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節 迂迴

在鄧名趕到北線前,趙天霸已經和張勇、王進寶展開了激烈的戰鬥。

早先集結了一千多名甲兵後,趙天霸就開始考慮反擊,不過還沒有拿定主意的時候,就得知有一支屬於他指揮的明軍在距離集結地不遠的地方被清軍追上。趙天霸立刻帶領數百甲兵趕去增援。當時他想的是接應這支部隊,然後就撤出戰鬥,所以沒有派使者去報告鄧名。

粘住明軍的是李國英標營的騎兵,人數倒是不多,只有一百左右的騎兵,見到數百明軍甲兵突然出現,這隊騎兵大驚之下立刻就撤開包圍退走了。雖然成功地接應了這隊兵馬,但趙天霸從他們口中得知前面還有一些明軍被敵人纏住,趙天霸就繼續帶兵前進,嘗試給更多的明軍解圍。

連續逐退了兩撥標營甲騎後,趙天霸忽然發現前方開過來數百個清軍步兵,這是王進寶的親兵部隊。王進寶得知有數百明軍士兵反擊後,也感到出乎意外,今天讓他感到迷惑的事情已經很多了,比如潰兵逃亡的速度之快就是前所未見的,俘虜和斬獲都少得可憐。明軍是因爲統帥棄軍而發生徹底潰敗的,而且最有戰鬥力和勇氣的士兵肯定已經被鄧名帶走,但是潰兵居然在這種情況下都能組織自發反擊!

不管心裡覺得多麼荒唐,王進寶還是帶着半數的親兵追上來,向趙天霸發起了進攻——王進寶既沒有聽說過趙天霸的名字,也沒有從明軍陣中看到多少旗幟,於是他就相信了標營甲騎的判斷,認爲這是一股自發形成的抵抗力量。

雖然這股抵抗力量的出現有些超乎王進寶的想象,但他以爲對方只是憑着一腔悍勇而已,所以儘管看到趙天霸佔據了一處丘陵,王進寶卻沒有多想,下令士兵仰攻。王進寶的手下也以爲對方不會有很多甲兵,大多數應該是拿着木矛的無甲輔兵。匆匆射了兩輪箭後,立功心切的親兵軍官們仗着身披重甲,一個個率先向山上攻去。

看到對方又有步兵又有騎兵,趙天霸不敢撤退,怕一退就把詐敗變成真敗了,所以一面派士兵立刻回去召集後方的兵馬,一面搶佔高地結陣固守。發現敵人居然敢用並不多的步兵正面強攻自己的高地,趙天霸又驚又喜:“這廝得蠢到什麼地步纔會這麼用兵啊?”

清軍才和明軍一交戰,王進寶立刻就發覺不對,對方不但士氣高昂,而且裝備精良,兩排弓箭射過去就像是撓癢癢一般。而且明軍一個個都變戲法似地抽出了明晃晃的刀劍,轉眼間就把衝在最前邊的幾個重甲軍官捅死了。

“這肯定不是輔兵!”王進寶氣得目瞪口呆,至於爲什麼會在這裡突然出現一支數百人規模的戰兵部隊,王進寶也說不清。剛纔因爲大意,王進寶也沒有讓標營的甲騎配合,不過他立刻反應過來,馬上下令退兵。

清軍突然受挫,統帥又匆匆下令撤退,本是明軍追擊的好機會,但趙天霸卻沒能在第一時刻反應過來,因爲他幾分鐘前剛斷定對面的敵人是個蠢貨,沒有想到一個蠢貨的反應居然如此迅速,再加上不遠處標營甲騎的威脅,趙天霸決定等待後續兵馬抵達再說。

不久,趙天霸的後隊趕到,同時又吸收了一些散兵遊勇歸隊,趙天霸麾下已經擁有超過一千兩百甲兵。他分出三成甲士監視李國英的標營衛士,帶領剩下的戰兵對王進寶的大旗發起攻擊。

看到上千明軍戰兵突然滿山遍野地涌過來時,王進寶真被嚇得不輕。到了這個時候,王進寶的部下人人都看明白了,今天的事情完全不對,多半是中了明軍的計。

面對超過自己數倍的明軍圍攻,已經趕了近二十里路的王進寶根本無法抵抗,一炷香的工夫王進寶的三百親兵就被打散,王進寶本人在心腹軍官的簇擁下且戰且退得以脫險。逃出兩裡地後,王進寶一數身邊人數,親兵只剩下一半了——這還是因爲趙天霸看到身側有數百敵人的甲騎,不敢拉長隊形窮追敗退的王進寶。

標營甲騎看到明軍的規模後,同樣不敢戀戰,牽制了趙天霸片刻後也主動後退。標營遊擊同時派人回大營向李國英報告這裡的戰況。

把標營甲騎逐遠後,趙天霸恢復了對王進寶的進攻,並再次把清軍擊退。但在這個時候,標營的騎兵又過來干擾,迫使趙天霸再次放棄追擊。等到趙天霸第三次發動進攻時,他面前就不止王進寶一個敵將了,張勇已經聞訊趕到,與王進寶並肩作戰,抵抗明軍的進攻。

面對明軍的步步緊逼,清軍越打越是心寒,對方弓箭、投槍一樣不缺,甲冑比清軍還要精良,更有一種兩丈長的拒馬長槍,絕對是攻防兼備的利器,不但讓標營甲騎十分忌憚,就是拿來招呼清軍步兵也是威力無窮。

清軍官兵從上倒下都清楚己方是中計了,今日之戰絕對無法善了。本來體力就已經疲憊,現在更連士氣都失去了,要是換其他的綠營披甲,說不定此時已然崩潰,但張勇和王進寶都是多年征戰的宿將,身邊親兵的戰鬥意志也絕非一般綠營士兵能比,所以仍在努力支撐。

“如果再敗一陣,我就不知道部下會怎麼樣了。”

趁着明軍進攻的間隙,王進寶、張勇以及標營的遊擊聚集在一起商議對策。不等另外兩個人張口,王進寶就首先道出難處,稱他的部隊已經到了極限。王進寶從貴州帶來了七百個親兵,今天除了一百人留守軍營外,都帶出來參與追擊,剛纔連敗兩陣讓王進寶損失了二百多名手下。現在除了仍有一隊親兵不見蹤影外,剩下的三百多人都聚集在王進寶身邊。

張勇知道王進寶說的是實話,跟着王進寶出營追擊的六百親兵,三停裡已經去了一停,戰歿的還是親兵中最勇敢的官兵,剛纔撤退中還有一些親兵因爲驚慌而丟下了武器和盔甲。雖然將領的親兵營號稱可以爲統帥戰鬥至最後一人,但實際上是做不到的,王進寶的這些親兵都是跟隨他多年的舊部,不然早已崩潰。

張勇從貴州帶來了八百個親兵,同樣都是跟隨他多年的嫡系。今天張勇在營裡留下了二百兵,眼下在他身邊集結起來的親兵也有五百多。目前張勇的親兵是抵抗趙天霸進攻的主力,王進寶只能起到微弱的輔助作用。

“現在我們沒法撤退,從這裡返回大營要跑上十幾里路,”雖然局面非常險惡,但張勇顯得相當沉着:“賊人以逸待勞,顯然是早有預備,如果我們撤退,被賊人銜尾追殺,十個人頂多有兩、三個人能活着逃回去,盔甲、武器更會丟得乾乾淨淨。”

或許標營的甲騎能夠比較輕鬆地撤退,但標營的遊擊也知道,張勇和王進寶的親兵雖然人數不多,卻是清軍的重要武裝,戰鬥力遠超其他綠營。爲了李國英後續的戰鬥,標營遊擊決心盡力幫助這兩人帶着親兵脫險。反正標營都是騎兵,而明軍騎兵有限,遊擊覺得即使局面變得更加險惡,標營只要想全身而退還是不難做到。

看到張勇的目光一直在自己的身上盤旋,遊擊抱拳道:“張將軍有何吩咐,末將絕不推辭。”

“好。”張勇聞言大喜。今天因爲是出來追擊潰兵,無論是李國英還是其他將佐都沒有把敗退的明軍視爲威脅,因爲李國英沒有把標營的指揮權臨時移交給其他將領,張勇也沒有想過去討要,所以張勇只能要求標營遊擊配合,卻不能給他下達任何命令,而在張勇設想的反擊計劃裡,標營甲騎卻是不可或缺的一環。

“賊人下一步多半會攻打王將軍的將旗……”沒有太多的時間可以耽擱,張勇在地上簡略地畫了一個圖,用長劍點着迅速地說起來。

現在王進寶負責防守的陣地緊緊靠着長江,只有很短的一段。而張勇則承擔了大部分防守任務,剛纔趙天霸攻擊的就是張勇的陣地。但沒有多久明軍就自動退下去了,顯然對方也察覺到比起強弩之末的王進寶,張勇這支新到的生力軍抵抗力要強很多。

“我堅持不了多久。”王進寶再次重複道。他的部下追擊時跑在最前面,緊緊跟在標營身後,遇到明軍時已經很疲憊,連敗兩陣被明軍追殺數裡後,官兵都已經精疲力竭。

“當王將軍被攻打時,我就率領全軍向賊人反擊。”張勇用寶劍在地上深深地刻出一道筆直的溝,直指趙天霸陣地的側面,他無意把王進寶扔下當替死鬼而獨自逃走。

“你衝不下來的。”看到張勇不願意拋棄自己逃走,王進寶心裡也十分感動,但他依然實事求是地給對方潑冷水。張勇的部隊不少是接到警報後,以強行軍的速度趕到戰場,而明軍在攻打王進寶的疲軍時,肯定也會留下足夠的兵力防備張勇。王進寶覺得張勇就算再英勇,也無法沖垮明軍的陣地,還有可能被明軍一個猛烈的反擊打垮。

“但我能牽制住賊人所有剩下的軍隊,這時如果標營遊擊能夠繞到賊人背後與我夾擊,我們還是可能把賊人打垮的。”張勇滿懷希望地看着李國英的標營遊擊。打垮趙天霸的追兵,能夠大大增加清軍安全撤回大營的機會。

“敢不從命。”標營遊擊點點頭,他和張勇商議了一下具體的配合,就要先行離去。

“且慢。”張勇喚住遊擊,叮囑道:“一旦擊垮賊人,哪怕是把賊人打得後退一段,我們都要立刻離開,千萬不要再追擊賊人了。”

現在張勇、王進寶還有標營的遊擊都懷疑鄧名根本沒有走,就在附近操控全局,而清軍已經踏入了這個致命的陷阱。不過對王進寶和張勇來說,幸運的是沿江的這一路明軍由一個名不見經傳的明將統帥。鄧名本人不在,他麾下那些凶神一樣的將領,尤其是周開荒、李星漢二人都不在,說明這一路是明軍最爲輕視的一路。

不過即使是明軍不太重視的一路,他們表現出來的戰鬥力也讓張勇和王進寶感到駭然。這些明軍的裝備比他們二人的親兵營還要好,士兵能夠撤退二十里,然後迅速重整反擊——後一項張勇和王進寶自問絕對做不到,連想都不敢想。

這一路明軍表現出如此的戰鬥力,那麼另外兩路明軍的攻勢可想而知。尤其是鄧名,能夠指揮全軍集體詐敗,然後予以重整,現在一想到此人,張勇和王進寶都有寒毛倒豎之感,一心想盡快返回營地閉門死守,再也不動尾隨追擊的念頭了。

在張勇看來,其他兩路的綠營,戰鬥力不如自己和王進寶的親兵,遇到的明軍更強,潰敗已成定局。無論明軍是尾隨追殺到李國英的大營,還是向北旋轉包抄,都會堵住北方清軍的退路。因此反擊就算能夠得手,張勇也不打算追擊趙天霸,只要對方不干擾他退兵就行。

“張將軍放心。”標營遊擊再三保證絕對不會貪功,急急忙忙地去部隊中佈置任務去了。走的時候遊擊還腹誹道:“張勇以爲我是不知輕重之人麼?都什麼時候了,能打退賊人就燒高香了,還敢追擊?”

爲了迷惑明軍,標營騎兵故意從原路退走,然後偷偷繞圈子去趙天霸的側翼。

“標營走了?”趙天霸看到清軍的騎兵離開後,不禁遲疑了一下,在心裡盤算着:“剛纔一直因爲有這支騎兵在,我才無力全力猛攻,對此想必敵將也是心知肚明的,他肯放標營走嗎?是不是想包抄我?”

剛纔趙天霸已經察覺到新趕到的清軍尚有一戰之力,而被他連續擊退的早先那路清軍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若是拖上片刻,我就能更好地觀察敵情,不過那樣就會耽誤時間。如果標營是因爲提督在中路的進展順利而不得不回援的話,我就應該儘快地打垮張勇和王進寶二賊,追上去掩護提督的側翼。”

現在敵兵失去標營騎兵的掩護後,一旦敗退就再也沒有收攏的可能,趙天霸實在無法拒絕這樣大的誘惑,決定不再等待,而是立刻發起進攻。

由於明軍一直牢牢掌握着主動權,始終在進攻,而清軍只能被動防守,之前趙天霸總有餘力讓部隊輪番休息。下定決心後,趙天霸就命令休息了片刻的四百甲兵打頭陣,向江邊的王進寶部發動進攻。

明軍剛剛出動不久,趙天霸就看到右手方向的張勇旗號一變,戰鼓聲大作,大批的清軍衝出陣地,吶喊着向趙天霸的右翼開來。

“不去增援王進寶,反倒逆衝我陣,果然有詐。”見狀趙天霸冷哼一聲,但他沒有穩固防守,而是命令六百士兵擺開陣勢,準備等清軍走上半山腰後就居高臨下地發動反擊。

“既然敢來,那就別想走了。”趙天霸打算硬碰硬地擊退張勇的反擊,迫使敵人扔下所有的傷員敗逃。只要明軍贏了這一仗,那敵人左右兩翼同時潰敗就不遠了。

“不過這廝敢殺出來,多半是想吸引我的注意力吧?”趙天霸下令一百五十杆拒馬槍兵留在陣後,趙天霸也親自拾起了一杆槍,牽着坐騎走到了這些長槍兵身邊。

“若是我固守陣地,敵騎說不定還會向剛纔那樣繼續牽制我,那我只能尾隨掩殺,卻無法把二賊全殲在此。看到步兵全面潰敗在即,我身邊沒有太多的兵馬,敵騎也只有直衝我將旗一條路罷了。”除了一百五十名拒馬長槍兵,趙天霸還有二百多名刀斧手在側,他知道自己這一手是兵行險招:“痛痛快快地一戰定勝負吧。讓大家都看看,我趙天霸一人獨戰張勇、王進寶和李國英的標營,敗其馬兵,全殲另外兩賊。”

……

“殺!”

當明軍衝上來的時候,王進寶親自披掛,手持大刀衝到一線。他很清楚,要想帶着親兵安全離開,就一定要在此陣中擊退追兵。在張勇和標營遊擊包抄到位、擊潰明軍前,王進寶這裡無論如何也要撐住,死死拖住這一側的明軍。

見到王進寶身先士卒,他的親兵無不士氣大振,鼓起最後的勁頭上前,與明軍展開廝殺,那些失去盔甲和武器的親兵,也紛紛在地上尋找着石頭,準備嚮明軍陣中投擲過去。

……

“上!”

看到明軍從山坡上向自己走下來時,張勇立刻洞悉了敵將的用心,對方的勇猛和不留餘地讓張勇暗暗心驚。現在張勇已經騎虎難下,對方不留餘地的反擊讓明清兩軍再也沒有迴旋餘地,只有一賭生死。

“敵將是不是看破遊擊的行動了?他這個陣勢是要拼命啊,他的兵力不佔上風,卻寧可冒全軍崩潰的風險,也要把我們一網打盡。”張勇一邊督促士兵上前應戰,一邊在心裡慶幸:“嗯,鄧名手下的一個無名之輩都這樣兇狠……幸好鄧名沒走我這一路。”

……

“勝負在此一舉。”標營騎兵迂迴到位後,標營遊擊以最快的速度排列好進攻的隊形。

今天李國英把一千標營中的八百人都派出來追擊,以遊擊想來,中路的那四百標營騎兵現在大概也在節節抵抗,牽制着缺少騎兵的明軍,讓他們無法快速追擊中路的清軍。

看到明軍兵分三路,在進攻江邊王進寶的同時,還讓一支部隊出陣與張勇展開對攻,標營遊擊知道眼下的情況不是全勝就是全敗,再也沒有各讓一步的餘地。

“全軍突擊敵將將旗!若遇到賊人的長槍攔住,就下馬步戰!以最快速度突破敵陣。殺死敵將後,立刻回援張將軍,把賊人一個不留地悉數斬殺。”標營遊擊以最快的速度說完命令,抽劍出鞘,面向着衆軍官高呼:“衝啊!”

川陝總督的標營衛士此時人人刀劍出鞘,軍官們紛紛舉起武器,響應着遊擊的命令:“衝!”

正當萬分緊張的時候,清軍的側面傳來驚慌的喊叫:“敵襲!敵襲!”

正要開始加速的標營甲騎,聞言都是一愣,左手一翼的騎士紛紛向響起聲音的方向看去,頓時更多的驚叫聲炸響:“敵襲!”

於此同時,在將旗下嚴陣以待的趙天霸,也看到一隊打着紅旗的騎兵突然出現在標營騎兵的側面。這些明軍騎兵剛纔就發現了標營的行蹤,在四百標營衛士朝着趙天霸的方向排兵佈陣時,二百名明軍騎兵在他們左側,利用丘陵的掩護搶先佈陣完畢。

現在,明軍騎兵排着緊密的隊形,分成前後兩排,向標營甲騎發起了衝鋒。

第18節 鏈條第41節 遭遇(上)第51節 夢想(中)第25節 壓力(下)第44節 條約(上)第57節 觀感(上)第56節 蠱惑第56節 宣戰(下)第22節 風起(下)第34節 動搖第26節 判斷(上)第41節 失控(下)第7節 出口第18節 詔書(上)第21節 東進(下)第40節 困境第24節 內憂(下)第57節 夜戰(上)第29節 搏鬥(下)第31節 呆仗(上)第39節 哨探第59節 黃雀(上)第17節 挖坑第20節 合夥第29節 解圍(下)第53節 齊射(上)第11節 劫營(下)第6節 事變(下)第54節 議和(下)第11節 事變第37節 軍火第11節 實驗第40節 困境第24節 宣傳第20節 相逢第59節 黃雀(上)第1節 失憶第25節 捷報第3節 信號(上)第15節 軍心第52節 登陸(下)第32節 才能(上)第3節 壓力(下)第19節 跋扈(下)第47節 情報(上)第42節 升級(上)第32節 突圍第39節 良機第35節 會面(上)第50節 誤判(下)第41節 獻計第16節 龍騎(下)第39節 衝突(上)第28節 欠條第25節 投奔(中)第17節 虛招(上)第3節 君臣第2節 軟硬(下)第10節 麻將第26節 兄弟(上)第46節 脫逃(下)第29節 解圍(下)第59節 安撫第8節 戰備(下)第44節 遊騎(下)第49節 擴張(上)第60節 算盤(上)第24節 內憂(下)第63節 黃雀(下)第55節 敵意第9節 授權(下)第50節 誤判(上)第36節 分攤(下)第15節 相識(下)第10節 爆破第15節 雙贏第20節 困獸第60節 約法第46節 合營第35節 會面(下)第24節 內憂(上)第27節 憧憬第35節 請客(下)第21節 風起(上)第36節 方向(下)第19節 軍功第42節 剃髮第34節 經濟第58節 狙擊第54節 官銜第47節 證據(上)第4節 平衡第4節 國民(上)第11節 事變第48節 融洽(下)第46節 掃蕩第53節 齊射(下)第30節 變化(下)第2節 軟硬(上)
第18節 鏈條第41節 遭遇(上)第51節 夢想(中)第25節 壓力(下)第44節 條約(上)第57節 觀感(上)第56節 蠱惑第56節 宣戰(下)第22節 風起(下)第34節 動搖第26節 判斷(上)第41節 失控(下)第7節 出口第18節 詔書(上)第21節 東進(下)第40節 困境第24節 內憂(下)第57節 夜戰(上)第29節 搏鬥(下)第31節 呆仗(上)第39節 哨探第59節 黃雀(上)第17節 挖坑第20節 合夥第29節 解圍(下)第53節 齊射(上)第11節 劫營(下)第6節 事變(下)第54節 議和(下)第11節 事變第37節 軍火第11節 實驗第40節 困境第24節 宣傳第20節 相逢第59節 黃雀(上)第1節 失憶第25節 捷報第3節 信號(上)第15節 軍心第52節 登陸(下)第32節 才能(上)第3節 壓力(下)第19節 跋扈(下)第47節 情報(上)第42節 升級(上)第32節 突圍第39節 良機第35節 會面(上)第50節 誤判(下)第41節 獻計第16節 龍騎(下)第39節 衝突(上)第28節 欠條第25節 投奔(中)第17節 虛招(上)第3節 君臣第2節 軟硬(下)第10節 麻將第26節 兄弟(上)第46節 脫逃(下)第29節 解圍(下)第59節 安撫第8節 戰備(下)第44節 遊騎(下)第49節 擴張(上)第60節 算盤(上)第24節 內憂(下)第63節 黃雀(下)第55節 敵意第9節 授權(下)第50節 誤判(上)第36節 分攤(下)第15節 相識(下)第10節 爆破第15節 雙贏第20節 困獸第60節 約法第46節 合營第35節 會面(下)第24節 內憂(上)第27節 憧憬第35節 請客(下)第21節 風起(上)第36節 方向(下)第19節 軍功第42節 剃髮第34節 經濟第58節 狙擊第54節 官銜第47節 證據(上)第4節 平衡第4節 國民(上)第11節 事變第48節 融洽(下)第46節 掃蕩第53節 齊射(下)第30節 變化(下)第2節 軟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