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卷尾聲

時代的天平終於爲時代的異己力量所打破。

在東亞這一團活水中,林廣宇一人投下的小石頭最終激起驚濤駭浪。

公元1914年11月28日,在中日兩國簽署停戰協定的當日,以山縣有朋等長州派陸軍勢力爲後盾的兵變悍然發生,暴亂的士兵衝擊了會場、國會議事堂、郵政所、報社,並試圖掌控東京的最高局勢。

局勢發展到幾乎要進逼皇宮的地步,所幸,在警察的拼死掩護下,參與和談與調停的中、英、日三國代表及時轉移到了安全的地帶。

但是,叛亂的士兵沒能夠找到政府的首腦,不僅山本首相不在寓所,便是海相、藏相、外相也不在寓所。

令人疑慮的焦躁與不安瞬時間瀰漫了整個兵變的隊伍。

唯獨,陸相崗市之助安安靜靜地等待在家中。面對洶涌而至的士兵,他似乎早有準備。

他微笑着,態度優雅而從容,沒有任何驚慌失措與暴跳如雷,“諸位,鄙人投身陸軍逾3年,所有的血性與骨氣早已經領教過了。若是早30年,或許我也是諸君當中的一員,只可惜,這樣的事件晚了30多年,我趕不上了……”

兵變的士兵逼迫他表態,讓他發表支持“改組內閣”、“皇國一體”的講話,卻爲崗市所斷然拒絕,甚至於獨走的年輕軍官將手槍和刺刀架在他身上的時候,一貫以“懦弱”而聞名的陸相卻是面不改色。

在倒在血泊中前,陸相只說了一點:“希望。陸軍地奮發不要以整個國家的殉葬作爲代價!”

表面上,長州派控制了整個局勢,但是當內大臣覲見天皇的時候,卻爲暴躁的大正所痛罵。

“陸軍是一羣混蛋。先不論他們地精神如何。他們這樣便是在踐踏國體。破壞國家信義、損傷國家體面、殺害國家重臣、破壞國際協調,朕要這樣殘暴的官兵何用?陸軍簡直是在掐朕的脖子!”

但內大臣稍微辯解幾句後,脾氣一貫溫和的大正突然就如同轉了性子一般,一改過去聽到槍炮聲都會發抖的窘境,穿上那一身陸軍大元帥制服。

“朕要去看看,要去看朕的御親兵是如何作亂的?”

在山縣有朋、井上馨等人的惴惴不安中,遠處傳來了令人震驚的消息----海軍將軍艦開進了東京灣!

原來,提前避走地山本首相、齋藤實海相、加藤高明外相、西原寺公望元老都在軍艦上……

當戰列艦攝津、河內、安藝、薩摩揚起主炮時,當海軍陸戰隊做好登陸的準備時。陸軍已經感到,局勢的天平在一點點向不利於他們之處傾斜。兵變的第二天,當陸海軍劍拔弩張的時候,當新一輪太陽升起來之後,東京地街面已經戒嚴。但是。在戒嚴的街面上,赫然卻出現了兩匹白馬。

第一匹馬的馬背之上,正是日本視爲現人神的大正天皇本人,後一匹馬背之上。則是時爲長子、年僅14歲地裕仁。與此同時,街頭巷尾的廣播一刻不停地播送着《告政變官兵書》:“……現在爲時未晚。爾等速歸復原隊,抵抗者全是國賊,你們地父母兄弟在爲你們成爲國賊而哭泣!”

沒有人敢對天皇開槍,也沒有人敢下令對天皇開槍,所到之處。涌動着只是“板載”的聲音。

用不着海軍艦炮的開火。大正僅以隻手便平定了“1128兵變”,一大批居間其中的陸軍高官被迫切腹謝罪。山縣有朋、井上馨被迫隱退幕後。

兵變結束後,山本重新歸位,再掌大權,簽訂了中日協定,成功地壓制住了陸軍,直到1919年一次大戰結束,英美等國在收繳西門子、克虜伯等德國公司發現有關行賄的秘密檔案,並因爲日本着力發展海軍而感到不安後予以公開,山本內閣才告轟然倒塌……

大正天皇成功地鞏固了自己地地位,與山本內閣一起開創被後世稱爲“大正德謨克拉西”地時代,政治史學家評論,這是自明治維新以來,日本唯一積極且又向民主*攏的時代,但歷史地玩笑總是令人感到無情----1128兵變給大正留下了莫大的刺激,雖然當日憑着信心與勇氣平定了兵變,但卻摧毀了他原本就脆弱而敏感的神經。

在頒佈解散山本內閣的敕令時,當着諸多政府要員和中外記者的面,精神極度萎靡的大正在國會議事堂將詔書卷起來當望遠鏡,這件事以望遠鏡事件聞名於世,但早在數年前,宮內外都已經知道了大正本人的病情,這次望遠鏡事件無非就是公諸於衆罷了。

大正十年,公元1921年,同樣親歷1128兵變的皇太子裕仁親王攝政,1926年,大正去世,裕仁繼位,年號昭和。

歷史有着不可抗拒的強大內力。

20年後,1936年2月26日,日本“皇道派”極端狂熱的法西斯主義少壯派軍官發動的“二二六兵變”,面對與1128兵變同樣的場景,裕仁以嚴令加以鎮壓,但是,與1128兵變不同的是。爲了擺脫令人窒息的經濟危機,裕仁走上武力國策,他先是借兵變之手清洗了主張國際協調的政黨政府,然後又清洗了已經無用且對天皇權威構成威脅的兵變官兵,最後借軍部控制了政府,實現了真正的“皇國一體”,並一舉發動侵華戰爭……

雲計劃中的瓊州攻略船是在1128兵變前幾天離開日本的。

雖然經歷了同盟會解體的打擊,孫中山仍然躊躇滿志,一方面宣佈重新啓用“興中會”地名字,一方面則與親信與日本教官團商議將來的計劃。表面上革命黨衆人與日本派遣而來的人員相安無事。但內心涌動的波濤卻是難以平息地。

11月29日,在兵變的第二天,船隻在臺灣*岸,準備補充煤水後繼續前行。

藉着這個機會。很多從沒踏足臺灣的革命黨人上岸。

整潔的街道、寬敞的設施,似乎經過20年的改造,原本極爲落後的臺灣已經脫胎換骨。

但是,細心的革命黨注意道,在秩序井然的背後,卻是當地土人地極度貧窮與落後,所有先進的設施,原來只是給在此地的日本籍居民享受的。中國人不但要爲這些設施付出更高的代價,而且在使用中被嚴格限定不得與日本人發生衝突。

革命黨人發現。在一處酒樓,明明是幾個中國商人先定下地雅座,但幾個日本浪人硬要享受,胡謅是他們他們先來的,逼迫中國人讓位。整個酒樓的用餐人爲之一空。讓位之後,幾個飽餐一頓的日本人根本就沒有付錢地意思,只是揚長而去,留下敢怒不敢言的老闆----這幾個若是放在東京街頭。那恐怕是革命黨人連交道都不願意打地社會渣滓。

這難道不是民族壓迫麼?所有人都在思考這樣的問題,革命黨領袖一直在宣稱要推翻國內的民族壓迫。可國內的民族壓迫是什麼?經過改良之後,除了滿城,滿人還有什麼與漢人相異?還有 ...??

本書完結,看看其他書:
第86章 猝然發動第7章 大浪涌來第67章 紛至沓來第68章 彌留之際第8章 箭在弦上第72章 惡有惡報第23章 內外有別第39章 生死一線第60章 五權制衡第88章 各有所謀第4章 陰謀詭計第2章 火上澆油第92章 善後處理第65章 財政預算第27章 外交折衝第21章 另闢蹊徑第81章 密謀方案第14章 否極泰來第38章 刺客來臨第45章 不虛此行第73章 革新兵器第4章 陰謀詭計第78章 借力打力第46章 置身事外第62章 另有用意第45章 不虛此行第86章 猝然發動第12章 大張旗鼓第4章 暗度陳倉第8章 海雷神威第43章 日新月異第84章 利器準備第74章 暗度陳倉第34章 排除干擾第99章 最終清算第41章 革命前途第42章 五體投地第40章 最後時刻第89章 最後攤牌第21章 出動新銳第5章 建章立制第28章 直言不諱第26 將計就計第29章 深不可測第25章 山窮水盡第1章 辯論之光第51章 積極穩妥第30章 聖意難懂第73章 革新兵器第18章 職官考試第31章 果有天書第13章 英魂不滅第42章 五體投地第9章 短兵相接第5章 膠東風雲第90章 危在旦夕第46章 幕後操縱第38章 動之以情第23章 內外有別第18章 防禦殲敵第18章 防禦殲敵第8章 箭在弦上第4章 陰謀詭計第2章 火上澆油第14章 否極泰來第21章 另闢蹊徑第2章 試點湖北第3章 慈禧歸西第37章 頭頭是道第91章 強力彈壓第76章 校閱大典第69章 蓋棺論定第40章 雷霆震怒第7章 身陷雷區第7章 大浪涌來第96章 各有招法第29章 深不可測第57章 御案九件第1章 獨闢蹊徑第19節 棋高一着第70章 飯館說書第19章 火從天降第79章 逃之夭夭第24章 走出陰影第62章 另有用意第36章 大義凜然第56章 中外同理第18章 職官考試第82章 劍指廣州第55章 首日議程第30章 原來如此第72章 校場展示第20章 咬牙堅持第20章 誘之以利第95章 循序漸進第42章 五體投地第8章 滿頭大汗第17章 鞠躬盡瘁第70章 臺前幕後第27章 暗度陳倉
第86章 猝然發動第7章 大浪涌來第67章 紛至沓來第68章 彌留之際第8章 箭在弦上第72章 惡有惡報第23章 內外有別第39章 生死一線第60章 五權制衡第88章 各有所謀第4章 陰謀詭計第2章 火上澆油第92章 善後處理第65章 財政預算第27章 外交折衝第21章 另闢蹊徑第81章 密謀方案第14章 否極泰來第38章 刺客來臨第45章 不虛此行第73章 革新兵器第4章 陰謀詭計第78章 借力打力第46章 置身事外第62章 另有用意第45章 不虛此行第86章 猝然發動第12章 大張旗鼓第4章 暗度陳倉第8章 海雷神威第43章 日新月異第84章 利器準備第74章 暗度陳倉第34章 排除干擾第99章 最終清算第41章 革命前途第42章 五體投地第40章 最後時刻第89章 最後攤牌第21章 出動新銳第5章 建章立制第28章 直言不諱第26 將計就計第29章 深不可測第25章 山窮水盡第1章 辯論之光第51章 積極穩妥第30章 聖意難懂第73章 革新兵器第18章 職官考試第31章 果有天書第13章 英魂不滅第42章 五體投地第9章 短兵相接第5章 膠東風雲第90章 危在旦夕第46章 幕後操縱第38章 動之以情第23章 內外有別第18章 防禦殲敵第18章 防禦殲敵第8章 箭在弦上第4章 陰謀詭計第2章 火上澆油第14章 否極泰來第21章 另闢蹊徑第2章 試點湖北第3章 慈禧歸西第37章 頭頭是道第91章 強力彈壓第76章 校閱大典第69章 蓋棺論定第40章 雷霆震怒第7章 身陷雷區第7章 大浪涌來第96章 各有招法第29章 深不可測第57章 御案九件第1章 獨闢蹊徑第19節 棋高一着第70章 飯館說書第19章 火從天降第79章 逃之夭夭第24章 走出陰影第62章 另有用意第36章 大義凜然第56章 中外同理第18章 職官考試第82章 劍指廣州第55章 首日議程第30章 原來如此第72章 校場展示第20章 咬牙堅持第20章 誘之以利第95章 循序漸進第42章 五體投地第8章 滿頭大汗第17章 鞠躬盡瘁第70章 臺前幕後第27章 暗度陳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