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節 VIP

向劍閣派出偵察兵後,鄧名繼續檢查成都府衙門的工作,發現大部分工作都做得很粗糙。造成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不是劉晉戈的工作能力欠缺——雖然因爲缺乏經驗,劉晉戈確實幹得相當糟糕,但更重要的是現在成都衙門要管的事情實在太多了。

宋明以來,地方官的權力非常大,是天子的代理人,既是朝廷的耳目,也是朝廷的爪牙。不過地方官實際運用的權利非常有限,對豪強、宗族勢力妥協,默許他們控制鄉鎮裡的司法權,承認並幫助他們獲得各種特權。因爲地方官根本管不過來那麼多事,僅僅府縣斷案和收稅這兩件事他們就忙不過來,都需要刑名師爺和地方豪強協助。

在鄧名有意的引導下,年輕的成都府衙門雄心勃勃地插手社會的各個方面,職權範圍大大超過傳統意義上的地方官府,這當然導致政府的負擔劇增。現在成都已經實行司法、行政分離,稍微減輕了劉晉戈的負擔,一般的民間糾紛由亭士負責調停,雖然亭是行政單位,但如果百姓對調停結果不滿會向提刑官上訴而不是找劉晉戈告狀。袁象僅負責這一項就忙得不可開交,見到鄧名後,袁象就表示他需要招募大量的師爺,建立一個幕府來完成工作。鄧名告訴他可以擴充編制,提拔更多的正式提刑官來分擔工作,具體的培訓和資格問題可以進一步討論。

儘管不用過問司法問題,劉晉戈的工作壓力仍然是正常情況下的地方官十數倍,因此他只能有選擇地去做一些在他看來最急迫的工作。

年紀輕、身體又好,劉晉戈看上去還沒有意識到他的負擔將來到底會有多重,說道:“提督,卑職的看法是,農收的時候卑職主要就收保護費,農閒的時候卑職主要就盯着春熙路……”

至於現在,劉晉戈的主要精力當然放在拍賣耕牛上。爲了掌握第一手情況,劉晉戈幾乎每天都要去拍賣現場監督。最近一段日子裡,店鋪稅收、治水工程還有亭建設,劉晉戈根本沒有時間過問。

“還有讀書認字的問題。”鄧名又問起教育一事,這個他走前並沒有給劉晉戈明確指示,只是要他先收集資料。

“亭士每日都在學習文字,亭長也都已經選出。”劉晉戈回答的時候顯得不是很有自信,因爲人的精力有限,他已經好久沒有過問亭建設問題了,只能憑印象回答鄧名。

“我問的不止是亭士,還有其他人的認字問題。比如袁提刑剛剛說他需要更多的人手,作爲提刑官,除了正義外,肯定要懂得律法吧?總不能靠擲銅錢判斷對錯。”鄧名掰着指頭說道:“各個商行都需要帳房先生,需要夥計,百姓需要學習如何更好地種植糧食,這都需要讓先生去教。”

“這些事也要卑職管?”劉晉戈大吃一驚。

“當然,府學當然是知府在管。”鄧名說得固然不錯,但以往縣學、府學雖然名義上由縣令、知府負責,但實際上他們也就是做些撥給祿米的工作,偶爾抽空去視察一次,對具體教什麼、如何教,地方官完全不聞不問,準確地說,他們就是想管也沒有精力去管。

ωωω. tt kan. ¢ ○

不過從現代社會來的鄧名顯然不會對教育不聞不問。他告訴劉晉戈,成都府必須扶助教育產業,針對目前的社會需要,培訓合格的帳房先生、工人,推廣先進的工、農生產經驗,進行普法教育,清掃文盲。

劉晉戈愣了一會兒,模模糊糊地感到這份工作量恐怕一點兒也不比收稅少。不過劉晉戈畢竟是個不滿二十歲的小夥子,很快就拋下畏難心理,向鄧名拍胸脯保證道:“提督放心,卑職就是晚上不睡覺,也要把這些事都辦妥當。”

“好!我就指望劉兄弟了。”鄧名勉勵了幾句,接着又拿出另外一個問題:“將來的亭士選拔和考覈,你有什麼打算?還有知府衙門裡的吏員如何確定編制?如何選拔?如何替補?”

“這個……”在劉晉戈的印象裡,無論吏員還是亭士都類似傳統意義上的小吏,而小吏的選拔、替補方法非常簡單,血緣繼承加上老吏的舉薦:“自然是子承父業,兄終弟及,若是有缺員就由亭長推薦唄。”

“不行!”鄧名毫不猶豫地否決了。在他看來這和封建社會的皇權不下鄉一樣,只是因爲地方官管不過來所以才幹脆白送給地方豪強。他把自己的想法對劉晉戈做了一個簡單的介紹,就是建立選拔、考覈的體系,還有對同秀才的民情調查。

這個時候熊蘭和袁象都向劉晉戈投過去同情的目光。本來他們還覺得三個人的工作量差不多,現在形勢已經很明顯,熊蘭和袁象背上雖然都有一座大山,但劉晉戈則要揹着三座。

而劉小夥兒少年壯志不言愁,滿懷慷慨豪邁之情:“嗯,剛纔對提督說我不睡覺也要把府學辦好,這個考覈選拔嘛,看來只好少去賣兩天牛,抽空搞出來。”劉晉戈以爲熬上幾天不睡覺,把一套規矩建立起來就可以完事大吉,想到這裡就再次保證道:“提督放心,卑職會親自過問所有吏目選拔的事情。”

“好。”鄧名讚許地點點頭,繼續往劉晉戈肩頭上擺放大山:“關於治水、修路,你都是怎麼想的?”

“這個……這個也要卑職負責麼?”無論劉晉戈的樂觀主義情緒多麼強烈,額頭也開始滲汗了。

“是啊。”鄧名指出,修橋鋪路一向是地方官的本職工作。雖然常常在上百年的時間裡,幾十任地方官都不進行任何路橋建設,但至少名義上這還屬於他們的工作。

修橋鋪路涉及到籌措經費、組織人手、工程規劃、徵地購材,沒有任何一樁工作是簡單的。在正常情況下,地方官就算心裡有過想法,認真琢磨一下具體的困難也就會放棄,不要說城外的路,即使縣城、府城城內的道路,百年、甚至幾百年不修整也是常事。所以這雖然是地方官的份內之事,但百分之九十九的官員都不會動這個念頭,他們更希望有富商、縉紳出頭做這件事,由那些有錢、有閒的人來完成這種極費精力的大工程,地方官很願意用匾額和朝廷的表彰來報答牽頭人的任勞任怨。

“就像春熙路一樣,合理的修路可以讓我們徵收到更多的稅賦,這是政府在掙錢;此外,大道的建設可以幫助我們更快地調動部隊,有利於都府的防守和進攻,這是政府在合適地花錢,劉知府有時間去研究一下吧。”鄧名強調了一番這份工作的重要意義,然後就毫不客氣地把全部工作扔給了劉晉戈。

除了修路以外,鄧名還暗示劉晉戈應該考慮工、商業區的建設規劃,好讓成都變得更加繁榮,生產效率更高,讓政府能夠得到更多的好處。

“卑職不知道能不能做得來。”劉晉戈只是簡單地想了一會兒,就感到頭皮發麻,大量需要考慮的事物混雜在一起,在腦海中纏成了一團。

“劉知府一個人做不來。”聽到鄧名的設想後,袁象饒有興致地想了一會兒,發現這些事複雜得遠超想像,他馬上向鄧名求情道:“這麼多事情,至少要再分給三個人才有可能辦到。”

“如果分給幾個人辦,那就容易出現各行其是。”鄧名當然想把職權分開,因爲沒有人能獨自辦成這麼多事情,而且他也不願意把這麼大的權力統統交在一個人的手中。傳統官府的權利相比現代官府是很有限的,但地方官仍然可以得到他們想要的一切;而不受控制的現代政府官員,想成爲億萬富翁似乎不是什麼難事,至少鄧名有這個印象。

不過凡事都要講求策略,鄧名雖然一點兒也不信任官員的自律,但他絕對不肯表現出對劉晉戈、袁象等人的不信任。鄧名憂心忡忡地說道:“如果我把收稅、教育、建設規劃都分開的話,他們就可能各自搞自己的一套,而你們剛纔都聽到了,這些事情都是緊密相關的。我的打算就是劉兄弟你把事情負責起來,而袁兄弟負責審覈具體辦法是不是會對百姓有害。這樣,就可以在不害民的前提下,儘可能地讓政府掙錢。”

“不如這樣,”熊蘭突然提出了一個建議:“提督可以像成立銀行一樣,把收稅、教學、修橋鋪路或是其它的事情各成立一個衙門,但這些衙門和銀行一樣,都在知府衙門的控制之下;劉知府負責統籌全局,讓各個衙門不至於各行其是。由劉知府來判斷不同衙門的辦法是不是有害於其它的衙門,而袁提刑負責判斷他們會不會有害於同秀才們。”

鄧名深深地看了熊蘭一眼,對方臉上沒有表現出任何異常之色。鄧名想到:“熊蘭沒有任何掩飾、躲避或是默契之意。或許他是因爲我對袁象所說的話而舉一反三吧,但這種反應速度也太快了,我還以爲他們需要更多的思考時間,我也得再暗示幾次呢。不知道熊蘭認爲我是爲了分權而分權,還是真的對現代分權管理的益處理解得這麼快?”

“熊行長說得有理,我考慮一下。”鄧名覺得市政府的協調作用應該大於決策作用,除了防止腐敗外,也可以避免外行領導內行。鄧名打算成立教育局、稅務局和規劃局,但在最初階段其中的工作人員肯定都是外行,不知道外行會不會比“被外行領導的外行”好上一些。

鄧名覺得,熊蘭也許是一個特別善於理解現代社會制度的天才:“我把銀行交給他,只是簡單地說了說,他就能迅速擴大業務,並且意識到人才培養和人才儲備的重要性,主動向我要求招募更多的經理和收銀員。嗯,無論哪個時代總會有這種天才的,他應該是在經營銀行的過程中,意識到了近代管理方法的優越性。”

熊蘭的成績必須要肯定,而且他幫鄧名搭梯子的功勞也需要表彰,鄧名就宣佈道:“明日我去熊行長的銀行看一下。”

熊蘭立刻激動起來了。鄧名對銀行經理、收銀員、保安大隊的檢閱可是殊榮啊,更不用說還是鄧名返回成都後檢閱的第一支部隊。對於銀行職員的精神面貌熊蘭很有自信心,雖然沒有上戰場,但熊蘭的訓練工作始終沒有放鬆,盔甲刀槍都擦得和新的一樣,每天收銀員舉石鎖的鍛鍊時間比在軍中時還長。在訓煉的閒暇,熊蘭還安排收銀員學習了一些額外知識,包括算學和文字,這雖然與軍隊的本職工作關係不大,但也可以稱爲錦上添花。熊蘭深信一定能讓鄧名讚不絕口,對銀行部隊十分滿意。

看着熊蘭激動的面孔和顯露出來的信心,鄧名斷定銀行職員一定訓練得很好,因此對明日的視察工作也更期待了。

……

重慶。

川陝總督一直對鄧名相當提防,以免被他突然進攻重慶鬧個措手不及。不過鄧名錶現得相當有信用,一千九百多名俘虜都安然無恙地放回來了,明軍也沒有進行任何不利於李國英的宣傳。

爲了交換近兩千個俘虜,李國英應該交付兩千多頭牛和同樣數目的挽具、鐵犁,不過李國英沒有那麼多的牛。經過心平氣和的友好協商,高明瞻最後一共付給鄧名一千三百頭耕牛、五百條驢,剩下的物資都用農具補齊,鋤頭、斧頭、鐮刀、鋸條、耙子等,高明瞻發現沒有鄧名不要的。

除了清軍索要的戰俘外,高明瞻還帶回了一個裝滿金銀的包袱,他低聲告訴李國英:“這是鄧名讓下官轉交給總督大人的。”

在明軍轉交的人員名單末尾,也隱晦地提到了這筆應由高明瞻轉交的財寶。

看到這個包袱後,李國英吃驚得半天說不出話來,然後冷笑幾聲:“哼,鄧名以爲靠這麼點黃白之物,就能收買本官麼?”

“不是,”高明瞻老老實實地轉告道:“鄧名讓下官轉告總督大人,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不管他和總督大人在戰場上如何,既然交易就要付給小帳,這叫‘親兄弟,明算賬’,他絕不會壞了規矩。”

“呸!”李國英愕然片刻,最終還是狠狠地罵道:“鄧名雖然是賊人,但好歹也是一方巨寇,怎麼會學商人那種賤民腔調?這分明是看不起本官。”

“誰說不是呢?”高明瞻附和了一聲,但口風一轉:“那這包袱金子?”

“本官當然不要。”李國英不假思索地答道,隨口問道:“鄧名有沒有給你什麼小帳?”

“沒有!”高明瞻義正辭嚴地答道。

“嗯,你看,他就是想羞辱我。”李國英對此深信不疑。

在他看來,高明瞻曾經被俘,鄧名不可能看得起一個俘虜,也不可能給俘虜好處;如果目的不是收買而是羞辱的話,鄧名更沒有必要給高明瞻好處,還有什麼羞辱比被俘更重麼?

“這些金子大概也有幾百兩了,你拿去和王明德他們分了吧,算是給你們壓驚,再說重建軍隊也要花錢。”想了想,李國英吩咐高明瞻道:“這次你也是有苦勞的。”

“遵命,總督大人公而忘私,小官們一定粉身碎骨以報。”高明瞻感動地答道。

得知明軍退走後,李國英放心了不少。在他看來,用一批耕牛和工具換到鄧名退兵,也不是完全沒有好處。若是重慶這裡有大量的軍輜,明軍勢必眼紅。當然,李國英若是撤離重慶的話,肯定會把所有的物質一把火燒光,不會給明軍留下,但對方可能會存着萬一的念想而發起進攻。可是現在的重慶,無論是輔兵還是明軍短少的農具都被鄧名拿去了,估計暫時明軍不會再生出攻打重慶的念頭。強盜搶足了,總要回山寨去休息些時日,等到再次無米下鍋時纔會又生出搶*劫的衝動。

“我們贏得了大概兩年的時間,”李國英算算鄧名此番打劫江南、湖廣的所得,保守估計也有幾十萬石的糧食和數萬男丁,現在再加上耕牛、農具,一兩年內鄧名不會有太強烈的出擊慾望,李國英覺得這就給了他喘息之機:“至少也贏得了一年半以上,我們可以從容地退回保寧,然後和鄧名再決雌雄。”

……

“總督大人怎麼說?”王明德等人見到高明瞻後,急忙問道。

“總督大人不要他那一份,讓我們自己分了。”高明瞻把包袱打開,對着周圍被俘的衆將說道。

“那我們就分了吧。”

大家先把金子一分兩半,一半歸高明瞻和三個成都被俘的將領,剩下的一半則歸王明德、胡文科等人,他們分配的比例就是鄧名付給他們的小帳比例。

www _тт κan _℃o

“鄧名這個人真有意思。”瓜分了金銀後,大家又一次聊起了敵方的統帥,他們去索要被俘的部下時,鄧名居然還按照他們贖回的人數付給回扣。以往打仗都是你死我活,誰也沒有預料到會出現這種奇怪的事。

因爲鄧名把大部分金銀都花在湖廣了,所以他不得不臨時印刷了一種特殊的欠條付給清軍中的將領,這種欠條被他稱爲優惠卷。

“總督大人說,鄧名一年半到兩年之內不會再來打我們,我們應該趁機積聚力量,等兩年後再次攻擊成都。”

“會嗎?那他給我們的這種優惠卷怎麼是十二個月的有效期呢?”胡文科掏出了一張欠條在人前揮舞。這次胡文科贖回了一百個手下,鄧名的金銀有限,只能象徵性地給了一些回扣,不過很大方地返還給胡文科二十個人的優惠卷,答應胡文科在一年內憑此卷免費要回二十個手下。

“這意思就是他覺得我們會在一年內去打他的成都吧?”王明德贖回了三百多人,從鄧名的手裡拿到了七十多張返還的優惠卷。

“然後再被他俘虜,再贖回?”另外一個將領問道,接着又打趣道:“王總兵,你要是又被鄧名抓去一百來個人,不就能晉升那個什麼‘非常重要人士’了麼?”

這些優惠捲上還寫着一些小字,如果每年贖回的俘虜超過五百人,鄧名就會把他升級爲“非常重要人士”,在未來一年的俘虜交換中可以享受“最優惠待遇”。如果連續三年贖回五百名俘虜以上,還可以升級爲“終身非常重要人士”,以後每年都可以免費索回二十個俘虜,並享受未來不斷推陳出新的優惠政策。

現在看起來,似乎只有王明德有機會晉級爲“非常重要人士”。

“那就又是一百多頭牛啊,”王明德知道同僚是在開玩笑,也沒當一回事,他指着優惠卷底部的一排小字說明,同樣對衆人開玩笑道:“鄧名還說了,使用返回優惠卷,不計入晉升‘非常重要人士’的數字。”

第52節 往事(上)第50節 追擊(上)第39節 嚮導(上)第6節 親征(上)第46節 證券(上)第24節 川西第42節 反擊第25節 投奔(中)第24節 宣傳第58節 同盟(上)第55節 死地第50節 金磚第3節 裁軍第47節 自救第53節 慘痛(上)第33節 試探第9節 失言第40節 打賭第40節 登陸第52節 反擊第16節 龍騎(上)第27節 合作(上)第60節 爭奪(下)第24節 整訓(上)第58節 斷後(上)第44節 中介第15節 出降(下)第10節 鎖喉(下)第51節 詐敗第15節 相識(下)第5節 退兵第55節 報紙(上)第45節 隊友(上)第49節 訓練第2節 目標(上)第22節 退讓(上)第28節 戰報第44節 夾擊(上)第54節 授權第15節 戰象(下)第45節 處置第57節 夜戰(下)第46節 脫逃(下)第16節 龍騎(上)第7節 變臉(下)第13節 債務第38節 包抄第40節 泥潭(下)第48節 打賭第8節 升級(上)第31節 側擊第40節 泥潭(上)第44節 夾擊(下)第36節 施琅第35節 請客(上)第13節 提督第38節 牽制(上)第59節 黃雀(上)第22節 退讓(上)第46節 掃蕩第41節 遭遇(上)第9節 問話(上)第19節 感慨(上)第9節 授權(上)第21節 風起(上)第13節 試探(上)第3節 壓力(上)第5節 重整(下)第54節 投機(上)第27節 合作(上)第4節 國民(上)第40節 擁立第47節 自救第14節 應對第54節 迂迴第13節 勇氣(上)第12節 徵稅第20節 困獸第11節 優待第48節 潛逃第19節 帝國第27節 憧憬第24節 內憂(上)第45節 處置第2節 目標(上)第22節 突破(下)第52節 私心第33節 問策(上)第22節 搶攻(上)第30節 賽跑第24節 整訓(上)第36節 分攤(下)第51節 夢想(中)第27節 合作(下)第59節 議款(下)第34節 糊塗(下)第3節 援軍第21節 煙霧(上)第46節 計劃第26節 佈防
第52節 往事(上)第50節 追擊(上)第39節 嚮導(上)第6節 親征(上)第46節 證券(上)第24節 川西第42節 反擊第25節 投奔(中)第24節 宣傳第58節 同盟(上)第55節 死地第50節 金磚第3節 裁軍第47節 自救第53節 慘痛(上)第33節 試探第9節 失言第40節 打賭第40節 登陸第52節 反擊第16節 龍騎(上)第27節 合作(上)第60節 爭奪(下)第24節 整訓(上)第58節 斷後(上)第44節 中介第15節 出降(下)第10節 鎖喉(下)第51節 詐敗第15節 相識(下)第5節 退兵第55節 報紙(上)第45節 隊友(上)第49節 訓練第2節 目標(上)第22節 退讓(上)第28節 戰報第44節 夾擊(上)第54節 授權第15節 戰象(下)第45節 處置第57節 夜戰(下)第46節 脫逃(下)第16節 龍騎(上)第7節 變臉(下)第13節 債務第38節 包抄第40節 泥潭(下)第48節 打賭第8節 升級(上)第31節 側擊第40節 泥潭(上)第44節 夾擊(下)第36節 施琅第35節 請客(上)第13節 提督第38節 牽制(上)第59節 黃雀(上)第22節 退讓(上)第46節 掃蕩第41節 遭遇(上)第9節 問話(上)第19節 感慨(上)第9節 授權(上)第21節 風起(上)第13節 試探(上)第3節 壓力(上)第5節 重整(下)第54節 投機(上)第27節 合作(上)第4節 國民(上)第40節 擁立第47節 自救第14節 應對第54節 迂迴第13節 勇氣(上)第12節 徵稅第20節 困獸第11節 優待第48節 潛逃第19節 帝國第27節 憧憬第24節 內憂(上)第45節 處置第2節 目標(上)第22節 突破(下)第52節 私心第33節 問策(上)第22節 搶攻(上)第30節 賽跑第24節 整訓(上)第36節 分攤(下)第51節 夢想(中)第27節 合作(下)第59節 議款(下)第34節 糊塗(下)第3節 援軍第21節 煙霧(上)第46節 計劃第26節 佈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