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節 面談

熊蘭一時間拿不出什麼更好的辦法,劉晉戈也沒有了主意,見狀鄧名就讓他們回去再想,反正鄧名絕對要維持紙幣的信用。

幾天後,鄧名又召集了心腹們議事,熊蘭這次也有機會參加,雖然衛士們都對他顯得有些輕蔑,但熊蘭也不在乎。

首先談到的還是經濟問題,見鄧名如此爲難,就有人提出採用專賣的辦法來回收發出去的欠條。鹽鐵不必說,包括農具、布匹、衣服在內的所有生活資料和生產資料都由都府衙門負責生產,一概不許平民自行買賣,而所有這些物資都要收欠條。

話還沒有說完,任堂就率先表示反對:“鹽鐵也就罷了,但其他的東西怎麼可能都由我們來組織生產?如果衣服做得不夠,那麼就會有百姓受凍;如果農具不夠,那就會影響生產。如果做得太多又該怎麼辦?”

“每個人都必須買,按人頭算。”提出建議的那個衛士還有些不服氣。

任堂冷笑了一聲,這時其他人也聽出不妥來:“這不是變相收稅嗎?收重稅不就和提督的意思相違背了嗎?”

“不光有這個問題,我們現在鐵、布都有限,棉花還要靠從湖廣走私這個供應給軍隊的盔甲和武器不同,做一大堆用不了的東西出來,我們有那麼多的生鐵和棉花好浪費嗎?”任堂大聲反駁道,轉過頭對鄧名說道:“此事玩玩不可。”

鄧名感覺這聽起來有點像配給制,他感覺在物資相當匱乏的情況下倒也不是完全不可行,不過那需要相當精密的計算,負責執行的官僚系統也需要經驗和效率。但無論是數學人才還是官吏人才,鄧名眼下都比生鐵和棉花更缺乏。

趙天霸猶豫了片刻,也說出了他的看法:“當年孫可望倒是用類似的辦法治理過雲貴……”

據趙天霸介紹,孫可望就曾建立過大批的工房,如果士兵和百姓的裝備、工具受損,就送到工房去修理,工匠會在規定的時間內修好;如果某戶需要農具之類的東西,也會由工房負責生產。

“但孫可望實行的是軍屯。”孫可望對雲貴的治理相當於一個放大版的軍屯制度,他確實提供給西營大量的軍用裝備和生產工具,但產出全部歸西營所有,和鄧名先行的制度完全不同:“而且孫可望和提督也是完全不同的人,無論是工房的工匠,還是屯田的農兵,如果達不到孫可望的要求,他是一定會殺人的,提督能夠狠的下心和孫可望一樣嗎?如果達不到要求的數量或質地不好,就要被處以從鞭撻到剝皮的刑罰。”趙天霸說道:“卑職很懷疑提督能否做到。”

“我做不到,”鄧名立刻答道:“你不用懷疑了,而且都府現在有這麼多人給我殺麼?”停頓了片刻後,鄧名又問道:“清軍攻入貴州的時候,這些工匠和農兵應該不會拼命抵抗、誓死保衛朝廷吧?”

“這個卑職就不知道了。”趙天霸搖頭道:“那時卑職已經在奉節了。”

“嗯。”鄧名不再追問,而是說起另外一個議題:“劉帥他們已經答應了我的要求,同意接受五千戰俘,同時讓他們手下的五千輔兵退伍。”

熊蘭提出用戰俘交換軍方的輔兵時,鄧名還拿不準這不是一個好主意,畢竟這是軍隊,理論上應該由更可靠的人來組成。所以當鄧名向劉曜提出交換人員時,還擔心對方會不同意,沒想到劉曜、楊有才他們都認爲這個提議相當合理。在軍方將領看來,讓這些新抓到的俘虜在田間勞作才更危險,因爲百姓難以控制,容易私下進行串聯;而在軍中,這些輔兵本來就是苦力,還要受到各種軍規的制約。對這些輔兵來說,軍營更像是一座大監獄,只要持有武器的戰兵是由可靠的士兵組成就很安全。再通過分化瓦解,提拔心向明軍的積極分子等手段,一段時間後自然就慢慢轉化了。

劉曜和楊有才雖然不像賀珍那麼有經驗,但聽上去也知道不少對付俘虜的辦法,聽他們講完後,本來有些擔心軍隊安全的鄧名轉而同情起那些即將入伍的俘虜了。不過鄧名也知道自己還沒有什麼資本,不能同情心氾濫,所以就決定暫時不過問劉曜他們打算如何治軍。

“暫時沒有解決軍屯的辦法,我也養不起這麼的兵,所以還是要給衆將屯地。”現在軍方依然擁有一萬一千多人的部隊,鄧名也徹底放棄了早前的一攬子解決念頭:“我和他們說過了,分給他們的屯墾地不能與都府的開荒衝突,起碼一大半要去都江堰附近搞軍屯,除了屯墾外,他們還得幫助清修水利。”

“俘虜都已經被劉帥他們接受了,預定轉爲民籍的五千輔兵也已經安置到營地裡,我打算對他們進行一場面談,然後再放他們出去開荒。”鄧名說道,這五千人不僅有劉曜、楊有才的手下,還有從劍閣、江油和綿竹來的人。

“面談?”任堂好奇地問道。

“是的,我準備了一些問題。”鄧名拿出了一些紙張,把它們分發給衆人,經過長期的努力,現在他手下的這些衛士總算都能看懂紙上的字了。在座的人中,熊蘭目前是文化水平最低的,兩個字裡起碼有一個不認識,不過鄧名也給了他一張,一會兒鄧名會逐個題目念給他聽,散會後熊蘭也可以帶回去由師爺秦修採幫忙加深記憶。

鄧名的問題都是關於農業生產的,比如問輔兵計劃開墾多少土地、需要什麼樣的工具、需要向衙門借多少種子糧和口糧,以及他們有什麼難處,需要衙門向他們提供什麼樣的幫助。

“五千人都要問過來麼?”看着寫滿一頁紙的問題,李星漢有些吃驚地問道。

“是的,”鄧名嚴肅地答道:“所以我一個人忙不過來,我需要每一個識字的人幫我問,你們需要另外準備幾張紙,用正字來記錄每道題的答案數量,這樣我才能心裡有數。至於有什麼難處、需要什麼樣的特別幫助,你們也要儘可能地記下來,如果有不同的人提出相同的要求,也可以用正字記錄,這樣我也能知道輔兵們最需要的是什麼。”

“反正接下來的幾天也沒有事。”鄧名看到不少人臉上露出畏難之色,就鼓勵道:“每人分個二、三百人,幫我分擔一下吧。不然我兩個月也見不過來這麼多的人。”

“自當爲提督分憂。”鄧名的話讓不少衛士都生出義不容辭的感覺。

“其實問問熟練的農民,大概需要就能知道了吧?有必要這樣一個個問過來嗎?”任堂還是感覺鄧名的辦法似乎有些麻煩。

“雖然麻煩了點,但調查是制定計劃的前提,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嘛。”

……

很快面談就開始了,加上劉晉戈、袁象和有秦修採輔佐的熊蘭,一共分成二十四組。號碼從一到二十四,本來鄧名提議抓鬮,但大家一致認爲,其他人可以抓鬮,但凡是領到一號的都要由鄧名負責。鄧名拿走了一號後,趙天霸先擼起了兩臂的袖子,然後表示他也不抓鬮,要求負責二號那組,見他氣勢洶洶的樣子,周開荒等人掂量了一下自己和趙千戶的身手,最後一片沉默,沒有人出聲反對,讓趙天霸如願以償。熊蘭是第三個提要求的,他主動去搶二十四號,自然也沒有人和他爭。

第一個輔兵被帶到鄧名的桌前,鄧名坐在桌子後面的椅子上,前面也放了一把。

“請坐。”鄧名指了一下那張椅子。

“這,這……”輔兵知道面前的人就是成都的最高官長,據說還是天家貴胄,鄧名的要求讓他感到手足無措。這兩天來,他們這些得以脫離軍籍的幸運兒一個個都歡天喜地,也被告知從此以後他們就擁有同秀才的身份,見了官吏也不許下跪,要自稱“我”,否則就是故意侮辱朝廷的功名——鄧提督說了,侮辱朝廷的功名是很重的罪,對此的處罰會嚴厲得他們無法想像。

“你是要羞辱朝廷的功名嗎?”見對方遲遲不敢與自己對坐,鄧名就板起了面孔,祭出屢試屢靈的法寶。

“小……我不敢。”輔兵連忙坐下,小心翼翼地貼着椅子邊緣坐下。

“你現在有了同秀才的功名,就是士人了。”鄧名沒有立刻開始問話,而是先讓對方坐好:“我中華,天子與士人共治天下,因此士人可以和官員對坐,而且要坐得端正,這樣纔不會有失士人的身份。”

“是嗎?”這個輔兵對此並沒有概念,他牢牢地把鄧名的話記在心裡,端正了一下姿勢,穩穩地坐在了自己的椅子上。

“好,我們開始。”見對方坐好了,鄧名就提起筆,開始詢問起來。

問過了所有的問題後,鄧名又把問題和答案重複一遍給這個輔兵聽,確認無誤後,鄧名衝着他笑道:“你的要求我未必能完全滿足,因爲現在都府庫存有限,但我會盡力去辦,十天後,我大概會頒佈榜文,撥給你們需要的東西。還有,除了你同秀才的功名外,三年內你還會享受二十畝同舉人待遇,朝廷感謝你多年的服役。”

說完鄧名就把印刷好的免稅三年的憑證遞給對方,每年二石米的補貼,而且只有三年而已,鄧名知道這點東西很少,不過他暫時拿不出更多的東西。但無論多少,鄧名認爲有必要表明這種對退伍軍人的態度,或許以後隨着形勢好轉,成都可以給予更多的補償。

“多謝。”同秀才滿面喜色地站起來,小心翼翼地把憑證揣到了懷裡。

“你的土地在向衙門登記的時候,衙門會標明你應該享受三年的免保護費待遇;但他們可能出錯,如果還有人向你收欠條,你可以憑藉這個證明拒絕繳納;但即使丟了也不怕,依舊可以向提刑官衙門申訴,總之,就是三年你有二十畝土地不需要繳納保護費。”說完鄧名衝這個人點點頭,告訴對方可以走了,等挑選好荒地後,去衙門登記造冊就可以。

……

盧歡領到的一號,負責維持秩序的士兵把他帶到了第一組,同組排在他前面的幾個人出來後,臉上都有一種猶如夢中的表情。

“提督和我面對面地說話。”

“我沒騙你們吧?”第一個出來的那傢伙此刻還沒有走,自打他從營帳裡出來後,就一直在人羣周圍大聲嚷嚷,重複着鄧名和他說過的士人禮儀。

“我也要排這隊!”二號隊的好多人看得眼紅,紛紛向一號隊這邊擠過來,不少其他隊的人見狀也發出喧譁聲,都要往一號隊這邊過來。

維持秩序的士兵厲聲喝阻,把那些過來夾隊的人都趕回了原來的隊列中,一個擠到盧歡前面的人掙扎着不肯走,但最後還是被士兵強行推回了二號隊中。

“運氣真不好,”那個輔兵被拉走後,還傷心地抱怨着,他覺得就算沒機會見到鄧名,哪怕能和名震天下的周開荒、李星漢這種英雄人物說上幾句話也好啊:“就我們這組最倒黴,根本沒聽說過這位趙千戶嘛。”

“朝廷感謝我多年的服役。”有一個人從營帳裡走出來,口中還唸唸有詞。

“下一個!”

士兵衝盧歡喊道,盧歡緊握着那個寫着“一”的牌子,走上前去交給了士兵,在旁邊不少人羨慕的目光中走進了營帳。

營帳裡擺着一溜桌子,把他帶進來的士兵朝着最邊上的位置一指:“過去吧。”

走到鄧名面前,盧歡戰戰兢兢地坐下,他雖然也是輔兵,但以前從來沒有負責過屯田,一直在滷水井邊提水、擡水,或是做些撿拾柴火煮鹽的工作。

因爲對農活不是很熟悉,鄧名的問題盧歡總要想很久才能回答,而且回答的時候也顯得完全沒有把握。

“除了這些以外,你還要需要什麼幫助嗎?”鄧名問道。

“嗯,其實我想問,衙門需要不需要煮鹽的工人。”盧歡鼓足勇氣問道:“我這些年來一直在製鹽,不太熟悉農活。”

鄧名停下了筆,認真地看了盧歡一眼:“你不會幹農活嗎?”

“不,不,也會一點,但如果衙門要製鹽,我也可以幹。”盧歡有些害怕起來,生怕鄧名因此又把他送回部隊,一邊暗恨自己爲何要多此一舉,一邊急忙說道:“我很勤快的,有不懂的也可以問鄰居。”

“嗯,是,你這種情況應該不是獨一無二的,或許我應該辦一個農學,讓有經驗的人來教你們。”鄧名問道:“你覺得怎麼樣?”

“是,太好了,多謝提督。”盧歡連忙答道,得知自己可以離開軍營後,盧歡雖然高興,但還是比其他人差了一點,其他輔兵早就夢想着能有一天擁有自己的土地,現在終於要美夢成真了;但盧歡卻感到有些畏懼,能擁有自己的家產雖然好,但他生怕自己不懂得種植,沒有收成反倒會捱餓。

“嗯,我記下了。”鄧名在一張紙上寫了一排字,拿起一張和其他一樣的免稅憑證交給盧歡:“這個你先拿着,我會替你想辦法的,十天之內,你再來一趟衙門,到時候會有爲你們這種情況準備的榜文。”

“多謝提督。”盧歡收起憑據、站起身來,他已經從前面的人口中得知了面談的程序,知道這就是談話的結束了。

“朝廷感謝你多年的服役。”

……

忙碌了三天後,鄧名結束了全部的面談工作,又整理了幾天資料後,鄧名再次把心腹們都着召集來商議。

關於協助退役軍人開荒一事沒有什麼好說的,鄧名決定除了留下一些戰備糧外,剩下的都要用來幫助輔兵從事生產:“現在我很窮,所以糧食和農具都不能白給,只能借給他們,但不收利息和租金了,暫時我也就能爲退伍士兵做到這個了。”

雖然人數不多,但還有一些人和盧歡的情況很像,他們對農活並不擅長,而是有一些其他的手藝。

“我決定採用專賣制度,不僅鹽鐵,所有的一切都要專賣。”沒有立刻談及如何幫助這些人,鄧名說出另外一個決定。

任堂大吃一驚,就要開口阻止,但轉念一想,覺得鄧名必有後文,就硬生生地把話又咽回了肚子中。

果然不出任堂所料。

“因爲一切都要專賣,所以任何私下製造、販賣農具、食鹽的工作都是走私,都被禁止。但如果有人願意繳納一定數量的欠條給衙門,我就給他們生產和販賣的許可。”鄧名拿盧歡做例子:“就比如這個盧歡把,假如他向衙門繳納一百元欠條,爲了感謝他免除了我這麼一大筆債務,我就允許他製造食鹽;如果他再繳納一百元,我就允許他賣鹽作爲感謝。”

“就兩石糧食?就允許製鹽、販鹽了,沒有數量限制?”任堂又不幹了,不過這次不是因爲太多,而是因爲太少。

鄧名正要說話,卻看到一貫善於揣摩領導意圖的熊蘭臉上若有所悟,就問道:“熊遊擊有什麼想法嗎?”

“如果卑職沒想錯的話,這不是鹽稅,而是專賣許可,而且以後價格也可以再定。”

“對。”鄧名大笑起來。

“至於他賣多少,衙門要另外抽稅。”熊蘭想了一下:“不過還有啊,他如果煮鹽,就需要工具,賣鹽還需要店面,這是很大一筆錢啊。”

“店面我可以蓋,蓋好了租給他,工具也可以借給他,這個也收租金,都交給我欠條就可以。”

“那他哪裡去弄這麼多欠條呢?”熊蘭雖然沒細算,但一聽就知道少不了:“賣鹽賣得好可以掙很多錢,但他現在沒有本錢,以前軍中的同伴也不富裕吧?會有錢幫他麼?”

“我可以借給他,這就是我今天要和你們說的另外一件事,我打算成立一個專門出借欠條的結構,嗯,就叫它銀行吧。”

第58節 狙擊第27節 合作(上)第18節 詔書(上)第10節 追逐第52節 決心第30節 威壓(下)第52節 壯士第56節 推銷(下)第7節 演變(下)第36節 否決第21節 闖關第26節 反覆第5節 隔閡第6節 魯王第52節 壯士第49節 擴張(上)第33節 孤注(上)第44節 失蹤第16節 甕中第49節 擴張(上)第32節 突圍第40節 打賭第55節 報紙(下)第7節 仲裁(上)第18節 登陸(下)第20節 困獸第57節 夜戰(上)第46節 掃蕩第21節 風起(上)第24節 內憂(下)第53節 齊射(下)第59節 議款(上)第18節 恐怖(上)第28節 城前(上)第10節 默契第2節 抵x制第25節 矇蔽第18節 對手第51節 求戰(下)第40節 登陸第24節 洞悉第3節 信號(下)第5節 放棄(下)第66節 加入(下)第47節 情報(下)第21節 東進(下)第47節 情報(上)第69節 忠臣(下)第22節 突破(下)第1節 交換第8節 震怒(下)第22節 突破(下)第29節 搏鬥(下)第44節 中介第16節 甕中第46節 證券(下)第19節 跋扈(下)第18節 激戰第16節 攀談(下)第26節 告狀第60節 戰俘第33節 通牒第3節 信號(上)第3節 壓力(上)第31節 名將第67節 守法(上)第59節 魔鬼(下)第17節 調查第46節 計劃第13節 困獸第59節 安撫第6節 魯王第38節 隔江第60節 約法第22節 突破(上)第25節 投奔(上)第11節 事變第67節 守法(下)第42節 升級(上)第36節 宿命(上)第33節 通牒第54節 授權第38節 包抄第25節 投奔(中)第1節 精明(上)第51節 保衛(下)第35節 鞏固(下)第52節 往事(上)第8節 紛亂第18節 詔書(上)第19節 感慨(下)第13節 攻守第11節 兩全(下)第59節 議款(下)第34節 經濟第26節 佈防第57節 強弱第16節 甕中第19節 忠心(上)
第58節 狙擊第27節 合作(上)第18節 詔書(上)第10節 追逐第52節 決心第30節 威壓(下)第52節 壯士第56節 推銷(下)第7節 演變(下)第36節 否決第21節 闖關第26節 反覆第5節 隔閡第6節 魯王第52節 壯士第49節 擴張(上)第33節 孤注(上)第44節 失蹤第16節 甕中第49節 擴張(上)第32節 突圍第40節 打賭第55節 報紙(下)第7節 仲裁(上)第18節 登陸(下)第20節 困獸第57節 夜戰(上)第46節 掃蕩第21節 風起(上)第24節 內憂(下)第53節 齊射(下)第59節 議款(上)第18節 恐怖(上)第28節 城前(上)第10節 默契第2節 抵x制第25節 矇蔽第18節 對手第51節 求戰(下)第40節 登陸第24節 洞悉第3節 信號(下)第5節 放棄(下)第66節 加入(下)第47節 情報(下)第21節 東進(下)第47節 情報(上)第69節 忠臣(下)第22節 突破(下)第1節 交換第8節 震怒(下)第22節 突破(下)第29節 搏鬥(下)第44節 中介第16節 甕中第46節 證券(下)第19節 跋扈(下)第18節 激戰第16節 攀談(下)第26節 告狀第60節 戰俘第33節 通牒第3節 信號(上)第3節 壓力(上)第31節 名將第67節 守法(上)第59節 魔鬼(下)第17節 調查第46節 計劃第13節 困獸第59節 安撫第6節 魯王第38節 隔江第60節 約法第22節 突破(上)第25節 投奔(上)第11節 事變第67節 守法(下)第42節 升級(上)第36節 宿命(上)第33節 通牒第54節 授權第38節 包抄第25節 投奔(中)第1節 精明(上)第51節 保衛(下)第35節 鞏固(下)第52節 往事(上)第8節 紛亂第18節 詔書(上)第19節 感慨(下)第13節 攻守第11節 兩全(下)第59節 議款(下)第34節 經濟第26節 佈防第57節 強弱第16節 甕中第19節 忠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