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節:來而不往非禮也

管彥作揖道:“管某來晚了,請諸位原諒則個。”糜竺笑到:“不晚不晚,來來,愚兄爲汝介紹我徐州英才。”

說着糜竺指向左手邊嚴肅之人道:“此乃張昭,張子布。”又指着第二人道:“此乃諸葛珪,諸葛君貢。”接着指向右邊的年輕人道:“此乃陳登,陳元龍。”糜竺一個一個介紹,管彥也一個一個的作揖,口道:“久仰。”

表面平靜,但是管彥心中還是很澎湃的,因爲又遇到牛人了:張昭江東二張之一,孫策在江東創業時,闢張昭爲長史,以管仲視之。孫策臨終時,將孫權託付於張昭、周瑜。遺言“內事托子布,外事全賴公瑾”,可見張昭的能力之高;

那個陳登,管彥也有印象,好像也很厲害,不過出場很少。

至於諸葛珪,管彥就完全沒印象了,不過物以類聚,人以羣分,跟糜竺等人走到一起的自然也不是等閒之輩。

糜竺介紹完了衆人,又指着管彥說道:“這便是竺近交小友,青州管彥。”衆人自然口道:“久仰,久仰。”寒暄一番後,管彥走到自己的位置坐定。

這時糜竺舉起酒杯說道:“今日相聚,諸位需盡興而歸。來滿飲此杯。”管彥等四人皆舉杯一飲而盡,一杯酒下肚,氣氛也漸漸活躍了起來。

最嚴肅的張昭倒是先開口了:“昭聽聞管公子機智聰敏,有一事請教。”管彥心道:吃飯還要考驗?心中雖不滿,但管彥依舊微微一笑道:“請教不敢,若彥知曉,必坦言之,子布先生請講。”

張昭捋了捋鬍鬚道:“此樓名爲望海樓,然卻無海,昭愚鈍,不知何故?”聽到這個問題,糜竺看了一眼張昭,再看了一眼管彥,他知道張昭是什麼意思,雖不想管彥爲難,但更想聽聽管彥的答案,如果一言不合,自己最多充當和事佬罷了。

管彥思索片刻,站起身來走到窗邊,打開窗戶,管彥挑目看向遠處,在皎潔的月光照耀下,下邳城內的景色若隱若現,徐徐清風吹來,吹動着管彥散落下來的髮絲,管彥閉上雙眼享受着,輕聲道:

“本爲望海築此樓,豈料遠近皆望樓;風晨雨夕獨登臨,方知何處是徐州。”

一詩唸完,“啪、啪、啪。”有人擊掌三下,管彥回頭一看,原來是陳登。陳登緩緩站起道:“妙哉,妙哉,管公子好意境。今夜能與公子對飲,生平之大幸也,登敬公子一杯。”說罷,舉起酒杯,仰頭飲盡杯中酒。“元龍言重了。”管彥說着也回身拿起酒杯,一飲而盡。

諸葛珪也起身道:“徐州之有望海樓,全因本地仕人身居城郭而志存高遠,徘徊泥途而心在滄海,築斯樓也,可時時登高,俯視遐邇,以極目暢懷。公子前來徐州不過十日便能體會築樓之用意,一首詩道盡其中奧妙,當浮一大白。”說罷也滿飲一杯。管彥連稱過獎,也回敬一杯。

糜竺哈哈大笑起來說道:“子布,當下可知竺之言語非妄言也?子布啊,陳元龍、諸葛君貢皆已敬酒,我等怎能落人之後?來來來,你我共敬管公子一杯。”管彥聽到此話,心中想到:原來是糜竺你在亂嚼舌根,怪不得張昭上來就要考驗我。要知道這個時代文人之間交流不看背景,只論才學。張昭定是聽糜竺誇自己,這才心中考想教一番。想歸想,管彥手沒停下,管彥與糜竺、張昭碰杯後再次一飲而盡。

連續三杯下肚,管彥腦袋有點發熱了,他深吸一口起,居然再次斟滿一杯道:“彥年少,世事尚不知萬一。今黃巾四起,天下大亂,彥聞徐州多俊才,不知何以教我?”

來而不往非禮也,管彥三杯下肚,腦子也發熱了,這是在回敬張昭的提問,也考驗一下在座的四人。糜竺若有深意地看着管彥,心中定在想:你身爲黃巾賊人,還以黃巾作亂爲題考教衆人,真是不拘一格啊。思索片刻後,諸葛珪輕捋鬍鬚,微閉雙眼道:“蟻賊作亂,乃疥癬之疾。朝廷已發重兵剿之,無需多日,便可剿滅黃巾,我大漢亦可重振雄風。”管彥微微笑了下,心想:你前半句說的不錯,不過想要大漢“重振雄風”估計是不可能了。

這時,陳登搖頭晃腦地念到:“非也,非也。”諸葛珪聽到這句話,眉頭微皺道:“元龍何出此言?”陳登笑道:“黃巾作亂確不足爲慮,然朝廷令四方諸侯、地方大族皆自招募兵勇,以抗黃巾。登斗膽妄言,黃巾亂後,此等地方武力必不得自散之。諸公意下如何?”諸人默然良久,算是贊同了。

陳登哈哈一笑接着道:“且宦官、黨人爲禍朝堂之上,不出十年,春秋戰國之勢必復現之!”管彥驚訝地看着陳登,心道:此人有點意思啊,自己若不是從後世而來是斷不會往這方面想的,而陳登只是靠推測,就基本上把以後的局面基本準確的虛構出來了,看來以後得多結交此人。管彥對着陳登深深作揖道:“彥受教了。”

一旁的諸葛珪看來是的愛國黨,他臉色鐵青,悶哼一聲道:“元龍此言太過危言聳聽了吧。”陳登剛想反駁,一旁的糜竺忙打斷道:“今日只表言論,不爭長短,孰對孰錯,日後便知。子布學富五車,博古通今,何不指點一二?”

張昭面有得色地說道:“請教不敢,荀子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亦則覆舟。今百萬庶民從黃巾而叛朝廷,則朝廷必有其過失之處。元龍之言,或有誇大之處,然宦官、黨人之禍和地方義軍尾大不掉,昭深以爲然。”既然在座兩個人都說了當今朝廷的弊端,諸葛珪只能黯然道:“但願朝廷早日撥亂反正,再造光武中興之時。”看到諸葛珪如此情緒低落,其他人就算再不愛國也不能不顧及諸葛珪的感受,於是衆人皆無話可說,氣氛一時間低沉至極。

這時糜竺充分發揮了主人的作用,糜竺舉起酒杯道:“今日本爲尋歡而來,煩心之事暫拋腦後,今夜不醉不休。”說罷一飲而盡。

在糜竺的帶動下,諸人開始談論一些趣事。氣氛也爲之好了許多。陳登很健談,不但知識非常淵博,一些閒聞雜事也知之甚多;而管彥則有着這個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知識和閱歷,常常講的滿座之人目瞪口呆。管彥喝到興致處,腦子一熱,把後世中的“划拳”的方法說了出來,陳登年輕氣盛,聽到此法耳目一新,二人一拍即合。沒多久,小閣裡想起了“哥倆好啊~四季財啊……喝喝喝”的鬨鬧之聲。糜竺等人,看了一會後也按耐不住,加入了“戰局”。一時間,觥籌交錯,不亦樂乎。---------------望海樓是呆子家鄉泰州的建築,爲了劇情需要現在改爲徐州的,呵呵。求推薦,求收藏,呆子拜謝------------------

第二百零九節:謀除管彥第二百八十節:白馬將軍第一百八十五節:惡來隨行第三十八節:劉備出走第二百七十一節:老將黃忠第三百一十六節:遣子爲質第一百零九節:恭候多時!第二百八十五節:安中遇險第一百一十二節:垣水聞歌第一百五十八節:風雲突變第八節:噩夢第四十三節:舞劍太阿第二百六十五節:袁隗之計第二百二十五節:都亭侯第二十四節:管仲後人第一百一十一節:嫌隙已生第五十七節:小試身手第二百四十節:馬超鬥孫策第一百四十五節:王芬之謀第二百八十六節:誕生禮第二百三十六節:心念之將第二節:青州黃巾第三十四節:約定第八十七節:西涼馬騰第一百五十八節:風雲突變第三百節:常山趙子龍第二百零三節:王允送禮第一百七十一節:冤家路窄第一百六十一節:登基大典第一百七十八節:春風得意第一百三十節:鄭伯父第一百零一節:夜襲狄道第一百四十三節:蔡府佳人第九節:徐州糜竺第二百七十八節:典韋當先第八十三節:妙計連生第八十四節:破金城第三百一十三節:典韋之威第二百五十一節:助謀徐州第一百八十六節:洛陽有變第一百二十五節:匠作坊第六十節:出山第一計第五十一節:拜見族長!第二百一十四節:彥之錯也第二百八十五節:安中遇險第一百五十四節:恭候大駕第五十三節:糜貞第八十三節:妙計連生第二百一十九節:曹操告辭第三百一十四節:再收徐晃第一百七十五節:呂布反之第二百零一節:司徒相邀第二百二十四節:圍魏救趙第一百九十五節:禪位董卓第一百九十七節:董卓之死第二百二十節:陳留起兵第一百一十九節:虎賁三千第五十二節:墨靈玉第六十五節:計逼管彥第一百三十八節:蹇碩之謀第一百一十四節:再回洛陽第二百九十節:計感張鬆第一百五十六節:反出太行第一百八十三節:陳留祭祖第五十五節:敘舊第十九節:秦楊刁難第一百八十二節:春宵一刻第一百一十九節:虎賁三千第二百零四節:妻當擇妾第二百四十五節:鬼才郭嘉第二百八十一節:趙雲遇險第二百七十七節:袁紹突圍第一百六十四節:利器馬鐙第二百六十九節:傳國玉璽第十六節:逃過一劫第一百八十一節:董卓來賀第三百零八節:漢帝相召第六十三節:挖牆腳第一百一十四節:再回洛陽第九十六節:狡詐韓遂第一百六十七節:兩宮之爭第二百零九節:謀除管彥第二百九十六節:風暴前夕第三百一十一節:欲將西行第五十七節:小試身手第二百五十七節:夜談鞠義第二百四十五節:鬼才郭嘉第五十一節:拜見族長!第二百一十三節:布逃允擒第一百七十五節:呂布反之第五十三節:糜貞第五節:路遇官差第五十三節:糜貞第一百八十三節:陳留祭祖第二百四十七節:三策退曹第三百一十八節:九卿少府第二百七十八節:典韋當先第三十節:裴元紹(求花花、收藏)第三十四節:約定第三十一節:火燒銅錢穀
第二百零九節:謀除管彥第二百八十節:白馬將軍第一百八十五節:惡來隨行第三十八節:劉備出走第二百七十一節:老將黃忠第三百一十六節:遣子爲質第一百零九節:恭候多時!第二百八十五節:安中遇險第一百一十二節:垣水聞歌第一百五十八節:風雲突變第八節:噩夢第四十三節:舞劍太阿第二百六十五節:袁隗之計第二百二十五節:都亭侯第二十四節:管仲後人第一百一十一節:嫌隙已生第五十七節:小試身手第二百四十節:馬超鬥孫策第一百四十五節:王芬之謀第二百八十六節:誕生禮第二百三十六節:心念之將第二節:青州黃巾第三十四節:約定第八十七節:西涼馬騰第一百五十八節:風雲突變第三百節:常山趙子龍第二百零三節:王允送禮第一百七十一節:冤家路窄第一百六十一節:登基大典第一百七十八節:春風得意第一百三十節:鄭伯父第一百零一節:夜襲狄道第一百四十三節:蔡府佳人第九節:徐州糜竺第二百七十八節:典韋當先第八十三節:妙計連生第八十四節:破金城第三百一十三節:典韋之威第二百五十一節:助謀徐州第一百八十六節:洛陽有變第一百二十五節:匠作坊第六十節:出山第一計第五十一節:拜見族長!第二百一十四節:彥之錯也第二百八十五節:安中遇險第一百五十四節:恭候大駕第五十三節:糜貞第八十三節:妙計連生第二百一十九節:曹操告辭第三百一十四節:再收徐晃第一百七十五節:呂布反之第二百零一節:司徒相邀第二百二十四節:圍魏救趙第一百九十五節:禪位董卓第一百九十七節:董卓之死第二百二十節:陳留起兵第一百一十九節:虎賁三千第五十二節:墨靈玉第六十五節:計逼管彥第一百三十八節:蹇碩之謀第一百一十四節:再回洛陽第二百九十節:計感張鬆第一百五十六節:反出太行第一百八十三節:陳留祭祖第五十五節:敘舊第十九節:秦楊刁難第一百八十二節:春宵一刻第一百一十九節:虎賁三千第二百零四節:妻當擇妾第二百四十五節:鬼才郭嘉第二百八十一節:趙雲遇險第二百七十七節:袁紹突圍第一百六十四節:利器馬鐙第二百六十九節:傳國玉璽第十六節:逃過一劫第一百八十一節:董卓來賀第三百零八節:漢帝相召第六十三節:挖牆腳第一百一十四節:再回洛陽第九十六節:狡詐韓遂第一百六十七節:兩宮之爭第二百零九節:謀除管彥第二百九十六節:風暴前夕第三百一十一節:欲將西行第五十七節:小試身手第二百五十七節:夜談鞠義第二百四十五節:鬼才郭嘉第五十一節:拜見族長!第二百一十三節:布逃允擒第一百七十五節:呂布反之第五十三節:糜貞第五節:路遇官差第五十三節:糜貞第一百八十三節:陳留祭祖第二百四十七節:三策退曹第三百一十八節:九卿少府第二百七十八節:典韋當先第三十節:裴元紹(求花花、收藏)第三十四節:約定第三十一節:火燒銅錢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