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七節 戰後掠影民生篇

二戰前的中國算得上是中等發達國家,不過老百姓也就是越來越寬裕,最少餓殍遍野的情景已經一去不復返了,但是各地老百姓的生活比起共和時期也不過略有提高而已。但是隨着二戰的進展,中國企業賺的不亦樂乎,財政紅利越積越多,在周仲輔主政時期,政府開始推行一系列惠民措施。

第一項就是農民不用再交農業稅,不用再交徵購糧,不用再交鄉統籌、村提留。國家不但不再向農民要,反過來種地還給各項補貼。過去農民交完地租和公糧、徵購糧後的餘糧都也不能自己處理,還得統一售賣給當地的糧商,價格很低,農民不賣也不行,這是糧食行會制度。而現在農民的產品,完全可以自己處理,價格自然也由市場說了算。過去的農民種地,什麼時候種,種什麼,自己都說了不算,都得聽當地糧商士紳的統一安排,而現在農民有了自主權,想種什麼種什麼,什麼效益好就種什麼。千年的皇糧國稅從此不用再交了,糧食產業成爲第一個永久性免稅的國民經濟產業。

第二是過去老百姓都是自己解決養老的問題,從來也沒想過、也不敢想什麼退休金。可是現在超過60歲的老百姓每人每月有了70中元的養老金,雖然不多,可是畢竟能保障基本的生存要求,且隨着國家經濟發展,還同比例增加,不能讓養老金輸給物價上漲指數。這也成爲政府對全國百姓的一個莊嚴承諾。

第三是成立了城市拆遷監督中心,城市的拆遷讓許多可能一輩子也買不起房的普通老百姓住進了有煤氣、暖氣的明亮樓房,但是很多中小開發商不願意承擔回遷的成本而選擇低價的收購甚至是欺詐。通過城市拆遷監督中心,保障了老百姓選擇回遷或者享受房地產增益的機會,任何老百姓作爲房產主人都可以選擇回遷享受1.5倍的住房補償或者是折算爲房地產投資。

對於城市住房困難的家庭,政府也先後推出了廉租房、經適房,圓了自己的住房夢,這也是房地產企業必須履行的社會責任。中等收入的家庭,絕大多數都改善了居住條件,過去連聽都沒聽說過的套房甚至是聯排多層房,現在是很普通的了。中國老百姓的居住面積已經到了世界最前列,甚至比起地廣人稀的加拿大都高。

第四、城市的交通問題不再困擾着人們了,公交車越來越多,價格很低,因爲有國家的補貼。出租車遍地都是,私車汽車大量進入尋常百姓家,自行車越來越少了,許多已經不是出行的需要,而是健身的工具。

第五、各種家用電器日益齊全,電腦成爲日常用品,並且進入了數字時代。電話不再是單位纔有的了,每家都有了。而且手機還成了人手一部的,通訊變得異常的方便。結束了寫一封信,十天半月才能到達對方手中、打個長途電話要去電信局,一等就是幾個小時的問題。

第六、高速公路、高速鐵路日益增加,出行變得簡單快速,許多人還坐上了飛機和軟臥,也不需要富豪身份去包廂或者託人購買了。旅遊變成家庭生活的一部分。出門辦事、串親也不用再開什麼過

所了,一張身份證走遍全國。

第七、文化生活豐富了,不再是隻能看看廣場電影或者看大戲了。電視、電影、廣播,給人們生活增添了許多的樂趣,互聯網也開始走進了千家萬戶。太初十五年的中華廣播電視臺的第一套節目《新聞縱橫》成爲世界上第一套商業電視節目,到太初四十五年,中國的廣播電視節目已經多達四百多個頻道。

第八、百姓的生活水平明顯提高,穿衣服五顏六色了,打扮上也是五花八門了,不再是“黑藍灰”老三色了,鄉村婦女也開始燙髮了,再也不是大城市婦女的專利。化妝品成爲了人們的時尚,人們敢美了、能美了、有錢美了,不必再擔心被人指責出風頭了,不必再擔心增加家裡的經濟負擔。

第九、法制的完善。在太初元年之前的共和時代,中國只有憲法、刑法、民法、婚姻法、經濟法等幾部法律。而到太初四十年,中國除了憲法之外,還有各種基本法共1109部,包括了社會生活中的各個方面,而且還在不斷的完善中,這些法律極大地保護了公民的人身財產權利,使人民更加生活在安全的社會環境中。

第十、這是最重要的一條:可以吃飽肚子了,而且還需要減肥了。糧食調配製度作廢了,城市糧食供應票證變成收藏品了,這在“我大清”或者共和時代是做夢也想不到的。

從百姓的生活來看,把中國的高工資和低物價結合在一起,把美國的低工資和高物價結合在一起,這就使中美兩國實際收入之間的差距,要遠遠高於貨幣收入之間的差距

中國改革開放造成的巨大奇蹟之一,就是形成了國家高工資低物價,而歐美社會則是低工資高物價的新的經濟現象。在實際生活中,中國工人仍然能夠獨自一人養活一家子四、五口人,而很多歐美工人夫妻倆一起沒日沒夜地幹,養活兩三個孩子都困難,還時常還需要政府來接濟。

爲什麼中國和同爲發達國家的歐美工人貨幣工資之間的差距在縮小,而歐美工人供養家庭的能力在下降?甚至下降到了夫妻二人做工養活一個孩子都困難的狀況,這種狀況不僅在歐美,即使在世界工業發展史上,也是絕無僅有的罕見現象。

無論是中國的低物價,還是歐美的高物價,都是中國主導的新經濟秩序的結果。這就是中國*政府比歐美還要關心歐美經濟發展的根本原因。

首先,就中國低物價來說。大多數歐美財政補貼一是通過出口退稅的方式按商品發放;二是通過虧損補貼的方式對企業發放。

其次,就歐美的高物價來說,則是歐美實行高額稅收和通貨膨脹的結果。中國稅收佔消費品價格的比重竟然高達54%,而商品本身的比重只有46%,中國老百姓每購買100元的商品中就包含有54元的稅收,超過商品本身近1.2倍。如此驚人的高額稅收加到商品價格裡面,自然會造成物價高高在上。

例如美國社會,如果災難到此爲止也就罷了,可是對於美國老百姓來講,災難還遠遠沒有結束,美國老百姓同時還

要承擔因出口商品造成的巨大通貨膨脹的損失。美國每出口1中元商品,國內就要按照匯率比大約1比2.5來增發2.5美元來平衡,目前外匯儲備大約2.35萬億中元,國內由此增發的超過5.8萬億美元,相當於太初三十年1.2萬億市場貨幣流通量(M0)的近5倍,這些由出口結匯投放的鉅額貨幣,全部以通貨膨脹的方式轉嫁到了老百姓頭上,造成老百姓手中貨幣的大幅度貶值,物價自然會相應大幅度上漲。

在此我們看到了一個讓美國老百姓欲哭無淚的荒謬現象:美國出口商品越多,賺取外匯越多,老百姓就越倒黴。如果美國不出口商品,而是用於國內百姓生活,既能夠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又不會發生對外財政補貼;或者退一步來說,如果美國出口商品白白送給中國,不收取中元,國內也就不會增發美元,貨幣也不會貶值,美國老百姓的損失也會小一些。可現在卻是,生產的商品出口到了國外,由出口商品換取的中元也借給了中國,而把由此增發的美元留在了國內市場上,變成了沒有任何商品做基礎的“純粹廢紙”。由於這些增發的“純粹廢紙”與現有貨幣一樣流通,必然會造成現有貨幣大幅貶值和物價大幅上漲。結果就是美國老百姓不僅損失掉了出口商品那部分財富,連手裡的貨幣財富都在遭受貶值損失。

反觀中國情況恰恰與美國相反,中國市場上的貨幣流向了美國,美國的商品流入了中國市場,由於市場上貨幣減少商品增加,必然導致物價下降,中國老百姓手裡的錢便能購買更多商品。再加上流向美國的中元又通過美國購買中國國債的方式迴流到了中國財政部(二戰戰爭債務的規定以及王寶和體系的要求),中國財政部可以用美國的這些錢來增加公共品的供給,能夠進一步起到降低物價的作用,提高中國老百姓貨幣的購買力。

如果是站在中美兩國老百姓的立場上——而不是站在國家立場上——看待這個問題將更加清楚,美國老百姓生產的商品,被中國老百姓用中元買走了,中元被美國政府拿走了;中國老百姓得到了商品,美國政府得到了中元,而美國老百姓唯一得到的,就是手裡現有貨幣的貶值。

結果就是,中國給歐美印發中元紙幣,歐美國家給老百姓印發本國紙幣;中國用這些紙幣爲中國老百姓換來了所需要的各種商品,歐美則相反,用這些紙幣從歐美老百姓手裡換走了所生產的各種商品。而形成這個財富魔方中最關鍵的環節,就是貨幣增發和商品增加之間的分離:新增加的商品流向了中國及中華共同體等東方國家,新增發的貨幣卻留在了歐美市場上,不斷稀釋着老百姓手裡貨幣的購買力。

這就是中國高工資低物價,而歐美很多國家低工資高物價的秘密的原因,即也是中國印錢卻不會通貨膨脹,而歐美花費大力氣製造產品卻換回來通貨膨脹的秘密。中國掌握着貨幣的主導權,讓世界上其他國家都圍繞中國經濟的發展而運作,只要在新經濟秩序裡運行的經濟體無一例外的都成爲“中元的奴隸”。

(本章完)

第三百八十六節 有理不怕辯論難第四百四十四節 帝國架構終成型第五百三十二節 春季反攻烏克蘭第四百八十二節 自衛反擊出達旺第一百二十節 武翼三鎮分權柄第五百五十一節 雙刃齊飛戰巴庫第十九節 捐官拜見徐卜五第二十三節 滬上來客頗不善第三百二十三節 離奇的薩拉熱窩第五百九十節 戰後掠影國際篇第三百三十一節 日軍浴血青島堡第四百三十九節 翻舊賬的殺傷力第五百五十一節 雙刃齊飛戰巴庫第一百六十八節 乃木再請武翼軍第六十一節 網住王八逮到鱉第三百六十二節 昌都烽火戰雪域第三百九十八節 軍事改革要深化第二十九節 借芝泉練兵臘山第五百八十八節 戰後掠影階層續第二百九十六節 微服重遊濟南府第四百一十七節 最寒冷的長津湖第二十九節 借芝泉練兵臘山第四十九節 追兇頑敵蹤初現第三百五十六節 攘外安內事從權第三十七節 圈錢是比掙錢快第五百二十四節 萊茵春天的驚雷第七十五節 整合齊魯產業廣第四百一十一節 國防海軍討血債第二百三十八節 前度劉郎今入京第一百四十節 旌旗半卷圍泰州第二百六十八節 清鄉剿匪豫東北第四百一十九節 平壤城頭旗變幻第五百一十六節 日不落起死回生第四百九十四節 帝國國防動員令第二百五十八節 喬夫宣言搶總統第四百八十一節 雪域烽火燃藏南第一百八十四節 飛兵海寧浙江潮第五百一十二節 德國空軍入歧途第一百九十節 試看齊魯新面貌第二百六十一節 清亡拾遺三兩件第四百七十八節 半個西班牙死了第九十三節 武翼練兵擴軍忙第二百五十六節 立憲革命孰是非第七十節 北地烽煙南國浪第三百五十四節 悲催元帥尼維爾第二百二十九節 宴會炫技驚四座第二百五十七節 螳螂捕蟬黃雀後第一百二十一節 順氣順到銷金窟第五百九十五節 戰後掠影經濟續第二百八十節 統治戰場冷殺手第五百一十三節 志願空軍要介入第五百三十節 瓦胡島上旭日丸第一百八十三節 浙東暴*動風波惡第三百五十一節 無疾而終落帷幕第五百七十八節 鋼筋鐵骨鐵五條第四百二十六節 輪戰三韓練兵忙第三百八十七節 直掛雲帆濟滄海第二百九十三節 日軍認慫熄烽火第三百一十八節 大選再出洋咕咕第三百五十三節 西線鏖戰凡爾登第五百一十六節 日不落起死回生第三百八十節 浮生願平東海波第四百七十七節 伊比利亞起烽煙第三百六十一節 進軍西藏吳子玉第三百八十一節 海上明月天涯客第四百五十七節 太初元年的落幕第五十二節 滅狂徒老八降服第二百三十五節 吳王訂婚宴賓客第三百三十四節 平壤談判說制衡第二百四十三節 慈禧光緒同駕鶴第九十八節 滿漢相制尋常事第二百三十二節 閒裡偷忙來泡妹第五百七十一節 大和最後的一搏第五百七十四節 中美開戰的始末第三十七節 圈錢是比掙錢快第四百九十六節 布朗伯格的血色第一百二十五節 技術決定情報戰第一百五十九節 大阪師團鏖戰急第五百四十四節 聯合艦隊入險地第五百八十三節 二五抗洪寫壯志第八十三節 辛丑和談初啓幕第一百七十九節 停戰之前三兩事第九十九節 新任巡撫三把火第四百四十二節 全民公決選帝王第二百九十六節 微服重遊濟南府第十八節 上堂歸來把官買第四百零二節 世家反撲起蕭牆第五百九十八節 戰後掠影法制篇第一百四十八節 日露戰爭顯端倪第四百零七節 原敬內閣總辭職第五十六節 白馬誓師上京城第二十三節 滬上來客頗不善第四百六十八節 民工黨趁勢崛起第二百三十七節 養精蓄銳三兩事第二百二十八節 又是一筆大買賣第三百九十五節 判官團小試鋒芒第一百五十六節 刺刀衝鋒殲敵寇第五百一十節 三韓內亂青瓦臺第三百一十八節 大選再出洋咕咕
第三百八十六節 有理不怕辯論難第四百四十四節 帝國架構終成型第五百三十二節 春季反攻烏克蘭第四百八十二節 自衛反擊出達旺第一百二十節 武翼三鎮分權柄第五百五十一節 雙刃齊飛戰巴庫第十九節 捐官拜見徐卜五第二十三節 滬上來客頗不善第三百二十三節 離奇的薩拉熱窩第五百九十節 戰後掠影國際篇第三百三十一節 日軍浴血青島堡第四百三十九節 翻舊賬的殺傷力第五百五十一節 雙刃齊飛戰巴庫第一百六十八節 乃木再請武翼軍第六十一節 網住王八逮到鱉第三百六十二節 昌都烽火戰雪域第三百九十八節 軍事改革要深化第二十九節 借芝泉練兵臘山第五百八十八節 戰後掠影階層續第二百九十六節 微服重遊濟南府第四百一十七節 最寒冷的長津湖第二十九節 借芝泉練兵臘山第四十九節 追兇頑敵蹤初現第三百五十六節 攘外安內事從權第三十七節 圈錢是比掙錢快第五百二十四節 萊茵春天的驚雷第七十五節 整合齊魯產業廣第四百一十一節 國防海軍討血債第二百三十八節 前度劉郎今入京第一百四十節 旌旗半卷圍泰州第二百六十八節 清鄉剿匪豫東北第四百一十九節 平壤城頭旗變幻第五百一十六節 日不落起死回生第四百九十四節 帝國國防動員令第二百五十八節 喬夫宣言搶總統第四百八十一節 雪域烽火燃藏南第一百八十四節 飛兵海寧浙江潮第五百一十二節 德國空軍入歧途第一百九十節 試看齊魯新面貌第二百六十一節 清亡拾遺三兩件第四百七十八節 半個西班牙死了第九十三節 武翼練兵擴軍忙第二百五十六節 立憲革命孰是非第七十節 北地烽煙南國浪第三百五十四節 悲催元帥尼維爾第二百二十九節 宴會炫技驚四座第二百五十七節 螳螂捕蟬黃雀後第一百二十一節 順氣順到銷金窟第五百九十五節 戰後掠影經濟續第二百八十節 統治戰場冷殺手第五百一十三節 志願空軍要介入第五百三十節 瓦胡島上旭日丸第一百八十三節 浙東暴*動風波惡第三百五十一節 無疾而終落帷幕第五百七十八節 鋼筋鐵骨鐵五條第四百二十六節 輪戰三韓練兵忙第三百八十七節 直掛雲帆濟滄海第二百九十三節 日軍認慫熄烽火第三百一十八節 大選再出洋咕咕第三百五十三節 西線鏖戰凡爾登第五百一十六節 日不落起死回生第三百八十節 浮生願平東海波第四百七十七節 伊比利亞起烽煙第三百六十一節 進軍西藏吳子玉第三百八十一節 海上明月天涯客第四百五十七節 太初元年的落幕第五十二節 滅狂徒老八降服第二百三十五節 吳王訂婚宴賓客第三百三十四節 平壤談判說制衡第二百四十三節 慈禧光緒同駕鶴第九十八節 滿漢相制尋常事第二百三十二節 閒裡偷忙來泡妹第五百七十一節 大和最後的一搏第五百七十四節 中美開戰的始末第三十七節 圈錢是比掙錢快第四百九十六節 布朗伯格的血色第一百二十五節 技術決定情報戰第一百五十九節 大阪師團鏖戰急第五百四十四節 聯合艦隊入險地第五百八十三節 二五抗洪寫壯志第八十三節 辛丑和談初啓幕第一百七十九節 停戰之前三兩事第九十九節 新任巡撫三把火第四百四十二節 全民公決選帝王第二百九十六節 微服重遊濟南府第十八節 上堂歸來把官買第四百零二節 世家反撲起蕭牆第五百九十八節 戰後掠影法制篇第一百四十八節 日露戰爭顯端倪第四百零七節 原敬內閣總辭職第五十六節 白馬誓師上京城第二十三節 滬上來客頗不善第四百六十八節 民工黨趁勢崛起第二百三十七節 養精蓄銳三兩事第二百二十八節 又是一筆大買賣第三百九十五節 判官團小試鋒芒第一百五十六節 刺刀衝鋒殲敵寇第五百一十節 三韓內亂青瓦臺第三百一十八節 大選再出洋咕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