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只打蔣艦不打美艦。

8月下旬,葉飛由北戴河回到廈門前線。此時大、小金門蔣佔島嶼,包括金門唯一的港口料羅灣和海面,全部在我炮火射程之內,完全被我炮火封鎖,金門和臺灣的海上通道截斷了。爲了補給金門,臺灣從海上運輸,以海軍護航,我軍炮火即轉向攻擊其海上運輸線,專門打它的海上運輸船隻。蔣軍艦隻受到嚴重打擊,不斷被我海岸炮火擊沉擊傷,最後,金門海上運輸線完全被我截斷了。金門不但彈藥補給中斷了,糧食、燃料的補給也中斷了,儲備的炮彈也在半個月炮戰中消耗得差不多。儲備糧只有一個月,也消耗差不多了,於是頻頻向臺灣告急。蔣介石即請求美軍護航。以恢復金門的海上補給線。

9月7日,美蔣組成一支海上大編隊。美艦配置在海上編隊左、右兩側護航,把蔣軍艦隻運輸船隻夾在中間,美艦和蔣軍艦隻相距僅2海里,由臺灣向金門開來。美蔣聯合編隊從臺灣一出動,我軍在雷達上就看得一清二楚。情況複雜化了,美軍已經卷入,怎麼辦?打不打?如果一打,勢必會把美艦一起帶上,這就可能把美國拖下水,同美軍發生直接衝突。所以,打不打美蔣海軍聯合編隊,事關重大,不是一個單純的軍事行動,這不是前線指揮員有權可以作出決定的,只能由中央、最高統帥才能作出決定的,葉飛立即請示。

回答:“照打不誤。葉飛又請示:是不是連美艦一起打?回答:只打蔣艦,不打美艦。並且交代要等美蔣聯合編隊抵達金門料羅灣口才打,要葉飛每一小時報告一次美蔣聯合編隊的位置、編隊隊形、航行情況,到達金門料羅灣時,要等北京的命令才能開火。

葉飛爲了準確執行只打蔣艦、不打美艦的命令又請示:我們不打美艦,但如果美艦向我開火,我們是否還擊?明確回答:沒有命令不準還擊。

命令是由總參作戰部長王尚榮以直達軍用專線電話向葉飛轉達的。葉飛接到這個電話,極爲吃驚,恐怕電話傳達命令不準確,鑄成大錯,再問王尚榮:如果美艦向我開火,我是不是也不還擊?回答是命令不準還擊,清清楚楚。

這樣葉飛就說:明白了,我嚴格按照的命令執行。

這一下葉飛就極爲緊張了,因爲要嚴格執行的命令,只打蔣艦,不準打美艦,這很不好辦。美艦和蔣艦相距僅2海里,如果哪一個炮羣瞄不準確,稍有誤差,就會打到美艦。至於如美艦向我開炮,我不予還擊,這倒還比較好辦。

葉飛爲了準確執行的命令,就親自向31軍及各炮兵羣下達命令:待美蔣聯合編隊抵達金門料羅灣港口,北京下了命令後纔開炮;各炮羣只打蔣艦,不準打美艦;如美艦向我開火,我不予還擊!各炮羣接到葉飛這個命令,都吃驚了,紛紛追問。葉飛又把命令再複述一次,並問炮羣是否都聽清楚了,明白了?各炮羣回答聽清楚了,明白了,按的命令嚴格執行。

9月7日中午12時正,美蔣海軍聯合編隊抵達金門料羅灣港口,運輸船隻開始在料羅灣港口碼頭上卸下補給物資。情況直報北京,下令開火。全線所有炮羣接到命令,即以突然的密集火力攻擊蔣艦及其運輸船隻,集中攻擊料羅灣港口碼頭。沒想到我軍一開炮,美艦丟下蔣艦及運輸船隻不顧,立即掉頭向臺灣方向逃去。這時,金門蔣軍和在料羅灣的蔣艦紛紛向臺灣告急。臺灣問:“美國朋友?美艦呢?”蔣艦回答:“什麼朋友不朋友?美艦已經掉頭跑了!”他們大罵“美國人混蛋”,使用報話機通話,連密碼都不用,我軍的偵聽機聽得清清楚楚。蔣艦被我軍擊沉3艘、擊傷數艘。臺灣即下令蔣艦返航,這一場驚險的戰鬥就這樣戲劇性地宣告結束。

(3)毛澤東在北戴河親自指揮作戰。(7)解放軍攻佔昌都。(6)擇繞橋印軍再次玩火。(7)蔣介石三度準備出兵朝鮮。(2)十萬將士組成渡海兵團。(2)十萬將士組成渡海兵團。(4)萬炮齊發調遣美艦。(7)中國軍隊被迫反擊。(5)彈盡糧絕全軍覆沒。(7)解放軍攻佔昌都。(7)海南之戰堪稱奇蹟。(5)彭德懷臨危受命。(1)伸自大西洋的黑手。(5)24把刺刀對準中國士兵的胸膛。(8)達賴喇嘛親政。(5)大兵團強渡作戰開始。(3)危殆中的臺灣出現了轉機。(6)葉飛含痛請求處罰。(4)毛澤東收到一份不合宜的“禮物”。(12)達賴授權五人代表。(4)艱難的印軍先遣部隊。(2)十萬將士組成渡海兵團。(6)斯大林臨陣猶豫。(4)艱難的印軍先遣部隊。(8)志願軍跨過鴨綠江。(4)驚心動魄的三天大血戰。(2)毛澤東決定粟裕指揮。(4)驚心動魄的三天大血戰。(2)新德里,中國總理舌戰羣儒。(1)祈求和平,周恩來冒險訪印。(2)新德里,中國總理舌戰羣儒。(7)中國軍隊被迫反擊。(3)18軍待命進藏。(6)10萬大軍全部登島。(4)三支勸和團的遭遇。(7)繼續封鎖打零炮。(3)毛澤東在北戴河親自指揮作戰。(4)老蔣不惜代價守金門。(1)伸自大西洋的黑手。(6)擇繞橋印軍再次玩火。(3)第一梯隊倉促登陸。(3)薛嶽構置“伯陵防線”。(6)試探美蔣合防條約效力。(7)繼續封鎖打零炮。(4)驚心動魄的三天大血戰。(6)斯大林臨陣猶豫。(7)解放軍攻佔昌都。(2)毛澤東決定粟裕指揮。(3)“裡窩那”進攻計劃出籠。(10)達賴喇嘛滯留亞東。(8)達賴喇嘛親政。(6)葉飛含痛請求處罰。(7)繼續封鎖打零炮。(6)擇繞橋印軍再次玩火。(6)毛澤東念念不忘以戰促和。(4)艱難的印軍先遣部隊。(4)毛澤東收到一份不合宜的“禮物”。(4)驚心動魄的三天大血戰。(4)老蔣不惜代價守金門。(6)斯大林臨陣猶豫。(1)祈求和平,周恩來冒險訪印。(14)歷史性的記載。(7)中國軍隊被迫反擊。(4)艱難的印軍先遣部隊。(5)彈盡糧絕全軍覆沒。(1)伸自大西洋的黑手。(4)毛澤東收到一份不合宜的“禮物”。(5)彭德懷臨危受命。(4)艱難的印軍先遣部隊。(4)艱難的印軍先遣部隊。(7)海南之戰堪稱奇蹟。(6)葉飛含痛請求處罰。(5)24把刺刀對準中國士兵的胸膛。(6)擇繞橋印軍再次玩火。(7)蔣介石三度準備出兵朝鮮。(8)志願軍跨過鴨綠江。(2)新生的共和國面對艱難而嚴峻的考題。(4)三支勸和團的遭遇。(7)繼續封鎖打零炮。(14)歷史性的記載。(5)新任總管阿沛·阿旺晉美。(2)新德里,中國總理舌戰羣儒。(5)彭德懷臨危受命。(4)萬炮齊發調遣美艦。(6)斯大林臨陣猶豫。(4)老蔣不惜代價守金門。(7)蔣介石三度準備出兵朝鮮。(12)達賴授權五人代表。(1)毛澤東三次電示四野。(8)毛澤東爲何不取金門。(5)24把刺刀對準中國士兵的胸膛。(5)新任總管阿沛·阿旺晉美。(7)中國軍隊被迫反擊。(5)只打蔣艦不打美艦。(6)試探美蔣合防條約效力。(1)捷報聲中,葉飛說:“此役必勝!”(1)伸自大西洋的黑手。(4)驚心動魄的三天大血戰。
(3)毛澤東在北戴河親自指揮作戰。(7)解放軍攻佔昌都。(6)擇繞橋印軍再次玩火。(7)蔣介石三度準備出兵朝鮮。(2)十萬將士組成渡海兵團。(2)十萬將士組成渡海兵團。(4)萬炮齊發調遣美艦。(7)中國軍隊被迫反擊。(5)彈盡糧絕全軍覆沒。(7)解放軍攻佔昌都。(7)海南之戰堪稱奇蹟。(5)彭德懷臨危受命。(1)伸自大西洋的黑手。(5)24把刺刀對準中國士兵的胸膛。(8)達賴喇嘛親政。(5)大兵團強渡作戰開始。(3)危殆中的臺灣出現了轉機。(6)葉飛含痛請求處罰。(4)毛澤東收到一份不合宜的“禮物”。(12)達賴授權五人代表。(4)艱難的印軍先遣部隊。(2)十萬將士組成渡海兵團。(6)斯大林臨陣猶豫。(4)艱難的印軍先遣部隊。(8)志願軍跨過鴨綠江。(4)驚心動魄的三天大血戰。(2)毛澤東決定粟裕指揮。(4)驚心動魄的三天大血戰。(2)新德里,中國總理舌戰羣儒。(1)祈求和平,周恩來冒險訪印。(2)新德里,中國總理舌戰羣儒。(7)中國軍隊被迫反擊。(3)18軍待命進藏。(6)10萬大軍全部登島。(4)三支勸和團的遭遇。(7)繼續封鎖打零炮。(3)毛澤東在北戴河親自指揮作戰。(4)老蔣不惜代價守金門。(1)伸自大西洋的黑手。(6)擇繞橋印軍再次玩火。(3)第一梯隊倉促登陸。(3)薛嶽構置“伯陵防線”。(6)試探美蔣合防條約效力。(7)繼續封鎖打零炮。(4)驚心動魄的三天大血戰。(6)斯大林臨陣猶豫。(7)解放軍攻佔昌都。(2)毛澤東決定粟裕指揮。(3)“裡窩那”進攻計劃出籠。(10)達賴喇嘛滯留亞東。(8)達賴喇嘛親政。(6)葉飛含痛請求處罰。(7)繼續封鎖打零炮。(6)擇繞橋印軍再次玩火。(6)毛澤東念念不忘以戰促和。(4)艱難的印軍先遣部隊。(4)毛澤東收到一份不合宜的“禮物”。(4)驚心動魄的三天大血戰。(4)老蔣不惜代價守金門。(6)斯大林臨陣猶豫。(1)祈求和平,周恩來冒險訪印。(14)歷史性的記載。(7)中國軍隊被迫反擊。(4)艱難的印軍先遣部隊。(5)彈盡糧絕全軍覆沒。(1)伸自大西洋的黑手。(4)毛澤東收到一份不合宜的“禮物”。(5)彭德懷臨危受命。(4)艱難的印軍先遣部隊。(4)艱難的印軍先遣部隊。(7)海南之戰堪稱奇蹟。(6)葉飛含痛請求處罰。(5)24把刺刀對準中國士兵的胸膛。(6)擇繞橋印軍再次玩火。(7)蔣介石三度準備出兵朝鮮。(8)志願軍跨過鴨綠江。(2)新生的共和國面對艱難而嚴峻的考題。(4)三支勸和團的遭遇。(7)繼續封鎖打零炮。(14)歷史性的記載。(5)新任總管阿沛·阿旺晉美。(2)新德里,中國總理舌戰羣儒。(5)彭德懷臨危受命。(4)萬炮齊發調遣美艦。(6)斯大林臨陣猶豫。(4)老蔣不惜代價守金門。(7)蔣介石三度準備出兵朝鮮。(12)達賴授權五人代表。(1)毛澤東三次電示四野。(8)毛澤東爲何不取金門。(5)24把刺刀對準中國士兵的胸膛。(5)新任總管阿沛·阿旺晉美。(7)中國軍隊被迫反擊。(5)只打蔣艦不打美艦。(6)試探美蔣合防條約效力。(1)捷報聲中,葉飛說:“此役必勝!”(1)伸自大西洋的黑手。(4)驚心動魄的三天大血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