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8章 鄭子都陷忠 魯羽父弒君

公元前712年春初,曲阜。

魯公侯府賓朋滿座熱鬧非凡,是因魯公姬息去歲奉命伐叛,菅城大破宋軍,引得周鄰弱邦爭相前來求盟,欲得強魯庇護以存社稷。

然同時盟合十數諸侯,恐不和禮法,徒惹天子猜忌,橫遭天下非議。

只因一時未尋得兩全之策,魯公未能及時應準諸侯所請,暫請諸衆侯府後院暫歇。

後得羽父獻計,言日:“諸侯皆欲盟我,君上可於其中擇取二公,謹替諸侯與我踐行盟典,此二人需得德才兼備諸侯認可,還需是有識之士,如是王公貴族更善!”

聞之,魯公隨即問道:“卿意何人堪當此任?”

見問,羽父答日:“臣意薛侯任尚、滕侯姬元翟堪當此任!滕侯乃是王族後裔,論資排輩姬姓諸侯之中姬元翟最長,由其代盟姬姓諸侯絕無異議;薛侯采邑領地最廣,外姓諸侯多有受其恩澤者,由其代盟外姓諸侯亦無異議。且二邦世代與魯交好,定不會叛盟棄約!”

聞其所言,魯公大喜,着其從策而行,宣召薛侯、滕侯前來相見,共襄盟典要事。

不多時,薛侯任尚、滕侯姬元翟同步踏入殿中晉見。敘罷周禮,魯公姬息邀請二公坐定。繼而將羽父擇君代盟之意轉述於二公。

薛侯、滕侯聞之會意,贊其良策皆言可也。

其後,魯公姬息與之商議盟典禮節,半晌討論諸事議定,獨餘祭祀之時焚香先後一事,引得薛侯、滕侯爭論不休。

薛侯任尚言日:“孤之先祖,因制車而封侯,自夏禹之時,薛室便諸侯立於世,理當孤先焚香!”

滕侯姬元翟辯道:“孤之先祖乃武王之弟也,因滅商有功而封侯,孤亦居周室之卜正,現今天下乃周室天下,孤乃王公貴族,薛氏庶姓也,孤不可在其後!”

本是小事一件,二公卻是爭執不下,魯公姬息亦不好強言孰先孰後。

一側羽父見此,出而調和道:“承薛侯、滕君不辱魯室,前來會盟,周諺有云:山有木,工則度之;賓有禮,主則擇之。我今皆爲周臣,當循周禮行事,成周會盟,當是姬姓爲先,異姓爲後,他日吾君若入薛邑,行任氏禮儀,亦不敢僭居任姓之先。”

見其如是說,薛侯任尚不好再雲爭辯,如是激怒魯公,失卻結好強鄰之機,可謂因小失大,由是應許滕侯姬元翟先行焚香祈祀。

得薛侯任尚讓步,締盟祭祀大典得以如期順利舉行,魯室威名傳遍海內。

盟典過後不久,魯公姬息又接獲鄭公姬寐生書信,信中邀其郲地會晤,邀其共同舉兵伐許。

魯公姬息初接書信,實不願出兵助鄭,一度甚有助許抗鄭之想,只因許乃魯室屬邦,伐許便是伐魯,再者許邑地及許城、城穎北地、鄢陵西境,地處中原之中,佔之可窺天下之變,如此要地怎可令別邦輕易佔之。

後得羽父勸告,言日:“鄭室經桓武之功日漸強盛,獨居洛西領制邑之險,立腳中原俯瞰天下諸侯,今又有雄主鄭公姬寐生持邦主政,四方是維絕境求生,九州征戰無有敗績,諸侯聞名皆要禮讓三分,眼下與其相抗絕無益處。如今以伐許邀我,正可皆此之機,窺探鄭人有無圖魯之心,其時君上可試問許地攻下如何處置?如其獨吞許地,可見其有爭霸天下統領中原之心,則不可與其共事,以免養虎爲患;如其分地與我,可見其視我爲盟邦,暫不會與我爲敵,則可趁此佔領許地,爲日後霸取中原奠定基石。”

經此一說,魯公姬息方纔醒悟,應下郲地會唔之邀,當下纂書回信鄭公。

信至鄭地,鄭公姬寐生展卷閱之,得知魯公應諾赴會郲地,其心無比欣慰。

鄭室欲出中原稱霸天下,許邑乃必取之地。然許乃魯室屬邦,需得魯公姬息應準,方能出兵伐取,切不可因此與魯室內生出嫌隙,只因盟齊連魯掣肘宋、衛,乃鄭室東出之基石,魯公既已應允郲地會晤,則伐許之事可期矣!

夏五月初旬,魯公姬息如約赴郲,鄭公姬寐生早已等候在此。

二人相見,互施禮畢,鄭公姬寐生邀其行館赴宴,爲其接風洗塵。

二公攜手進館,分賓主座定,鄭公姬寐生舉樽相邀,與其先飲一杯,繼而言道:“初以祊地易許田,藉以祀禮周公,許君姜弗以此怨孤,以孤私相易地爲由,倚兵數侵許田,孤欲對其施以懲戒,慮及許乃魯室屬邦,由是先邀魯公商議!”

聞言,魯公姬息竊笑回問道:“鄭公對其欲做何懲戒耶?”

鄭公見其似有譏諷之意,亦覺直言伐許甚是不妥,轉而言道:“只教其不再用兵許田,孤可既往不咎,兩家和睦共處。然有一點魯公不可不查!”

見說,魯公姬息亦只以爲是其爲伐許另找藉口,由是並不在意,拂袖輕聲問道:“鄭公何意?”

鄭公姬寐生正色回道:“孤聞許君姜弗與楚室來往密切,若其倒戈向楚,許楚兵進駐許邑,使其地利之便俯瞰天下,試聞中原諸侯誰能與之相抗?若使蠻楚稱霸中原,九州危矣!”

聞言,魯公姬息心生一驚,當真如其所言,許君勾結蠻楚圖謀中原,則事關己身及九州安危,當即刻干預制止。

然又怕鄭公姬寐生危言聳聽,暗使離間奸計, 一時不知如何是好,欲言又止。

鄭公姬寐生見此會意,續言問道:“魯公可是疑孤暗使離間計?”

見問,魯公姬息緊接其聲回道:“事關重大,不可不察也,孤這便致書許君,敕令速至郲邑,講明其前因後果!”

聞言,鄭公姬寐生回言道:“如此大可不必,孤料定許君獲書必定稱病不往,魯公只需遣一哨騎前往打探一番,便曉孤之所言虛實!”

魯公姬息從其言而行,遣出十騎哨探入許,秘查許君姜弗是否通楚,另派使者攜書持節入許,觀其是否果如鄭公姬寐生所言,見書後稱病不往。

查證等候之餘,鄭公姬寐生邀魯公姬息前往大宮軍營,觀閱三軍授兵大典。

魯公姬息深知,非戰之時而行授兵大典,無非是爲彰顯邦國威風,本欲不去。

轉而想道,近年來鄭軍征戰四方,多勝少敗,諸如衛、宋、陳、蔡者,皆爲其一敗再敗。

用兵之道,將謀兵勇各佔其半,良將可遇不可求,精兵則爲後天錘鍊所得。

如可習得鄭室練兵之道,返邦用於魯軍,亦不失爲大功一件,如是想道,魯公姬息慨然允諾前往觀禮。

五月甲辰,授兵大典正式開啓,魯公姬息觀禮臺上座,放眼望去甲士成林,戰車在前排列成行,步卒方陣列其後,弓兵居後掠陣,兩翼騎甲威風凜凜。

再觀將臺之上,鄭公姬寐生披甲按劍,白色披風隨風飄舞,一衆大小將領立於身後。

大夫穎考叔走上前去,面向三軍抽出長劍高舉過頂,衆甲士齊聲怒吼,聲如洪雷震天撼地,三聲過後歸於寂靜。

穎考叔回劍退下,鄭公姬生緩步是上前,沉聲言道:“先君桓公得封諸侯,歷經萬難立足洛東,又經武公開疆拓土,方有今日盛世,然周遭強鄰見我崛起,數起大軍侵我邦境,幸得諸君用命,擊退來犯之敵,方保境平民安。時值亂世,用兵之時多矣,孤令巧匠製得將車一乘,上置鄭室蝥弧,欲授先鋒職用!”

聞言,用衆卒又是一陣怒吼,三聲而過,鄭公姬寐生續言道:“先鋒者,國之利器,三軍之魂也,先鋒大將更需謀勇俱佳優於常人十倍!今三軍將校盡聚於此,議以勇武較量、膽識比拼、兵法推演三番比試,全輪勝出者,拜封先鋒將職,授先鋒戰車,除鄭室蝥弧!”

待其言罷,三軍又是一陣怒吼,隨之戰鼓聲響,號角長鳴,首輪勇武較量正式開始。

所謂勇武較量,即爲武技考較,挑戰者需騎戰十名騎甲都尉,將其刺於馬下則勝,被其搠翻落馬則敗,勝者可進繼續挑戰膽識,敗者則失掉挑戰資格。

刀槍無眼,騎戰中皆以軍棍替代槍戟利刃,以免造成重大傷亡。

隨之穎考叔一聲令下,戰鼓驟停,號角沉聲長鳴,校場大軍開啓陣門,讓出較武場,其長九十九丈,寬三十三丈。

公孫子都身着白袍銀甲,策馬提槍奔入場中,隨即猛提繮繩立馬校場,三軍見此一陣叫好。

待其聲歇,公孫子都調轉馬頭,冷顏以對十騎,橫槍前指吼道:“末將不才,願與諸君一戰!”言罷,舞槍催馬奔將上前。

都尉騎隊亦不答話,展開三角陣型迎戰,武技最強者處陣首。

轉眼間,公孫子都殺至跟前,陣首都尉騎甲接敵相戰。

二人飛舞兵刃,只見棒影繚亂,舞起風沙一片,片刻間拆招二十餘手。

二人酣戰之時,後陣九騎則繞道向前,將公孫子都團團圍住,繼而一齊發難舉棍功下。

見此,衆人皆爲其憂心,再觀陣中子都左拆右擋遊刃有餘,三軍見之一陣喝彩。

拆擋百餘手後,十騎力怯,子都尋個空檔,一槍搠翻陣首都尉。

所餘九騎久戰至此,已是力怯,主騎墜馬又生膽怯,瞬時陣法大亂。

公孫子都趁機左衝右突,又刺得五騎落馬。

餘得四騎都尉,見其勇猛如虎,且陣法被破,如此圍攻已無實效,遂賣個破綻各自散開。

休整片刻,四騎分做兩組,並馬攻向子都,期以車輪戰消耗其體力,而後四騎並下,尋機刺其落馬。

十輪次拼殺過後,再觀校長之上,公孫子都勇猛不減,反倒四騎已是力怯至無力提槍。

只見公孫子都立馬怒喝,縱馬向前以閃電之速刺出四槍,四騎躲閃不及被其刺落馬下。

見此,三軍齊聲高呼子都其名。大夫祭足出而宣告,此輪比試子都勝出。

隨後又有數十將領挑戰十騎,爲十騎所敗者居多,至最後勝出者僅有穎考叔、原繁、泄駕、祝聃、瑕叔盈、公子姬忽六人。

首輪勇武較量歇罷,次輪膽識比拼即將展開。

所謂膽識較量,即爲校場之上設一獵場,場中豎一圓木,上縛羊羔一隻,待應試者上場,即放猛虎一頭並餓狼五隻進入獵場,應試者需赤手空拳,從虎狼口中救出羊羔。

救出羊羔全身而退者獲勝,爲猛獸所敗者,即爲落敗,未救出羊羔者,亦爲落敗。

爲免應試者喪命獸口,獵場兩側各置十名神射手,如應試者遇險,即刻射殺猛獸。

將令一出,公孫子都又搶衆人之先,首個踏入獵場,倚其勇猛並迅捷身手,得以徒手驅退猛獸,順利救出羊羔,率先完成比試。

最後一位應時者乃是穎考叔,其身手可謂是老當益壯,然較之子都一般之後輩仍有不及,想要徒手驅退猛獸勝數不大。

只見其從容踏入獵場,面不改色置身旁猛獸如無物,緩步走向場中羊羔被縛處。

兩旁猛獸盡皆張開血盆大口,隨時一擁而上將其撕碎。

穎考叔對之置之不理,緩慢解下羊羔身上繩索,一手將其抱在腋下,緩緩轉過身來。

虎狼見此對其低聲撕吼,利爪不停刨刮身前土壤。

此刻,整個校場陷入死一般寂靜,穎考叔緩緩擡起右臂放置面前,繼而張嘴咬下臂上皮肉,鮮血延着嘴角直往下流。

且不說其疼痛常人無法忍受,只說生取己身之肉,其膽識勇氣便勝常人十倍。

緊隨之,穎考叔將取下之皮肉吐入手中,扔向虎狼之間。

虎狼猛禽見其兇戾目光心生怯意,轉而爭搶眼前帶血皮肉。

見此,穎考叔懷抱羊羔,揮動帶血右臂緩緩走出獵場。

繼而將羊羔交於大夫祭足手中,轉而面向三軍,高舉右臂一聲怒吼,三軍響應吼聲震天。

此輪較量幾是全數落敗,僅餘穎考叔、公孫子都勝出。

兩輪比拼落幕,決勝局兵法推演序幕由此開啓。

所謂兵法推演,即是以校場爲戰場,以特定命題爲背景,應試者扮作敵對將領,于軍帳中運籌帷幄戰勝彼此,校場之上則以白灰繪製周室疆域圖,推演情況實時反應於圖上。

此時應試者僅剩穎考叔、公孫子都二人,一陣軍鼓響過,二人同登將臺領命。

大夫祭足出而宣告命題:“此番兵法推演,其命題爲蠻楚北進中原,鄭室領兵南下禦敵,孰南孰北則箭術高低決定,勝者先選。”說罷,又是一陣軍鼓響起,校場甲士推出一箭靶置於百步開外。

公孫子都取過雕弓先行射之,但聞得一聲弦響,一支長箭飛出正中靶心。

見此,穎考叔按劍走向祭足,對其言道:“子都箭術嫺熟,後生可畏也!是南是北與老夫而言皆無不可,老夫自當全力以赴,可令子都先選!”

公孫子都見此冷哼一聲,不待祭足回話,亦不做推讓,快步上前拱手稟道:“末將誓領鄭軍征戰四海,蕩平九州賊寇,寧死不做他邦之將!”

聞言,穎考叔笑顏以對,亦上稟道:“如此,老夫便做回蠻楚上將!”

聞得二將所報,鄭公姬寐生輕點其頭,示意可也。

祭足得命宣報兵法推演正式開始,二將自歸帳下。

片刻之後,穎考叔帥先祭出大旗,傳令甲士出帳奏報:“籠荊湘之地,得精兵六萬出關北上!”待其言罷,六十甲士臂系白巾,聚集於帳下,以每人替做千軍。

片刻之後,公孫子都已祭出大旗,傳令甲士奏報:集中原諸侯百家,得精兵八萬北下禦敵,帳下則聚甲士百人,均臂系紅巾。

南北論戰一觸即發,穎考叔帥先出擊,以精兵兩萬直出丹陽陳兵湛阪以做中軍,左軍兩萬西渡汝河佔據漁陵,右軍兩萬東經南長城佔據棫林,將令下達,帳前白巾甲士分做三隊,各站一地。

待其部署作罷,公孫子都亦下令諸侯聯軍分做三隊,中軍四萬南下鎮守許邑,右軍兩萬進駐穎水釣臺,左軍兩萬亦倚穎水天塹進駐穎城。

紅巾甲士得令,亦分做三隊與之對位站陣。

各方部署已定,穎考叔率先發動攻勢,下令左右兩軍分別進攻敵城釣臺、穎城兩地。

公孫子都帳中聞報暗自竊笑,謂顧左右言道:“名將穎考叔用兵亦不過如此!”

隨即下令兩城守軍死守城邑,不可後退半步,更需倚地利之便予敵軍之重創。

此陣交鋒,穎考叔失地利之便,加之敵我兵力相等,未能攻取兩城。換作他人爲將,遇當前戰局,必定撤軍回城,另尋他策破敵,穎考叔則不然,仍教左右兩軍進攻釣臺、穎城。

諸衆不解,敵將公孫子都更是驀然,見其再攻己軍兩翼,依舊下令死守,未待弄清敵意之前,亦不敢輕舉妄動。

二次交鋒,戰局未變,其結果可想而知,穎考叔依舊無法渡過穎河佔領兩地。

衆人心想,兩番交戰均以失敗告終,楚軍士氣受其衝擊,已低至極點,如遇敵反擊則有全軍覆沒之險,此時當壓縮兵力,據城而守爲佳,靜觀其變再圖破城良策。

然穎考叔再次打破常規,讓人始料未及,未待子都重整部署,穎考叔又催左右兩軍續攻釣臺、穎城。

此舉徹底激怒公孫子都,其在帳中大罵穎考叔匹夫無謀,兵放言此陣定要一舉全殲楚軍,由是下令三城八萬精兵,全線出擊橫渡穎河撲向楚軍。

穎考叔見之面漏笑顏,謂顧左右言日時機已至,下令三軍全線後撤,左右兩軍避過敵軍鋒芒,讓出漁陵、棫林,而經櫟歷、皋郵繞至敵軍後側,一舉襲取許邑,兩軍合爲前軍,中軍則後撤至應城變爲後軍。

此陣,子都雖說迫敵後撤佔據三城,然卻失去後方重地許邑,其全軍輜重糧草盡在城中爲楚軍所佔。

至此,子都方纔明白,前者穎考叔三番攻打釣臺、穎城,其意圖原在許邑。

如今許邑已失糧草被斷,且所佔三城皆被楚軍搬運一空,無後續糧草接應下,鄭軍斷難撐持三日。

公孫子都頓時慌了心神,其維一出路,便是集全軍之力,奮力奪回許邑。

面對鄭軍回援,瘋狂進攻許邑,穎考叔不動聲色毫不畏懼,下令許邑後軍開出應城,兵分三路進取漁陵、湛阪、棫林三城,阻其再返回楚地,亦便於反擊之時大軍協同作戰。

鄭軍即將斷糧,無暇顧及三城得失,遂由其攻取。

爲挽回敗局,公孫子都數番催兵強攻許邑,然穎考叔據城不出,嚴防死守令其無計可施。

加之城內糧草充盈,兵刃器械堆滿府庫,並得地利之便,雖兵力不及鄭軍,然據城而守則是綽綽有餘。

公孫子都數次取城未果,加之軍糧斷絕,戰鬥士氣萎靡低至極點,穎考叔利此良機,果斷下令全軍出擊,四城六萬精兵,以逸擊勞士氣大振,一鼓作氣全殲子都鄭軍。

如此,中原大地南門洞開,自此向北再無屏障,新鄭、洛邑唾手可得,繼而進取中原,稱霸天下指日可待!

此輪兵法推演亦以公孫子都失敗而告終,其出帳面色鐵青,胸悶氣結噴出一口鮮血,幸得帖身甲士相扶,纔不至跌倒於地。

扶其退下之時,經過先鋒將車跟前,公孫子都伸手上前撫摸,繼而放聲大哭。

隨之戰鼓響起,號角齊鳴,授兵儀式開啓,鄭公姬寐生攜穎考叔,並邀魯公姬息,同登先鋒戰車巡視三軍。

授兵大典過後,魯公姬息整日心神不寧,尤其於校場觀摩南北大戰兵法推演過後,更知許邑重地決不可爲楚人所佔,滿心期待許君姜弗未與楚人勾結。

然事與願違,三日後密探哨騎回報,言日許君姜弗許與楚君熊通書信來往頻道,多次與近臣言及起事之日。

聞之,魯公姬息心中萬分失落,起事之日極有可能便是許、楚狼狽爲奸奸,起兵謀劃中原之時。

然魯公姬息心中仍存半分僥倖,極盼實情並非心中所想,亦盼許君姜弗能應訪許使者之請,親至郲地述明前因後果。

如此,許君通楚之嫌便不攻自破,鄭室侵吞許邑之念亦成妄想。

次日即得近侍奏報訪許使者回城,魯公姬息親登城樓查看。

倚城望去,僅見訪許使者三人,再三查看亦未見許君姜弗身影。

魯公姬息低頭一聲嘆息,吩咐侍從替其相迎,另請鄭公書房相商,繼而獨自走下城樓。

不過半個時辰,鄭公姬寐生踏入魯公姬息書房,見其側身微座,低頭沉思不語,拱手施禮言道:“魯公如此模樣,莫不是哨騎回報確如孤之所言?”

魯公嘆息一聲,回道:“不期此子如此不顧忠義,竟敢私通蠻楚謀劃中原,枉費孤對其如此信任!”

聞言,鄭公姬寐生上前安撫道:“魯公不必自責,人心隔腹孰能萬事猜透,眼下當務之急,乃是設法斷其通楚之念,不知魯公意下如何?”

魯公緊咬牙關,而後回道:“爲護中原安危,保天子周全,姜弗賊子務必除之,萬不可使許邑落入楚人之手!”

待其言罷,鄭公姬寐生讚道:“魯公深明大義,中原百姓之福也!”

魯公姬息施禮致謝,回言道:“鄭公謬獎,孤實愧不敢當,再說許邑後有蠻楚強援,取之決非易事,敢問鄭公可有萬全之策?”

鄭公姬寐生低頭沉思一陣,繼而回道:“此事孤亦思之再三,以我二邦之力討許,確乎過於涉險,若取許之時遇楚增援,非但許城萬難攻下,我軍亦會被其牽制,陷入進退兩難之境。孤意可邀齊室相助,集三邦之力速下許城,彼時即便強楚來援我亦不懼,不知魯公之意可否?”

魯公輕言回道:“悉憑安排,孤尊鄭公號令即可!”

鄭公姬寐生知其言中之仍對鄭室攻伐許邑心存芥蒂,然一時未想得化解良策,只得處處小心,謹慎行事避免與其生惡。

待其言罷,鄭公姬寐生起身對其施以一禮,言道:“如此便尊公意,孤這便去信請齊助我!”言訖而退。

三日後,得齊公姜祿甫回信,言日願爲天下計,出兵助鄭伐許,約期秋七月師至許田。

至七月乃有兩月餘,魯公姬息託言久離廟堂,邦中政事堆疊待理,前來辭別。

鄭公姬寐生以王侯之禮相待,出城相送十里而還。

送別魯公,鄭公姬寐生還邦專事籌備伐許,如得許邑則可盡覽天下諸侯,成就霸業則可事半功倍。

奈何天公不作美,備戰期間,息室聯合蔡軍頻繁襲擾鄭地穎河流域。

爲此,鄭公姬寐生爲此揪心不已,假若出兵剿殺,許邑大戰即將開啓,不容多生枝節;如是任其所爲,穎水秋糧則將盡入蔡、息府庫。 鄭公姬寐生思前想後,認定許邑之戰,事關鄭室稱霸大業,不容有失。且容蔡、息肆意猖狂兩月,待得許邑攻下,秋後一併算賬。

由是下令邊防守軍緊守城池,助民搶收秋糧,新鄭大營則緊鑼密鼓籌措軍需置辦糧草,全軍備戰伐許。

秋七月轉瞬即至,鄭、齊、魯三軍齊聚許田,三軍合計約六萬餘衆,鄭公姬寐生倡議,稱其未有察覺攻其不備,三軍全力搶城,鄭軍主攻北門,齊、魯二軍迂迴兩側,取敵東門、西門,務必於三日之內攻破城門佔據許邑,彼時即便強楚來援我亦不懼。

齊、魯二公對此皆無異議,各起大軍開赴許城,鄭公姬寐生率先抵達北門。

離城五百步,鄭軍擺開陣勢,鄭公姬寐生獨騎立於陣前。

舉目望去,只見許城城上人頭攢動,許字椽旗紛紛樹起,許君姜弗按劍立於城頭。

鄭公姬寐生催馬向前,獨騎行出五十步,與城上許君姜弗四目相對凝視片刻。

繼而緩緩抽出長劍,高舉過頂斜指身後,不約而同許君姜弗亦負手高舉右臂。

見此,鄭公姬寐生率先揮下長劍鋒指許城,身後鄭軍得令擂響戰鼓,傳令號角一聲長鳴,步兵營率先衝出,十人一隊手持雲梯,快速奔向城下,爲首兩人持盾護梯。

弓兵營緊隨其後,於兩翼殺出,衝至射程內掩護步卒登梯取城。

中路破門先鋒二十人一隊,手持護盾攜衝城槌殺向城門。

蔡軍則早已備好檑木巨石,步卒全軍戒備,射手展弓搭箭,只等許君一聲令下。

轉眼間,鄭軍先頭步隊已衝至射程內,許君姜弗大手快速揮下,身後傳令旗手踏步向前,雙旗並舉向前揮下,大吼一聲:“放!”城上城下射手一齊鬆開弓玄,箭雨如雲壓向鄭軍,隨後便是亂箭漫天,不斷飛射而出落向鄭軍。

鄭軍由此而損失頗大,步兵營減員十去其二,歷盡萬難方至城下搭好雲梯。

此時,鄭軍弓兵營亦已衝至射程之內,展弓搭箭射向城頭。

隨後戰車出動,車兵緊跟車後跟進,至離城牆百步外棄車搶梯,戰車掉頭返回。

緊隨之騎兵營出動,中路穎考叔統領,左路瑕叔盈副之,右路公孫子都將之,兵分三路快速奔至城下,繼而棄馬上梯攀登上城。

鄭軍開始登梯搶城,許城守軍亦將檑木巨石不斷仍下,砸向鄭軍頭頂。

鄭軍死傷慘重,軍心爲之動搖,士氣逐漸跌落,另一側齊、魯大軍亦陷入苦戰。

緊要關頭,穎考叔一把取過鄭公蝥弧,勇攀雲梯拼死殺向城頭。

幾經波折,穎考叔身披數創,臂掛兩箭即將登上城頭。

突然一支利箭釘入穎考叔後背穿胸而過,僅差一步便可登上城樓,將鄭公蝥弧插上許城城頭,帶領全軍全軍攻破許城。

穎考叔心有不甘,強撐最後一口氣,繼續向上攀登。

不料剛向上踏出一步,背上再又中一箭,穎考叔眼前一黑,心中帶憾墜落城下,一代名將殞命許城!

此事前後經過盡被瑕叔盈看在眼裡,穎考叔背中兩箭皆爲公孫子都自下射之。

瑕叔盈衝上前去,抱過穎考叔屍身靠牆座定,強忍淚水申手閉其目,繼而仰天一聲長嚎。

聞聲,鄭室三軍目光齊聚瑕叔盈,無不目閃淚光,瑕叔盈迴轉其頭,惡目緊盯公孫子都,對其唾以口水於地,繼而拾起地上蝥弧,對之三軍切齒言道:“不懼死者,隨我登城!”說罷,覆手上梯縱身上攀。

鄭室三軍見此,怒目喊殺聲震雲霄,爭先恐後攀梯取城,弓兵營側翼護衛,萬箭齊發淹沒城頭,令敵不敢露頭。

一陣猛攻,瑕叔盈率先登上城頭,只見左手護旗,右手持刀揮砍圍攏之許兵,口中連連大喝勇猛異常,無人近得其身。

鄭軍望見蝥弧樹立城頭,衆皆鬥志昂揚愈戰愈猛,不多時紛紛攻上城頭,趕殺城上許兵。

瑕叔盈也已殺推圍上之許兵,由是棄刀許地,登上城頭高地,揮舞蝥弧朝向許軍喊道:“聯軍已登城樓,城門亦被攻破,許軍大勢已去,速速棄刃歸降,有罪者許君一人也,餘衆皆不論罪,如有不從者,殺!”

聞聲,許軍心驚不止,再觀四周,鄭軍由如猛虎撲殺過來,由是鬥志全無,紛紛拋戈棄甲由南門撤出,向南逃散至楚地。

得此之便,聯軍亦紛紛攻上城來,殺向南門驅趕許軍餘部。

許君姜弗見許城被破,欲尋短見與城同亡,得衆臣救下擁逃出城,奔往衛地而去。

大局已定,許城鏖戰停歇,瑕叔盈高舉蝥弧,奮力釘於城上,繼而拖着疲憊身軀,轉身緩緩走下城樓,來至穎考叔屍身前邊。

瑕叔盈爲其拭去臉上血污,而後將其抱起走向本陣。

鄭室三軍見之,紛紛積聚於後,齊聲吟唱:“羔裘如濡,洵直且侯。彼其之子,捨命不渝。羔裘豹飾,孔武有力。彼其之子,邦之司直。羔裘晏兮,三英粲兮。彼其之子,邦之彥兮。”

鄭公姬寐生見之不明所以,詢問甲士方纔得知穎考叔戰死,隨即喉頭一甜,噴出一口鮮血,險些墜下馬來。

得近臣上前扶其下馬,休憩片刻,神志稍有回覆。

此時,瑕叔盈業亦已走近身前,彎腰輕放穎考叔遺體於其前,繼而退後三步跪伏於地,身後鄭軍從其然,盡皆彎腰跪伏。

鄭公姬寐生雙眸閃爍淚光,踉蹌上前,雙膝一軟直跪於地,朝其三拜,繼而用盡全身氣力,抱起穎考叔,放置於先鋒戰車之上,身上覆以鄭室蝥弧,着全軍裹素爲其帶孝回軍新鄭。

許城攻破,鄭軍反而退兵,又見鄭軍全軍裹素批麻,齊、魯二公疑以爲鄭公有恙,遂領衛隊前往查看。

行至近處,見鄭公執馬先鋒戰車,並於大恙,由是於後大喊留步。

鄭公姬寐生聞聲止步,離隊查看,原是齊、魯二公策馬趕來,猛然想起退兵之時,還未與二公辭別。

待得二公行至身前,鄭公姬寐生拱手施以一禮,對其言道:“孤之大將戰死許城,欲領其遺體返回新鄭安葬,事先未與二公告辭,孤之過也!”

聞言,二公翻身下馬,齊公姜祿甫上前言道:“人之常情,何過之有!然有一事需邀鄭公相商,許城已爲聯軍攻破,許君姜弗逃往衛地,許邑之地如何處置,還請鄭公爲之謀劃!”

待其說罷,鄭公姬寐生拱手回道:“孤失鄭室之棟樑,此際心亂如麻,此事齊公做主便罷!”

說罷,轉身歸隊領兵而去,齊公姜祿甫無奈,只得與魯公姬子並肩而立,站於路邊望其走遠。

回得新鄭,鄭公姬寐生以王侯之禮下葬穎考叔叔。

葬禮過後,得瑕叔盈奏報,言及穎考叔殞命許城,並非許人所爲,乃子都畏其搶功,自下射之所害。

聞之,鄭公姬寐生掌劈桌案,怒言罵道:“匹夫豎子,損我鄭室棟樑,孤定生啖其肉!”言訖,下令甲士抄沒子都家產,捉拿全族斬首市曹。

瑕叔盈上前攔住,諫言道:“眼下已失大將穎考叔,加之蔡、息聯軍屢犯邊境,正值用兵之際,萬不可再生殺戮,斬首軍中大將,更將寒徹軍心!”

待其說罷,鄭公姬寐生見其言之有理,遂納其諫。

然子都禽獸之舉不可不懲,遂下令以其怠戰爲由,奪其功名貶爲士卒。

三日後,鄭公姬寐生接獲齊公書信,信中言道:“得君所託,受理許邑之地處置事宜,孤以爲,齊處東還之濱,距此片裡之遙,難受許邑之地;欲受魯公,然其拖言得君慧識,揭許通楚之嫌,故従君討之,無功無過不敢受祿。孤與魯公商議,許邑之地由君暫領最爲妥當,望君速遣守軍前往接防。”

鄭公姬寐生閱罷齊公書信,即令近臣傳喚衆臣廟堂議事。

且說,按理許室原本乃魯室之屬邦,拿下許地理應當盡歸囊中才是,魯公姬息爲何會一反常態將許邑之地盡授鄭室?

箇中原因有二:

一者,許邑地處鄭南,臨靠陳蔡,於魯室而言是爲飛地一塊,治理管轄甚難,心中雖有萬千不願,亦只得忍痛割愛;

二者,三邦聯合功下許城,齊公姜祿甫寸地不佔,鄭公姬寐生更是攻下許城,便退兵返邦,魯若趁此侵吞許地,定爲天下諸侯所不恥,以成衆矢之的。

基於以上兩點考慮,不若順水推舟做個人情,即可穩固魯鄭盟邦關係,亦可未雨綢繆,他日魯室危難之際,可令鄭室解圍還此人情。

話再說回鄭地,半個時辰過後,文武衆臣齊聚議事大廳行過參拜之禮,鄭公姬寐生言道:“今邀衆卿前來,是爲商議許地戰後安置,並鄭室今後稱霸之路。先議許地一事,日前齊公授書於孤,言日許邑全境盡皆奉送與鄭,諸卿如何看待?”

話音未落,堂下衆臣便已議論開來,片刻過後,公子呂出而奏道:“齊言予我,魯亦有此願,君上納之何妨?況佔許邑,爲我稱霸中原至重一步,臣請君命,願即刻領軍前往接防!”

待其言罷,鄭公姬寐生回道:“孤覺此舉不妥,毀人社稷,滅人宗廟,天下必不服我,談何稱霸天下!衆卿之議可有更善之策?”

聞言,衆皆搖頭私相竊語,忽聞謀人言道:“吾有一策,衆士議之可否!”

待其音落,衆卿止言,但見列中走出一人,乃是上卿祭足,聞其言道:“鄭欲稱霸,許邑之地定當納之,如何納之乃成關鍵,臣意許君雖逃,許叔仍在,可使許大夫百里奉許叔爲君,居之許東一隅,續其宗廟,另使公孫獲持兵居許西,可防許叔心生異志!”

聞其所言,鄭公姬寐生低頭默思一陣,而後言道:“卿之所言甚慰孤心,依此法而佔據許地,天下諸侯將無異言,可免使鄭室成人眼中之釘,謹慎起見,卿再草擬檄文一篇,以天之意使我伐許,報孤審閱而後佈告天下!”

上卿祭足拱手領命,轉身退回隊列,鄭公姬寐生則續言道:“許邑既歸我地,據此可窺天下之變,鄭室霸業大進一步,眼下中原,此後鄭室該當何爲?”

公子元出而言奏道:“眼下中原,除卻宋、衛與我反目外,餘皆非我盟邦,便已爲我征服,臣意今後鄭室重心仍外宋、衛,如若臣服二邦,鄭室霸業則成也!”

聞言,鄭公姬寐生輕點其頭,回言道:“孤意亦是如此,宋、衛數戰於我已成死敵,文謀定難使其臣服,只可武伐使之不敢再與我交鋒,方能使之折服!”

待其說罷,祭足出而再諫道:“伐之可也,需得師出有名,君上可利卿士之職求取王命,以勤王之名伐之!再有前方用兵,後方不可生亂,我欲東征宋、衛,需先廓清後方,剿平諸如蔡、息之流者!”

聞言,鄭公姬寐生讚道:“祭卿謀事周全,明日孤便前往洛邑面往請命,着祝聃、泄甲各引精兵五千,於孤返歸新鄭之前,蕩平西南蔡、息匪亂!”

言訖,當堂授予祝聃、泄駕兵符,繼而宣告退朝,君臣依序而退。

次日清晨,上卿祭足依命上呈許邑安衆檄文。文日:“天禍許室,皆因許君之爲鬼怒神怨,而假手於鄭加以懲戒。諸侯倚此言孤欺許,孤實難當之,孤仰仗父兄基業,得以立足中原,豈敢伐許爭功於天下;且鄭處中原腹地九戰之所,四方是維存續罹艱,何有閒暇思之久佔許地,此皆天意耳!許君姜弗遭天所棄難再爲君,孤請百里奉許叔姜新臣爲君,使之宗廟得以存續。另使公孫獲佐之以撫軍安民也。若孤得沒於地間,上天消弭其禍,茲許姜弗復奉其社稷,唯我鄭室之有請謁焉,若其如舊昏聵故作妄爲,鄭室亦能再授天意降罪其身。無滋其他實逼至此,以免不王之徒,如荊湘蠻楚者,與我鄭室爭據許邑,危及天子。若使蠻楚侵入中原,孤之鄭室存亡尚未可知,而況許室弱小之邦,孤使公孫獲處許,非爲侵佔許邑之地,實爲中原安危計,授天之意固守邊境。”

閱畢,鄭公姬寐生即命祭足佈告天下,隨之使人召見公孫獲,對其言道:“凡而器用財賄,無置於許。我死,乃亟去之。吾先君新邑於此,王室而既卑矣,周之子孫日失其序。夫許,大嶽之胤也,天而既厭周德矣,吾其能與許爭乎?”

公孫獲應諾而往。

此時,祝聃、泄駕東征大軍亦已上路。

諸事皆畢,鄭公姬寐生亦起車駕,望洛邑進發。

來至洛邑,鄭公姬寐生見過周王姬平,施過君臣之禮,鄭公姬寐生開門見山直言道:“宋室不王,行離經叛道之舉,臣請天子詔令,許臣出兵伐宋,甫以王師相助最善!”說罷,俯身一拜。

鄭室日益強盛,崛起於洛東,周王姬林對此深敢恐懼,更是不喜鄭公姬寐生,然又不無力予以制裁,見其有求於己,遂出言嘲諷,冷笑回言道:“宋室有否叛周,寡人心中自有公斷,爾欲求天子詔令,寡人因何助汝耶?”說罷,大笑不止。

見說,鄭公姬寐生直起腰身,隨其一陣大笑,繼而言道:“王既諸事皆明,臣亦不妨直言。方今成周孱弱無力主導四方,天下諸侯皆有稱霸之心,中原諸侯又以鄭、宋實力最盛,使宋制霸,若其西出便可直搗洛邑,王上何以擋之?若使臣領中原,可保洛邑東門無虞,兼領詢道諸侯向周,中原盛世王不見乎?另臣可於王前起誓,王不犯鄭,臣必事王!”

聞其如是說,周王姬林竟無言以駁,若非此世道如此,周王姬林豈容鄭室虎居在側。

見其所言有理,遂問道:“空口無憑,何以爲證?”

鄭公姬寐生笑顏回道:“料知我王有此一問,臣知王上心儀蘇邑已久,爲佐臣之誓,願取蘇邑之地溫、原、絺、樊、隰、攢茅、向、盟、州、陘、聵、懷十二城予王,置王鄔、劉、功蒍、邗四城貧瘠之地。”

周王姬林見說歡喜不以,故作鎮靜對其言道:“卿有心也,寡人便授爾天子詔令,着鄭室出兵伐宋勤王,着虢公忌父領王師兩千隨往!”說罷,轉身退去。

鄭公姬寐生取得天之詔令,亦起車駕返邦,虢公忌父並兩千王師同行。

待鄭公姬寐生到得新鄭,祝聃、泄駕東征大軍亦已返營,此行與蔡、聯軍大戰於竟地,蔡、息聯軍大敗而還,祝聃、泄駕領軍於後追擊五百里而返。

鄭公姬寐生知獲東征大勝,着令全軍嘉獎,另告諸卿天子詔令,敕令全民備戰,冬十月舉兵伐宋,並將天子詔令通告天下。

時光轉眼即至冬十月初旬,風雨瓢潑,三軍齊聚校場待君檢閱。

於辰時等候至午後,仍未見鄭公姬寐生漏面,一衆將士交頭接耳議論紛紛。

午時三刻,戰鼓響起,較武場上推出斷頭臺百座,行刑官手持鬼頭刀站立在側,刀口寒光閃閃。

三軍不知何爲,茫然間又見壯士百人,擡出豬、狗、羊百頭擲於斷頭臺上。

於此,鄭公姬寐生方纔現身,後賬轉出行於雨中,至將臺中央,面朝三軍言道:“許城大戰,孤失賢臣,鄭折棟樑,每遇出征,孤必思及穎考叔,亦對害考叔者恨之入骨。今番伐宋,孤置邢臺百座,斬三牲獻祭考叔在天亡靈,亦以此詛射潁考叔者!”說罷,大手一揮,百道寒光閃過,行刑官揮刀斬下牲首。

見此,公孫子都緩緩垂下頭來,眼眶泛紅滴落悔恨之淚。

隨之鄭公姬寐生一聲令下,三軍出征雨中奔往宋地。

行軍三日,遇宋師於滑,鄭軍兵鋒太盛,宋軍不敵,被其圍困滑城。

宋軍據城堅守不出,鄭公姬寐生遂令全軍攻城,如此又是激戰三日,處處殘垣斷壁,城上城下硝煙瀰漫,兩軍之爭陷入膠着。

常在此時,孰若稍有懈怠,便將一敗塗地。

此時的公孫子都乃是普通兵卒一員,現已悔過自新,雖被削如官職位,但絲毫無關公孫子都爲現下鄭室第一猛將之事實。

三日內,數次殺上城頭,皆因後續無援,被迫退下城來。

現見兩軍膠着激戰,頓生必死之心,遂舞長槍再次獨自殺上城頭。

宋軍知其勇猛,不敢獨自與之對戰,積聚數十猛士一擁而上,圍攻公孫子都。

子都見之全無懼色,揮舞長槍殺將上前。激烈拼殺半個時辰,子都勇斬宋軍猛士五十餘人。

付出代價亦極高,公孫子都左臂爲其所斷,身披二十餘創,鮮血浸紅全身戰甲。

殺散所圍之敵,公孫子都棄槍拾刀,轉而輕身殺向城門。

城門守軍又近二十甲士,公孫子都拖刀而往,又歷一番血戰,斬殺二餘人,爲此又增新傷十餘處。

宋軍見城門有失,百餘甲士圍將上來。

公孫子都勇斬七十餘人,自知已無氣力再戰百人,由是丟缺手中殘殘刀,拖步行至門前,獨臂掌閂。

忽聽得一聲風嘯,一支長箭自背而入,穿透胸前戰甲,公孫子都眼前一黑險些倒地,心中念道功業未成,由是挺身站起再拔門閂。

隨之又是兩箭釘入後背,公孫子都一口鮮血噴出,自知大限已到到,遂展顏而笑,隨之大吼一聲取下門閂,倒地不起。

城外鄭軍由此涌入城中,宋軍見大勢已去,遂棄城而逃。

得子都之便,鄭軍大部開進城中,驅殺宋兵搶掠財貨。

鄭公姬寐生策馬行至城門前,只見子都笑顏仰望長天。

鄭公姬寐生駐馬停看片刻,繼而翻身下馬,雙手抱起子都,置於先鋒戰車之上,隨即傳令退兵。

迴歸新鄭後,鄭公命人妥善安葬公孫子都,繼而遣人前往洛邑覆命,並出檄文通告天下,彰揚滑城大捷。

檄文傳至曲阜,魯公姬息攜羽父行於後庭,言及此事,魯公姬息問道:“鄭軍滑城大捷,卿怎看之耶?”

羽父隨其身後回道:“周室孱弱,天下諸侯盡起稱霸之心,中原諸侯鄭、魯、宋三家獨大,鄭、宋已成水火爭戰不休,中原格局便盡爲魯室掌控,親鄭則宋休,親宋則鄭歇,依臣觀之,親鄭之利遠勝利親宋,鄭室數與諸侯爭戰,皆先以禮請魯室,而後聯兵出征,必戰至重至險之地,戰後所得亦必先予盟邦,而後自領,而宋室與我幾無邦交,戰前戰後皆不告予我,視魯如無物。臣之意,君上盟鄭策略甚善,古之賢君如君上者,亦不過成湯、周武也!”

魯公姬息聞之一番稱讚言君心大悅,擺手笑言道:“上卿謬讚孤也!成湯周武王者之風,豈是孤一介諸侯可與之比擬耶?”說罷,二人一陣大笑。

羽父見其展顏而笑滿面春風,由是隨言提請道:“及初惠公駕薨,公子允年紀尚幼,衆卿公推君上暫領魯室,時至今日已有十載之餘,此間君上聖裁明斷,致魯室成九洲強邦,臣請君上廢允儲君之位,以免後生禍亂?”說罷,躬身一拜。

魯公姬息聞其所言,亦止步不前,斂言責道:“孤念汝之忠心,視爲無心之過,亦屬初犯不予問責,今後切勿言之!”說罷,起步續行,續言道:“孤本不欲王侯之事,只圖逍遙自在,常伴青山綠水,奈何先君君早逝,世子年幼,又得衆卿推崇,方拜侯權,孤豈能有負衆望耶?卿既提及此事,孤亦思之日久,今世子允已至成年,孤亦該交還君位矣!”

聞其所言,羽父自知失言,隨其身後維維稱諾。

回至府中,羽父愈想日間之事,愈覺後怕。

魯公姬息意欲退位,其時公子允繼任大位,如其聞得風聲,知羽父曾有謀逆之心,羽父則必死無疑。

思前想後一夜未眠,時至清晨,羽父計定拼死一博,遂以傳命之由,入府拜見公子允。

寒暄片刻過後,羽父故作欲言又止之態,謂其言道:“臣有一語,不知當言否?”

公子允涉世不深,未覺有何不妥,遂拂袖請道:“上卿有言,但說無妨!”

見其上道,羽父又做神秘之狀,對其續言道:“日前君上召臣議事,其間提及公子,言日公子謀短難當大任,有負先君重望,欲廢之予以自立久居君位,臣謹爲公子性命堪憂也!”

聞言,公子允頓生驚恐之狀,回言道:“吾居廟堂忠君盡職,兢兢業業未有絲毫非分之想,兄長何故如此薄情耶?”

羽父回道:“先君惠公遺命乃爲立公子爲君,因之年幼,遂由君上攝政,今公子已至成年,君上欲保君位,豈能不除公子!”

聞其所言,公子允慌忙起身對其一拜,言道:“上卿救我也!”

羽父見狀心中暗喜,趕忙上前將其扶起:“臣思有一計可救公子性命,只恐公子不忍爲也!”

公子允見其有策救己,趕忙言到:“卿快言之,吾定定當從之!”

待其說吧,羽父轉身背對公子允言道:“君上上曾爲公子之時,曾領兵與鄭國戰於狐壤,大敗被俘,爲鄭人囚於尹氏。得尹氏所救,臨行前於尹氏天神鍾巫之神坻之前起誓,許尹氏永享富貴,返邦後,君上感念尹氏解救之恩,遂於社圃亦起鍾巫神坁一座,逢冬十一月,君上便會前往祭祀鍾巫,今歲亦不例外,臣聞其時君上會於社圃齋戒,宿於寪氏府邸。”

待其說至此處,公子允問道:“兄長歲如此衆卿皆知,與吾性命何關耶?”

羽父回過身來,慰道:“公子莫急,公子性命便寄託於此也,待臣道來!”說罷,便又轉過身去,續言道:“此乃公子活命之機,亦是唯一之機,可趁君上宿於寪府之時,遣死士刺之嫁禍寪氏,公子再以寪氏謀刺之罪,領兵伐之,而後承命爲君,倚邦室之危,天下再無人可對公子不利!”

聞言,公子允頓時癱座於位,自顧言道:“出此別無他策耶?”說罷,擡頭望向羽父,只見其轉過身來,雙目犀利輕點其頭。

公子允汗流滿面,緩緩垂下頭來,沉思片刻過後微微點頭。

羽父會意,拱手而退。

轉時時至冬十一月,初五日,魯公姬息齋戒於社圃,三日後行拜鍾巫,夜宿於寪府。

午夜時分,十數天黑影竄入寪府,摸至魯公姬息牀前,緊隨之一陣刀光閃過,魯公姬息死於亂刀之下。

行刺得手過後,一衆刺客褪下黑色行裝,變身爲寪府家臣模樣,穿行於府中大喊寪氏謀逆弒君。

聞聲,公子允領兵衝入府中,盡伏寪氏全族,未經問罪,將其全部斬首於市曹。

可憐魯公姬息至死不知所犯何錯,三日狗公子允接任魯君,諡日名日隱,後羽父得魯公姬允拜爲太宰,只因錯失一言,因禍得福,只不過手段太過狠毒。

隨之魯隱公逝去,中原邦交再生微妙之變,尤看鄭、宋,得魯所依者,便可成就千古霸業!

第016章 假命伐喋宋 巧謀御蠻戎第020章 晉亂兄戰弟 宋患臣弒君第015章 齊公平宋衛 鄭伯謀陳魯第012章 鄭燕戰制邑 宋兵圍長葛第004章 武公滅姬胡 文侯殺攜王第041章 楚軍戰漢淮 齊師侵衛境第055章 鄭勤王失政 陳殺子落恨第050章 鄄地齊語楚 倪邑鄭爭宋第059章 西出徵有戎 東進伐贏徐第010章 州籲弒君完 四國兩伐鄭第009章 周鄭互交質 宋衛陷內患第033章 周詹合攻虢 鄭衛師向魯第007章 東海起波瀾 中原興刀兵第014章 連齊魯伐邾 和宋鄭盟陳第045章 乘丘魯卻宋 莘邑楚侵蔡第018章 鄭子都陷忠 魯羽父弒君第049章 楚熊貲仇鄰 齊小白親盟第049章 楚熊貲仇鄰 齊小白親盟第040章 齊公戰諸侯 紀女護君國第019章 莊伯新盟魯 華父始亂宋第040章 齊公戰諸侯 紀女護君國第022章 曲翼續冤仇 齊魯結姻親第020章 晉亂兄戰弟 宋患臣弒君第052章 齊幽盟天下 王饗宥諸侯第033章 周詹合攻虢 鄭衛師向魯第056章 齊魯消宿怨 享見一家親第007章 東海起波瀾 中原興刀兵第054章 五大夫亂周 鄭虢力勤王第047章 北杏齊始霸 會柯魯索遂第015章 齊公平宋衛 鄭伯謀陳魯第025章 亂世君臣惡 五父弒兄侄第041章 楚軍戰漢淮 齊師侵衛境第049章 楚熊貲仇鄰 齊小白親盟第004章 武公滅姬胡 文侯殺攜王第042章 文姜三勸兄 無知禍弒父第016章 假命伐喋宋 巧謀御蠻戎第022章 曲翼續冤仇 齊魯結姻親第044章 乾時落敗名 長勺復威望第040章 齊公戰諸侯 紀女護君國第013章 以利連齊魯 憑威服陳蔡第011章 衛石臘滅親 晉莊伯逆君第044章 乾時落敗名 長勺復威望第009章 周鄭互交質 宋衛陷內患第036章 姬突鬧九洲 屈暇隕羅地第031章 曲翼戰火生 漢淮江水寒第009章 周鄭互交質 宋衛陷內患第007章 東海起波瀾 中原興刀兵第026章 師徒祭紀城 鄭齊悍九州第038章 高渠彌謀權 姜諸兒奪政第007章 東海起波瀾 中原興刀兵第054章 五大夫亂周 鄭虢力勤王第036章 姬突鬧九洲 屈暇隕羅地第043章 齊後爭君權 魯師出中原第029章 紀子諮齊魯 蔡侯謀陳鄭第035章 楚莫熬伐絞 鄭公突侵宋第005章 鄢地手足殘 黃泉母子情第014章 連齊魯伐邾 和宋鄭盟陳第031章 曲翼戰火生 漢淮江水寒第019章 莊伯新盟魯 華父始亂宋第045章 乘丘魯卻宋 莘邑楚侵蔡第006章 盟宋魯交戎 討滑鄭伐衛第021章 宋謙和四方 魯怒逆九周第029章 紀子諮齊魯 蔡侯謀陳鄭第015章 齊公平宋衛 鄭伯謀陳魯第047章 北杏齊始霸 會柯魯索遂第053章 楚熊貲徵巴 齊小白伐魯第011章 衛石臘滅親 晉莊伯逆君第012章 鄭燕戰制邑 宋兵圍長葛第056章 齊魯消宿怨 享見一家親第008章 魯莒釋前嫌 鄭衛復興兵第030章 鄭室伐盟向 曲沃囚晉侯第030章 鄭室伐盟向 曲沃囚晉侯第005章 鄢地手足殘 黃泉母子情第043章 齊後爭君權 魯師出中原第004章 武公滅姬胡 文侯殺攜王第041章 楚軍戰漢淮 齊師侵衛境第042章 文姜三勸兄 無知禍弒父第035章 楚莫熬伐絞 鄭公突侵宋第059章 西出徵有戎 東進伐贏徐第059章 西出徵有戎 東進伐贏徐第026章 師徒祭紀城 鄭齊悍九州第007章 東海起波瀾 中原興刀兵第041章 楚軍戰漢淮 齊師侵衛境第050章 鄄地齊語楚 倪邑鄭爭宋第053章 楚熊貲徵巴 齊小白伐魯第027章 繻葛起爭端 鄭伯釁王權第037章 宋莊公雪恥 諸侯三伐鄭第005章 鄢地手足殘 黃泉母子情第035章 楚莫熬伐絞 鄭公突侵宋第035章 楚莫熬伐絞 鄭公突侵宋第025章 亂世君臣惡 五父弒兄侄第003章 襄公戰岐山 文公集周民第055章 鄭勤王失政 陳殺子落恨第035章 楚莫熬伐絞 鄭公突侵宋第023章 秦室入中原 周王謀天下第036章 姬突鬧九洲 屈暇隕羅地第012章 鄭燕戰制邑 宋兵圍長葛第005章 鄢地手足殘 黃泉母子情第011章 衛石臘滅親 晉莊伯逆君第008章 魯莒釋前嫌 鄭衛復興兵
第016章 假命伐喋宋 巧謀御蠻戎第020章 晉亂兄戰弟 宋患臣弒君第015章 齊公平宋衛 鄭伯謀陳魯第012章 鄭燕戰制邑 宋兵圍長葛第004章 武公滅姬胡 文侯殺攜王第041章 楚軍戰漢淮 齊師侵衛境第055章 鄭勤王失政 陳殺子落恨第050章 鄄地齊語楚 倪邑鄭爭宋第059章 西出徵有戎 東進伐贏徐第010章 州籲弒君完 四國兩伐鄭第009章 周鄭互交質 宋衛陷內患第033章 周詹合攻虢 鄭衛師向魯第007章 東海起波瀾 中原興刀兵第014章 連齊魯伐邾 和宋鄭盟陳第045章 乘丘魯卻宋 莘邑楚侵蔡第018章 鄭子都陷忠 魯羽父弒君第049章 楚熊貲仇鄰 齊小白親盟第049章 楚熊貲仇鄰 齊小白親盟第040章 齊公戰諸侯 紀女護君國第019章 莊伯新盟魯 華父始亂宋第040章 齊公戰諸侯 紀女護君國第022章 曲翼續冤仇 齊魯結姻親第020章 晉亂兄戰弟 宋患臣弒君第052章 齊幽盟天下 王饗宥諸侯第033章 周詹合攻虢 鄭衛師向魯第056章 齊魯消宿怨 享見一家親第007章 東海起波瀾 中原興刀兵第054章 五大夫亂周 鄭虢力勤王第047章 北杏齊始霸 會柯魯索遂第015章 齊公平宋衛 鄭伯謀陳魯第025章 亂世君臣惡 五父弒兄侄第041章 楚軍戰漢淮 齊師侵衛境第049章 楚熊貲仇鄰 齊小白親盟第004章 武公滅姬胡 文侯殺攜王第042章 文姜三勸兄 無知禍弒父第016章 假命伐喋宋 巧謀御蠻戎第022章 曲翼續冤仇 齊魯結姻親第044章 乾時落敗名 長勺復威望第040章 齊公戰諸侯 紀女護君國第013章 以利連齊魯 憑威服陳蔡第011章 衛石臘滅親 晉莊伯逆君第044章 乾時落敗名 長勺復威望第009章 周鄭互交質 宋衛陷內患第036章 姬突鬧九洲 屈暇隕羅地第031章 曲翼戰火生 漢淮江水寒第009章 周鄭互交質 宋衛陷內患第007章 東海起波瀾 中原興刀兵第026章 師徒祭紀城 鄭齊悍九州第038章 高渠彌謀權 姜諸兒奪政第007章 東海起波瀾 中原興刀兵第054章 五大夫亂周 鄭虢力勤王第036章 姬突鬧九洲 屈暇隕羅地第043章 齊後爭君權 魯師出中原第029章 紀子諮齊魯 蔡侯謀陳鄭第035章 楚莫熬伐絞 鄭公突侵宋第005章 鄢地手足殘 黃泉母子情第014章 連齊魯伐邾 和宋鄭盟陳第031章 曲翼戰火生 漢淮江水寒第019章 莊伯新盟魯 華父始亂宋第045章 乘丘魯卻宋 莘邑楚侵蔡第006章 盟宋魯交戎 討滑鄭伐衛第021章 宋謙和四方 魯怒逆九周第029章 紀子諮齊魯 蔡侯謀陳鄭第015章 齊公平宋衛 鄭伯謀陳魯第047章 北杏齊始霸 會柯魯索遂第053章 楚熊貲徵巴 齊小白伐魯第011章 衛石臘滅親 晉莊伯逆君第012章 鄭燕戰制邑 宋兵圍長葛第056章 齊魯消宿怨 享見一家親第008章 魯莒釋前嫌 鄭衛復興兵第030章 鄭室伐盟向 曲沃囚晉侯第030章 鄭室伐盟向 曲沃囚晉侯第005章 鄢地手足殘 黃泉母子情第043章 齊後爭君權 魯師出中原第004章 武公滅姬胡 文侯殺攜王第041章 楚軍戰漢淮 齊師侵衛境第042章 文姜三勸兄 無知禍弒父第035章 楚莫熬伐絞 鄭公突侵宋第059章 西出徵有戎 東進伐贏徐第059章 西出徵有戎 東進伐贏徐第026章 師徒祭紀城 鄭齊悍九州第007章 東海起波瀾 中原興刀兵第041章 楚軍戰漢淮 齊師侵衛境第050章 鄄地齊語楚 倪邑鄭爭宋第053章 楚熊貲徵巴 齊小白伐魯第027章 繻葛起爭端 鄭伯釁王權第037章 宋莊公雪恥 諸侯三伐鄭第005章 鄢地手足殘 黃泉母子情第035章 楚莫熬伐絞 鄭公突侵宋第035章 楚莫熬伐絞 鄭公突侵宋第025章 亂世君臣惡 五父弒兄侄第003章 襄公戰岐山 文公集周民第055章 鄭勤王失政 陳殺子落恨第035章 楚莫熬伐絞 鄭公突侵宋第023章 秦室入中原 周王謀天下第036章 姬突鬧九洲 屈暇隕羅地第012章 鄭燕戰制邑 宋兵圍長葛第005章 鄢地手足殘 黃泉母子情第011章 衛石臘滅親 晉莊伯逆君第008章 魯莒釋前嫌 鄭衛復興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