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節 待遇(下)

隨着更多運輸戰俘的船隻抵達敘州,本地的商行老闆情緒也更加激動。第一批船運來了兩千名山西戰兵,然後是兩千輔兵,第三波又是兩千多山西人在敘州下船時,激動的葉天明等人看着眼前的精壯漢子,站在敘州碼頭上情不自禁地高呼:“提督萬歲!勝利萬歲!”

一萬多山西人的到來,讓敘州像是在過狂歡節一樣。不過隨着爭奪勞工的戰爭如火如荼,狂歡氣氛也變成了劍拔弩張。最後終於發生了暴力衝突,袁象在一天之內就聽說了三起大規模的鬥毆,小規模更是不計其數。

爲了平息衝突,袁知府不得不派兵把老闆們都請來知府衙門,旁聽的還有正好來敘州公幹的稅務局長秦修採。不少人來的時候鼻青臉腫,還在衙門大堂上怒目相視。更糟糕的是,知府衙門並沒有什麼公正性,因爲袁象不但是裁判,也是下場選手,他認爲農業很重要,沒有糧食就無法保證工商,在會談上袁象祭出鄧名的立方體理論,認爲至少一半的俘虜都要去開墾土地。

頓時敘州知府衙門的大堂上就變成了鬥雞場,老闆們和知府老爺吵成一鍋粥。鹽商聲稱鹽業所需的人力必須得到保證,這是敘州可持續發展的源動力,也是鄧提督多次親自過問的重點項目——懂得祭出鄧名語錄這個大x法寶的人可不止袁象一個——而糧食完全可以去成都收購,要是劉晉戈不配合就從湖廣運。鹽商們拍着胸脯保證,只要袁知府大力支援鹽業,那糧食要多少有多少。

袁象是個二十歲出頭的年輕人,被鹽商們一吵吵也沒有了主心骨。見知府老爺居然有被鹽商說服的苗頭,船老闆們急了,連忙奮起反駁:若是沒有我們造船,就別想把鹽運去湖廣,更不用說鄧提督已經有了最新指示,那就是不但要賣鹽,而且還要賣船。至於從湖廣運糧回來一事,船老闆們更是痛加駁斥,指出這個根本就是賠本的買賣,別看鹽商們現在答應得好好的,事後肯定反悔,袁知府切莫上當。

其它的木材商行、鐵匠行也不甘寂寞,紛紛表示如果沒有他們的協助,船老闆就算有夥計也造不出船。鹽商也是一樣,現在他們想節省人力用曬鹽法,他們需要木盤,將來若是想恢復火井煎鹽(天然氣)也同樣需要木材行和鐵器行的產品。這些人強調,鄧名對四川木材、鐵器生產的關心並不在鹽業、船業之下,更多次親切慰問過各個商行,指示他們一定要儘快拿出更多的發明、申請更多的專利。

衆人在知府衙門裡大叫大嚷了半天,全力揮舞着鄧名的各種指示,如同揮舞着寶劍一般,向競爭對手身上(包括袁知府)用力刺去,最後袁象不得不承認場面完全失控,什麼協議也休想達成——除了一個例外。

這個例外就是袁象決定縮短敘州同秀才的考察時間。只要山西人肯留在敘州工作而不是去成都,那就可以由東家作保,預繳一些稅金,在半年內獲得同秀才的身份,從而享有一切功名特權——這毫無疑問是對政策的公開違背和擅自修改。但剛纔高喊鄧名指示,把嗓子都喊啞了的一羣商行老闆,此時卻表示了對袁象知府英明決策的無條件贊同,還有人表示應該把考察期縮短爲三個月,如果東家肯多交保金甚至可以進一步縮短。總之,任何能說服山西人留在敘州的政策都是好政策,哪怕是公開和鄧名指示對着幹的政策也英明得不得了。

幸好袁象還記得他的官職是鄧名給的,不能讓長江提督下不來臺,所以頂住了壓力,仍堅持考察期不得短於半年。

上午沒有吵出結果,中午大家顧不得吃飯繼續吵。經過短暫的修正後,袁知府突然意識到自己的威嚴受到了同秀才士人的挑戰,就再次堅定起來,表示無論如何也要保證農業生產。最後見到無法以理服人,袁象就表示,既然諸位老闆都有過在川軍中的軍旅生涯,那就乾脆以武人的榮譽來解決糾紛——簡而言之就是單挑。

劉知府享有打遍成都無敵手的美名,老闆們都知道劉晉戈總是能靠這招達到目的,眼前的袁知府雖然沒動過手,但大家早聽說他是將門子弟,曾是鄧名近衛隊中的一員,別說單挑,這幫輔兵出身的商行老闆二打一都沒有勝算;消息靈通的人甚至知道袁象曾經和周開荒在鄧名眼前演武過,據說有萬夫不當之勇的周少校都只能和袁知府打個平手,那老闆們上去顯然是白給。

單挑就是白捱打,然後在政策上任人宰割,商行老闆們堅決不肯上當。鄧提督還有一個備用方案,那就是向提刑衙門申訴。不過大家知道提刑官都是袁知府的舊部,上午袁知府還拍着胸脯保證,修改同秀才觀察期的政策,一定能夠得到敘州提刑衙門的贊同。既然提刑官在袁知府指使下連鄧名的政策都敢改,那和袁知府本人打官司的下場可想而知。

於是老闆們紛紛主張用團體賽取代個人賽,本來有人想提議五人組規模羣毆,但掂量一下袁知府強大的個人實力,這個方案肯定也是自取其辱;十人組似乎還是沒有什麼把握,百人組武鬥看起來比較公平,不過這估計真能打死人。

而袁象堅決反對多人賽,腦袋一擺大發官威,要不就按他說的辦,要不就上來單挑——那還是按他說的辦。

把衆位老闆從困境解救出來的是鄧名新送來的一個命令。信中稱,由於戰局完全出乎意料,所以要敘州緊急動員,徵召更多的士兵和民夫到前線助戰。

袁象捏着這封命令沉吟了一下,緩和了口氣,和在場的老闆們商議起來:“提督要更多的援兵,其中對我們敘州的要求並不高,因爲本來我們敘州的人丁就沒法和都府比,所以提督只要我們敘州設法動員一兩千人就可以了,而要都府出動兩、三萬人。若是如此的話,後面再來的俘虜勢必都要被成都要去,我們再截流的話都府肯定會抗議,而提督也不會不管。”

“還會有多少俘虜?”一個老闆問道。

“可能還會有七、八萬吧。”袁象簡要介紹了一下軍情。

“七、八萬!”

老闆們頓時眼都紅了。敘州現在只有不到三萬人口,就算把前一批的一萬多戰俘都留下來,也就是增加三分之一的勞工。

這麼多戰俘都歸敘州所有不太現實,就算袁象和商行老闆們肯冒險,鄧名也絕對不會同意戰俘人口在敘州佔有絕對優勢,敘州只能希望再留下二萬戰俘。若是想達到這個目的,那敘州就要承擔起相應的責任來。沒用多長時間,包括鹽商在內的全體與會者就一致同意大規模減產,敘州全面動員支援朝廷剿匪,出動一萬五千士兵和民夫支援前線。

大家都同意按照動員比例來分配戰利品,如果食鹽產業能夠提供五千士兵和民夫,那事後就應該將三分之一的戰俘劃撥給食鹽產業。而袁象則要求採用抽稅制來滿足農業需要,他表示無論哪個行業,他都要抽百分之五十的稅,也就是說如果鹽業分到了五千俘虜,那有兩千五百就得成爲屯墾的自耕農。

這個稅率又引發了新一輪瘋狂的爭吵,而袁象發覺此刻他無法靠單挑來威脅諸位老闆了,因爲沒有老闆們的配合,他無法完成這樣高強度的動員。靠武力強行通過稅率的話,心懷不滿的老闆們肯定不會配合動員;而老闆們雖然不願意納稅,但也清楚如果沒有知府衙門協助,那最後大家誰也別想拿到好處——他們不但需要袁知府篡改鄧名的政策,需要知府衙門出面拉攏俘虜頭目,還需要知府衙門出面頂住成都的壓力。

稅率最終定爲三成,適用於已經送抵敘州的那一萬二千戰俘。協議達成時已經臨近黃昏,而袁知府和老闆們已經全都精疲力竭。雖然身心俱疲,但老闆們都表示他們用不着休息,立刻就去安排全部的掌櫃從事戰爭動員,一定要儘快向前線輸送兵力。鄧提督一向賞罰分明,敘州這樣賣力,他不可能拒絕敘州對戰利品的要求。

現在唯一要擔心的就是成都的抗議,老闆們擔心袁象扛不住他鐵哥們的壓力,讓大家白辛苦一場。

袁象不得不當衆表示:“如果劉知府一定要我們交還戰俘,本官會和他決一雌雄!”

“啊。”雖然袁象的表態很令人安心,但劉晉戈打遍成都無敵手的名氣還是讓大家有些擔憂。

面對此種疑慮,袁知府傲然一笑,全身上下散發着強大的自信:“那是因爲本官從來沒有出手過。”

一整天的爭吵和討價還價,秦修採始終冷眼旁觀。丁口在敘州還是在成都納稅,秦局長感覺對他來說似乎也沒有太大的不同。會議結束返回驛站時,幕僚們開始議論紛紛,他們都覺得袁象和劉晉戈的關係那麼好,似乎不太可能爲了商行老闆而撕破臉。

“事關上萬勞力,就算不撕破臉單挑,大吵一架估計是免不了的,這可都是稅源和兵源啊。”秦修採笑呵呵地說道。

“劉知府和袁知府可是刎頸之交啊。”一個幕僚忍不住說道。

“呵呵,陳餘和張耳也是刎頸之交。”秦修採又是微微一笑。

第60節 烽火第48節 融洽(上)第47節 矛盾第37節 等待(下)第43節 靖難(上)第44節 失蹤第45節 隊友(上)第20節 康熙(上)第4節 推薦(下)第64節 平息(下)第30節 三投第37節 立碑第4節 一致(上)第39節 衝突(上)第3節 壓力(下)第13節 勇氣(上)第20節 僞詔(上)第48節 專利(上)第30節 成長(下)第27節 圍攻(下)第36節 方向(下)第30節 大敵(下)第24節 內憂(下)第13節 天明(下)第54節 權變(下)第30節 變化(下)第40節 打賭第20節 康熙(上)第40節 泥潭(下)第30節 劍閣第60節 算盤(上)第59節 魔鬼(上)第15節 戰象(下)第23節 援助第50節 追擊(下)第57節 信件第23節 瓷器第42節 剃髮第43節 風向(上)第13節 試探(上)第15節 出降(上)第48節 提案第60節 爭奪(上)第27節 圍攻(下)第28節 欠條第35節 請客(上)第60節 爭奪(下)第53節 霸氣(上)第49節 副手(上)第31節 血戰(下)第18節 拒絕第30節 威壓(下)第59節 助剿第12節 混亂第48節 融洽(上)第27節 飲血第28節 盟軍(上)第45節 突破(上)第50節 債券(下)第20節 合夥第29節 搏鬥(上)第59節 安撫第59節 黃雀(下)第6節 魯王第42節 說客第45節 顏面第10節 負責(下)第45節 隊友(上)第1節 精明(下)第16節 衝擊(上)第19節 忠心(下)第10節 默契第19節 感慨(下)第31節 名將第11節 兩全(上)第52節 壯士第27節 派系(下)第35節 會面(上)第30節 成長(下)第32節 吐哺第47節 證據(下)第16節 攀談(下)第13節 天明(上)第12節 調整(下)第29節 解圍(下)第16節 龍騎(上)第49節 副手(上)第21節 受降第6節 事變(上)第28節 盟軍(下)第45節 突破(下)第53節 霸氣(上)第30節 三投第27節 圍攻(中)第57節 信件第40節 泥潭(上)第50節 債券(上)第64節 平息(下)第17節 調查第38節 買賣(上)
第60節 烽火第48節 融洽(上)第47節 矛盾第37節 等待(下)第43節 靖難(上)第44節 失蹤第45節 隊友(上)第20節 康熙(上)第4節 推薦(下)第64節 平息(下)第30節 三投第37節 立碑第4節 一致(上)第39節 衝突(上)第3節 壓力(下)第13節 勇氣(上)第20節 僞詔(上)第48節 專利(上)第30節 成長(下)第27節 圍攻(下)第36節 方向(下)第30節 大敵(下)第24節 內憂(下)第13節 天明(下)第54節 權變(下)第30節 變化(下)第40節 打賭第20節 康熙(上)第40節 泥潭(下)第30節 劍閣第60節 算盤(上)第59節 魔鬼(上)第15節 戰象(下)第23節 援助第50節 追擊(下)第57節 信件第23節 瓷器第42節 剃髮第43節 風向(上)第13節 試探(上)第15節 出降(上)第48節 提案第60節 爭奪(上)第27節 圍攻(下)第28節 欠條第35節 請客(上)第60節 爭奪(下)第53節 霸氣(上)第49節 副手(上)第31節 血戰(下)第18節 拒絕第30節 威壓(下)第59節 助剿第12節 混亂第48節 融洽(上)第27節 飲血第28節 盟軍(上)第45節 突破(上)第50節 債券(下)第20節 合夥第29節 搏鬥(上)第59節 安撫第59節 黃雀(下)第6節 魯王第42節 說客第45節 顏面第10節 負責(下)第45節 隊友(上)第1節 精明(下)第16節 衝擊(上)第19節 忠心(下)第10節 默契第19節 感慨(下)第31節 名將第11節 兩全(上)第52節 壯士第27節 派系(下)第35節 會面(上)第30節 成長(下)第32節 吐哺第47節 證據(下)第16節 攀談(下)第13節 天明(上)第12節 調整(下)第29節 解圍(下)第16節 龍騎(上)第49節 副手(上)第21節 受降第6節 事變(上)第28節 盟軍(下)第45節 突破(下)第53節 霸氣(上)第30節 三投第27節 圍攻(中)第57節 信件第40節 泥潭(上)第50節 債券(上)第64節 平息(下)第17節 調查第38節 買賣(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