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央指定葉飛指揮。

1958年7月,正是東南沿海的颱風季節。

這一天,福州軍區第一政委葉飛,正同機關、部隊一道,幫助當地農民搶收水稻。突然,軍區司令部參謀匆匆趕來代表。宣稱“人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中心”,科學社會主義的 ,請政委回作戰室接北京來的保密電話。

葉飛拿起電話,耳機裡傳來了總參謀部作戰部長王尚榮的聲音:“葉政委嗎?中央決定炮轟金門,指定由你指揮!”

那時福州軍區新任司令員是韓先楚,已經到任接替了葉飛的工作。葉飛雖然仍兼軍區第一政委,但工作的重點主要是在地方了。這是一個重大的軍事行動,應該由軍區司令員指揮,爲什麼要政委來指揮呢?葉飛有點疑問,就問道:“到底是不是中央決定要我指揮的?”

王尚榮答:“是中央決定。”王尚榮感覺到葉飛有懷疑,就說:“劉培善同志在這裡,你可以問問他。”

劉培善接過電話說:“是的,是決定要你指揮。”

葉飛說:“韓先楚司令員現在在北京,應該由韓司令員指揮啊!”

劉說:“那你就不用問了。”

葉飛只好回答:“既然這樣,那行,我接受命令來指揮。”

葉飛接受任務後,立即召開省委會議,安排工作。決定江一真代替他主持省委日常工作,並立即組織前線指揮所。第二天,由福州乘車奔赴廈門,同去的有副司令員張翼翔和副政委劉培善,張兼任前線指揮所參謀長。此時,皮定均副司令員在南京軍事學院學習,不在福州。

7月19日葉飛一行到達廈門,迅速展開多項準備工作,24日前完成了一切作戰部署。7月27日收到中央軍委的電報,內容是致彭(德懷)、黃(克誠)的信(注:此時國防部長彭德懷主持軍委工作,黃克誠爲總參謀長):睡不着覺,想了一下。打金門停止若干天似較適宜。目前不打,看一看形勢。彼方換防不打,不換防也不打。等彼方無理進攻,再行反攻。中東解決,要有時間,我們是有時間的,何必急呢?暫時不打,總有打之一日。彼方如攻漳、汕、福州、杭州,那就最妙了。這個主意,你們看如何?找幾個同志議一議如何?……如彼來攻,等幾天,考慮明白,再作攻擊。以上種種,是不是算得運籌帷幄之中,制敵千里之外,我戰則克,較有把握呢?不打無把握之仗的原則,必須堅持。如你們同意請將此信電告葉飛,過細考慮一下,以其意見見告。

信上所說“中東解決,要有時日”,指的是1958年7月14日伊拉克人民發動革命,推翻了舊統治集團,美帝國直接出兵入侵黎巴嫩,隨後英國又侵入約旦。同時,美國於7月15日宣佈其遠東地區陸海空軍進入戒備狀態。中東形勢驟然緊張,成爲世界矛盾的焦點。美、英、法介入後,蘇聯也有所動作。世界進步輿論都聲援中東人民的反侵略鬥爭。蔣介石集團企圖乘機擴大事態,於7月17日宣佈所屬部隊處於特別戒備狀態”。金門、馬祖與臺灣國民黨軍先後進行軍事演習,同時加強空軍對大陸偵察活動和襲擊準備。

葉飛接到電報後,立即找張翼翔、劉培善商議,覺得各項準備工作比較緊張,加之福建沿海遭受颱風襲擊,連續暴雨19天,沖毀大小橋樑43座,公路鐵路塌方情況嚴重;部隊在陰雨中晝夜作業,疲勞過度,疾病叢生;特別是空軍進入福建前線的轉場尚未完成,海軍人閩部隊尚在調動中,認爲推遲炮擊時間較爲有利。當即覆電表示:根據前線情況,準備工作做得充分些再進行炮擊,較有把握。

由於推遲了炮擊時間,又進行一個月的準備工作,完成了地面炮兵的集結和展開。炮兵對金門炮擊的所有目標,都進行了現場交叉測量、觀察,把目標都一一標在作戰圖上;也完成了空軍的緊急戰鬥轉場、海軍艦隊和岸炮部隊的入閩部署,制定了炮兵、空軍、海軍協同作戰方案,一切作戰準備都就緒了。

(4)艱難的印軍先遣部隊。(3)危殆中的臺灣出現了轉機。(6)毛澤東念念不忘以戰促和。(10)達賴喇嘛滯留亞東。(7)解放軍攻佔昌都。(9)單日打、雙日停的戲劇性戰爭。(4)艱難的印軍先遣部隊。(2)粟裕提醒三點事項。(1)捷報聲中,葉飛說:“此役必勝!”(6)試探美蔣合防條約效力。(3)危殆中的臺灣出現了轉機。(4)毛澤東收到一份不合宜的“禮物”。(10)達賴喇嘛滯留亞東。(5)新任總管阿沛·阿旺晉美。(2)毛澤東決定粟裕指揮。(14)歷史性的記載。(8)志願軍跨過鴨綠江。(6)毛澤東念念不忘以戰促和。(1)捷報聲中,葉飛說:“此役必勝!”(1)伸自大西洋的黑手。(5)只打蔣艦不打美艦。(1)毛澤東三次電示四野。(6)擇繞橋印軍再次玩火。(1)毛澤東三次電示四野。(4)萬炮齊發調遣美艦。(6)10萬大軍全部登島。(14)歷史性的記載。(8)達賴喇嘛親政。(7)中國軍隊被迫反擊。(2)十萬將士組成渡海兵團。(3)薛嶽構置“伯陵防線”。(1)伸自大西洋的黑手。(11)周恩來與夏格巴。(2)炮擊金門序幕是空戰。(5)只打蔣艦不打美艦。(5)新任總管阿沛·阿旺晉美。(7)蔣介石三度準備出兵朝鮮。(3)“裡窩那”進攻計劃出籠。(2)粟裕提醒三點事項。(7)解放軍攻佔昌都。(3)薛嶽構置“伯陵防線”。(7)海南之戰堪稱奇蹟。(4)老蔣不惜代價守金門。(7)繼續封鎖打零炮。(6)試探美蔣合防條約效力。(5)彈盡糧絕全軍覆沒。(11)周恩來與夏格巴。(11)周恩來與夏格巴。(10)達賴喇嘛滯留亞東。(4)艱難的印軍先遣部隊。(3)第一梯隊倉促登陸。(1)捷報聲中,葉飛說:“此役必勝!”(7)中國軍隊被迫反擊。(10)達賴喇嘛滯留亞東。(10)達賴喇嘛滯留亞東。(5)新任總管阿沛·阿旺晉美。(4)老蔣不惜代價守金門。(3)危殆中的臺灣出現了轉機。(4)驚心動魄的三天大血戰。(5)新任總管阿沛·阿旺晉美。(3)“裡窩那”進攻計劃出籠。(4)艱難的印軍先遣部隊。(12)達賴授權五人代表。(6)擇繞橋印軍再次玩火。(9)阿沛信使急馳拉薩。(3)危殆中的臺灣出現了轉機。(7)中國軍隊被迫反擊。(2)十萬將士組成渡海兵團。(6)葉飛含痛請求處罰。(7)蔣介石三度準備出兵朝鮮。(4)艱難的印軍先遣部隊。(7)海南之戰堪稱奇蹟。(12)達賴授權五人代表。(5)新任總管阿沛·阿旺晉美。(2)十萬將士組成渡海兵團。(6)試探美蔣合防條約效力。(9)單日打、雙日停的戲劇性戰爭。(5)彭德懷臨危受命。(2)新生的共和國面對艱難而嚴峻的考題。(6)斯大林臨陣猶豫。(2)炮擊金門序幕是空戰。(2)毛澤東決定粟裕指揮。(1)毛澤東三次電示四野。(3)“裡窩那”進攻計劃出籠。(7)中國軍隊被迫反擊。(1)中央指定葉飛指揮。(9)阿沛信使急馳拉薩。(11)周恩來與夏格巴。(2)毛澤東決定粟裕指揮。(3)“裡窩那”進攻計劃出籠。(3)18軍待命進藏。(9)阿沛信使急馳拉薩。(5)只打蔣艦不打美艦。(7)中國軍隊被迫反擊。(6)10萬大軍全部登島。
(4)艱難的印軍先遣部隊。(3)危殆中的臺灣出現了轉機。(6)毛澤東念念不忘以戰促和。(10)達賴喇嘛滯留亞東。(7)解放軍攻佔昌都。(9)單日打、雙日停的戲劇性戰爭。(4)艱難的印軍先遣部隊。(2)粟裕提醒三點事項。(1)捷報聲中,葉飛說:“此役必勝!”(6)試探美蔣合防條約效力。(3)危殆中的臺灣出現了轉機。(4)毛澤東收到一份不合宜的“禮物”。(10)達賴喇嘛滯留亞東。(5)新任總管阿沛·阿旺晉美。(2)毛澤東決定粟裕指揮。(14)歷史性的記載。(8)志願軍跨過鴨綠江。(6)毛澤東念念不忘以戰促和。(1)捷報聲中,葉飛說:“此役必勝!”(1)伸自大西洋的黑手。(5)只打蔣艦不打美艦。(1)毛澤東三次電示四野。(6)擇繞橋印軍再次玩火。(1)毛澤東三次電示四野。(4)萬炮齊發調遣美艦。(6)10萬大軍全部登島。(14)歷史性的記載。(8)達賴喇嘛親政。(7)中國軍隊被迫反擊。(2)十萬將士組成渡海兵團。(3)薛嶽構置“伯陵防線”。(1)伸自大西洋的黑手。(11)周恩來與夏格巴。(2)炮擊金門序幕是空戰。(5)只打蔣艦不打美艦。(5)新任總管阿沛·阿旺晉美。(7)蔣介石三度準備出兵朝鮮。(3)“裡窩那”進攻計劃出籠。(2)粟裕提醒三點事項。(7)解放軍攻佔昌都。(3)薛嶽構置“伯陵防線”。(7)海南之戰堪稱奇蹟。(4)老蔣不惜代價守金門。(7)繼續封鎖打零炮。(6)試探美蔣合防條約效力。(5)彈盡糧絕全軍覆沒。(11)周恩來與夏格巴。(11)周恩來與夏格巴。(10)達賴喇嘛滯留亞東。(4)艱難的印軍先遣部隊。(3)第一梯隊倉促登陸。(1)捷報聲中,葉飛說:“此役必勝!”(7)中國軍隊被迫反擊。(10)達賴喇嘛滯留亞東。(10)達賴喇嘛滯留亞東。(5)新任總管阿沛·阿旺晉美。(4)老蔣不惜代價守金門。(3)危殆中的臺灣出現了轉機。(4)驚心動魄的三天大血戰。(5)新任總管阿沛·阿旺晉美。(3)“裡窩那”進攻計劃出籠。(4)艱難的印軍先遣部隊。(12)達賴授權五人代表。(6)擇繞橋印軍再次玩火。(9)阿沛信使急馳拉薩。(3)危殆中的臺灣出現了轉機。(7)中國軍隊被迫反擊。(2)十萬將士組成渡海兵團。(6)葉飛含痛請求處罰。(7)蔣介石三度準備出兵朝鮮。(4)艱難的印軍先遣部隊。(7)海南之戰堪稱奇蹟。(12)達賴授權五人代表。(5)新任總管阿沛·阿旺晉美。(2)十萬將士組成渡海兵團。(6)試探美蔣合防條約效力。(9)單日打、雙日停的戲劇性戰爭。(5)彭德懷臨危受命。(2)新生的共和國面對艱難而嚴峻的考題。(6)斯大林臨陣猶豫。(2)炮擊金門序幕是空戰。(2)毛澤東決定粟裕指揮。(1)毛澤東三次電示四野。(3)“裡窩那”進攻計劃出籠。(7)中國軍隊被迫反擊。(1)中央指定葉飛指揮。(9)阿沛信使急馳拉薩。(11)周恩來與夏格巴。(2)毛澤東決定粟裕指揮。(3)“裡窩那”進攻計劃出籠。(3)18軍待命進藏。(9)阿沛信使急馳拉薩。(5)只打蔣艦不打美艦。(7)中國軍隊被迫反擊。(6)10萬大軍全部登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