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消失的軍魂(一)

近衛師團用了半個月才攻下了嘉義,而攻陷太保,只用了十個小時。

太保守軍的迅速崩潰,讓乃木希典隱隱生疑。

不過,近衛師團參謀處處長河野龍橋很快給出瞭解釋。河野龍橋報告稱,在攻陷的章軍堡壘中發現,敵軍丟棄了大量熱騰騰的饅頭和稀飯。

這說明,敵軍是在毫無戒備的情況下匆匆迎戰,日軍發起攻擊的時候,很多章軍士兵還在吃早飯,根本就沒有及時趕到一線陣地。

對於章軍的這種狀態,河野龍橋的解釋是,神尾光臣已經與周憲章達成了平分臺灣的協議,隨即命日軍全線後撤,駐守太保的章軍官兵普遍認爲,臺灣戰事已經結束,所以,當日軍再次出現在太保的時候,太保防線的章軍毫無準備,被日軍打了一個措手不及,導致整個防線一觸即潰。

河野龍橋的解釋合情合理,這反過來,印證了神尾光臣的確與周憲章有協議!否則,章軍絕不會如此大意。

乃木希典再無懷疑,率軍直逼臺南的最後一道防線——義竹。

乃木希典朝死夢想的臺南,近在咫尺!

……

臺南,赤崁樓。

建於公元十五世紀的赤崁樓,是荷蘭人建造的普羅民遮城中心,曾經是荷蘭殖民統治的象徵,也是鄭氏王朝走向興盛的標誌,鄭氏統治臺灣期間,臺南成爲東都明京,赤崁樓也成爲臺灣最高行政機構。

從康熙到道光,臺南一直是臺灣的首府。直到劉銘傳擔任臺灣巡撫後,由於臺灣北部經濟迅速發展,臺北才取代臺南,成爲臺灣的政治文化中心。

如今,隨着臺灣中北部地區落入日軍之手,臺南再次成爲臺灣的首府,以黑旗軍爲代表的臺灣民主國的殘餘勢力,匯聚到了臺南,赤崁樓上,一度升起了代表臺灣民主國的黃虎旗。

不過,現在赤崁樓上飄揚的,卻是一面狼旗。

章軍到達臺南後,劉永福命人降下了黃虎旗。在他看來,臺灣民主國只是一個抵抗日軍的權宜之計,作爲大清國的總兵官,他心眼裡不希望臺灣獨立建國,但是,大清國對臺灣的無情拋棄,尤其是張之洞的出爾反爾,傷透了劉永福的心。所以,在降下黃虎旗後,劉永福命人升起了章軍的軍旗,而不是大清國的龍旗。

安平一戰,臺南軍民認可了章軍,狼旗比龍旗更有號召力!

赤崁樓,軍旗獵獵,軍容肅整,一萬多荷槍實彈的章軍官兵在樓下列隊,一個個方陣整齊肅穆,每一個方陣都是一個戰鬥單位,師、團、營、連,整齊劃一,方陣的右前方,站着指揮官,每一名指揮官手按佩劍,全體官兵精神抖擻,目視赤崁樓,數萬官兵的陣容,卻是鴉雀無聲,只有飄揚在樓頂上的狼旗,在西風中呼啦啦招展。

在赤崁樓下列隊的,是章軍第一師、軍直屬旅和軍直屬炮兵旅,官兵合計一萬五千人,這是章軍的精華。

其中,吳佩孚第一師兵力八千,配備一個炮兵團,三個步兵團,這是周憲章起家的部隊,軍中元老大多數都是成歡戰鬥中收編的腳伕,一年的戰鬥洗禮,把這些腳伕變成了精兵和骨幹,他們的戰鬥意志和戰術素養,大大超多了受過正規訓練的日軍士兵,如今,這些腳伕成了連長、營長,甚至有的當上了團長,以腳伕爲基幹的第一師,是章軍精銳中的精銳。

軍直屬旅兵力六千,旅長爲張勳,由原章軍第三團擴編而成,也是章軍的老部隊,在臨津江邊,賴傳武發動兵變,張勳保持“中立”,眼睜睜看着賴傳武吃掉了第二團,這件事成了第三團的污點,張勳率部從臨汾趕到馬尾軍港後,見到老兄弟,心頭慚愧,羅鳴芳把第三團擴編成軍直屬旅,讓姚喜當了旅長,張勳當副旅長,張勳眼見姚喜坐在了他頭頂上,自治理虧,不敢鬧事,老老實實服從命令。

到了臺灣後,姚喜不願意當旅長,非要繼續給周憲章當副官,羅鳴芳無奈,只得同意。周憲章隨後命令羅鳴芳,讓張勳當直屬旅旅長,不管怎麼說,當初在胎裡峰,張勳率領這支部隊浴血奮戰,三分之二的官兵陣亡,奠定了安州大捷的基礎,就憑這一點,張勳功大於過。

命令傳來,張勳感動得熱淚盈眶,儘管,當初在朝鮮和他相同位置的吳佩孚、那哈五都當上了師長,但張勳明白,直屬旅的裝備和兵力,其實相當於一個師,而且,是軍直屬部隊,他這個旅長的含金量,一點也不比吳佩孚、那哈五差,這說明,周憲章不計前嫌,任然把他看成是老兄弟。而直屬旅的官兵們,也憋着一股勁,要在臺灣好好幹一場,洗刷污點!

軍直屬炮兵旅,是章軍直屬炮兵部隊擴編而成。在朝鮮的時候,章軍只有十幾門大炮,炮彈少得可憐。而現在,章軍各師部隊均擁有了自己的炮兵部隊,最差的師也有一個炮兵營。而直屬炮兵旅更是鳥槍換炮,整個旅擁有八十門克虜伯野炮,五十門山炮和二十門加特林機關炮,編成五個炮兵營,並配屬兩個步兵營。旅長羅鳴芳原本就是炮兵出身,手裡有了這麼多大炮,正要大顯身手。

“立正!”赤崁樓上,發出一聲號令。

全體官兵挺胸擡頭。

高樓的平臺上,出現了軍長周憲章高大的身軀。周憲章的身後,是劉永福等十幾位臺灣臨時政府官員、章軍副軍長羅鳴芳、參謀長漢納根,以及吳佩孚、張勳等師旅長。

周憲章頭戴大檐帽,身着灰色呢子軍服,腳蹬皮靴,手握寶劍,向着樓下的章軍官兵,沉聲說道:

“在日本,有四個人號稱是日本軍隊的軍魂,這四個人,是日本現代軍隊的締造者,也是日本軍隊的精神領袖!因爲他們,日軍創造了戰無不勝的神話!他們是甲午戰爭和乙未戰爭的鼓吹者和踐行者,可以說,沒有他們的鼓動,大清國與日本這一場你死我活的戰爭,是打不起來的!他們分別是陸軍元帥山縣有朋,海軍大將樺山資紀,陸軍大將大山岩,陸軍大將乃木希典!”

遠處的海平面上,涌起一陣如雷的海濤。

第60章 驪鐵第244章 女人造反第156章 騎兵第149章 大酋長第123章 孤獨的黃虎第141章 三不打!第14章 賭人頭第37章 假想敵第163章 聯姻第157章 轎伕(二)第80章 朝廷旨意第112章 殖民觀第159章 一報還一報第114章 巧芸館第103章 驍騎營第10章 強行結拜第15章 會師第2章 漢陽造第266章 除夕六第173章 金姝出走第232章 國家利益第169章 戰場上的古董第49章 滿洲大軍第164章 人頭第257章 貴妃與貴人第24章 心坎上的仙子阿第5章 放空槍第102章 倒打一耙第86章 自立軍第240章 納妾第265章 除夕五第20章 不要俘虜第113章 兩張牌第9章 吃糧當兵第47章 高麗女人第150章 武裝商館第38章 半路殺出個格格第221章 夜色中的仙子阿第102章 倒打一耙第23章 平壤光復第59章 遺骸第119章 十三衙門第146章 陣眼第256章 馬克沁第147章 懷袖藏餘香第79章 剪辮子第224章 仇人伏法第238章 東方公主第209章 嫂子坐鎮第260章 出走第217章 哭拳第191章 開窯子第151章 設伏第118章 戰場閱兵第108章 祠堂裡的總督衙門第1章 好槍!第207章 鴨綠江水第41章 煤煙第251章 中了埋伏第107章 弒主第261章 除夕一第55章 砍頭祭靈第205章 倒逼第88章 他是奸細第103章 驍騎營第261章 除夕一第159章 定情第233章 軍事存在第209章 嫂子坐鎮第127章 奪權(一)第177章 血河第135章 奇怪的欽差第158章 乞命第111章 你是團長!第205章 油盡燈枯第59章 遺骸第130章 斷指第188章 只有戰鬥!第92章 定武軍第69章 青幫大佬第243章 走投無路第187章 服務第16章 來歷不明的軍火第85章 辮子露餡第120章 集結第69章 青幫大佬第63章 瘋子第1章 登陸第25章 鋌而走險第2章 漢陽造第91章 清軍變土匪第96章 西京丸第59章 遺骸第33章 政治問題第46章 九連城第84章 腳伕當兵第43章 撿回一條命第117章 底牌第174章 鄭成功第二第119章 馬尾軍港
第60章 驪鐵第244章 女人造反第156章 騎兵第149章 大酋長第123章 孤獨的黃虎第141章 三不打!第14章 賭人頭第37章 假想敵第163章 聯姻第157章 轎伕(二)第80章 朝廷旨意第112章 殖民觀第159章 一報還一報第114章 巧芸館第103章 驍騎營第10章 強行結拜第15章 會師第2章 漢陽造第266章 除夕六第173章 金姝出走第232章 國家利益第169章 戰場上的古董第49章 滿洲大軍第164章 人頭第257章 貴妃與貴人第24章 心坎上的仙子阿第5章 放空槍第102章 倒打一耙第86章 自立軍第240章 納妾第265章 除夕五第20章 不要俘虜第113章 兩張牌第9章 吃糧當兵第47章 高麗女人第150章 武裝商館第38章 半路殺出個格格第221章 夜色中的仙子阿第102章 倒打一耙第23章 平壤光復第59章 遺骸第119章 十三衙門第146章 陣眼第256章 馬克沁第147章 懷袖藏餘香第79章 剪辮子第224章 仇人伏法第238章 東方公主第209章 嫂子坐鎮第260章 出走第217章 哭拳第191章 開窯子第151章 設伏第118章 戰場閱兵第108章 祠堂裡的總督衙門第1章 好槍!第207章 鴨綠江水第41章 煤煙第251章 中了埋伏第107章 弒主第261章 除夕一第55章 砍頭祭靈第205章 倒逼第88章 他是奸細第103章 驍騎營第261章 除夕一第159章 定情第233章 軍事存在第209章 嫂子坐鎮第127章 奪權(一)第177章 血河第135章 奇怪的欽差第158章 乞命第111章 你是團長!第205章 油盡燈枯第59章 遺骸第130章 斷指第188章 只有戰鬥!第92章 定武軍第69章 青幫大佬第243章 走投無路第187章 服務第16章 來歷不明的軍火第85章 辮子露餡第120章 集結第69章 青幫大佬第63章 瘋子第1章 登陸第25章 鋌而走險第2章 漢陽造第91章 清軍變土匪第96章 西京丸第59章 遺骸第33章 政治問題第46章 九連城第84章 腳伕當兵第43章 撿回一條命第117章 底牌第174章 鄭成功第二第119章 馬尾軍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