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王者之道方圓天下乾

附原文如下:

乾(卦一)

?(乾下乾上)

《乾》:元,亨,利,貞。

初九:潛龍,勿用。

九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

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

九四:或躍在淵,無咎。

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

上九:亢龍,有悔。

用九:見羣龍無首,吉。

在這裡,首先我要聲明的是:本人不懂任何打卦算命的知識。我所瞭解的只是一些普遍而又簡單的易理。而且易理非常之簡單,簡單到你都不屑於用頭腦去思索。

易的六十四卦是由六十四個六爻卦組成的,每個六爻卦又是由兩個三爻卦組成的。三爻卦共有八個,即所謂“八卦”。八卦中的任何一卦都是由三個陽爻或者陰爻來組成的。陽爻和陰爻是易體系的基本符號。那麼陽爻、陰爻又分別代表了什麼呢?

шωш◆тTkan◆c o

古人仰以觀天,俯以察地,最先產生了怎樣的觀念呢?那就是天圓地方。我想恐怕沒有任何一種觀念能如此深刻地影響我們如此之深。天圓地方的觀念幾乎已經深深烙進了我們每一箇中華兒女內心的最底層。所以還原開來,陽爻、陰爻無疑指得就是天圓地方。陽爻是個半圓,陰爻是個半方。於是兩個陽爻組成一個圓,兩個陰爻組成一個方也就沒有異議。問題是三爻卦中還有一個單爻,那麼它該是上半圓還是下半圓,是左右半方還是上下半方?半圓的問題好解決,因爲半圓的開口不可以朝外,如果半圓處在內爻,則此內爻的半圓是個變圓,是運動的半圓,可以向各個方向開口。至於半方,因爲方取向於天圓地方的方,所以除了在井卦、鼎卦等特殊的卦中取用左右半方外,其他大多數都取用上下半方,以示地泉之水左右流動。井,之所以取用左右半方是因爲,在井卦中地泉的走向被人爲地改變了方向。至於鼎,那是個象形卦。具體的詳見附圖。n/balabalacool?圖在我的博客中。

易的六十四卦都可以畫出他們的方圓圖,其中最有意思的莫過於上下對稱的幾卦,他們的方圓圖畫出來非常有意思,其中最有意思的要數中孚、小過。見附圖。

中孚者,外圓內方,小過者,內圓外方,由此可見易作者的方圓觀。易作者對圓是贊同的,甚至有點讚賞的意味,但內心的深處一定要是方的!就是說,只要內心的深處是方的,外在的,內心邊緣的何妨讓他圓滑一點?由此可見易處處體現的是王者之氣,是標準的不能再標準的帝道!

既然易理如此的重視方和圓,我們就不能不更加仔細地吃透這圓和方的真正內涵。易最能體現易作者方圓精神的,莫過於乾和坤,純方的和純圓的!

大道乾元,在方圓圖中,乾表示爲三個同心圓(如附圖)。圓,古人視之爲天,所以乾的意思十分明確:天外有天,天內有天。天高,君子萬不可一葉障目。題解:乾也者,九天之上也,君子所開創的事業是何其的光明和純正,它日後的成長也是不言而喻的!

初九:易作者用“龍”一詞來描述乾卦爻辭,並且將“乾”定義爲易的第一卦,這很是符合了國人骨子裡的那個虛無縹緲的夢想。而實際上“龍”一說不過是易作者爲迎合部落首領而虛冒的恭維之辭。據我所知,“龍”的本意是蠶,一種小小的蟲子,食桑、吐絲、結繭、化蝶。潛龍,未出殼之前的蠶卵,沒有任何的能力和用處。

九二:蠶出殼了,並且在桑天內吃到自己的第一口桑葉,如果是這樣,那麼這條蠶就是有希望的。蠶出生在桑田還是麥田必將左右蠶的命運,後天的環境因素不可謂不重要啊!

九三:養蠶人每天辛辛苦苦地照看着蠶,小心翼翼地餵養着蠶,即使這樣,也只是祈求上天不要降災與我們!易作者應該對蠶有一種拜物性的崇拜。

九四:蠶有時爬到高處去尋食,有時爬到暗處去蛻皮,這沒有災難。

九五:終於蠶開始爬往最高處去結繭,並且進一步就要羽化成蛾!

上九:羽化成蛾的蠶在*產卵之後就終結了自己的生命。可見大的權益必然伴隨着大的困厄!

用九:一大羣蠶結繭卻不出蛾,大吉大利!

當然,今天的人們早就已經不再視蠶爲神物,所以你也就無法體味到古人看到蠶的一生時所持有的那份心境!當然也就無法洞悉古人所有的那種關於繭內繭外兩個世界的觀念!對於一隻小小的蟲子,破繭之後變成會飛的蛾,古人是崇拜和嚮往的。但對於俄短短的生命,古人又是崇敬和困惑的!所以古人的夢想無非就是,努力地做到會飛而無“悔”!當然這是不可能的!所以乾卦纔會如此的明朗而又困惑!

乾卦鼓勵和支持每個人都去開創自己光明的事業,併爲之努力奮鬥。但乾卦又明確而困惑地指出“飛龍在天”之後,必然而來的一定是“亢龍有悔”!所以最好的就是永遠永遠地停在結繭的那一狀態。結繭卻不出蛾,大吉大利!所以飛翔的滋味永遠地是個夢想,宛若吊在驢脖子上的那支香蕉,永遠地是可以看見、聞到,卻永遠地吃不到。於是驢子也就永遠地向前追逐!乾之道,講的就是任何獲得永遠地不停止追逐腳步的動力,這也是我們今天這一章的主要內容:易道乾動力!

易之乾動力似乎是一個自欺欺人但同時卻又是一個十分有效和簡單的方法。易作者只一句“羣龍無首”便將一個吊了香蕉皮的架子支在了你我的脖子上,從此我們的生命便充滿了鮮活的力量。所以我們說易是帝道,

第14章 當生之維艱時需41 心性自然說無妄64 適應性從哪裡來家人23 論等需56 論腐之敗之29 簽約者說同人54 絕處逢生迴天逆轉困26 師比無相論69 國之大計非決不行56 天子要做的第一件事鼎3 第二原則第18章 手段與目的揭示帝王第5章 永遠的龍馬精神坤40 錢多的憂慮美滋滋的煩惱26 師比無相論24 訟論46 福禍相依龍虎之氣蹇第5章 永遠的龍馬精神坤60 發展烏龜精神49 財富論三財富的獲得13 本性論56 論腐之敗之43 由實力到勢力頤第20章 天下之火用諸天下之2526 風行大地無孔不入26 師比無相論40 論生命內核的產生復第20章 天下之火用諸天下之17 美國論17 美國論33 安全感豫67 易的無爲與老子的無爲第6章 乾元動力與永遠動力既60 發展烏龜精神9 論發展因素35 統一論兩千年一月二十九第22章 龍隱於澤隨47 貨當其值人當其用無爲而第5章 永遠的龍馬精神坤30 禍福之源無妄59 治國九策其二漸第6章 乾元動力與永遠動力既第二十三二十四章 擋門之木67 後記易是一部史詩6 實力論2728 君子之門也必賁壓37 噬嗑指數47 貨當其值人當其用無爲而67 後記易是一部史詩39 論剝之爲難的自然選擇剝39 君子隱居隱之有道56 論腐之敗之44 俗大過53 天子之位何以取之a計劃7 系統論論單純市場經濟的必然3 第二原則2728 君子之門也必賁壓50 建國大業在此一舉9 論發展因素51 女人必讀你夠不夠格成爲一65 有眼光睽第18章 手段與目的揭示帝王60 治國九策其三歸妹第17章 水土之親互爲脣齒比16 中國論43 由實力到勢力頤55 論治與政第20章 天下之火用諸天下之第3章 善惡之源謙63 治國九策其六巽51 財富論五財富與需求的絕對35 財路說蠱臨13 本性論23 論等需38 沒有永遠的盟友恆13 本性論54 論法與律57 不戰而勝天子以聲威懾於人第12章 聰明莫過帝王家老祖54 絕處逢生迴天逆轉困58 沒有誰是一無所有鹹28 三個目標說比否大畜及第10章 羅馬正在建造大有63 治國九策其六巽66 治國九策其九節33 安全感豫第22章 龍隱於澤隨41 太陽照在地平線上晉第7章 內外有別中孚與小過11 論冬日在四季中的重要性46 福禍相依龍虎之氣蹇66 治國九策其九節33 天降大任坎第14章 當生之維艱時需69 國之大計非決不行15 小議復興69 國之大計非決不行40 錢多的憂慮美滋滋的煩惱30 轉折說同人之與大有無妄
第14章 當生之維艱時需41 心性自然說無妄64 適應性從哪裡來家人23 論等需56 論腐之敗之29 簽約者說同人54 絕處逢生迴天逆轉困26 師比無相論69 國之大計非決不行56 天子要做的第一件事鼎3 第二原則第18章 手段與目的揭示帝王第5章 永遠的龍馬精神坤40 錢多的憂慮美滋滋的煩惱26 師比無相論24 訟論46 福禍相依龍虎之氣蹇第5章 永遠的龍馬精神坤60 發展烏龜精神49 財富論三財富的獲得13 本性論56 論腐之敗之43 由實力到勢力頤第20章 天下之火用諸天下之2526 風行大地無孔不入26 師比無相論40 論生命內核的產生復第20章 天下之火用諸天下之17 美國論17 美國論33 安全感豫67 易的無爲與老子的無爲第6章 乾元動力與永遠動力既60 發展烏龜精神9 論發展因素35 統一論兩千年一月二十九第22章 龍隱於澤隨47 貨當其值人當其用無爲而第5章 永遠的龍馬精神坤30 禍福之源無妄59 治國九策其二漸第6章 乾元動力與永遠動力既第二十三二十四章 擋門之木67 後記易是一部史詩6 實力論2728 君子之門也必賁壓37 噬嗑指數47 貨當其值人當其用無爲而67 後記易是一部史詩39 論剝之爲難的自然選擇剝39 君子隱居隱之有道56 論腐之敗之44 俗大過53 天子之位何以取之a計劃7 系統論論單純市場經濟的必然3 第二原則2728 君子之門也必賁壓50 建國大業在此一舉9 論發展因素51 女人必讀你夠不夠格成爲一65 有眼光睽第18章 手段與目的揭示帝王60 治國九策其三歸妹第17章 水土之親互爲脣齒比16 中國論43 由實力到勢力頤55 論治與政第20章 天下之火用諸天下之第3章 善惡之源謙63 治國九策其六巽51 財富論五財富與需求的絕對35 財路說蠱臨13 本性論23 論等需38 沒有永遠的盟友恆13 本性論54 論法與律57 不戰而勝天子以聲威懾於人第12章 聰明莫過帝王家老祖54 絕處逢生迴天逆轉困58 沒有誰是一無所有鹹28 三個目標說比否大畜及第10章 羅馬正在建造大有63 治國九策其六巽66 治國九策其九節33 安全感豫第22章 龍隱於澤隨41 太陽照在地平線上晉第7章 內外有別中孚與小過11 論冬日在四季中的重要性46 福禍相依龍虎之氣蹇66 治國九策其九節33 天降大任坎第14章 當生之維艱時需69 國之大計非決不行15 小議復興69 國之大計非決不行40 錢多的憂慮美滋滋的煩惱30 轉折說同人之與大有無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