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璟也算是有驚無險地回到了城頭,但眼看着到嘴的鴨子都飛了,蒙古人也是羣情激奮,怒火都瘋狂宣泄到了城頭的守軍身上!
楊璟被內等子虞侯救回來之後,高泰祥和段智實等人都上前掩護,衆守將卻看着內等子虞侯。
此時他的短棍上全都是鮮血,滴滴答答血淋淋,無論是守將還是尋常士兵,大家都感到有些不滿。
因爲內等子虞侯分明有萬人敵的本事,如果他能夠在城頭堅守,蒙古蠻子或許就沒辦法得逞了。
然而將楊璟救下之後,內等子虞侯便擦拭乾淨短棍,默默地退到了一邊,就好像這場戰事與他完全沒有關係一般。
事實上高泰祥已經知道這位內等子虞侯的身份,他也知道這場戰爭確實與這名絕世高手沒有任何的關係。
令他震驚的是,保護大宋皇帝的死士,竟然會爲了楊璟而深入地陣,保護大宋皇帝的這名死士,竟然拼死在保護楊璟!
雖然早知道楊璟在使節團之中已經佔據了主導地位,但高泰祥還是感到有些不可思議。
他也知道這種事情無法強求,只是好生將楊璟掩護到了城頭,楊璟渾身插滿了暗箭,見得高泰祥,便急迫地問道:“這裡怕是守不住了,那邊還沒準備好嗎?”
高泰祥看了看楊璟,而後回答道:“高熾那邊已經結束,不過...不過王爺的御駕已經登上城頭,還需要準備,否則只有前功盡棄了...”
楊璟頓時皺了眉頭,朝高泰祥道:“咱們還需要守多久?”
高泰祥輕輕搖了搖頭,而後才朝楊璟答道:“約莫還需要半個時辰...”
楊璟不由露出憤懣的表情來,高泰祥也有些不滿,而西海侯段智實則有些羞愧。
“王爺能夠登上城頭,對咱們的弟兄們而言,便是最大的鼓舞,這邊是反敗爲勝的契機...”
楊璟素來沉穩,喜怒不形於色,甚至很少大聲說話,可此時也由不得罵出口來。
“再守半個時辰,這裡的守軍將全軍覆滅,他段興智即便登上城頭,也只能等着被蠻子亂刀砍死,還鼓舞個球的士氣!”
楊璟雖然是大宋使節,但也不能直呼大理王的名諱,此時他如此罵着,難免有些大不敬,若是在之前,段智實說不定會怪罪楊璟,但親自加入戰鬥之後,他也終於明白,爲何楊璟和劉漢超這兩個漢人,能夠獲得大理守軍愛戴的原因。
而且他也知道,楊璟一直是這場戰爭的策劃者,對於這場戰爭的作用,絲毫不亞於大理相國高泰祥。
所以他最終還是選擇了沉默,楊璟似乎也意識到自己有些居功自傲的嫌疑,便朝高泰祥道:“相國,咱們再守一刻鐘,一刻鐘之後開始撤退,讓高熾的人都準備好便是。”
高泰祥想了想,也只能點了點頭,因爲他知道,楊璟的建議是對的,就如同他建議將精銳的僧兵派到蒼山的山口一樣。
起初楊璟要高熾調離龍首關,將精銳的幾千僧兵全部帶走,卻枯守在蒼山的山口,一直持續了三天,蒙古蠻子的沒有繞路,也沒有偷襲。
在那個時候,漫說守軍中的諸多參將,便是高泰祥自己,也都開始質疑,認爲楊璟不顧大局,只憑着自己的推測,便讓高熾帶走精銳。
若蒙古蠻子最終沒有從蒼山繞路,便白白浪費了高熾的那幾千僧兵,龍首關的失守,楊璟便是最大的罪人!
然而就在今天破曉時分,高熾的人終於傳來了捷報,上萬蒙古蠻子果然翻越蒼山,從那隱秘的捷徑偷渡,想要瞞天過海暗度陳倉。
結果剛剛越過山口,便遭到了高熾的僧兵埋伏,死傷數千人,許多人在逃亡的途中,墜落山崖,一萬多蠻子竟然所剩無幾!
事情便如楊璟事先預判的那般,那些蒙古細作和搜糧隊能夠通過蒼山捷徑,繞過龍首關,在龍首關遭遇頑強的抵抗之後,急功近利的蒙古人,果然選擇了蒼山作爲突破口!
而蒼山的山口如同葫蘆口一般,那山腳下的山口,就如同紮緊的布袋口子,易守難攻,最適合埋伏,高熾帶着僧兵,幾乎沒有太大的傷亡,便大獲全勝,可謂四兩撥千斤!
捷報傳來,高泰祥對楊璟更是刮目相看,當然了,這也得益於他的雄才偉略和高瞻遠矚,如果不是他信任楊璟,根本就不可能讓高熾帶走數千僧兵。
在守城的過程中,高泰祥也有好幾次想要將高熾和僧兵給調回來,也多虧了楊璟極力反對,這纔沒有成行,否則僧兵被撤回,蒙古蠻子從山口下來,會師之後便能直搗王都,他高泰祥可就是罪人了!
由於楊璟的預測都已經應驗,所以高泰祥對楊璟的戰略也不再反對,因爲他心裡很清楚,如果這裡的守軍都死光了,最後一道城牆即便能夠守下來,蒙古人即便選擇退兵,大理國的家底也就真的會在這裡耗乾淨。
大理王段興智的安危固然重要,但既然選擇了“御駕親征”,既然選擇登上城頭,那麼段興智早就該有這樣的覺悟,而不是爲了自己的儀仗,而讓守軍大量死傷。
所以一刻鐘之後,高泰祥果斷地選擇了放棄第四道城牆,率領守軍往最後一道壁壘撤退!
蒙古人因爲最終無法殺死楊璟而感到憤怒和憋屈,這股怨氣自然要撒在守軍的身上!
他們越過城牆,如潮水一般掩殺,在經歷了三天三夜的士氣低迷之後,此時竟然又有了一些士氣如虹的意思!
而此時的第五道城牆上,大理王的儀仗已經抵達城頭,趙京尹陪着大理王段興智,就坐在高高的城樓裡頭。
因爲兩道城牆相隔並不遠,他們一直能夠看到第四座城牆所發生的事情,而探子斥候也不斷來回遞送實時情報,所以段興智也能夠及時瞭解戰況。
大理的文武百官就在城樓裡頭,他們同樣聽着戰報,聽着劉漢超以血肉之軀堵住城門的壯舉,聽着楊璟於屍山血海之中追殺蒙古敵將的慘烈!
守軍的斥候們早已將這三天三夜裡的狀況作了彙報,段興智也是驚歎連連,而趙京尹卻有些沉默。
他並非嫉妒楊璟和劉漢超,因爲他沒有這個本事,即便有這樣的本事,他也未必敢這樣做。
作爲大宋正使,他本該感到倍兒有面子,因爲楊璟乃是副使,大理能夠支撐到現在,楊璟可謂功不可沒。
可從另一方面來說,趙京尹是奔着和談的目的來的,此時大理破釜沉舟,想要跟蒙古人和談是不可能的事情,他的出使任務也早早地宣告了失敗。
然而他卻得到了最高規格的待遇,陪着大理王,在審視着戰場,雖然任務失敗了,但趙京尹的心性卻發生了極大的轉變。
這纔是他感到最爲難的地方,也是他沉默的原因之一。
他對楊璟抱着成見而來的,早在未抵達矩州之時,他對楊璟就已經沒有甚麼好感。
即便楊璟救了他,即便楊璟在石城軍替他洗刷了冤屈,又掌控着他的恥辱把柄,但趙京尹都沒有感到太過信服。
直到他親眼看到楊璟浴血奮戰,他才體會到,爲何劉漢超等人會誓死追隨楊璟。
楊璟絕不是一個只懂賣命而沒有腦子的莽夫,但很多時候他都會挺身而出,即便明知道兇險異常,卻仍舊親自去驗證自己的推測和預判,因爲楊璟不能讓別人來爲自己的失誤買單。
趙京尹真正感到驚惶的是,在這一路出使過程中,他由一個抱有成見,對楊璟恨之入骨的人,變成了由心支持楊璟,信服楊璟的人,這纔是讓他感到最惶恐的原因!
楊璟看起來並沒有甚麼霸氣,也沒有甚麼領袖氣質,許多時候都平易近人,將身邊的夥伴當成兄弟姐妹,真誠以待。
可就是這種氣質,卻很容易讓人信服他,只要你給自己一個機會,給楊璟一個機會,真正深入地接觸到楊璟,就會不自覺地被他的行爲所折服!
高泰祥如是,段智實如是,他趙京尹也是一樣!
當斥候們傳來消息,說是相國與楊璟等人已經進入最後一座城門,守軍也都順利退回來之後,便是大理王段興智,都站了起來,領着文武百官,下了城樓,到城門來迎接相國高泰祥與大宋副使楊璟等人。
當他們看到楊璟等人之時,所有人都沉默了。
高泰祥身爲堂堂相國,此時渾身浴血,身上還插着羽箭,而楊璟金甲碎裂,臉上的黑鐵面甲仍舊帶着,身上卻插了足足二三十支暗箭,箭桿已經被削斷,箭頭和剩餘的箭桿卻仍舊曆歷在目!
而劉漢超早已成爲一個血人,渾身上下便只有一雙眼睛是清晰分明的,西海侯段智實也都渾身是傷。
若果說楊璟、劉漢超和高泰祥都無法撼動你的心靈,只能說明這些文武百官早已麻木不仁,可連酒肉王爺段智實,都親自上陣殺敵,而且身負重傷卻沒有叫喚,反而展現出鐵血姿態來,這就不得不讓人動容了。
一個絕世戰將衝鋒陷陣殺敵,與一個軟弱無力的人突然爆發出英雄的氣概來,拼着付出生命也要當英雄,二者間哪個更能打動人心?
段興智快步上前,被絆了一腳,顯得有些窩囊,當他並沒有太多的尷尬,直接走到了高泰祥的面前來,眼眶當即就溼潤了。
“相國,爾等便是我大理的長城壁壘啊!”
他拖着高泰祥的手,蟒袍上沾染了血跡,卻彷彿毫無察覺一般,從這一點來看,段興智也並沒有任何昏庸的跡象,也算是大理人的福氣了。
高泰祥並未居功自傲,就如同他掌控着大理的軍政,卻仍舊對段興智忠心耿耿,他如往常一般跪下行禮,而段興智卻沒有及時扶住,結結實實受了高泰祥這一禮。
楊璟頓時看出了些甚麼,心中也只是嘆息,他擡頭看了看城牆,但見得杜可豐等人已經在城頭上準備就緒,楊璟不由露出微笑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