行事,導致出現不必要的傷亡,造成了嚴重的失利。一些將官在上報傷亡人數時輕描淡寫,不把普通士兵當人看。要知道,一個士兵的陣亡會給這個士兵的家屬帶來多大的悲痛,你們有沒有想過?你們在戰場上所取得的功績是靠那些普通的戰士前仆後繼,流血犧牲換來的。你們不體恤戰士們,那戰士們還會不會竭力爲你們賣命?你們不尊重戰士們的生命,不把死了幾百人當回事,給人的感覺是陣亡幾百人是小事似的,這種思想傾向要不得。敵人就是通過這種小規模蠶食的方式來逐漸消耗我們的軍事力量,迫使我們疲怠,失去主動作戰的能力,你們有沒有想過?不要認爲敵人不多了,便失去對敵人的重視和警惕,那樣的話很有可能會導致我們前期作戰的努力功虧一簣。我希望之前我們的作戰失利能給在座的將官提個醒,讓你們能重視敵人,不可再抱有輕敵自傲的心態了。

緊接着,羅夫康說到了在金國上區作戰須重視處理好與卡布諾尼人的關係:

我們現在是在金國與敵人作戰,對於我們來講,金國是一個陌生的地方,人地皆不熟,而敵人卻恰恰相反,他們是在自己的國土上與我們作戰,具備了地利人和。所以,他們人數不多的機動靈活的部隊能對我們造成很大的危害。我們在對付上區西邊流竄的金軍,一方面要調整我們作戰的方式;一方面我們要切實處理好與當地卡布諾尼人百姓的關係。敵人融入與當地的百姓中,好比魚兒落入水中。我們捕魚的人,一網撒下去,只能捕撈一些魚,多數仍在水中游走。這就需要我們開動腦筋,如何把那些魚兒誘騙到我們的網中,把他們一網打盡。或者,把金軍與他們的民衆隔離開來,讓他們得不到民衆的支持,好比讓魚兒離開了水,跳到岸地上,一開始魚兒在岸地上會撲騰撲騰地折騰幾下,可時間一長,這魚兒就奄奄一息,束手待斃了。所以,我們在金國與金軍作戰,必須要處理好與當地卡布諾尼人的關係,要想方設法減緩卡布諾尼人對我們敵對的情緒,切勿激化我們與當地的卡布諾尼人的敵對關係,起到爲淵驅魚的消極作用。

隨後,羅夫康對那些作戰失利的將官一一進行了點評和處分:對三旗軍和尼賽洛的攻城以及樑秦部的登島作戰,羅夫康幾語帶過,也沒有處分這些將領;羅夫康把處分的重點放在董向燾的第二集團軍上。聯隊長董向燾被羅夫康給予了“口頭上的嚴重警告”,副聯隊長朗鵬和達古彥,羅夫康對他倆進行嚴厲的批評;幾個大隊長雖作處分,但都給予“戴罪立功”,保留原職的機會,對幾個犯有嚴重錯誤的副大隊長和中隊長,根據情節的輕重,分別給予降低待遇,撤職和革去軍籍的處分。

會上,董向燾和他的將官承受了不小的壓力。許多與會者認爲羅夫康將軍開這個會矛頭直指董向燾和他的那幫將官。對其他將官,羅夫康只是給予溫和的告誡,而對董向燾和他的那幫將官則嚴厲得多。餅德認爲,此次會議重點是批評董向燾的第二集團軍,這說明他們問題不少。董向燾的第二集團軍在金國上區的西部的作戰確實難讓羅夫康滿意,數萬部隊一段時間竟被幾千敵人牽着鼻子走,而董向燾部的一些將官卻喝酒玩樂,玩弄女性,甚至暴出了一箇中隊長與兩個卡布諾尼女子偷歡中裸屍於牀上的醜聞。這讓羅夫康火冒三丈,羅夫康認爲董向燾部隊似已漸漸失去了作戰的積極性。故此次召開會議,羅夫康對董向燾和他的那幫將官不僅給予嚴厲的批評,並對一些將官作了相應的處分。

大概是意識到了自己在會議中着重批評處分董向燾和他的那幫將官了,羅夫康開始把話題集中到所有與會者上:

我剛纔在會上對一些將領作了批評和處分,目的是讓全體參加會議的將官都端正態度,重視起敵人。爲什麼我們在這之前能屢克強敵,那是因爲我們之前在與敵人的作戰中能放下姿態,抱着以弱者的心態去迎戰強敵,戰前總是做了充分的準備工作,在作戰中所部將士皆能同仇敵愾,與敵死拼到底。我希望我們這種對敵高度重視和拼死到底的鬥志能延續下去。不能因爲敵人的戰鬥力變得不那麼強了,就出現輕敵自傲,麻痹大意的心態。在座的各位有的做得不錯,有的做得不太好。我希望那些做得不太好的人能迅速改正過來,而那些做得好的人能繼續保持下去,無則加勉,有則改之。

兵法雲,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殆。

驕兵必敗!

第126章 卡里幾亞第89章 禦敵之策第107章 阿里斯達第229章 鳳凰涅槃第223章 豈在多殺傷第112章 新的挑戰第52章 蓄勢待發第211章 洶涌來襲第73章 取道灕江第70章 攻擊爲效第194章 誰在冒進?第33章 誰服從誰?第150章 同室操戈第54章 淮王進都第194章 誰在冒進?第203章 致以崇高的敬意第96章 築壘試驗第13章 進攻計劃第151章 不流血的戰爭第144章 拆散同盟第138章 誰是勝者?第94章 北方巨魔第90章 全線崩潰第75章 門戶洞開第68章 將計就計第156章 兵危才爲大問題第93章 重心北移第21章 阿勒兒的直覺第44章 得不償失第175章 夢寐以求第215章 任由他人評說第115章 攤牌時刻第153章 蒸蒸日上第64章 故人相逢第170章 神秘之客第154章 格局之變第122章 最貴之物第178章 鐵馬軍紀第85章 神秘的坑道第225章 伊曼魯努國?屠龍記第121章 不測風險第172章 聲東擊西第170章 神秘之客第114章 旗開得勝第34章 帝國的心臟第28章 突圍方案第212章 均衡格局第144章 拆散同盟第156章 兵危才爲大問題第219章 美夢成真第224章 和平豔光照第100章 最好的結果第89章 禦敵之策第53章 登基大典第159章 嶄露頭角第178章 鐵馬軍紀第129章 不容有失第81章 血戰棲潭第109章 邪惡永不滅第123章 妥協的產物第119章 六軍大戰第11章 黃金甲第25章 正確的路線第188章 風雲突變第70章 攻擊爲效第53章 登基大典第38章 僱傭軍第227章 又豈在朝朝暮暮?第117章 巨魔來襲第37章 始作俑者第52章 蓄勢待發第216章 落葉歸根第178章 鐵馬軍紀第225章 伊曼魯努國?屠龍記第88章 西入嶺南第82章 虛虛實實第138章 誰是勝者?第71章 夜郎自大第182章 軍人的榮耀第52章 蓄勢待發第141章 主動出擊第14章 中央突破第175章 夢寐以求第184章 我們是否失敗了?第186章 勝利之門第169章 維持現狀第228章 心滿意足第67章 一山二虎第35章 帝國的中部第102章 擇將來守第174章 決戰特勒拉斯第152章 以絕後患第127章 希望的星光第111章 救世主第52章 蓄勢待發第99章 目標:莫亞比茲第62章 戰幕的拉開第82章 虛虛實實第25章 正確的路線
第126章 卡里幾亞第89章 禦敵之策第107章 阿里斯達第229章 鳳凰涅槃第223章 豈在多殺傷第112章 新的挑戰第52章 蓄勢待發第211章 洶涌來襲第73章 取道灕江第70章 攻擊爲效第194章 誰在冒進?第33章 誰服從誰?第150章 同室操戈第54章 淮王進都第194章 誰在冒進?第203章 致以崇高的敬意第96章 築壘試驗第13章 進攻計劃第151章 不流血的戰爭第144章 拆散同盟第138章 誰是勝者?第94章 北方巨魔第90章 全線崩潰第75章 門戶洞開第68章 將計就計第156章 兵危才爲大問題第93章 重心北移第21章 阿勒兒的直覺第44章 得不償失第175章 夢寐以求第215章 任由他人評說第115章 攤牌時刻第153章 蒸蒸日上第64章 故人相逢第170章 神秘之客第154章 格局之變第122章 最貴之物第178章 鐵馬軍紀第85章 神秘的坑道第225章 伊曼魯努國?屠龍記第121章 不測風險第172章 聲東擊西第170章 神秘之客第114章 旗開得勝第34章 帝國的心臟第28章 突圍方案第212章 均衡格局第144章 拆散同盟第156章 兵危才爲大問題第219章 美夢成真第224章 和平豔光照第100章 最好的結果第89章 禦敵之策第53章 登基大典第159章 嶄露頭角第178章 鐵馬軍紀第129章 不容有失第81章 血戰棲潭第109章 邪惡永不滅第123章 妥協的產物第119章 六軍大戰第11章 黃金甲第25章 正確的路線第188章 風雲突變第70章 攻擊爲效第53章 登基大典第38章 僱傭軍第227章 又豈在朝朝暮暮?第117章 巨魔來襲第37章 始作俑者第52章 蓄勢待發第216章 落葉歸根第178章 鐵馬軍紀第225章 伊曼魯努國?屠龍記第88章 西入嶺南第82章 虛虛實實第138章 誰是勝者?第71章 夜郎自大第182章 軍人的榮耀第52章 蓄勢待發第141章 主動出擊第14章 中央突破第175章 夢寐以求第184章 我們是否失敗了?第186章 勝利之門第169章 維持現狀第228章 心滿意足第67章 一山二虎第35章 帝國的中部第102章 擇將來守第174章 決戰特勒拉斯第152章 以絕後患第127章 希望的星光第111章 救世主第52章 蓄勢待發第99章 目標:莫亞比茲第62章 戰幕的拉開第82章 虛虛實實第25章 正確的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