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節 密議(上)

“重慶經過這一仗應該暫時無法發動進攻了,我們有一點閒暇,”鄧名對手下們說道,無論如何,清軍想要徵集幾萬輔兵也不是輕易能夠做到的。通過對俘虜的審問,已經知道清軍這次動員是從年初開始的,而且有北京劃撥的大批資源。等李國英把戰敗的消息彙報上去,就算清廷再次派遣部隊、撥給物資,也要等很久以後了:“冬天黃河會上凍,在明年年初之前李國英不會再威脅我們了。”

鄧名下令兩千常備軍立刻出發,而徵召兵也沒有盡數解散,有很多成都的士兵因爲此戰沒有機會成親,感到非常的不甘心,鄧名就宣佈如果他們願意,就暫時充任一段時間輔兵,幫助攜帶盔甲和物資。

聽說要出兵雲南、緬甸後,徵召兵們猶豫了一下,有六千人響應鄧名的號召,願意只攜帶武器而不是盔甲出發。雖然士兵們都指望着去湖廣、江南,但鄧名都走了,他們估計湖廣也去不成了,討不到江南的姑娘做媳婦,就琢磨着去雲南說門親事。

不過,有不少士兵紛紛要求鄧名做出保證,這次征戰結束後一定要全力幫他們解決終身大事。鄧名知道現在這是川西同秀才們最急迫的要求,就當衆宣佈一定會給大家安排,爲此鄧名又帶上了庫存的一些銀兩。他不知道雲南那邊對金銀的需求如何,思來想去,爲了能夠實踐諾言,他下令多帶一些糧食,或許雲南的百姓更願意接受這種聘禮——在這個時代,糧食同樣是財富,只是運輸起來比金銀困難得多。

明軍士兵高高興興地出發了,聽說這些糧食是預備給他們做聘禮用的,士兵們看着那些沉重的車輛就感到親切。八千明軍浩浩蕩蕩地出發前往嘉定州,然後直奔昆明。

……

半個月前,從忠縣逃回的清軍就盡數抵達了重慶,山西綠營一打聽,得知王明德的人一個也沒有回來。

“王帥是全軍覆滅了啊。”雖然是預料中的結果,但山西綠營還是感到很難過,畢竟他們還抱着萬一的想法。

不少人就向李國英要求祭奠此戰死難的將士,除了王明德他們外,還有那些失蹤在荒山野嶺的山西同袍。此外,山西人都認爲應該爲犧牲的官兵向朝廷討要撫卹。

聽說這個要求後,張勇冷笑一聲,一句話也不說,等着看李國英如何收場。而川陝總督也非常尷尬,他表示現在敵情不明,還是等探察仔細後再說,而且山西綠營那些走丟了的士兵們,過些天也可能回來一些。

李國英和張勇都知道王明德那夥人的打算,但他們總不能公然說出來,不然將來朝廷就會知道他們兩個事先都知道。李國英離開前和王明德他們談過,知道他們肯定會和鄧名議和,而他打算裝不知道,無論王明德將來把突圍過程說得多麼驚險,李國英都會原封不動地報告上去。

見李國英對忠誠的手下如此薄情,山西人都有些不解,就算將來能逃回來幾個,這撫卹金也是錢啊,難道川陝總督和錢有仇麼?

派人去探察忠縣情況是不可能的,現在江面上雖然沒有了川西明軍水師的主力,可明軍依舊牢牢地控制着江面。而且袁宗第已經在水師的掩護下在東面部署了一些警戒線,最遠的哨所一直建立在銅鑼峽上。既然明軍已經封鎖了去忠縣的道路,看起來王明德他們更是凶多吉少。

李國英找各種藉口拖了半個月,到最後他也開始狐疑起來。按說王明德和鄧名做交易,拿到了船隻應該很快就能回來,就算李國英返回重慶的時候看到王明德先回來了他都不會感到太奇怪。可現在一個月都過去了,忠縣那邊依舊音訊全無。

“難道議和失敗了?王明德他們被鄧名殲滅了?”李國英不禁緊張起來,忠縣那邊的大營裡還有兩百駐防八旗呢。

隨着時間推移,不但李國英,連最恨王明德的張勇也開始疑神疑鬼,陝西提督私下裡去和川陝總督商議,覺得說不定王明德他們真的遇難了。

“總督大人和末將都認定鄧名會守信用,但要是他這次不守信用了怎麼辦?七萬大軍,鄧名這賊說不定就毀約,偷襲了毫無防備的王總兵他們。”張勇小心翼翼地給李國英分析道,而且越想越是有理:“王總兵手裡還有一萬多套盔甲,甘、陝的工匠就是沒黑沒白地幹,也得大半年才能做出來吧,鄧名說不定就見財起意,害了王總兵他們。”

李國英默然不語。盔甲是重要的戰略物資,而當初把盔甲都留下是李國英的主意。李國英覺得反正也要議和,又無力制止,乾脆多替朝廷節約一些物資好了。聽張勇這麼一說,李國英更加擔心了:“難道是因爲我才害了駐防八旗的人?”

又等了幾天,袁宗第的部隊突然撤退一空。重慶的將領得到這個消息,都覺得王明德本人即使還活着,軍隊也肯定是完了,不然明軍不會主動撤退——顯然明軍認爲沒有必要繼續封鎖了。

又過了幾天,依舊沒有王明德的消息,李國英終於斷定鄧名這次是毀約了——如果不是明軍撕毀協議,王明德不至於連一個人都逃不出來:“明日在江邊祭奠死難將士吧。”

“魂兮歸來……”差不多就是在鄧名出發後,李國英在重慶城邊舉行了招魂儀式,鄭重其事地把三杯酒倒進長江。李國英這些日子來連生氣帶勞累,體力已經到了極限,祭奠儀式上李國英想起手下精銳爲之一空,心腹親信喪失殆盡,而且還要和朝廷解釋爲何山西綠營能逃出來反倒駐防八旗盡數覆滅……

勉強支撐到招魂儀式完畢,心力交瘁的李國英眼前一黑,栽倒在地。這是自從與袁宗第交戰後,李國英第二次昏倒。上次的病本來就沒有養好,緊接着就得知孫思克把後路丟了,還把虛實暴露給鄧名,李國英帶病指揮軍隊作戰,然後翻山越嶺地突圍,又急匆匆地趕回重慶檢查倉庫、統籌全軍,日理萬機的李國英差不多就沒有休息過一天。

第二天早上,擔憂老長官身體的高明瞻前去探望,看到川陝總督已經醒了過來,頭上纏着布,坐在牀上,僕人正給他喂粥。

“我已經好了。”李國英有氣無力地說道,讓高明瞻安心:“昨天就是太累了。不過也好,我現在想清楚了,他們殉國也不是壞事,至少不會引起謠言。再說鄧賊做下了這種事,將來誰也不會信他的話了。”

高明瞻用力地點點頭。王明德、胡文科都和他一樣被鄧名俘虜過兩次,這兩個人下落不明讓高明瞻也生出兔死狐悲之感。

接過李國英僕人手中的碗,高明瞻坐在牀邊親自服侍李國英吃粥。李國英吃了兩口粥,擺擺手表示吃飽了:“等我明天起來,就給朝廷寫奏章,重慶是不能再守下去了……”

話剛說到一半,突然聽到外面隱隱有鼓聲傳來,接着好像又響起了喧譁聲。

“怎麼回事?”高明瞻眉頭緊皺,轉身呵斥道:“誰這麼不曉事,不知道總督大人身體不適麼?”

昨天李國英當衆昏倒,重慶城裡無人不知他需要靜養,不要說擂鼓,就是打更的更夫都輕手輕腳,唯恐驚擾了這根甘陝的擎天柱。

但外面的喧譁聲越來越響,好像城內已經是人聲鼎沸。高明瞻騰地站起身,向李國英說道:“總督大人,下官出去看看。”

“把窗戶打開。”一臉憔悴的李國英伸手指向窗戶,爲了保持屋內的安靜,僕人們不僅把窗戶都用木板擋上,還把所有的空隙都塞住了。

“總督大人。”高明瞻看着李國英那蒼白的面孔,臉上顯出了爲難之色。

“無妨,我要知道到底出了什麼事。”

在李國英的堅持下,僕人七手八腳地把封死的窗戶拆開。一推開窗戶,就聽到隆隆的鼓聲和人聲,聲音能夠傳到衙門深處,可想而知城內到底有多麼熱鬧。

“這鼓聲是從朝天門那邊傳過來的?”李國英疑惑地問道。

……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

幾千清軍昂首挺胸,在嘉陵江另一面排開陣勢,還唱着嘹亮的軍歌。

“用力擂鼓,大聲唱!”

胡文科用力地向部下們喊叫着:“讓總督大人看看我們的威武軍容!”

王明德他們在忠縣老老實實地呆了一個月,然後通報袁宗第,一直等到明軍完全撤走纔開出營地踏上歸途。而袁宗第也把上次王明德他們被俘的親兵交還。從袁部口中得知重慶無事後,返回的清軍毫無心理負擔,優哉遊哉地慢慢返回,路上還打獵娛樂了幾次——秋高氣爽,馬壯鹿肥。打到肥美的獵物後,王明德他們和滿洲太君把酒言歡,感情更是融洽。

眼看到了重慶城旁,王明德他們決定給效忠多年的總督大人一個驚喜,他們深信等李國英得知他們把盔甲都完整地帶回來後,一定會高興得開懷大笑。

……

高明瞻向傳令兵問清了喧譁的緣由後,不知道如何是好,回過頭向牀上看去:“總督大人,這個……”

王明德這句話沒能說完,他一個箭步躍到牀邊,焦急地伸手去扶又一次軟倒在枕頭上的川陝總督。聽到了高明瞻和傳令兵的對答,李國英又一次昏死過去。高明瞻大叫:“大夫,快叫大夫啊!”

第24節 川西第44節 條約(下)第12節 調整(上)第28節 借刀第54節 投機(上)第54節 投機(下)第12節 圍困(下)第5節 協作(上)第23節 波瀾(上)第21節 追兵第2節 軟硬(下)第49節 訓練第33節 問策(下)第58節 接觸(下)第42節 艱苦(下)第44節 夾擊(上)第55節 俘虜(上)第51節 保衛(下)第57節 觀感(下)第39節 王佐(下)第42節 艱苦(下)第58節 接觸(上)第37節 報告(上)第9節 問話(下)第52節 登陸(下)第36節 方向(上)第47節 情報(上)第38節 牽制(上)第17節 堅壁第10節 爆破第31節 呆仗(下)第58節 同盟(下)第12節 調整(上)第23節 臨陣第58節 同盟(下)第34節 經濟第69節 忠臣(上)第43節 靖難(上)第27節 圍攻(上)第40節 入寇(上)第17節 調查第57節 觀感(下)第38節 隔江第21節 煙霧(上)第17節 挖坑第55節 壓力(上)第47節 獎勵第12節 混亂第14節 彈盡(上)第8節 戰備(上)第17節 政策(下)第25節 壓力(上)第50節 債券(上)第38節 整頓(上)第67節 守法(下)第24節 整訓(上)第20節 廷議第17節 挖坑第69節 忠臣(上)第51節 求戰(上)第31節 胥吏第47節 情報(下)第59節 魔鬼(下)第15節 雙贏第3節 上風第15節 相識(上)第54節 險境第53節 兌換第23節 波瀾(上)第59節 魔鬼(下)第41節 獻計第58節 戰書第14節 彈盡(下)第17節 虛招(上)第69節 忠臣(上)第29節 解圍(上)第11節 攔截第32節 爭奪(上)第59節 魔鬼(上)第44節 靖難(下)第67節 守法(下)第18節 拒絕第52節 登陸(下)第12節 強渡(下)第14節 彈盡(下)第35節 鞏固(上)第49節 坦承第55節 壓力(下)第22節 突破(上)第15節 朋友第59節 魔鬼(下)第24節 宣傳第23節 瓷器第24節 怒潮(下)第36節 施琅第20節 萬縣第18節 登陸(上)第63節 黃雀(上)第11節 攻勢(上)
第24節 川西第44節 條約(下)第12節 調整(上)第28節 借刀第54節 投機(上)第54節 投機(下)第12節 圍困(下)第5節 協作(上)第23節 波瀾(上)第21節 追兵第2節 軟硬(下)第49節 訓練第33節 問策(下)第58節 接觸(下)第42節 艱苦(下)第44節 夾擊(上)第55節 俘虜(上)第51節 保衛(下)第57節 觀感(下)第39節 王佐(下)第42節 艱苦(下)第58節 接觸(上)第37節 報告(上)第9節 問話(下)第52節 登陸(下)第36節 方向(上)第47節 情報(上)第38節 牽制(上)第17節 堅壁第10節 爆破第31節 呆仗(下)第58節 同盟(下)第12節 調整(上)第23節 臨陣第58節 同盟(下)第34節 經濟第69節 忠臣(上)第43節 靖難(上)第27節 圍攻(上)第40節 入寇(上)第17節 調查第57節 觀感(下)第38節 隔江第21節 煙霧(上)第17節 挖坑第55節 壓力(上)第47節 獎勵第12節 混亂第14節 彈盡(上)第8節 戰備(上)第17節 政策(下)第25節 壓力(上)第50節 債券(上)第38節 整頓(上)第67節 守法(下)第24節 整訓(上)第20節 廷議第17節 挖坑第69節 忠臣(上)第51節 求戰(上)第31節 胥吏第47節 情報(下)第59節 魔鬼(下)第15節 雙贏第3節 上風第15節 相識(上)第54節 險境第53節 兌換第23節 波瀾(上)第59節 魔鬼(下)第41節 獻計第58節 戰書第14節 彈盡(下)第17節 虛招(上)第69節 忠臣(上)第29節 解圍(上)第11節 攔截第32節 爭奪(上)第59節 魔鬼(上)第44節 靖難(下)第67節 守法(下)第18節 拒絕第52節 登陸(下)第12節 強渡(下)第14節 彈盡(下)第35節 鞏固(上)第49節 坦承第55節 壓力(下)第22節 突破(上)第15節 朋友第59節 魔鬼(下)第24節 宣傳第23節 瓷器第24節 怒潮(下)第36節 施琅第20節 萬縣第18節 登陸(上)第63節 黃雀(上)第11節 攻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