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節 合作

鄧名並沒有給張長庚做出具體的建議,因爲對方是滿清的高官,絕對比自己更能摸清清廷的心理,他只是利用一個故事幫助張長庚和周培公開拓一下思路。講完這個故事後,鄧名就籠統地說了個思路,張長庚可以向清廷報告武昌城破在即,建議放棄武昌,清廷肯定不會同意,這樣將來只要能守住城池,清廷大概也不會關心錢花了多少。

張長庚的想法也類似,他立刻派人送八百里加急去北京,再次聲稱武昌危如累卵,鄧名率領夔東明軍全軍來攻武昌。本來鄧名就有二十多萬人,由於胡全才連續損兵折將,明軍裹挾百姓,現在鄧名麾下已經有流寇七、八十萬了。張長庚向清廷請求緊急援軍,最好一次就派來十萬大軍纔好,因爲武昌的兵馬已經被胡全才丟了個一乾二淨,張長庚指名道姓地要清廷調西南平西王回師,如果吳三桂實在調不動,那張長庚希望清廷派趙良棟、張勇這兩個有名的綠營將領來湖廣增援他。

張長庚寫這封奏章的時候,就沒指望着朝廷能同意。

從鍾祥敗歸後,張長庚立刻就用急件向北京求援,但這時北京哪裡還顧得上武昌,南京那邊告急信件如雪花般地每日送來好幾封,說鄭軍已經開始溯江而上,鎮江慘敗導致整個東南人心惶惶,大批州府已經不聽南京調遣。

武昌即便丟失,明軍也不過是打通了向江西的路,等攻下了南昌才能威脅東南財賦重地,現在鄭成功兵鋒直指南京,輕重緩急一目瞭然。看到張長庚的求援信後,北京當天就用急信答覆他,暫時授予張長庚代理湖廣總督衙門的權利,要他恪盡職守,爲朝廷出力,允許他用一切可能的手段組織兵力保衛武昌。但張長庚要的援兵是一個也沒有,在鄧名剛剛攻入襄陽等地時,河南綠營還接到戒備命令,隨時準備南下支援胡全才,但順治開始着手親征事宜後,北京立刻命令河南綠營不得擅自南下,而是要做好到山東隨駕的準備。

甚至清廷還讓張長庚酌情把洞庭湖、荊門水師派一部分去南京,因爲北京覺得武昌只要堅守城池就可以了,水師還是應該到南京附近去,不但可以協助南京守軍,更可以在將來幫助順治的親征大軍渡過長江。

發走了給朝廷的再次求援信後,張長庚大筆一揮,就把漢水上游、江陵、夷陵一帶的不少土匪、水賊團伙的首領提升爲遊擊、參將,在根本不經別人同意的情況下給這些人加官進爵,張長庚隨後下令這些新晉將領立刻向他們周圍的明軍發起進攻。

這命令一式兩份,一份發給清廷報備,一份立刻就送去了鄧名營中,就是沒想起來給那些清軍的遊擊、參將們送去一份。

“這些人名有的我好像聽說過,有的根本就是聞所未聞。”李來亨拿着周培公送來的滿清將領名單,拼命回憶也就想起來一兩個,好像是以前手下去清廷控制區走私時打過交道:“都是攔路搶x劫的山賊水匪,多則有個幾十個手下,少則十餘個,不值一提。”

“還請虎帥出動大軍,把他們盡數剿滅。”周培公向李來亨說道:“這些匪徒爲禍一方,虎帥這也是爲民除害啊。”

這些土匪都是地方捕快、衙役的敵手,張長庚這幾天天翻遍了多年來地方衙門的報告,總算搜出了這麼一批積年老賊來。其中實力最大的一夥兒水賊大概有近百個手下,擁有十幾條漁船,在洞庭湖裡搶x劫,雖然他們的活動範圍就在清軍洞庭湖水師的眼皮底下,可清軍從來也不會考慮出動軍隊去予以剿滅。這支兵力最強勁的水賊去年武力拒捕時,還將三個嶽州捕快打傷,其中一人重傷不治。見這股水賊實力如此雄厚,張長庚對他們的首領也是另眼相看,授給他一個嶽州副將的頭銜,向清廷報告該人乃是地方上的豪強,黨羽五千餘人,招安此人讓他在明軍背後出擊,定能迫使鄧名主力回師。

聽說了對方的實力後,李來亨不以爲然地說道:“本將派兩條戰船,百來個人就能把他剿滅了,何須大軍?”

“虎帥不可大意啊……”周培公也知道別說派一百個士兵去,就是派二十個全副武裝的士兵去,都能把這幫水賊打得滿地找牙,不過若是被這股水賊逃走了,那將來張長庚豈不是真要認下這個副將?而且李來亨不出動大軍怎麼能證明該副將的強大軍力呢?

“巡撫大人已經下令撥給這位副將白銀十萬兩,糧草三萬石、五千匹布,要他們務必在貴軍背後鬧出動靜來……這是巡撫大人給這位副將剛刻好的銅印。”周培公把一顆印章交給鄧名,並告知銀船、糧船的聯絡方式與暗號:“提督派人化妝成這位副將,把銀兩取走,用這個印章簽署實收,這樣巡撫大人也好下賬。”

“糧食和布匹巡撫大人打算折算多少銀子?”鄧名把銅章接了過去。

“就三萬兩吧,船就送給提督了。”周培公立刻報價。

“成交。”鄧名沒有還價,一口答應下來。

“那這位副將?”周培公指着印章,再次確認道。

“就勞煩李將軍派一員得力的干將去吧,”鄧名當着周培公的面,對李來亨說道:“不能讓他跑了。”

“他還不知道自己是嶽州副將吧?”李來亨詢問道。

“當然不知道。”周培公拍着胸脯保證。

“那他跑不了,我這就派我的水營遊擊去嶽州。”李來亨信心十足地向鄧名和周培公保證:“帶上二十條船,一千士兵,三天之內就把這賊的首級取下,黨羽一個也跑不了。”

“不着急,慢慢打,若是虎帥的手下敗上一兩陣,那巡撫大人也可以發犒賞了。”周培公再次強調道:“就是犒賞也不可劫奪,都要用這印章籤實收。”

“還有鍾祥、襄陽兩府,巡撫大人也委任了一批將官,需要提督前去與他們交戰。”張長庚此時還在加班加點地刻印章,刻好後先在總督衙門留底,然後就可以送來鄧名軍中了。

“沒問題。”鄧名心想劉體純、賀珍他們已經回去了,不過這事當然不能對周培公說,剿滅十幾個山賊、土匪,李來亨隨便派個將領去就能辦妥了:“把他們的人名交給我,我就讓賀帥他們去剿滅。”

……

張長庚發現東南的局勢變得越來越危急,據南京的邸報說,張煌言的先頭部隊已經越過南京,向江西下游進發了。由於鎮江之戰後風勢突然變小,鄭軍無法揚帆逆流而上,只能靠丁壯拖拽海船,這幸運地大大減緩了鄭軍向南京推進的速度,但南京方面認爲鄭成功兵抵城下也就是幾天之內的事情。

現在武昌周圍打得熱火朝天,張長庚繼續每日兩封地向北京告急,同時將自己不惜成本地收買地方豪強、匪幫與明軍交戰的策略告知朝廷。張長庚表示自己會盡力爭取時間,但同時判斷這些土豪很難長期與明軍的幾十萬大軍抗衡,只能起到爭取時間的作用罷了,關鍵還是朝廷要迅速地給湖廣發來援軍。

現在長江、漢水處處激戰,張長庚注意到劉體純、袁宗第、賀珍等人遲遲未到,李來亨也調走了一部分兵力,種種跡象表明鄧名還是遵守協議的,這讓張長庚鬆了一口氣。不管送去布匹還是糧食,鄧名都按照十分之一返還給張長庚黃金,對方重諾守信的表現讓張長庚對鄧名的好感大增。而且更讓張長庚滿意的是,鄧名在接到自己的去信後,就發佈告湖廣官吏公開信,在信中承認是他率兵偷襲清軍營地,把胡全才擊殺在大帳中。這封公開信還聲稱在胡全才大營裡繳獲了白銀二百萬兩,給張長庚製造假賬提供方便,將來張長庚可以把一部分消失不見的藩銀說成是胡全才私下挪用的。

隨着牽連漸廣,湖南巡撫需要收買的人也越來越多——雖然外面的人可以讓鄧名幫忙滅口,但他總不能放明軍進城到湖廣總督衙門來行兇。一開始張長庚心甘情願地自己出銀子給鄧名,但才合作了兩次,湖南巡撫的心態就發生了變化,他打算讓周培公再去與鄧名談判,讓對方再讓一成出來,作爲知情人的封口費,由張長庚來負責支配。

來自城外的壓力漸小,張長庚決心對武昌、漢陽的富戶施加一些壓力了。以前他生怕這些人會與城外明軍私通款曲,把城池獻給鄧名,所以張長庚對他們的政策也是懷柔爲主。但現在張長庚自己就與鄧名有秘密協議,心腹周培公天天在城內縉紳圈中鼓吹綏靖主義,是當之無愧的妥協派領袖,所以張巡撫對這些潛在的投降派非常有底氣。

鄧名的話給了張巡撫不少啓發,他決定對這些富戶也採用掀房頂的策略。

把富戶們召集來以後,張長庚首先指出局面十分險惡,而且還在不斷加劇:明軍勢大,他委任的多路將帥都被李來亨、劉體純、賀珍等人擊破(其實都是李來亨),武昌的藩銀都被胡全才挪用,現在將士們有心殺賊,但湖廣總督衙門已經連飯菜銀都拿不出來了。

在這樣的形勢下,張長庚斷定漢陽、武昌難以堅守,開始大談焦土作戰的重要意義。張長庚表示爲了聖上的統一大業、爲了避免明軍從武昌繳獲大量物資、也是爲了王師未來的反攻,武昌的居民必須撤離,轉移到更安全的湖南去,而張巡撫本人會帶領官兵坐鎮武昌,與明軍進行殊死巷戰。在城池即將失守的時候,張巡撫會放火燒城,以保證明軍一無所獲。

與會者無不聽得目瞪口呆,張巡撫的焦土作戰聽上去像是漢末董卓在洛陽玩的那一手,洛陽富戶後來的下場好像也相當的不妙。不過張巡撫一開頭就把皇上擡出來了,誰敢反對焦土政策就是和皇上過不去、就是和大清的統一偉業作對。眼看張巡撫已經搶佔了道德制高點,正在瘋狂地向衆人掃射,大家不能強攻只好智取,紛紛稱讚張巡撫運籌帷幄,現在明軍背後層出不窮的騷擾已經起到很大作用,看起來短期之內鄧名匪幫斷然無法進攻漢陽、武昌。

有聰明人已經聽出了張巡撫的畫外之音,就帶頭提議捐金助餉,不是胡全才把藩銀都挪用了所以無法堅守了嗎?那麼大家再出錢出力,把藩庫填上不就得了嘛。

但張巡撫連連搖頭,表示根據他的計算,堅守武昌、漢陽不失,至少也要花費六百萬兩銀子,需要打造兵器、獎勵士卒、需要消耗糧草。從地方上抽調這麼多資源不容易,縉紳捐獻起來也很困難,所以還是儘早實施焦土作戰比較好。

吸取了胡全才的教訓,張長庚對本地武昌兵十分優容,已經暗示本地官兵只要拿到錢就給他們發雙餉,而且軍屬不必強制搬遷,至於外地客兵,當然也會得到雙餉待遇。背地裡更向官兵們保證:將來若是明軍攻城,也絕不強迫他們死守武昌。

得到了雙餉的保證後,這些軍隊就在張巡撫背後給他搖旗吶喊,表示堅決支持巡撫大人的焦土作戰,誓與大武昌共存亡。

武昌的縉紳中最有勢力的一批,比如那個馬軍提督的老泰山,對張巡撫的算盤清楚得很,但大部分富戶、尤其是商人則惶恐不安,根本不知道此事到底會如何收場。得知張巡撫開出六百萬的價碼後,這些富商更是哭天喊地,表示就算破家爲國也只能掏出個十分之一。

張巡撫根本懶得和他們廢話,第二天就開始強制搬遷富戶去長沙,看到士兵衝進門口後,這幾個被選中的富戶二話不說就繳納了讓張巡撫滿意的錢糧,然後被表彰爲義士,允許他們留下來和巡撫大人一起,與武昌共存亡。

其他的商行、貨棧都是照此辦理,這也是張長庚在學習鄧名的成功經驗,當初他想拖延時間不交銀子,鄧名就明白表示會繼續行動直到要求被滿足,事後張長庚感覺這是行之有效的威脅手段,馬上活學活用到了富商身上。

但張長庚的行動也有其弊端,第二天周培公跑去和鄧名談判時,對方拒絕了湖南巡撫再要一成的要求,經過一番討價還價最後只同意把回扣提高到一成五,鄧名的談判殺手鐗就是一批隱去姓名的書信。這些書信都是武昌縉紳寫給鄧名的,他們在信中紛紛要求鄧名火速攻城,把甘爲韃清走狗的張長庚碎屍萬段,以平民憤。

晚上週培公帶着鄧名的金子和這個消息來見張長庚,後者聽後長吁一口氣:“幸好本官已經和鄧提督有了默契,不然還真會被這些刁民害了。”

“鄧提督的意思是,從有錢人家拿走他用來買小妾的銀子沒問題,但不要害的百姓家破人亡。”周培公同時還帶來了鄧名的這個要求。

“這個本官當然曉得,本官又不是胡總督。”張長庚知道這是鄧名的仁心又開始發作了,不過沒關係,反正普通百姓身上也榨不出油水來,現在對於鄧名這個人,張長庚感覺越來越看不懂了,有時心計深沉的連他這個曾周遊數省的老頭子都沒法比。

“大人有沒有想過用盔甲和兵器去鄧提督那裡折算銀兩?”周培公問道,他向張長庚指出,現在只存在於紙面上的敵後義勇軍還在與明軍“激戰”,除了發軍餉、犒賞和糧草外,也應該給這些部隊送去盔甲和兵器纔是。而且周培公還進一步指出,盔甲這東西屬於可生產物資,武昌、漢陽有不少工匠,城內也有生鐵可以立刻打造兵器,這些兵器的造價完全是張長庚說了算,明明打造了五套可以說只有一套,剩下的四套都賣給鄧名。

“這個不妥。”張長庚不是沒有想過這個問題,但是他擔心明軍會用他給的裝備來攻打武昌,那他可就是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了,賺錢固然重要,但是如果連巡撫都丟了,那以後還怎麼掙錢呢?如果能登上總督寶座,還愁將來沒法與鄧名做生意麼?

“大人過慮了,”周培公笑道:“大人還以爲鄧提督會攻打武昌麼?要是他心裡還有一點兒這個心思,今天就不會把那些信給學生看了。要是攻下武昌,他除非洗城否則一樣拿不到錢,而這個會影響他的中興大業的。”

周培公提醒張長庚,現在抽調湖廣各地的物資來武昌只需要張長庚的一紙調令,在張巡撫拋出焦土作戰理論後,現在總督衙門沒有人再對他抽調地方物資一事說三道四;現在明軍在外,清軍在內,張長庚也可以名正言順地徵收捐稅,他與鄧名配合得是那麼的默契,如果趕走了張長庚,鄧名純屬給自己找麻煩。

“現在朝廷的注意力全在南京,等南京那邊的事情一了,朝廷就會重新注意武昌這裡的動靜,到時候大人還能不能這樣一手遮天可就不好說了。”周培公見張長庚已經心動,就趁熱打鐵,讓對方明白這錢若是不立刻掙到手,那將來就未必還有這機會了。

“唔。”張長庚聽得連連點頭,就同意了。

“大人。”和鄧名正面交鋒多次,周培公的能力也得到了飛速的提高,他見張長庚這麼痛快就答應了,連忙提醒道:“盔甲乃軍國之器,可以趁機擡價,多要一成,以兩成五結算。”

“不錯,不錯。”張長庚恍然大悟,由衷地稱讚了一句:“你真是我的子房啊。”

……

周培公晚上回到家,妻子替他脫去外罩,見丈夫幾日下來已經瘦了一大圈,不禁心疼:“相公爲國操勞,辛苦了。”

“是啊。”周培公現在每日反覆奔波,感覺自己都快累散架了,他小心翼翼地從懷裡掏出了一大疊子地契、交易書,交到妻子手中,囑咐道:“細心收好,莫要叫人看見。”

“啊。”周夫人才草草掃了一眼手中的地契,就驚呼出聲,這些地契上全是家鄉荊門的田土,不是零星幾塊,而是連阡接陌的良田,周夫人看到除了地契還有房契。有幾個交易的原主周夫人也知道,都是家鄉那邊勤儉持家的良紳而不是敗家子,其中一筆交易書上就是上百畝的轉手,周夫人一看名字就知道:想把這些人的地買到手,需要多花很多銀子。再一細看契書,果然,購田的金額高得根本不是周家能承受的,而且周夫人知道丈夫根本沒有從家裡拿過錢。

“不要多問!”周培公不等妻子反問就搶先說道:“快些睡吧,明日一早爲夫還要出門。”

“嗯。”賢惠的周夫人立刻壓下了自己的好奇心,一般幫丈夫寬衣,一邊問起別的事:“今天陳家兄弟倆一起來了。”

“何事?”現在大家都知道周培公是張長庚面前的紅人,因此每日來周府打探消息的人絡繹不絕。

“他們想打探一下巡撫大人還想要多少錢纔夠。”

“爲夫也不知道。”周培公答道。

“妾身嫁去李家的那個表妹今天也來了,她相公擔心城外的產業,想問問明軍大概何時會進攻漢陽。”

“我不知道。”周培公一邊除去鞋襪,一邊頭也不擡地說道。

“方家老伯派兒子送來一罈酒,他不是在船行裡有股份嗎,所以想搞清到底漢水何時能通行,明軍兵艦可多。”

“不知道。”周培公撩開被子,鑽進去躺下,滿意地長嘆了一聲,又對妻子誇耀道:“今天巡撫大人又誇獎我了,說將來湖南除了長沙府,其他各府隨我挑一個,賢妻覺得哪個府爲好?”

“真的?”周夫人十分高興,這是張長庚第二次許諾要給她丈夫一個知府的位置了,不過周夫人也有些擔憂:“等明軍退兵後,巡撫大人不會反悔吧?”

“哈哈,絕對不會。”周培公放聲大笑。

“爲何?”周夫人有些不安地問道。

“因爲知道的太多了。”

第30節 變化(上)第19節 跋扈(上)第2節 軟硬(下)第52節 反擊第20節 相逢第2節 軟硬(下)第5節 潤滑第33節 問策(上)第26節 觀感第42節 中立(上)第5節 密信第20節 相逢第54節 投機(上)第15節 戰象(上)第22節 搶攻(下)第58節 遺孤第45節 合作第11節 兩全(上)第12節 調整(上)第40節 印象(下)第26節 兄弟(下)第17節 政策(上)第19節 跋扈(上)第36節 宿命(上)第25節 投奔(下)第4節 平衡第55節 報紙(上)第38節 整訓(下)第60節 算盤(上)第50節 誤判(上)第37節 等待(下)第7節 仲裁(上)第20節 康熙(上)第21節 受降第49節 訓練第43節 續戰(上)第1節 代售第22節 退讓(上)第24節 內憂(下)第12節 徵稅第8節 戰備(下)第54節 投機(上)第42節 反擊第58節 接觸(下)第60節 人心(下)第8節 升級(下)第24節 整訓(下)第54節 議和(下)第16節 示威第50節 誤判(下)第10節 負責(下)第59節 黃雀(下)第22節 退讓(上)第43節 輕取第37節 干涉(上)第21節 風起(上)第43節 徵兵第53節 慘痛(上)第49節 風氣(上)第7節 變臉(上)第10節 追逐第26節 生意(下)第54節 權變(上)第50節 追擊(上)第42節 中立(上)第7節 演變(下)第11節 劫營(上)第19節 防區第22節 搶攻(下)第31節 裁軍(上)第35節 會面(上)第43節 靖難(上)第40節 入寇(上)第47節 約戰第31節 名將第26節 兄弟(下)第25節 印象第28節 算計(下)第51節 求戰(下)第7節 窮途第7節 演變(下)第27節 圍攻(中)第11節 劫營(上)第30節 變化(下)第6節 魯王第38節 奔波第21節 煙霧(上)第26節 判斷(上)第16節 攀談(下)第58節 同盟(上)第18節 對手第40節 入寇(上)第46節 證券(上)第44節 遊騎(上)第20節 僞詔(上)第51節 救援第14節 亂戰(上)第27節 得兼第15節 出降(上)第27節 合作(上)
第30節 變化(上)第19節 跋扈(上)第2節 軟硬(下)第52節 反擊第20節 相逢第2節 軟硬(下)第5節 潤滑第33節 問策(上)第26節 觀感第42節 中立(上)第5節 密信第20節 相逢第54節 投機(上)第15節 戰象(上)第22節 搶攻(下)第58節 遺孤第45節 合作第11節 兩全(上)第12節 調整(上)第40節 印象(下)第26節 兄弟(下)第17節 政策(上)第19節 跋扈(上)第36節 宿命(上)第25節 投奔(下)第4節 平衡第55節 報紙(上)第38節 整訓(下)第60節 算盤(上)第50節 誤判(上)第37節 等待(下)第7節 仲裁(上)第20節 康熙(上)第21節 受降第49節 訓練第43節 續戰(上)第1節 代售第22節 退讓(上)第24節 內憂(下)第12節 徵稅第8節 戰備(下)第54節 投機(上)第42節 反擊第58節 接觸(下)第60節 人心(下)第8節 升級(下)第24節 整訓(下)第54節 議和(下)第16節 示威第50節 誤判(下)第10節 負責(下)第59節 黃雀(下)第22節 退讓(上)第43節 輕取第37節 干涉(上)第21節 風起(上)第43節 徵兵第53節 慘痛(上)第49節 風氣(上)第7節 變臉(上)第10節 追逐第26節 生意(下)第54節 權變(上)第50節 追擊(上)第42節 中立(上)第7節 演變(下)第11節 劫營(上)第19節 防區第22節 搶攻(下)第31節 裁軍(上)第35節 會面(上)第43節 靖難(上)第40節 入寇(上)第47節 約戰第31節 名將第26節 兄弟(下)第25節 印象第28節 算計(下)第51節 求戰(下)第7節 窮途第7節 演變(下)第27節 圍攻(中)第11節 劫營(上)第30節 變化(下)第6節 魯王第38節 奔波第21節 煙霧(上)第26節 判斷(上)第16節 攀談(下)第58節 同盟(上)第18節 對手第40節 入寇(上)第46節 證券(上)第44節 遊騎(上)第20節 僞詔(上)第51節 救援第14節 亂戰(上)第27節 得兼第15節 出降(上)第27節 合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