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節 借刀

在總督衙門的催逼下,那些公認水性好的兵丁都被帶到江邊去,身上系一條繩子往水裡扎,把繩子系在沉船上。當天武昌、漢陽全面動員,在拆除鐵鏈、清理木樁的同時,大批壯丁被集合在長江兩岸,配合水師一起拖動沉船。

這次動員規模空前,爲了達到目的胡全才讓軍隊出動,逼着城內和四郊的百姓出工出力。面對清兵明晃晃的大刀,不僅是普通百姓,就連縉紳們也不得不交出家丁去江邊效力——現在湖廣總督已經氣急敗壞,誰也不敢去招惹他的黴頭,只不過背後都怨氣沖天,罵聲不絕。

武昌兵和漢陽兵已經摺騰好多天了,不滿尤其嚴重,爲了洗脫丟城失土的大罪,胡全才也顧不了那麼多了。幸好還有不少從外地調來的士兵,對胡總督沒有太多的反感,可是他們趁亂在武昌、漢陽偷雞摸狗,挨家挨戶敲詐勒索老百姓。只要不折騰得太過分,胡全才只好對這些行爲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胡總督覺得帶武昌兵和漢陽兵去打仗不太放心,擔心背後有人射來黑箭。若是本地兵與各地援軍鬧矛盾、發生火併也是麻煩,胡全才就打算讓本地兵守城,帶着其它各地的援兵出擊鍾祥。

正當滿城鬧得沸沸揚揚的時候,一個總督幕府的同僚跑到周培公的家,一見到主人就喊道:“山西佬要我們明天跟着他一起去鍾祥打仗。”

這個同僚是個漢陽人,氣哼哼地坐在客廳裡。本來這時候幕僚們應該在各處監督工作,充當總督大人的眼線,但本地的幕僚好多都怠工了。這個漢陽人掃了周府一眼,問道:“你被討走了幾個小廝?要走了多少銀子?”

今天有幾個操着湖南口音的大兵來到周府,強行拉走了兩個周培公家裡的男僕。周培公本着好漢不吃眼前虧的心理,還塞給爲首的軍官五兩銀子。拿了銀子、喝了周府的茶後,這幾個湖南兵就帶着兩個男僕高高興興地走了。看到周培公是個功名在身的縉紳,這幾個士兵倒也沒有太放肆。出門後在周府門口貼上了一張黃紙條,其他兵丁看到就知道,這家已經響應總督衙門的號召出過力了。

“哼,山西佬招來的這幫丘八!”聽完周培公的敘述,客人把茶碗往桌面上重重一放,憤憤地說道。

雖然縉紳們將來可以向當官的熟人、老鄉訴苦,設法向朝廷彈劾胡全才,不過眼下胡總督的權勢還是大夥兒惹不起的。

這個幕客對周培公說道:“兵法曰:不因怒興兵。山西佬被鄧名折騰得灰頭土臉,氣急敗壞想找回場子,我看他多半討不到好!再者,他打聽到鄧名乃是弘光之後,就想抓住鄧名向朝廷邀功,這不就是兵法上所說的百里趨利嘛?我看此次出兵凶多吉少,我不想跟着去了,我就說我生病了。”

“這樣做不妥。”周培公覺得對方是共事的同僚,又來向自己問計,就說道:“我在總督大人身邊好幾年了,總督大人好似袁紹,外寬而內忌。因爲不看好他出兵所以你才稱病,總督大人豈會看不出來?此一戰總督大人如果奪回鍾祥還好,若是真的失敗歸來,非要拿你出氣不可。總督大人是袁紹,你就要做田豐嗎?我覺得不但要跟着出征,而且要盛讚總督的兵法韜略了得,預料此戰必勝。這樣將來就是打敗了,總督大人也不好意思和我們這些看好他的人過不去。”

經周培公這麼一說,那個同僚恍然大悟,仔細一琢磨,驚得背後出了一層冷汗。他顧不得再與周培公嘮叨,起身告辭道:“多謝賢弟賜教。愚兄這就回家收拾行裝,隨時準備與山西佬一起出發。”

對方這種感激涕零的態度讓周培公感到十分得意。除了這個人以外,還有好幾個同僚也都一樣的思慮不周,周培公也提醒了他們,得到了他們的感謝。

這兩天武昌城內的形勢很緊張,人心惶惶,周培公私下也有些不安,唯恐胡全才找自己的麻煩。郝搖旗、劉體純等夔東將領的兵馬加在一起也不太多,遠遠無法和雲集武昌的兩湖綠營相比,周培公估計明軍得到消息以後多半會自行退去,所以打算在胡總督鞍前馬後多賣力氣,挽回一些不好的印象。

河道里堵了那麼多石頭、鐵索、木樁,無論總督衙門如何三令五申,一天的時間也疏通不了。胡全才估計鍾祥那邊的明軍很快也會得到消息。如果朝廷對鄧名的影響足夠重視的話,那麼收復鍾祥就是一樁功勞,可以將功折罪。要是再擒獲小福王手下的幾個將領,那就更好不過。

於是胡全才就把李世勳召來。李世勳本來屬於川軍系統,多年前胡全才在漢中任上的時候,李世勳和現在的重慶守將王明德一起投降了胡全才。李世勳後來駐紮在常德,得知武昌有緊急警報後,急忙統帥本部兵馬趕來護衛總督大人。由於駐地距離武昌較近,李世勳的人馬早早就趕到,到現在將士們已經得到比較充分的休息。

爲了鼓舞主力部隊的士氣,胡全才今天把城裡富戶聚集的城區交給他們,讓他們去徵丁。李世勳分到的是一塊有大量縉紳居住的城區,他的兵丁耀武揚威,挨家挨戶地討要銀兩,收穫頗豐,現在士氣振奮,一個個摩拳擦掌,紛紛嚷叫着要爲湖廣總督出力。

胡全才讓李世勳先行一步出發,爲大軍開路,同時偵探沿途情況。現在武昌方面得知安陸府的明軍兵力分散,守衛鍾祥的兵力十分薄弱。胡全才任命李世勳爲先鋒,除了他的本部兵馬,又把夷陵等地前來馳援的士兵也交給他一部分,這樣李世勳麾下兵力上萬,披甲兵也有四千多人。

“若是敵人有備,就要謹慎行事。”雖然胡全才希望李世勳能夠奇襲成功,趁着明軍不備取得較大戰果,但漢陽的動靜這麼大,很難說明軍是不是已經得了消息。估計明軍還來不及立刻聚集起來,形成對李世勳的重大威脅。胡全才讓李世勳早走一天,若是發現明軍已經戒備,就不要貪功冒進,只要爲大軍做好偵查工作就行。

李世勳大聲領命。他也想取得功勞,更上一層樓。從偵查的結果來看,偷襲鍾祥的可能性還是很大的。即便明軍收攏了部隊,李世勳手握一萬大軍,距離身後的主力沒有多遠,想自保還是很容易的。

“兵貴神速,此外就是要善於保密。”胡全才對李世勳很看重,不厭其煩地交代道:“你率領部下出發時,不要對手下說是充當大軍的先鋒,只說是去上游監工,監督疏通河道的工作。等到離開漢陽以後再對部將們挑明,免得這裡人多口雜泄露了風聲。”

胡全才讓總督衙門的官員全力配合李世勳,把大量的糧草和牲口立刻運到他的營中,再幫他找一批熟悉安陸府地形的士兵當嚮導。

……

武昌城南,提督武昌馬軍的將領正坐在自己的營帳中悶悶不樂。

昨天晚上有幾個親戚、朋友找到營帳裡向自己訴苦,說是總督大人讓外地兵協助徵丁,這些士兵騷擾民宅,敲詐勒索。親朋們希望馬軍提督能夠幫忙說說情,要是能派兩個士兵保護他們的家宅安全當然是最好了。

不過這種要求超過了馬軍提督的能力。

總督大人已經明令要他老老實實地呆在營內不得外出,馬軍提督能做的只有派幾個兵回去給自己家站崗。誰都知道,湖廣總督此舉是爲了平息外地援軍的怨氣,好讓他們在出徵鍾祥的時候出力。武昌畢竟是湖廣總督的駐地,胡全才也不會讓外地兵鬧得太過分,敲詐點銀子、沾點便宜也就到頭了。

“家主的嶽老爺來了。”一個家丁慌慌張張地跑進來報告

“我泰山又派人來了?”馬軍提督的眉頭皺得更緊了。

昨天湖廣總督開始徵兵,岳父家就派管家前來,找馬軍提督要幾個士兵去充數。提督好說歹說,才把一臉失望的管家送出了軍營。他估計等到回家的時候肯定要被媳婦埋怨,說他沒有盡到半子之責。怎麼昨天好不容易纔送走,今天又來了?

“不是,是嶽老爺親自來了!”家丁道。

馬軍提督聞言大驚,連忙跑出帳外迎接,把怒髮衝冠的老丈人請進中軍帳。進了帳篷後,馬軍提督大禮拜倒,口稱:“小婿拜見泰山大人。”

“快起來,找你有正事。”老泰山口齒含混地叫道,等不及女婿叩頭。

馬軍提督擡起頭,老丈人揭開捂在右臉頰上的布罩,只見整個腮幫子都腫脹起來,顯然是被人打了。

“誰敢對泰山大人無禮!”馬軍提督見狀十分生氣。

岳父是武昌的縉紳,現在新朝肇造,武人的地位比較高,要是放在前朝末年,武人能把女兒嫁入縉紳家庭已經欣喜非常了,絕不敢妄想娶一位縉紳家的小姐。馬軍提督討了這位小姐後心滿意足,對妻子百依百順,對岳父也非常恭敬,簡直比親生兒子還孝順。

“是李世勳那賊的兵!”岳父恨恨地說道。

今天早上李世勳的手下到岳父的府上打秋風,拿了銀子還不肯走,居然指着一個丫鬟,說她看上去像個潛逃的賊人家屬。馬軍提督的小舅子與士兵理論,被士兵拿棍子打了,岳父大人過去保護兒子,也被扇了一耳光,把半邊臉都打腫了。士兵們沒能得逞,惱羞成怒,臨走時在庭院裡乒乓一通砸。

馬軍提督聽完之後一蹦三尺高,嚷嚷着要去李世勳那裡討個說法,要對方把犯事的罪兵交出來。不過片刻後,馬軍提督自己就泄氣了。現在武昌兵都不太受待見,鍾祥獲釋的俘虜有家不能回,還處於被監視中。

外地趕來武昌的軍隊現在是湖廣總督的依靠,馬軍提督知道李世勳在胡全才心目中的分量,他找上門去只能是自取其辱。

馬軍提督的岳父冷眼旁觀,看見女婿滿臉沮喪的表情,突然出聲問道:“賢婿可有絕對信得過的手下?”

“當然。”馬軍提督不假思索地隨口答道。接着就猛醒過來,急忙湊到岳父跟前,小聲問道:“泰山大人要做什麼?”

“我這裡有封信。”岳父從懷裡摸出一封信來,是一封匿名信。四顧無人,在女婿耳邊輕聲說道:“山西佬要讓李世勳當前鋒去偷襲鍾祥府城。這封信裡寫有山西佬的計劃和李賊麾下的兵力,賢婿有沒有得力的死士,能把這封信送去那邊?”

“這……”馬軍提督震驚不已,相比他的計劃,岳父的計劃顯然更安全,只要把這件事情做得神不知鬼不覺,那可比提督本人公開去找李世勳的麻煩要好,沒人知道當然也不會有罪了。而且成功的把握也要大得多,聽說那個小福王可不是好惹的,收拾李世勳想必不在話下。

現在馬軍提督擔心的是,岳父手中的情報是否可靠,是如何得來的,萬一將來發現是軍情走漏導致明軍有備的話,湖廣總督很可能會展開排查,情報提供者是否能守口如瓶呢?

“是你那連襟拿來的。”得知這個女婿的擔憂後,岳父一句話就讓馬軍提督放心下來:“剛纔總督幕府裡所有的幕僚都幫着籌備出征事宜,只要你這裡不出漏子,就不會有人知道是我們翁婿傳出去的。”

“泰山大人儘管放心。”既然是那個在總督衙門當幕僚的連襟拿回來的情報,馬軍提督頓時膽子一壯,伸手把信接了過去,向岳父保證道:“小婿這就派一個得力之人送去鍾祥。泰山大人儘管放心,這個人膽大心細,一定不會出事。而且他的命還是小婿救下的,就算失手也絕不會出賣小婿。”

……

鍾祥。

鄧名翻看信函時,賀珍正在一旁詢問從前線返回的探哨。

郝搖旗此時已經把物資運回房縣,賀珍本來也打算這麼做,但纔回到鍾祥就突然得到急報,前線的探子發現漢水下游的清軍出現反常行爲。

探子向鍾祥的明軍將領報告說,他們發現清軍突然開始大張旗鼓地疏通河道。正常情況下,如果只有這麼一個報告,鄧名和賀珍對清軍的行動還難以判斷,不知道胡全才到底有什麼圖謀。但是隨後就有幾個使者先後悄悄來到明軍大營中,送來了幾封匿名信。

這些使者都自稱是普通百姓,是受心懷大明的義士所託前來報信,這些義士報效朝廷不圖封賞回報,因此都是匿名信使者也不肯透露他們身份。話雖如此,但有好幾個使者一看就是當兵的,有一個人見到鄧名時還習慣性地行軍禮,姿勢也做得極其標準。

送來的匿名信內容不完全相同,但有一個意思卻是一致的,這些匿名的義士們異口同聲地警告明軍,胡全才那個山西佬要出兵攻打鐘祥,萬萬不可等閒視之。

最簡單的信中也就是這麼一句話,行動時間、兵力一概沒有;而最詳細的一封,則逐條敘述了胡全才的計劃,通知明軍充任前鋒的是駐守常德的李世勳,此人攜帶的軍糧以及手下的披甲兵數目也精確到了個位數。

“什麼心懷朝廷的義士?都是武昌府、漢陽府的縉紳!”聽鄧名唸了這幾封匿名信的內容後,賀珍斷言道。

這些信件中有兩封特別重要,其中一封自然是那封列出李世勳的兵力和軍糧數目的,另一封則把李世勳的行動路線和出發時間告訴了鄧名。

“這兩封信的主人,肯定在湖廣總督衙門裡有熟人。”聽鄧名說完兩份信的內容後,賀珍猜測道:“寫信的縉紳,並不打算投奔我們,他們只不過是和胡全才有仇,或者和李世勳有仇,想要借刀殺人。”

“沒錯。”鄧名點點頭,既然這些信的主人顯然並不想從明軍這裡獲得回報,那鄧名也不強求,下令用好酒好肉款待這些使者,並賞給每個送信人一些銀兩。

即便信上沒有太多的內容,只要匿名信的主人能夠派出可靠的使者,能夠通過沿途的清軍關卡,把這封信送到鍾祥來,就說明信的主人擁有充足的財力和廣泛的人脈。這種實力絕不是平頭百姓、普通富戶甚至商人能夠擁有的,這隻有湖廣的縉紳士人才能做到。

鄧名記得劉體純、袁宗第他們都曾說過,數年前李定國在湖廣轉戰,對清軍的動向瞭如指掌,能夠保持主動進攻的能力,就是因爲深得縉紳的支持。而隨着洪承疇出任五省經略後,湖廣縉紳和李定國的關係日益疏遠,變得越來越差,最後李定國完全喪失了情報上的優勢,明軍和清軍也進入了相持階段。

看着手中的這些信件,鄧名感到這是一個好兆頭。

第27節 圍攻(下)第14節 算賬第31節 戰備第2節 競爭第49節 坦承第52節 私心第11節 攻勢(上)第62節 蠢動(下)第6節 親征(上)第52節 決心第19節 帝國第43節 風向(下)第15節 相識(下)第11節 兩全(上)第22節 突破(上)第40節 困境第33節 問策(下)第3節 信號(上)第36節 宿命(上)第29節 搏鬥(上)第58節 戰書第31節 裁軍(下)第62節 蠢動(下)第9節 送神(下)第50節 追擊(下)第54節 權變(下)第17節 調查第53節 慘痛(下)第4節 推薦(上)第32節 血戰(上)第56節 待遇(下)第59節 魔鬼(下)第2節 VIP第13節 債務第50節 金磚第4節 一致(下)第21節 追兵第51節 夢想(下)第39節 大捷第14節 亂戰(上)第38節 牽制(下)第18節 恐怖(上)第60節 爭奪(上)第37節 等待(下)第27節 圍攻(上)第36節 分攤(上)第35節 面談第11節 事變第67節 守法(上)第8節 信用第11節 劫營(上)第18節 詔書(上)第36節 方向(下)第58節 接觸(上)第58節 斷後(上)第21節 追兵第3節 信號(上)第10節 決議(下)第8節 戰備(上)第22節 風起(下)第45節 合作第44節 中介第35節 會面(下)第14節 強攻(下)第2節 競爭第15節 戰象(上)第27節 飲血第25節 投奔(下)第35節 請客(上)第36節 分攤(上)第19節 跋扈(下)第39節 良機第4節 生變第54節 議和(下)第48節 專利(下)第38節 牽制(下)第28節 借刀第4節 一致(上)第30節 三投第50節 金磚第1節 失憶第59節 撤軍第9節 問話(上)第37節 干涉(上)第17節 虛招(上)第37節 立碑第55節 壓力(下)第65節 援助(上)第50節 誤判(上)第30節 賽跑第36節 修路第32節 突圍第11節 攔截第27節 圍攻(上)第66節 加入(上)第43節 續戰(下)第3節 壓力(上)第46節 戰備(下)第12節 調整(下)第53節 衝鋒
第27節 圍攻(下)第14節 算賬第31節 戰備第2節 競爭第49節 坦承第52節 私心第11節 攻勢(上)第62節 蠢動(下)第6節 親征(上)第52節 決心第19節 帝國第43節 風向(下)第15節 相識(下)第11節 兩全(上)第22節 突破(上)第40節 困境第33節 問策(下)第3節 信號(上)第36節 宿命(上)第29節 搏鬥(上)第58節 戰書第31節 裁軍(下)第62節 蠢動(下)第9節 送神(下)第50節 追擊(下)第54節 權變(下)第17節 調查第53節 慘痛(下)第4節 推薦(上)第32節 血戰(上)第56節 待遇(下)第59節 魔鬼(下)第2節 VIP第13節 債務第50節 金磚第4節 一致(下)第21節 追兵第51節 夢想(下)第39節 大捷第14節 亂戰(上)第38節 牽制(下)第18節 恐怖(上)第60節 爭奪(上)第37節 等待(下)第27節 圍攻(上)第36節 分攤(上)第35節 面談第11節 事變第67節 守法(上)第8節 信用第11節 劫營(上)第18節 詔書(上)第36節 方向(下)第58節 接觸(上)第58節 斷後(上)第21節 追兵第3節 信號(上)第10節 決議(下)第8節 戰備(上)第22節 風起(下)第45節 合作第44節 中介第35節 會面(下)第14節 強攻(下)第2節 競爭第15節 戰象(上)第27節 飲血第25節 投奔(下)第35節 請客(上)第36節 分攤(上)第19節 跋扈(下)第39節 良機第4節 生變第54節 議和(下)第48節 專利(下)第38節 牽制(下)第28節 借刀第4節 一致(上)第30節 三投第50節 金磚第1節 失憶第59節 撤軍第9節 問話(上)第37節 干涉(上)第17節 虛招(上)第37節 立碑第55節 壓力(下)第65節 援助(上)第50節 誤判(上)第30節 賽跑第36節 修路第32節 突圍第11節 攔截第27節 圍攻(上)第66節 加入(上)第43節 續戰(下)第3節 壓力(上)第46節 戰備(下)第12節 調整(下)第53節 衝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