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節 一致(上)

相比鄧名前世的咒水之難,這次莽白髮動的時間不但晚上了幾個月,而且也是縮小版的。包括馬吉翔在內的大明內閣以及沐天波在內的勳貴,緬甸僭王都沒有敢於殺害而是把他們關押了起來。現在明廷的形勢不像鄧名前世那麼絕望,莽白也不想把事情做絕,總體的局勢是清強明弱,緬甸認爲清軍最終會取得勝利,而暫時不把事情做絕有助於安撫尚有一些實力的李定國、白文選,讓明軍投鼠忌器。

至於明軍可能做出的反應,莽白認爲有吳三桂強大的軍事壓力,明軍沒有力量開闢新的戰場。若是明軍派小股部隊來緬甸,緬甸是本土作戰,莽白覺得沒有什麼可怕的。

現在莽白麪臨的壓力也很大,因爲明廷遲遲不肯承認他的地位,清廷也不肯承認,這對弒兄自立的莽白來說不是利好消息。斟酌再三,莽白覺得與其懇求已經棄國流亡的大明天子,還不如寄希望於十分中國有其九的清廷。在發動縮小版的咒水之難,軟禁了大明天子和內閣後,莽白就縱兵掠奪大明天子的行營,用永曆攜帶來的財產賞賜跟隨他的手下。

逃回昆明的大明御林軍軍官向李定國哭訴,稱天子行營被掠奪一空,宮女和閣老、勳貴的女眷也都被緬甸人奪去,至於御林軍官兵更是全被抓走,估計已經被支持莽白的緬甸貴戚瓜分,成爲他們的奴隸。

“你們出境之時爲何要丟下武器?”李定國恨鐵不成鋼地怒斥道。跟隨永曆天子的御林軍有三千甲士,他們的實力比忠於莽白的緬甸軍隊還要強大,但是逃入緬甸的時候把器械甲冑統統拋棄在關口上;進入緬甸後閣老、勳貴終日聚賭,軍官們也上行下效,御林軍既沒有武裝也沒有鬥志和軍紀。莽白髮動咒水之難的時候,閣老和文武官員束手就擒,只有沐天波一個人試圖抵抗。沐天波不得不從緬甸兵手中搶奪武器自衛,但孤掌難鳴也很快被制服,和馬吉翔他們一起被關押了起來。

“這是聖上的命令啊。”御林軍軍官嚎啕大哭。他孤身逃回,家人和手下也都失陷在緬甸。

李定國狠狠地瞪了這個軍官一眼。當初爲了顯示自己和孫可望不一樣,他不但同意天子招募御林侍衛,還力排衆議,爲他們提供了大量的裝備。這激起了西營將士的不滿,秦系和蜀系的西營將領還在背地裡發牢騷,稱李定國不是西營的王子了,忘本了,真心實意地想做大明的晉王了。而最後在清軍襲來的時候,重金打造的御林軍不但沒有像李定國盼望的那樣協助抵抗,而是拋下全部裝備逃出國去,現在居然連保衛天子這個最基本的任務都無法完成:“事情經過到底如何,你詳細說來。”

“莽白這個賊,他說要和閣老們立誓,約閣老、勳臣們去咒水河飲咒水發誓……”御林軍軍官收住悲聲,哭哭啼啼地說起來。

“你們就信了?”李定國不客氣地打斷了他的敘述:“莽白連他親哥哥都下得去手,桀驁不馴,你們就相信他突然變成吃素的菩薩了?”

“聖上和元輔都是懷疑的。”

“那你們做了什麼防備?”李定國一句話就把御林軍軍官問得啞口無言。

重建御林軍的時候,秦系孫可望的舊部當然不能用,但是李定國推薦的勇士,如趙天霸等晉王府銳士也不能讓朝廷放心,所以永曆君臣挑選的都是那些和西營完全沒有關係的人,軍官也都是殘餘的勳貴子弟,或是特別善於向首輔馬吉翔和閣老們拍馬屁的人。

咒水之難前,流亡朝廷雖然對莽白不放心,但手中的軍隊完全指望不上,所以最後只能寄希望於莽白是真心實意的忠於大明,閣老和勳貴們赤手空拳地去和緬甸軍隊見面。

“在三千羽林郎的眼前,閣老和重臣被幾百個緬兵抓走了,然後坐視他們劫掠御營,擄走宮人和重臣的眷屬,皇上養你們到底有何用處?”李定國越聽越氣,差點就喝令把這個逃回來的御林軍軍官推出去斬了。但想想這畢竟是天子的親軍,到底該如何處置還輪不到一個親王來決定。李定國身處是非之地,關於他的謠言從來沒有停過,鄭成功等人也一直心懷狐疑,隨時準備在西營篡逆後擁戴新君。爲了穩定人心,李定國對永曆如何組織御林軍不聞不問,也忍受了御史團對他連篇累牘的彈劾,還爲此一次次上表請罪。現在要是殺了皇帝的親軍,不知道謠言會傳成什麼樣。

“你們是天子親軍,看着閣老們被緬甸人抓走也就算了,居然還束手就擒去給緬甸人當奴隸,真是把堂堂天朝的臉面都丟光了。”李定國雖然不殺人,但心中的怒氣還是難以遏制。要是永曆當初聽他的,用西營能征慣戰的強兵做護衛,就算流落異國又何至於如此任人宰割:“歸根結底,還是因爲你們毫無廉恥地把盔甲都扔了!身爲護衛天子的武人,連安身立命的武器都能棄若敝履,緬人又怎麼會畏懼你們?他們一眼就把你們的虛實看破了!”

御林軍軍官被李定國罵得擡不起頭來,最後只能趴在地上嗚咽,懇求晉王發兵拯救御林軍的同僚和他們的家眷。

“好了,你先下去休息吧,你千辛萬苦逃回來報信,可見尚有忠義之心。”大怒過後,李定國胸膛裡滿滿的全是無能爲力之感,國難深重,天子、內閣如此軟弱,如何能驅逐韃虜,恢復國土?

旁聽的白文選等人也都是滿心的鄙夷,而馬寶、賀九義臉上更是毫不隱諱的蔑視之色。賀九義此時更加覺得李定國當年反對孫可望毫無道理,爲了扶持這樣一個大明天子,就讓西營內部反目成仇,還不如支持秦王登基呢。

不過賀九義還算有點腦子,知道現在不是火上澆油的時候。等御林軍軍官走後,賀九義全當不知道緬甸發生的事情一般,向李定國抱拳道:“大王,軍隊已經準備停當,敢問何時發兵貴州?”

“還去貴州做什麼?派出探馬偵查緬兵佈防,準備檄文,告訴他們我們要出兵迎回天子,讓緬兵休要阻擋我軍兵鋒,否則某怪我們心狠手辣。”李定國沒好氣地說道。

“大王,”馬寶雖然不是秦系將領,但也忍不住大聲問道:“我們真要出兵去救元輔他們嗎?”

“事關朝廷安危,豈能馬虎?”李定國臉色一沉,喝道:“還不快去準備!”

西營中的暗流李定國當然心知肚明,但他還是必須要對此事作出反應。衆將嘟嘟囔囔地去準備徵緬事宜了,只有白文選這個老戰友獨自留下。

“扶不起來的天子啊。”見營帳裡再也沒有別人後,白文選嘆息道。咒水之難的消息傳開,永曆朝廷的威信就會再次受到沉重的打擊,而與他慼慼相關的晉王,也會遭到嚴重的損害。西營內部官兵更會進一步質疑李定國無條件擁戴永曆的決策。

“那也是天子。”李定國苦笑一聲。他知道西營將士本來就對永曆沒有什麼忠心,天子棄國後,李定國以犧牲自己的威望爲代價,繼續維持着永曆朝廷的權威。再這麼下去,無論李定國的人脈、威望多麼雄厚,遲早要在這個無底洞裡消耗得一乾二淨。

“確實。”白文選點點頭。作爲李定國的義兄弟和最親密的戰友,他能夠理解李定國的所爲。永曆是維持抗清聯盟表面團結的最後一面旗幟,如果永曆真的出了事故,那抗清聯盟會發生什麼變故難以預料。要是有人懷疑李定國也背叛了朝廷,那因爲忠於明朝而投效鄭成功、張煌言軍中的人可能就會視西營爲仇寇,悲觀失望的人甚至可能失去所有繼續抵抗的鬥志,向清廷投降。

不過即使能夠理解李定國的苦心,危如累卵的抗清聯盟也經不起大風大浪了,白文選心中的失望依然。

“如果不是爲了晉王……”白文選在心裡默默唸叨着,現在他對永曆朝廷的忠誠,完全是衝着李定國的威信在勉強維持,如果再有類似的情況發生,白文選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繼續效忠永曆。

“派人去成都,把快馬都帶上。”李定國身心俱疲,在吳三桂的壓力下他根本無法出動大軍去解救朝廷,他迫切需要盟友的支援。即使只有政治上的支援也好,以便繼續維繫雲南明軍對朝廷的忠誠,從而保存岌岌可危的抗清聯盟:“全速趕去通知保國公(鄧名剛剛得到的爵位),讓保國公趕快聲討緬人的無恥犯上。”

“那貴州呢?”

李定國無力地搖搖頭:“軍心不穩,安家我們是幫不上忙了。”

……

貴陽的清軍得知咒水之難的消息後,吳三桂哈哈大笑:“本王本來還準備了三萬人馬,防着李定國不顧和安家的舊怨來攪和本王的大計。好!莽白果然好得很,本王可以把這些兵馬也用去收拾安水西了,過年前就解決了這個心腹大患。”()

第58節 斷後(上)第2節 目標(上)第10節 決議(上)第23節 代理(下)第31節 戰備第39節 王佐(上)第6節 勇士第60節 算盤(上)第11節 攻勢(下)第47節 情報(下)第34節 糊塗(下)第26節 生意(上)第23節 援助第51節 救援第3節 援軍第14節 算賬第8節 震怒(上)第18節 詔書(下)第12節 強渡(上)第25節 駭浪(上)第46節 證券(下)第34節 問候(下)第32節 爭奪(下)第51節 救援第58節 戰書第32節 血戰(上)第46節 接觸第44節 先行第6節 密議(上)第36節 備戰第9節 海權第4節 一致(上)第64節 平息(下)第27節 得兼第14節 彈盡(下)第44節 退意第62節 蠢動(下)第32節 血戰(上)第24節 洞悉第25節 矇蔽第37節 立碑第43節 風向(下)第31節 胥吏第58節 遺孤第51節 救援第29節 搏鬥(上)第10節 決議(下)第56節 推測第26節 生意(上)第46節 計劃第51節 緊俏第14節 肉票第68節 混亂(下)第40節 登陸第43節 續戰(下)第29節 功名第40節 泥潭(上)第48節 打賭第25節 棄軍第51節 求戰(上)第63節 黃雀(上)第2節 VIP第45節 合作第17節 隱姓第31節 呆仗(上)第30節 賽跑第54節 投機(下)第54節 迂迴第29節 功名第35節 表態第14節 強攻(上)第54節 投機(上)第50節 金磚第36節 備戰第28節 借刀第45節 突破(上)第56節 宣戰(上)第20節 合夥第17節 堅壁第46節 脫逃(上)第28節 城前(下)第43節 靖難(上)第68節 混亂(下)第52節 反擊第27節 反攻第51節 晚宴第10節 鎖喉(上)第19節 感慨(下)第29節 統一(下)第51節 求戰(上)第16節 攀談(下)第52節 私心第11節 攻勢(下)第14節 肉票第50節 誤判(上)第35節 面談第51節 保衛(下)第46節 證券(下)第31節 名將第6節 密議(下)
第58節 斷後(上)第2節 目標(上)第10節 決議(上)第23節 代理(下)第31節 戰備第39節 王佐(上)第6節 勇士第60節 算盤(上)第11節 攻勢(下)第47節 情報(下)第34節 糊塗(下)第26節 生意(上)第23節 援助第51節 救援第3節 援軍第14節 算賬第8節 震怒(上)第18節 詔書(下)第12節 強渡(上)第25節 駭浪(上)第46節 證券(下)第34節 問候(下)第32節 爭奪(下)第51節 救援第58節 戰書第32節 血戰(上)第46節 接觸第44節 先行第6節 密議(上)第36節 備戰第9節 海權第4節 一致(上)第64節 平息(下)第27節 得兼第14節 彈盡(下)第44節 退意第62節 蠢動(下)第32節 血戰(上)第24節 洞悉第25節 矇蔽第37節 立碑第43節 風向(下)第31節 胥吏第58節 遺孤第51節 救援第29節 搏鬥(上)第10節 決議(下)第56節 推測第26節 生意(上)第46節 計劃第51節 緊俏第14節 肉票第68節 混亂(下)第40節 登陸第43節 續戰(下)第29節 功名第40節 泥潭(上)第48節 打賭第25節 棄軍第51節 求戰(上)第63節 黃雀(上)第2節 VIP第45節 合作第17節 隱姓第31節 呆仗(上)第30節 賽跑第54節 投機(下)第54節 迂迴第29節 功名第35節 表態第14節 強攻(上)第54節 投機(上)第50節 金磚第36節 備戰第28節 借刀第45節 突破(上)第56節 宣戰(上)第20節 合夥第17節 堅壁第46節 脫逃(上)第28節 城前(下)第43節 靖難(上)第68節 混亂(下)第52節 反擊第27節 反攻第51節 晚宴第10節 鎖喉(上)第19節 感慨(下)第29節 統一(下)第51節 求戰(上)第16節 攀談(下)第52節 私心第11節 攻勢(下)第14節 肉票第50節 誤判(上)第35節 面談第51節 保衛(下)第46節 證券(下)第31節 名將第6節 密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