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戰爭論

發現易經――生之大原則?大易無邊 慧行天下 32戰爭論

32戰爭論

沒有永遠的戰爭,只有永遠的和平。

這是比卦親和說中我們提出的觀點。我們說過,以師卦爲代表的爭端、爭鬥甚至戰爭都是一場“零和”的行動,戰爭本身絕對不會給交戰的雙方帶來任何好處。

但某些堅持“生產促進消費”的理論卻十分的喜歡戰爭,因爲戰爭對他們來講將是一場十分驚人的消費。但我們知道,那是放屁的理論。

其一,這種理論只有在平面邏輯下在萬事萬物無限不循環的基礎上纔是成立的。而我們知道,經濟活動本身就是一個非常的體系,這就意味着經濟活動本身非但是循環的而且還有一個理論上的最大值。這個最大值就是經濟活動的極限,超過了這個最大值的所有期望,就全都走進了自己設定的目的的反面。

其二,這種理論是平面邏輯下無限擴張的理論。我們知道,經濟活動本身是太極環式的自我分割自我循環式的結構。在這種模式下,經濟的繁榮與振興都是正常的健康的。而這種喜歡戰爭的經濟模式卻是片面化的一張紙的模式。經濟活動的增加不是自我分割從而形成新的子系統進而擴張容量,而是無限制地向四下擴張。我們明白,不消說是一張紙,就算是一塊鐵也不可能支撐這麼樣無限擴大的平面,所以,這種理論最終會走向自我崩潰是不言而喻的。

就是說,所謂的“生產促進消費”觀點下的戰爭論,從理論上來講根本就是站不住腳的。

我們再來看實際的。

實際上,當今戰爭的基礎是這樣子的,就是:我所擁有的二次打擊能力同樣足以將對方消滅。正是基於這種可以相互消滅的威脅,所以雙方纔大體上保持相應地和平。

而這種戰爭的基礎同樣也是錯誤的。

不是說戰爭是和平的保證,而是說和平是和平的保證,而未來的大趨勢是隻有和平才能真正稱得上是和平的保證。爲什麼?

其一,相互消滅並不能保證和平。這種戰爭的基礎本身就十分的值得推敲,對於此我們不需要在給出太多的解釋,伊拉克戰爭、阿富汗戰爭就是例子,小國是吃虧的,所以爲了同樣也達到相互消滅的目的,××與××才拼命發展核武器。

其二,和平纔是和平的保證。我們說過,師卦的行動是一件“零和”的行動,就是說,用戰爭來保證和平其花費巨大而收效是“零”。那麼,用和平能不能保證和平呢?是可以的。

當今世界,一體化現象日益嚴重,隨着經濟合作的進一步加強生產上的進一步分化,到某個時候將會出現一個國家只生產自己最爲專長的某種產品,比如某國生產電子,某國生產糧食,某國生產工藝品,這樣人們爲了生活的需要必須用自己的產品去交換自己不生產的全部生活必需品,到時候,雙方合作則兩贏,不合作則兩損,所以世界自然而然地就會進入一個相互合作的時代。

那麼如此極端地專門化分工的時代會到來嗎?應該會,大凡讀過亞當斯密“國富論”的都知道,社會分工會大大地增加社會財富的積累,從而更加有效地實現全社會的共同富裕。就是說,極端地社會分工是一種最爲有效地增加社會財富的方式、方法和手段,這種方式、方法和手段總有一天會衝破國家的概念從而讓一個國家成爲一種產品或作物的工廠或農場,進而最大限度地提高社會財富的積累。而這種極端的社會分工一旦到來,則和平的力量自然而然地也就戰勝了戰爭的力量,就是說,當條件成熟時,戰爭將自然而然地退出歷史的舞臺。

那麼鑑於這種趨勢,一切爲戰爭而存在的機器和設備在將來的某一天都會因此而變得一文不值。所以,我們從今天開始就得密切關注這一趨勢,從而在將來的極端的社會分工中佔據有利的位置,並且有效地減少我們因投資戰爭機器而造成的浪費。

其三,簽署和平條約。中國不結盟說的是不結爲戰爭盟友,但中國大可以交結一些和平盟友。和平盟友(我們稱之爲戰略性的或合作性的夥伴關係)的目的就是爲了雙方的和平,不涉及戰爭。這種和平盟友的確立同樣可以大大地減少雙方在戰爭上的投資,並進一步促進雙方其他方面的合作。而雙方一旦開展了合作就意味着社會分工在潛移默化中進行。社會分工本身就是一種自然存在的市場行爲,而這種社會分工的自然進化一定會逐步地消解戰爭方面的力量。所以,化解敵人的最好手段絕對不是戰爭,而是合作,和平。雙方合作的一塌糊塗根本就是你只有我、我只有你,彼此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到那時雙方哪裡還有心思打仗?可見和平纔是和平的保證。

所以只要有自然的社會分工的存在,只要大多數的人們能意識到合作的和平的力量對戰爭的消解,這個世界總有會徹底地埋葬了戰爭這一野蠻行爲的一天。

戰爭,非但是不文明的和不理性的,而且也是十分的不合時宜的。因爲戰爭本身對雙方的“零和”行爲並不因某些人所宣揚的“生產促進消費”的理論而爲社會帶來任何財富的增加。財富只會因社會分工的進一步分化由人們親手創造出來,財富從來就不可能靠什麼別的得來。所以戰爭是非結束不可的,在新的千年裡已經沒有了他進一步存在下去的證據和必然,而且他的終結原本就是一種自然而然的行爲。

38 內在與外在賁5 論進取心1 老子是半璧6 老子的道是不是原創49 財富論三財富的獲得第4章 王者之道方圓天下乾9 論發展因素67 易的無爲與老子的無爲26 師比無相論53 家國論二家天下的國44 點石成金睽第9章 羅馬是怎樣建成的小畜69 國之大計非決不行13 本性論74 解困的唯一方法革38 沒有永遠的盟友恆24 訟論41 心性自然說無妄63 論不確定因素明夷63 治國九策其六巽32 過猶不及大過第18章 手段與目的揭示帝王60 發展烏龜精神32 戰爭論50 財富論四管理財富論虛擬48 寧做雪中送炭事無爲錦上添第16章 水土之爭吉祥之兇34 前途光明離65 治國九策其八渙50 建國大業在此一舉44 點石成金睽70 後之德8 論決定因素27 親和論比40 錢多的憂慮美滋滋的煩惱19 日本說44 俗大過57 文明論東西方文明之比較第9章 羅馬是怎樣建成的小畜58 沒有誰是一無所有鹹50 建國大業在此一舉第16章 水土之爭吉祥之兇62 晉德爲國晉第5章 永遠的龍馬精神坤5 爲什麼說老子的治是半璧67 後記易是一部史詩第2章 獨霸天下的秘密井67 後記易是一部史詩第19章 序卦上經一家之言12 論沙與珠第6章 乾元動力與永遠動力既66 治國九策其九節40 論生命內核的產生復43 炊煙裊裊家人18 俄國論50 財富論四管理財富論虛擬44 俗大過52 家國論一什麼是家52 何以聚才萃24 訟論8 論決定因素19 日本說55 論治與政4 第三原則37 噬嗑指數39 君子隱居隱之有道13 本性論17 美國論32 過猶不及大過31 做你自己的上帝頤第17章 水土之親互爲脣齒比17 美國論第2章 獨霸天下的秘密井27 親和論比第4章 王者之道方圓天下乾55 論革命及革命的力量革61 大壯及小人之詭道論55 論革命及革命的力量革25 師說74 解困的唯一方法革51 女人必讀你夠不夠格成爲一第17章 水土之親互爲脣齒比9 論發展因素2526 風行大地無孔不入第22章 龍隱於澤隨63 論不確定因素明夷70 後之德第5章 永遠的龍馬精神坤16 中國論56 論腐之敗之第21章 躺在母親的懷裡豫68 國之大策損益之道損益47 財富論一真正的財富28 三個目標說比否大畜及第5章 永遠的龍馬精神坤29 無平不陂無往不復第3章 善惡之源謙3 第二原則
38 內在與外在賁5 論進取心1 老子是半璧6 老子的道是不是原創49 財富論三財富的獲得第4章 王者之道方圓天下乾9 論發展因素67 易的無爲與老子的無爲26 師比無相論53 家國論二家天下的國44 點石成金睽第9章 羅馬是怎樣建成的小畜69 國之大計非決不行13 本性論74 解困的唯一方法革38 沒有永遠的盟友恆24 訟論41 心性自然說無妄63 論不確定因素明夷63 治國九策其六巽32 過猶不及大過第18章 手段與目的揭示帝王60 發展烏龜精神32 戰爭論50 財富論四管理財富論虛擬48 寧做雪中送炭事無爲錦上添第16章 水土之爭吉祥之兇34 前途光明離65 治國九策其八渙50 建國大業在此一舉44 點石成金睽70 後之德8 論決定因素27 親和論比40 錢多的憂慮美滋滋的煩惱19 日本說44 俗大過57 文明論東西方文明之比較第9章 羅馬是怎樣建成的小畜58 沒有誰是一無所有鹹50 建國大業在此一舉第16章 水土之爭吉祥之兇62 晉德爲國晉第5章 永遠的龍馬精神坤5 爲什麼說老子的治是半璧67 後記易是一部史詩第2章 獨霸天下的秘密井67 後記易是一部史詩第19章 序卦上經一家之言12 論沙與珠第6章 乾元動力與永遠動力既66 治國九策其九節40 論生命內核的產生復43 炊煙裊裊家人18 俄國論50 財富論四管理財富論虛擬44 俗大過52 家國論一什麼是家52 何以聚才萃24 訟論8 論決定因素19 日本說55 論治與政4 第三原則37 噬嗑指數39 君子隱居隱之有道13 本性論17 美國論32 過猶不及大過31 做你自己的上帝頤第17章 水土之親互爲脣齒比17 美國論第2章 獨霸天下的秘密井27 親和論比第4章 王者之道方圓天下乾55 論革命及革命的力量革61 大壯及小人之詭道論55 論革命及革命的力量革25 師說74 解困的唯一方法革51 女人必讀你夠不夠格成爲一第17章 水土之親互爲脣齒比9 論發展因素2526 風行大地無孔不入第22章 龍隱於澤隨63 論不確定因素明夷70 後之德第5章 永遠的龍馬精神坤16 中國論56 論腐之敗之第21章 躺在母親的懷裡豫68 國之大策損益之道損益47 財富論一真正的財富28 三個目標說比否大畜及第5章 永遠的龍馬精神坤29 無平不陂無往不復第3章 善惡之源謙3 第二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