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節 信用

從成都出發以後,明軍沿江順流而下,很快就接近江津。渡過綦江之後,就距離重慶不遠了,鄧名下令派出探馬登陸,水師也在江津稍作集結,準備警戒前進。探馬派出沒有多久,就接到報告說山林間好像有人活動跡象。

“大概是清軍的哨探。”鄧名做出了這樣的判斷,他本來以爲清軍就算有偵察部隊,也會呆在更安全的北岸,沒想到居然清軍的勢力已經擴展到了南岸,而且還擴展得如此之遠。

明軍原計劃突然出現在重慶附近,觀察一下清軍的城防情況,如果有機可乘或是清軍已經將重慶放棄,就在北岸登陸。重慶清軍一定也有哨探,但明軍越晚被發現,他們的反應也就會變得更遲鈍。

“水師暫停前進。”鄧名聞報後立刻做出了決定,明軍擁有的騎兵並不多,但他估計清軍的哨探數量也有限,他就親自帶着一百名騎兵登陸,由前期派出的探馬引路向可疑地點撲去。

“儘可能消滅清軍的探馬,至少要把他們轟走,不要讓他們看到我們軍隊的規模。”鄧名在路上對衛隊們交代道,如果被清軍探馬逃走的話,那隻能寄希望於他們出現誤判,認爲這不是明軍的大部隊的前哨而是一隊使者——這種希望並不大。

跟着嚮導抵達目的地後,鄧名看到有煙火從林間升起。

“這不是烽火啊。”跟着鄧名的衛士都有些疑惑不解,若對方是哨探,那沒有理由在大白天生火暴露自己的位置。

“會不會是陷阱?”不少人都生出了這樣的疑問。

鄧名對此也沒有把握,他再次派出一些尖兵,偷偷地潛行過去偵察。

而片刻後,偵察兵的回報讓明軍感到更驚訝了,他們報告說山谷裡的清軍好像在吃飯,外圍零零星星地佈置了一些哨兵,但警戒也稱不上多麼嚴密。反覆偵察了兩次後,鄧名下令全軍出動,但明軍的騎兵突然出現在清軍哨兵面前時,這些清兵顯然都大吃一驚。不過還不等他們做出反應,明軍就已經衝到了他們近前。

……

王明德等人圍攏在篝火周圍,正興高采烈地吃着烤肉,突然聽到遠處傳來警報聲時,篝火周圍的人一下子都愣住了。

“敵襲?”火堆周圍的清軍人人錯愕,今天一起出來的清軍有官兵一百多人,如果有明軍使者路過的話,他們肯定也會遠遠避開,更何況王明德還在周圍部署了十幾名哨兵。

外圍的哨兵顯然絲毫沒有拖延住進攻者,在王明德等人匆匆站起身,向各自的武器和坐騎撲過去的時候,大隊的明軍騎兵已經衝了過來,擋住這些清兵與他們的馬匹之間。

看着周圍涌過來的大批明軍騎兵,王明德眼中滿是難以置信的神色,清軍聚集在一起,圍成了一個圓陣,抽出貼身的武器、或是從路邊拾起棍棒,準備做最後的抵抗。這些清兵對面的敵軍,人人都穿戴着盔甲,手中拿着明晃晃的刀劍,

“原來是王總兵。”

突然從對面的騎兵中傳來一個熟悉的聲音,接着王明德就看到了一張年輕的面孔,盯着這個人看了好半天,王明德才爆發出一聲驚訝至極地叫聲:“鄧提督?”

“好久不見。”騎在馬背上的鄧名微笑着點點頭,目光在這羣人身上掃過,很快他又找到兩個熟人:“高巡撫,胡遊擊,真是人生何處不相逢啊?”

看着對面大部分赤手空拳的敵人,鄧名大聲說道:“高巡撫、王總兵,讓你們的手下把匕首和棍子都放下吧,不值得爲了一頭牛去死,對吧?”

清兵並沒有立刻響應鄧名的號召,雖然身處絕境,但王明德、高明瞻他們還是小聲議論了一會兒,最後由高明瞻出面,走出清軍的圓陣,向鄧名拱手抱拳:“鄧提督保證一個人都不殺嗎?”

“難道趙良棟、張勇或是王進寶在你們其中嗎?”鄧名問道:“或是李總督也在?如果他們在的話,我就不敢保證了。”

“沒有,沒有。”高明瞻連忙大聲說道:“都是普通官兵,官最大的就是下官,然後是王將軍和胡將軍,這些人也都是我們三個的手下。”

“那我殺你們幹什麼?”鄧名哈哈一笑:“快放下武器。”

“鄧提督一向言而有信,下官佩服之至。”高明瞻說完又退回隊伍中,和王明德說了兩句話,接着清軍就開始拋下武器,然後坐在地面,根據鄧名的要求用雙手抱着腦袋。

敵軍解除武裝後,部分明軍騎兵下馬,命令清軍一隊隊地走出來,用繩索把他們捆起來。在部下工作的時候,鄧名也跳下馬,走到中間的那堆篝火旁邊,招手讓王明德、高明瞻還有胡文科三個人過來。

“高巡撫、王總兵和胡遊擊都是我的老朋友了,他們就不必捆起來了,免得他們在部下前丟了面子。”鄧名對身後的幾個衛士說道,他們都齊聲答應。

高明瞻等三人聞言也連忙道謝,鄧名注意到他們似乎有點心不在焉,尤其是胡文科,反應更是遲緩,好像在琢磨着什麼心事。

“今天高巡撫怎麼這麼好興致?出來野餐嗎?”鄧名沒有立刻追問,而是指着他們篝火上的動物問道:“你們怎麼不好好提防?就不怕被我軍襲擊嗎?今天若不是遇上我,你們三個恐怕要糟糕了吧?”

王明德支支吾吾地說不出話來,倒是高明瞻最爲鎮定,他陪着笑答道:“不瞞鄧提督,我們根本沒想到會遇上這麼多貴軍。我們也知道,提督手下沒有多少騎兵,重慶到成都一路上都是無人區,若不是提督親自前來,貴軍根本不可能有一百多騎兵在這裡出現,別說一百,就是十個都不會有,頂多也就是兩三個過路的使者。”

“是啊,但你們怎麼就沒想到我回來呢?”

王明德心裡這個恨就別提了,李國英給手下人分析過,鄧名短期內肯定要在成都屯田,除此以外最可能幹的事就是在山區裡搜索難民帶回成都,尤其現在還是農忙季節,明軍絕對不會在這個時候大舉出動。李國英的分析深得大家贊同,其實就算沒有李國英這番話,王明德也早就有了類似的看法,但現在他最恨的就是李國英,認定如果不是川陝總督忽悠他們,那他今天肯定不會落到這般田地。

“實在沒想到提督居然又來重慶了,提督不是才走麼?我們今天出來打熊。”王明德傷心地說道。

“熊呢?”鄧名奇怪地問道,他指了一下清兵的獵物:“這明明是鹿吧?”

其他火堆上的獵物也都是鹿,還有兔子等小動物,但熊一隻也沒有看見。

“沒打到熊,只找到了這些鹿。”

“怎麼不在北岸打,非要跑到南岸來?”

“浮屠關那邊連鹿都沒有,這邊獵物更多,張總兵、趙副將他們前不久也來過,他們打了一隻熊。結果提督不早來,他們平安無事地回去了,末將看着眼熱也來打獵,結果熊沒打到,還撞上提督了。”王明德越說越是傷心。

“這就叫緣分啊。”鄧名又哈哈笑了幾聲,對三個人說道:“諸位請坐,我正好也餓了,就來湊個熱鬧吧。接下來我們可以談談怎麼交換俘虜了,來,我們邊吃邊聊。”

“末將有優惠卷!”胡文科突然大叫起來:“提督說過,憑藉這個優惠卷可以放我們回去的。”

“嗯,沒錯。”鄧名點點頭:“優惠卷呢?你拿出來交給我,我就放你和你手下回去。”

“我沒有帶在身上。”胡文科頓時瞠目結舌。

“我也有,我有七十三張,”王明德一聽有戲,急忙說道:“提督應該記得很清楚的。”

“沒錯,我是記得你有七十多張,胡遊擊有二十張,”鄧名微笑着說道:“王總兵帶在身上了嗎?”

“我也沒有。”王明德焦急地說道:“可既然提督記得,那就應該可以吧。”

“當然不可以,我怎麼知道你們沒有把優惠卷撕了?”鄧名搖搖頭:“給你們優惠卷的時候我就說過,見卷還人。”

“沒有撕,真的還在!”王明德和胡文科一起嚷嚷。

“那好,回頭勞煩你們派人回重慶取一趟,或者等我攻破了重慶,也可以派人陪你們去取,見到優惠卷我立刻放人,絕無二話。”鄧名見三個人臉上都露出如釋重負的表情,就再次說道:“請坐,我確實很餓了,我們還是先吃飯吧。”

等三個人坐定後,鄧名對身後一個衛士說道:“傳令下去,把俘虜分開審問。問一下他們高巡撫、王總兵和胡遊擊各都帶來了多少人,職務如何,看看有沒有說得不一樣的。尤其是那些馬,仔細問問騎馬來的都是誰的手下,各有多少。”

“遵命。”衛士領命而去。

“提督這是何意啊?”高明瞻馬上問道,胡文科的神色變得更緊張了。

“哦,我擔心你們有什麼事忘記和我講了。”鄧名一邊動手切下一塊烤鹿肉,一邊隨隨便便地答道:“剛纔高巡撫不是說這些人都是你們的手下嗎?我也答應你們了,你們的手下我一個都不殺。”

王明德和高明瞻臉色都是大變,而胡文科傻乎乎地說道:“不對,剛纔提督說的是一個人都不殺,不是說我們的部下才不殺。”

高明瞻惡狠狠地瞪了胡文科一眼,後者這才察覺到失言,頓時面無人色。

“也就是確實有人不是你們的部下了?”鄧名把一塊肉放進嘴裡,剛烤好的鹿肉,香得很。

“胡遊擊說的對,我剛纔是答應一個人不殺,不過看起來好像高巡撫欺騙我在先啊。”細嚼慢嚥地吃完了第一塊肉後,鄧名慢條斯理地說道:“好吧,告訴我他是誰?是李總督嗎?”

“不是!”三個人一起搖頭,但沒有人回答鄧名的問題。

鄧名又唸了幾個人名,但一直沒有猜中。

“到底是誰?”鄧名有些不耐煩起來:“別再蒙我了,如果是普通小兵你們用的着這麼遮掩麼?”

這時一個衛士回來報告:“提督,俘虜說的人數對不上。”

“嗯,分開軍官讓他們認人,看看誰會被剩下,或是被幾個軍官同時認走。”鄧名又下了一個命令:“把這人挑出來。”

篝火旁,鄧名和幾個衛士繼續忙着吃飯,高明瞻等三人呆若木雞地坐在那裡。

一會兒鄧名就聽到後面從傳來大聲的喧譁聲,還有掙扎、廝打聲,很快就有五個人被拖到了鄧名身旁。

“五個人?”這次輪到鄧名吃驚了。

“提督,他們是真韃子!”一個衛士大聲地說道。

“啊。”鄧名這才明白過來,爲何高明瞻他們會如此的支支吾吾。

其中一個還是個滿洲八旗的牛錄,是鄧名見過的那一百八旗兵的指揮官,前不久返回重慶後,這個牛錄閒來無事,就在四處打獵。這些八旗兵也和重慶其他人一樣,都覺得明軍才走沒有多久,一年半載都未必回來,方圓數百里內都沒有明軍,所以就放心大膽地出城過江。

“怪不得要高巡撫、王總兵你們作陪。”鄧名點了點頭,看着面無人色的高明瞻等人。聽鄭成功部下的描述,鎮江之戰的八旗兵抵抗意志極爲頑強,即使身處絕境也不會生出投降的念頭,因爲他們知道投降也是必死,所以那些身負重傷的八旗兵,也會拼勁最後一口氣想殺個明軍爲自己墊背。

在南京的時候,鄧名釋放滿洲八旗的人回去,就是希望能夠瓦解滿洲八旗的鬥志。問明這幾個人的身份後,鄧名笑道:“多大點事啊?不就是一個牛錄和他的四個隨從嘛,牛錄有多大?撐死一個千總而已,高巡撫爲何不早說?我還以爲是抓到李總督了呢,讓我白高興了一場。”

“把他們帶下去和其他人關在一起,”鄧名說完就大聲宣佈命令:“等見到優惠卷後就放人。”

那五個滿洲兵顯然沒有預料到這種結果,稀裡糊塗地又被明軍拖下去了。他們被帶走後,高明瞻小心地問道:“鄧提督的意思是,他們也不會被殺?一戰優惠卷就能換回去?”

“當然了,他們又不是李總督或是張總兵,我爲什麼要扣着他們不放?再說滿洲人就不是人麼?我給你們的優惠卷不是說一張換一個人麼?”鄧名輕鬆地說道,好像這完全是件不起眼的小事:“人無信不立,我豈會食言?”

“古人云,一諾千金,提督真有古君子之風啊。”高明瞻心中一塊大石頭落地,馬上大聲奉承起來。

“是啊,是啊,末將走南闖北,從未見過如同提督這樣了不起的好漢。”胡文科也急忙跳起來,拼命地恭維起來:“提督英雄蓋世,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王明德也在邊上一個勁地豎大拇指:“提督英雄了得,英雄了得。”

吃完飯後,鄧名又對三個人說道:“既然我信守諾言,那麼我也希望三位以誠相待,我有幾處不解,還望三位爲我解惑。”

三個人都表示一定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如此多謝了。”鄧名告訴他們這次談話會一個個進行,彼此之間都不知道誰說了什麼。

首先把高明瞻單獨留下,鄧名問了問重慶現在的兵力,高明瞻唯恐惹怒鄧名導致他食言——後面還有王明德和胡文科,高明瞻覺得撒謊不被識破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就老老實實地告訴鄧名現在重慶還有五千披甲。

重慶的兵力多得遠超鄧名的想像,本來他以爲李國英會把主力調回保寧,只在重慶留下偏師——若是李國英、趙良棟的精兵強將都不在的話,鄧名覺得可以考慮攻擊重慶;但現在清軍在城內還有五千披甲,以鄧名現在的實力,野戰勝利都很困難,更不用說攻城巷戰了。而且鄧名還沒有帶來多少輔兵,陸戰的能力也因此大打折扣。

“看來也只有放棄了,再說我此行的目的是去湖廣賣鹽,沒時間在這裡耽擱,等我從武漢回來的時候再聯絡一下袁將軍他們,這次我應該有力量分兵兩路,把重慶變成一座孤城了。”鄧名琢磨了一會兒,又問高明瞻道:“李總督爲何還要堅守重慶,他就不怕我斷他後路麼?”

“李總督好像從朝廷那裡要到了一大筆錢……”高明瞻告訴鄧名,李國英爲了讓重慶的守將們安心,告訴他們重慶的實力不但不會被削弱,反倒能得到不斷地加強,援軍會陸續從陝西開來:“好像重慶還要建一座滿城,李總督讓下官預做準備,還交代過要開闢一大塊地,要夠一千滿洲八旗士兵和軍屬居住。”

“一千駐防八旗嗎?”這個消息讓鄧名陷入了沉思,如果有這麼一大批駐防八旗在重慶的話,勢必會有數萬綠營跟着進駐,而且若是明軍圍攻重慶的話,李國英肯定也會不惜代價地來給解圍——因爲他絕對不能坐視駐防八旗被殲滅,一旦設立這樣大規模的滿城,就表示北京方面決心不惜代價守住重慶,也是在明確告訴川陝文武,一旦重慶落入明軍手中,北京絕不姑息。

第10節 追逐第45節 鍊金(上)第60節 算盤(上)第1節 誤會(上)第11節 優待第59節 議款(下)第16節 鹽業第6節 密議(下)第27節 合作(上)第48節 潛逃第23節 波瀾(下)第20節 困獸第39節 嚮導(下)第50節 動向(下)第33節 通牒第21節 受降第27節 飲血第3節 裁軍第39節 良機第20節 廷議第30節 威壓(上)第49節 副手(上)第32節 意外第39節 嚮導(下)第11節 攔截第68節 混亂(下)第4節 暗示第6節 魯王第54節 霸氣(下)第39節 大捷第1節 失憶第27節 得兼第33節 孤注(下)第54節 權變(下)第9節 失言第49節 副手(下)第46節 合營第38節 包抄第34節 詐降第23節 瓷器第59節 議款(下)第49節 昆明第21節 闖關第59節 議款(下)第49節 昆明第33節 通牒第11節 事變第16節 甕中第20節 康熙(上)第67節 守法(上)第57節 疲兵第20節 困獸第41節 遭遇(上)第31節 側擊第43節 徵兵第54節 投機(下)第46節 證券(上)第1節 精明(下)第31節 呆仗(下)第48節 融洽(下)第51節 保衛(上)第49節 敗像第60節 算盤(下)第56節 待遇(上)第7節 出口第45節 處置第37節 等待(上)第30節 變化(下)第2節 競爭第21節 根基第13節 試探(下)第16節 衝擊(上)第55節 壓力(上)第28節 城前(下)第14節 亂戰(上)第61節 未來第37節 回返第13節 天明(上)第5節 退兵第58節 狙擊第36節 宿命(下)第32節 奉節第53節 擒賊第1節 代售第12節 調整(上)第46節 脫逃(上)第7節 演變(下)第26節 佈防第19節 一騎第51節 詐敗第6節 事變(上)第46節 證券(上)第56節 宣戰(上)第18節 恐怖(上)第6節 勇士第21節 闖關第33節 搜索第4節 推薦(上)第45節 突破(上)第49節 坦承
第10節 追逐第45節 鍊金(上)第60節 算盤(上)第1節 誤會(上)第11節 優待第59節 議款(下)第16節 鹽業第6節 密議(下)第27節 合作(上)第48節 潛逃第23節 波瀾(下)第20節 困獸第39節 嚮導(下)第50節 動向(下)第33節 通牒第21節 受降第27節 飲血第3節 裁軍第39節 良機第20節 廷議第30節 威壓(上)第49節 副手(上)第32節 意外第39節 嚮導(下)第11節 攔截第68節 混亂(下)第4節 暗示第6節 魯王第54節 霸氣(下)第39節 大捷第1節 失憶第27節 得兼第33節 孤注(下)第54節 權變(下)第9節 失言第49節 副手(下)第46節 合營第38節 包抄第34節 詐降第23節 瓷器第59節 議款(下)第49節 昆明第21節 闖關第59節 議款(下)第49節 昆明第33節 通牒第11節 事變第16節 甕中第20節 康熙(上)第67節 守法(上)第57節 疲兵第20節 困獸第41節 遭遇(上)第31節 側擊第43節 徵兵第54節 投機(下)第46節 證券(上)第1節 精明(下)第31節 呆仗(下)第48節 融洽(下)第51節 保衛(上)第49節 敗像第60節 算盤(下)第56節 待遇(上)第7節 出口第45節 處置第37節 等待(上)第30節 變化(下)第2節 競爭第21節 根基第13節 試探(下)第16節 衝擊(上)第55節 壓力(上)第28節 城前(下)第14節 亂戰(上)第61節 未來第37節 回返第13節 天明(上)第5節 退兵第58節 狙擊第36節 宿命(下)第32節 奉節第53節 擒賊第1節 代售第12節 調整(上)第46節 脫逃(上)第7節 演變(下)第26節 佈防第19節 一騎第51節 詐敗第6節 事變(上)第46節 證券(上)第56節 宣戰(上)第18節 恐怖(上)第6節 勇士第21節 闖關第33節 搜索第4節 推薦(上)第45節 突破(上)第49節 坦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