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雁門奇襲

甄宓爲鄭綸帶來了家族中最幹練的商業人才,最意外也最讓人興奮的則是趙雲的到來,早在界橋初遇之時,鄭綸和郭嘉都隱隱地將趙雲的到來看成是一個具有特殊意義的標誌,也就是說,此時的鄭綸將正式成爲天下諸侯之一。

趙雲在界橋曾經與華雄、俞涉交戰,隨後又與典韋惡戰邯鄲,衆將對趙雲的勇猛可謂心服口服,因此趙雲剛到幷州便受到了最優厚的待遇,幾與華雄並列,舊將之中從無任何抱怨,彷彿趙雲早就是破虜軍的一員,除了新近加入的徐晃。

徐晃、太史慈、趙雲三人年齡相仿,同樣武藝出衆;太史慈稍稍年長,又久隨鄭綸,雖然沒有跟趙雲交手,但是太史慈對華雄、典韋以及鄭綸的目光卻是有着近乎盲目的信任。徐晃則不然,以爲趙雲是憑藉甄宓的關係纔得到了鄭綸的重視,只有他對趙雲還有着相當程度的保留。趙雲卻不計較,只是一笑置之。

張燕雖然佔領了中山郡,卻未放棄雁門關;雁門關是連接長城的最關鍵的要塞之一,長城以北就是廣闊的草原,曾經的草原霸主匈奴雖然已經衰落,卻仍然是中原最大的威脅。郭嘉幾乎可以斷定,張燕早晚都會利用匈奴的力量來扭轉困境,因此攻拔雁門關,切斷張燕與匈奴的聯繫,變得異常緊迫。

鄭綸點將,“從陽曲到雁門關,遠涉數百里;況且現在雁門情況尚不明朗,若被賊人知悉,必走長城以北引匈奴南下。須得一智勇之士爲將,不知哪位將軍願往?”

華雄鎮守晉陽,典韋的職責是率領前鋒營、突擊營守衛鄭綸以及衆位先生的安全,太史慈遠在壽陽。鄭綸的目光當然落在徐晃和趙雲的身上。

徐晃見趙雲不語,傲然出列,“末將不才,願提一旅之師,急襲雁門。”

鄭綸很高興,“有公明去襲雁門,必可成功。”

徐晃有意無意地瞥了一眼趙雲,趙雲默然,若有所思。徐晃即刻出營,點起三千步兵和新組建的兩千騎兵,一路急行突擊雁門。

鄭綸對趙雲道,“本來奉孝是想讓子龍和公明各引一枝軍馬,分兩路北進,先入關者爲勝。”

趙雲淡然一笑,“雲本不欲爭功,若與公明競爭,彼此若求功心切,貿然急進,一旦發生意外情況,只怕于軍不利。既然軍師有此意,雲願率三千軍在後接應,若公明順利取關,我便北上長城,過桑乾、馬邑,重設狼煙烽火。”

郭嘉肅然而起,“昔日在界橋時,伯純對我說,子龍有絕世之資。前者硬撼典韋,今又有如此胸襟見地,我方全信。”

鄭綸卻還沒有完全意識到趙雲的用意,匈奴曾經是威脅了兩漢數百年最強悍的敵人,然而烏桓、鮮卑、羌族等遊牧民族逐漸壯大的同時,匈奴卻屢屢被內亂削弱,因此在黃巾起義爆發之後,匈奴都一直無力南侵,邊塞的守衛竟也廢除了許多要塞。趙雲對匈奴的威脅有着非常深刻的體會,只有全面控制長城的防禦,才能從根本上有效地遏制匈奴的入侵。

張燕派了兩萬人駐守雁門,並且留下了大洪、張白騎兩個久居北地的驍將坐鎮。徐晃猜到張燕很可能已經勾結匈奴,一定會把防禦的重心全部放在南塞,便用三千步兵從正面吸引敵人注意,親率兩千騎兵繞道長城從雁門關北突然殺出。大洪、張白騎二人措手不及,皆被徐晃斬首,兩萬守軍失去指揮,立刻分崩離析。徐晃收降兵得一萬餘人,威震塞北。

趙雲得知徐晃順利佔領雁門,馬上翻越趙國長城,在與燕國長城連接段突擊馬邑。不料匈奴大軍已經出動,不但佔領了馬邑,而且源源不斷地從馬邑突破口進駐桑乾,離雁門關僅有兩百里!

趙雲見事不妙,立即在烽火臺上點燃狼煙,綿延數百里中,但凡沒有被廢棄的關隘一起響應,消息很快傳遞到了各處邊塞守軍。趙雲引軍回雁門,通知徐晃早做準備,徐晃大驚,急忙登高而望,只見狼煙四起,從正面而來的匈奴騎兵不計其數!

趙雲告訴徐晃,長城守軍人數已經不足以應付數百里的戰線,只有在雁門關痛擊匈奴,纔有可能迫使匈奴打消入侵的計劃,可是兩人手中能動用的兵力不滿兩萬,而且有一半多還是新收編的黑山軍,形勢極其嚴峻。

徐晃馬上派人前往晉陽通知鄭綸調集軍隊救援,此時也顧不得許多,與趙雲一起商議對策。趙雲認爲,桑乾的匈奴大軍總數應該在十萬左右,如果按照原計劃,他們會從雁門關得到張燕的幫助一舉突破;但是匈奴大軍顯然還處於集結階段,他們不知道雁門關的通道已經關閉,因此可以派黑山軍的降將告訴匈奴人,讓他們把突破口轉移到燕趙長城的結合部,也就是桑乾以西的金山。金山的地勢非常險要,燕趙長城一南一北相連,形成了一個馬蹄形,是最理想的伏擊地點。

徐晃仔細研究了地形,很快就全面認可了趙雲的作戰方案,立即着手準備。趙雲完全把自己放在了一個次要的地位,處處徵詢徐晃的意見,相處數日,兩人的關係大大改善。趙雲親自跟隨黑山軍降將前往桑乾,匈奴人南下的目的主要是掠奪物資,並不誠心幫助張燕、公孫瓚對抗袁紹,因此突破地點往西移動,從而可以避開與袁紹的正面交鋒,正中下懷。

五日後,匈奴大軍傾巢而動,全面西進金山。

長城守軍立即發動最頑強的抵抗,從金山向燕趙長城延展十餘里長的戰線上,強弩的威力發揮到了極至!十數萬匈奴大軍一下子就被打懵了,徐晃、趙雲親率一路騎兵殺關而出,如同兩道旋風,銳不可當。

新單于須卜骨都侯在政變後趕走於夫羅單于,在極短的時間內統一南匈奴各部,勢力迅速壯大。指揮匈奴大軍的右賢王,則是單于手下最可依賴的力量,部族勇士個個精於騎射,但是遭遇到趙雲、徐晃的意外攻擊,卻有些手足失措。右賢王驚呼,“南人中何時出現瞭如此厲害的軍隊?”

趙雲、徐晃神勇異常,匈奴勇士中幾無一戰之將,右賢王驚恐,急忙下令全軍撤回桑乾,並且派人找去中山質問張燕。

趙雲與徐晃一商議,要想憑藉長城來對抗十幾萬匈奴大軍,幾無可能,就算是鄭綸出動了幷州所有的戰力,只怕也是杯水車薪。對此,郭嘉也是有心無力,只能冀望於匈奴無法突破長城而暫時撤退,然而張燕和公孫瓚是絕對不會錯過這個機會,公孫瓚悍然放棄了對燕長城的守衛,十萬匈奴大軍長驅直入,兵鋒直逼漁陽。

與此同時,意外再次發生。

楊奉也被劉協逼出了洛陽,無處容身之下,重新回到馮翊會合韓暹,一說起皇帝無信,各自憤恨。兩人決定將白波軍轉移到上郡,靠近河套,恰好匈奴單于在東線受挫,親自率領大軍企圖在西線尋找戰機。雙方一拍即合,楊奉、韓暹打開了長城缺口,匈奴大軍得以扣關,不料河套之南早就被連年戰禍侵擾得殘破不堪,匈奴人竟一路直逼高陵、馮翊,與長安僅隔了黃河,洛陽城中的劉協頓時驚慌失措,忙找楊彪、朱雋商量對策。

老辣的朱雋很快就發現,在北方諸侯中,只有鄭綸取得了雁門大捷,也正是這個勝利迫使匈奴從東、西長城突破,而且南侵之後,兩路匈奴軍都在刻意避開幷州。國家民族大義在前,朱雋果斷地舉薦了兩個具備抵禦匈奴的人選。

第23章 血戰磐河第116章 黃河分兵第13章 飛熊鐵軍第14章 蔡氏父女第93章 各懷心思第73章 兗州決斷第54章 破虜鋒芒第122章 待我如故第39章 世人負我第84章 司農朱雋第52章 異軍突起第69章 再入長安第37章 南轅北轍第108章 分瓦漸解第67章 二虎相鬥第109章 宿怨爭衡第35章 白虎之威第59章 不戰而定第16章 急轉直下第102章 一波未平第44章 販夫走卒第88章 白髮征夫第51章 東平太守第42章 殺戮夢魘第30章 安平客棧第8章 潛伏使命第116章 黃河分兵第102章 一波未平第56章 寧陽相會第24章 走馬擇主第102章 一波未平第48章 暗潮涌動第111章 單騎虎膽第94章 胡笳聲斷第70章 棋風如人第8章 潛伏使命第97章 落尾神箭第67章 二虎相鬥第93章 各懷心思第88章 白髮征夫第122章 待我如故第111章 單騎虎膽第119章 愛之第76章 柳暗花明第120章 無需多問第24章 走馬擇主第82章 新仇舊恨第66章 激將出擊第9章 洛陽故舊第46章 閉月添愁第79章 癡情蔡琰第6章 調虎離山第6章 調虎離山第9章 洛陽故舊第23章 血戰磐河第97章 落尾神箭第35章 白虎之威第113章 朔方領主第50章 意外收穫第22章 穎川疑雲第106章 靈鳥之助第28章 屯兵博陵第112章 英雄無敵第10章 適閒雅居第34章 馬不停蹄第20章 李代桃僵第102章 一波未平第108章 分瓦漸解第61章 弓弩之道第85章 倒行逆施第56章 寧陽相會第37章 南轅北轍第108章 分瓦漸解第52章 異軍突起第48章 暗潮涌動第98章 難竟之功第67章 二虎相鬥第82章 新仇舊恨第4章 將計就計第31章 安平校尉第30章 安平客棧第104章 恩威並施第87章 雁門奇襲第64章 二將歸心第5章 倉促上陣第6章 調虎離山第10章 適閒雅居第74章 青皇促駕第85章 倒行逆施第110章 奮勇短兵第35章 白虎之威第67章 二虎相鬥第100章 病從口入第53章 銜枚夜襲第19章 穎川四士第86章 中山龍嘯第112章 英雄無敵第58章 山陽戰略
第23章 血戰磐河第116章 黃河分兵第13章 飛熊鐵軍第14章 蔡氏父女第93章 各懷心思第73章 兗州決斷第54章 破虜鋒芒第122章 待我如故第39章 世人負我第84章 司農朱雋第52章 異軍突起第69章 再入長安第37章 南轅北轍第108章 分瓦漸解第67章 二虎相鬥第109章 宿怨爭衡第35章 白虎之威第59章 不戰而定第16章 急轉直下第102章 一波未平第44章 販夫走卒第88章 白髮征夫第51章 東平太守第42章 殺戮夢魘第30章 安平客棧第8章 潛伏使命第116章 黃河分兵第102章 一波未平第56章 寧陽相會第24章 走馬擇主第102章 一波未平第48章 暗潮涌動第111章 單騎虎膽第94章 胡笳聲斷第70章 棋風如人第8章 潛伏使命第97章 落尾神箭第67章 二虎相鬥第93章 各懷心思第88章 白髮征夫第122章 待我如故第111章 單騎虎膽第119章 愛之第76章 柳暗花明第120章 無需多問第24章 走馬擇主第82章 新仇舊恨第66章 激將出擊第9章 洛陽故舊第46章 閉月添愁第79章 癡情蔡琰第6章 調虎離山第6章 調虎離山第9章 洛陽故舊第23章 血戰磐河第97章 落尾神箭第35章 白虎之威第113章 朔方領主第50章 意外收穫第22章 穎川疑雲第106章 靈鳥之助第28章 屯兵博陵第112章 英雄無敵第10章 適閒雅居第34章 馬不停蹄第20章 李代桃僵第102章 一波未平第108章 分瓦漸解第61章 弓弩之道第85章 倒行逆施第56章 寧陽相會第37章 南轅北轍第108章 分瓦漸解第52章 異軍突起第48章 暗潮涌動第98章 難竟之功第67章 二虎相鬥第82章 新仇舊恨第4章 將計就計第31章 安平校尉第30章 安平客棧第104章 恩威並施第87章 雁門奇襲第64章 二將歸心第5章 倉促上陣第6章 調虎離山第10章 適閒雅居第74章 青皇促駕第85章 倒行逆施第110章 奮勇短兵第35章 白虎之威第67章 二虎相鬥第100章 病從口入第53章 銜枚夜襲第19章 穎川四士第86章 中山龍嘯第112章 英雄無敵第58章 山陽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