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節 突破(上)

虎蹲炮的射速不算快,射程有限,威力也很一般,稱不上什麼野戰利器。現在漢八旗沒有觀察到明軍有騎兵,欺負明軍沒有值得一提的遠程武器,就把虎蹲炮拉到近距離上射擊。漢八旗周圍有王明德的披甲掩護,又有雄厚的兵力不用擔心明軍反衝鋒,倒是把虎蹲炮的威力提高了一些。但儘管如此,這些小型火炮的威力也就相當於大號霰彈槍而已,如果漢八旗用有點的武器是排槍時代的野戰炮,那麼這種近距離的炮擊就可以肆意地蹂躪明軍的戰陣,在一眨眼的功夫內把幾百明軍的陣地轟散。

可明軍依然遭到了嚴重的打擊,明軍士兵大都是袁宗弟在夔東招募的,之前在軍中別說火炮,就是火銃都沒有見過幾杆。看到清軍一炮打來,被擊中的同伴立刻重傷倒地,身上的盔甲完全起不到作用,這些留守的士兵都驚駭不已。對明軍影響更大的是炮聲,近距離射擊的虎蹲炮隆隆作響,它們發出的爆炸聲是這些明軍有生以來聽過的最可怕的聲音。

只有幾個別的軍官因爲參與過湖廣掃蕩戰,對火藥發出的巨大聲音有些心理準備,不過他們當時的心情也和現在不同,現在他們站在火藥武器的對面而不是背後;而其他的軍官都驚慌失措,不知道該如何應付這種前所未見的武器。

軍官如此,士兵的表現就更不堪了,看到不斷有同伴被打倒後,士兵們都本能地伏低身體,頓時整個明軍的陣地就矮了一截。戰兵背後的輔兵本來就是壯壯聲勢,必要時幫忙背背傷兵,抓抓俘虜的,虎蹲炮的轟鳴讓他們感覺好像遇到了妖怪一樣。沒有人知道如何對付這種攻擊,恐懼因而迅速在明軍中蔓延開來。

“讓火炮停一下吧?”

看到明軍幾炮過後就隊形散亂,無論前排後排都驚慌地蹲下甚至趴下,被炮聲震駭得已經失去抵抗意志了,綠營頓時躍躍欲試,打算衝上去把明軍擊潰。清軍中沒有進行步炮協同的訓練,基本戰術就是炮兵先轟,騎兵、步兵看着;然後披甲衝鋒,炮兵看着。見漢八旗還在吆喝着給虎蹲炮裝彈,綠營的軍官就建議漢八旗中止射擊。

“等會兒,我們還沒殺夠呢!”指揮炮組的八旗兵獰笑着說道,滿清的中央部隊已經很多年沒有上一線了,就是偶爾出發也就是作爲監視部隊隨行。今天對面的明軍毫無還手之力,這些炮兵可以肆無忌憚地轟擊對手,這讓每個八旗兵的臉上都滿是興奮之色。

打得興起的滿八旗完全無視綠營的要求,繼續炮擊着明軍陣地,綠營軍官指揮不了八旗部隊,也只能在邊上看着,畢竟他們不想帶隊衝鋒的時候,背上中了友軍的炮彈。看着幾輪炮擊就讓明軍擡不起頭來,一線的綠營軍官心中都十分羨慕,不少人都暗暗想着:“要是我們也能有各種大炮就好了。”

一直打到炮管開始發燙,八旗兵才意猶未盡地住手,八旗兵指着對面已經亂成一團的明軍,得意地叫道:“打掃工作就交給你們了。”

確認八旗兵都差不多過癮了,不會再開炮後,綠營也點燃了號炮,隨着一聲跑響,大批綠營披甲吶喊着衝了上去,對面的明軍已經瀕臨潰散,任誰都看得出來這是佔便宜、拿功勞的時候了。

其實虎蹲炮給明軍造成的損失非常有限,這麼長時間的亂轟一氣後,被打死的明軍只有十幾個而已,但對士氣的打擊是無可挽回的。當綠營蜂擁衝上來的時候,後排的明軍戰兵二話不說,站起來拔腿就跑——那無法防禦和反擊的炮擊總算中止了,他們可不想再捱上一輪。

前面的明軍表現得也差不多,剛纔的炮擊讓大部分明軍士兵都心臟狂跳,頗有種在鬼門關前走了幾個來回的感覺,這些被嚇破膽的明軍哪裡還有鬥志?綠營衝到明軍的陣地上時,只有極少數特別勇敢的明軍還試圖抵抗,不過這零星的英勇行爲毫無意義,轉眼間他們就統統被淹沒在綠營士兵的潮水中。

剛纔聽到炮聲後,袁宗弟立刻派二百士兵回頭去增援西線,希望能夠讓另一條戰線堅持得久一點。可這些甲兵根本沒能趕到前線,他們前方是大量逃過來的輔兵,其中絕大多數都不知道倒地發生了什麼事,他們看到西面的同伴大呼小叫着逃過來,就也跟着一起跑。這些輔兵擋住了援兵的去路,而且他們還逢人就喊,稱西面殺過來的清軍鋪天蓋地,火炮打得和下雨一樣,沾到就死、擦到就亡。在這些越傳越廣的謠言中,整個西線的明軍都被清軍的火炮炸上了天,連他們用來堅守的丘陵都被削平了。

這些呼喊不但導致所有的輔兵都開始逃竄,袁宗弟派去增援的戰兵的士氣也受到了沉重打擊,官兵都沒有信心用自己的血肉之軀去阻擋那無堅不摧的火炮。尤其是有些人還聽說過,鄧名用火藥轟平了湖廣城牆,自己的身體就算再結實,難道還能和城牆相比不成?和那些在一線的不同,援軍中越是對火藥威力有了解的人,越是高估他們沒能親眼看到的漢八旗火炮威力。

援兵本來就走得不快,隨着士氣一墮,他們就迅速地被涌過來的敗兵衝散了,二百兵眨眼就被亂兵捲走了一半,剩下的也停止前進,不久後又開始緩緩後退。

“不就是虎蹲炮嗎?至於被嚇成這個樣子嗎?”袁宗弟看見原本被保護在兩道防線之間的輔兵已經潰敗,心中又急又氣,他對這種武器的威力有直觀的認識,驚惶的傳令兵一本正經地把謠言報告給袁宗弟聽的時候,他怒喝道:“聽上去最多也就是十門炮,幾千人就是讓他們轟上一個月都轟不死!”

不過發脾氣也沒用,袁宗弟的見識對眼前的混亂毫無幫助,他不得不再次分兵,阻攔潰兵衝擊自己的戰線,命令戰士們向潰兵呼喊,讓他們自行逃向北方,等待收攏或是返回萬縣。忙着調整戰線的袁宗弟自然再也無力向張勇進攻了,現在他只能祈禱張勇不要趁機殺出來夾擊自己。

在袁宗弟的東面,張勇一直認真地觀察着明軍的動作,王明德的攻勢比他想象的要快,本來張勇還以爲需要聯絡一會兒才能見到援軍主力出動。

“這小子,他是不是早就到了?”張勇嘀咕了一聲,幾乎狼煙一起,炮聲就跟着傳來,而這股狼煙也差不多是在袁宗弟發起攻擊的時候點燃的,這行動未免也太緊湊了。不過只要此戰取勝,張勇就沒有什麼好指責的,王明德完全聲稱他是爲了讓袁宗弟發生誤判,把主力從最重要的地段調離。

“王八羔子。”張勇哼了一聲,雖然感覺王明德有點拿自己做誘餌的意思,但他也不是很生氣,袁宗弟的攻勢相當無力,根本沒有給自己造成大威脅:“我先按兵不動,等王明德和袁宗弟的主力打起來,我再出擊,這樣損失小,還能多抓些俘虜。”

除了心裡的整個如意算盤,張勇也明白這天氣主動進攻會讓士兵體力損耗很大,雖然身處樹林中基本不動,但張勇也已經是滿身大汗了。七月的川東又溼又熱,披上全套盔甲後更像是擁上了一套棉被,袁宗弟的士兵已經打過一仗,現在又來回調動,張勇估計明軍再這麼奔波一會兒,他爲取勝需要付出的代價就會更小。

這時來自北面的喧譁聲打斷了張勇的沉思,他側耳聽了片刻,心中大罵一聲:“不好!”

罵完之後張勇急忙回身登上背後的丘陵,映入他眼中的就是鋪天蓋地而來的己方潰兵。張勇和袁宗弟一樣把無甲兵保護在兩道防線之間,現在張勇的無甲兵也已經全面崩潰,倉皇向着張勇的將旗方向涌來,以尋求統帥的保護。

沿江防守的另一半親兵營且戰且退,似乎遭到了很大的壓力,比他們更糟糕的是張勇部署在北面掩護自己的部隊。統兵的一個清軍將領光着腦殼,連滾帶爬地跑到張勇面前,哀嚎道:“提督!大帥!崩了,崩了啊!”

“混賬!”張勇知道這個將領手下也有幾百親兵,沒想到他居然一時三頂都頂不住,袁宗弟還沒崩潰,他就孤身一人地逃到了自己面前:“你連羣新兵都打不過嗎?”

“末將的兵也多是新兵啊,”那個將領刀鞘也是空的,剛纔爲了逃命連武器都扔了,他極力爲自己辯解:“賊人好多!好厲害!真的好厲害啊!”

“胡扯!”張勇根本不想聽對方的胡言亂語,明顯是他麻痹大意,自己頂住了袁宗弟的近衛,可這些無能之輩竟然被一羣烏合之衆打垮了。

不等張勇戳穿對方的誇大之語,側翼紅旗閃動,大批明軍從丘陵周圍冒出來,他們身上的盔甲如同繁星一般的閃亮,張勇目瞪口呆地看了片刻,更多的明軍士兵追着中路潰敗敵軍的腳步出現在了張勇的將旗前,讓空地和林間到處都閃爍着金屬的光澤。

“成百上千的甲兵。”張勇喃喃地說道,他看到的正是中央突破、然後向南旋轉的萬縣主力營。()

第57節 信件第42節 反擊第67節 守法(下)第38節 牽制(上)第1節 誤會(下)第47節 贖買(上)第30節 變化(上)第11節 實驗第50節 動向(上)第25節 捷報第50節 誤判(上)第52節 登陸(上)第19節 帝國第57節 觀感(下)第23節 波瀾(上)第35節 捆綁第7節 演變(上)第50節 挫折第3節 壓力(下)第59節 安撫第12節 圍困(下)第49節 訓練第38節 牽制(下)第51節 求戰(下)第45節 南下第2節 軟硬(下)第25節 捷報第11節 兩全(上)第36節 宿命(下)第26節 兄弟(下)第39節 都府第10節 負責(上)第54節 議和(下)第33節 孤注(上)第57節 強弱第54節 險境第47節 獎勵第43節 風向(下)第7節 變臉(上)第40節 印象(上)第32節 血戰(上)第32節 奉節第49節 昆明第5節 重整(下)第7節 變臉(上)第31節 呆仗(上)第30節 新年第53節 衝鋒第30節 變化(上)第40節 困境第3節 信號(下)第13節 困獸第9節 買路第1節 誤會(下)第49節 擴張(下)第35節 會面(下)第15節 戰象(上)第7節 變臉(上)第17節 政策(上)第18節 詔書(下)第48節 融洽(下)第6節 魯王第10節 鎖喉(上)第60節 算盤(下)第32節 突圍第16節 龍騎(上)第60節 算盤(上)第46節 計劃第29節 道破第46節 證券(下)第19節 一騎第48節 融洽(下)第43節 挫折第32節 意外第25節 投奔(中)第24節 怒潮(下)第37節 重慶第34節 晉王(下)第9節 穴攻第49節 副手(上)第37節 刺客第3節 說服第4節 棟樑第3節 援軍第1節 交換第16節 龍騎(上)第14節 彈盡(上)第46節 證券(下)第31節 側擊第27節 圍攻(上)第42節 說客第50節 動向(下)第49節 風氣(下)第5節 密信第30節 威壓(上)第60節 烽火第24節 整訓(上)第66節 加入(下)第34節 糊塗(下)第24節 宣傳
第57節 信件第42節 反擊第67節 守法(下)第38節 牽制(上)第1節 誤會(下)第47節 贖買(上)第30節 變化(上)第11節 實驗第50節 動向(上)第25節 捷報第50節 誤判(上)第52節 登陸(上)第19節 帝國第57節 觀感(下)第23節 波瀾(上)第35節 捆綁第7節 演變(上)第50節 挫折第3節 壓力(下)第59節 安撫第12節 圍困(下)第49節 訓練第38節 牽制(下)第51節 求戰(下)第45節 南下第2節 軟硬(下)第25節 捷報第11節 兩全(上)第36節 宿命(下)第26節 兄弟(下)第39節 都府第10節 負責(上)第54節 議和(下)第33節 孤注(上)第57節 強弱第54節 險境第47節 獎勵第43節 風向(下)第7節 變臉(上)第40節 印象(上)第32節 血戰(上)第32節 奉節第49節 昆明第5節 重整(下)第7節 變臉(上)第31節 呆仗(上)第30節 新年第53節 衝鋒第30節 變化(上)第40節 困境第3節 信號(下)第13節 困獸第9節 買路第1節 誤會(下)第49節 擴張(下)第35節 會面(下)第15節 戰象(上)第7節 變臉(上)第17節 政策(上)第18節 詔書(下)第48節 融洽(下)第6節 魯王第10節 鎖喉(上)第60節 算盤(下)第32節 突圍第16節 龍騎(上)第60節 算盤(上)第46節 計劃第29節 道破第46節 證券(下)第19節 一騎第48節 融洽(下)第43節 挫折第32節 意外第25節 投奔(中)第24節 怒潮(下)第37節 重慶第34節 晉王(下)第9節 穴攻第49節 副手(上)第37節 刺客第3節 說服第4節 棟樑第3節 援軍第1節 交換第16節 龍騎(上)第14節 彈盡(上)第46節 證券(下)第31節 側擊第27節 圍攻(上)第42節 說客第50節 動向(下)第49節 風氣(下)第5節 密信第30節 威壓(上)第60節 烽火第24節 整訓(上)第66節 加入(下)第34節 糊塗(下)第24節 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