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歷史性的記載。

中央人民政府的全權代表有4名:首席全權代表李維漢,全權代表張經武,張國華,孫志遠。

李維漢是中外聞名的老人,黨內的統戰和民族問題專家,時爲中央統戰部長兼中央民委主任。張經武是井岡山時代的紅軍師長。開國後任中央軍委辦公廳主任,同時還兼任軍委人民武裝部部長。青年將軍張國華其時尚未到達北京。他是5月15日方纔趕到的。孫志遠是西南軍政委員會的秘書長,戴着度數很深的眼鏡,看上去像個文質彬彬的教授。

西藏地方政府的代表有5名:首席全權代表阿沛-阿旺晉美,全權代表凱墨-索安旺堆,土丹旦達,土登列門,桑頗-登增頓珠。

除了阿沛之外,凱墨-索安旺堆就是西藏代表裡最有實力的人物了。他身爲藏軍總司令,握有兵權,又是噶倫索康的叔叔,而且他從亞東的身邊來,噶廈對他面授機宜,他的權威性自然是不容忽視的。土丹旦達是一名僧官,譯倉的大秘書長,爲人耿介,在西藏有一定威望,土登列門系達扎攝政的副官長,是個實權派人物,噶夏的一些大員們見了他都笑臉相迎,避讓三分;桑頗-登增頓珠是個貴族公子,藏軍第二代本——團長。

此外,還有兩位列席談判的幹部,這就是平措旺介和樂於泓。樂於泓後爲西藏工委宣傳部長。擔任翻譯工作的是中央民委幹部彭哲,由於他的青海口音較重,後來平措旺介也幫助進行翻譯工作。

第一次談判氣氛舒緩而融洽,雙方代表互相驗看了全權代表證明書後,未談具體問題。只是洽談程序、步驟。李維漢說:“我們是一家人,大家商量把事情辦好。”談判桌上散發了中央人民政府關於和平淡判的十項條件,即西南局爲進藏部隊制定的“十項公約”,供代表們參考。同時還研究了關於“五-一”節請阿沛和班禪上主席臺的問題。最後阿沛首席代表提出:黑河、新疆解放軍均在推進,能否留往西藏已成問題。希望解放軍不再推進,他們將以代表團名義,電告,請他勿去印度,李維漢首席代表答應請示中央。

5月2日下午談判繼續進行。

中央人民政府的代表與西藏地方政府的代表爲了尋找一個共同點,在進行堅韌的努力。

西藏代表表示接受中央關於和談的十項條件。但認爲進軍問題是焦點;因爲噶廈政府曾交代不得許諾,所以這個條款不能接受。

李維漢指出:進軍西藏是中央的既定方針,中央人民政府幫助少數民族解放,免受帝國主義的侵略,西藏是我國西南國防的前哨陣地,更需要有強大的國防軍駐守。

在休會的兩天中,中央政府的代表和工作幹部耐心細緻地向西藏代表介紹解放軍的宗旨和優良作風,並拿出清代歷史文獻,證明中央有權派軍隊入藏,而且早有先例。說明鞏固國防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任務,希望他們消除顧慮,積極協助就人民解放軍進藏問題達成協議。

阿沛首席代表經過反覆考慮,首先接受了中央人民政府代表的意見,他勸說其他代表也逐漸接受了這一意見。

5月7日,舉行第三次會談,雙方代表確定了進軍西藏、和平解放西藏的方針。

隨着和平談判的深入,難題一個一個的解決,中央和談代表重新將維持班禪的固有地位及職權這一問題提到議程上。但是,西藏和談代表認爲這一次是來談和平解放的事情的,不是談班禪問題的;而班禪的合法性噶廈政府還未承認呢。

中央政府代表李維漢拿出了原國民黨中央政府李宗仁代總統給十世班撣的封文,還有班禪在青海塔爾寺坐牀的一些照片。”西藏代表終於承認了班禪的合法地位。

既然承認了班禪大師,就得恢復班禪大師固有的地位及職權,就必須把這一條寫進《協議》裡法定化。西藏和談代表表示還要發電報向在亞東的喇嘛請示。

亙到5月28日,和談代表團接到來電,表示完全同意班禪問題列入協議,至此,代表團全體成員心裡的一塊石頭方纔落地。

20多個日日夜夜,周恩來關注着談判的一切。他精細入微地聽取彙報,親自安排西藏和談代表的參觀活動,囑咐要把協議的藏文本翻譯好……

黃河與長江的大波推出了這樣一個日子,喜馬拉雅的石壁上鐫刻着這樣一個日子,中國大陸的解放史上記載着這樣一個日子——1951年5月23日。

下午4時許,在中南海懷仁堂舉行了《關於和平解放西藏辦法的協議》簽字儀式。主持簽字儀式的朱德、李濟深、陳雲肅立在巨幅五星國旗下,他們的左首站立着中央和談代表團李維漢等4位代表。坐在長桌前簽字的是阿沛-阿旺晉美等5位西藏和談代表。他們使用着書寫藏文所特用的竹筆。

5月24日晚上,爲了慶祝協議的簽訂,主席舉行了盛大宴會。應邀出席的有班禪大師及其堪廳隨員;西藏地方政府的5位全權代表及其隨員,中央人民政府的4位全權代表及有關人員,應邀作陪的,有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朱德、、李濟深,政務院副總理董必武、陳雲、郭沫若、黃炎培,以及首都各界著名人士180餘人。

宴會的氣氛十分熱烈,、班禪和阿沛都在宴會上講了話。興致勃勃講了很多,他着重強調了團結。他說:幾百年來,中國各民族之間是不團結的,藏民族內部也不團結,這是滿清政府和蔣介石政府統治的結果,也是帝國主義挑撥離間的結果。現在,喇嘛所領導的力量與班禪額爾德尼所領導的力量和中央人民政府之間都團結起來了……今後,在這一團結的基礎上,我們各民族之間,將在各方面,將在政治、經濟、文化等一切方面,得到發展和進步。

5月28日,《人民日報》用藏漢兩種文字公佈了協議全文,發表了社論,並報道了談判經過。遼闊的中國大地上,有許多地方羣衆集會或遊行,熱烈歡慶祖國大陸全部解放。班禪大師也發表聲明,表示擁護“十六條協議”。

1951年7月13日上午,在距離亞東半日路程的國境界山乃堆拉山口,出現了一行穿着各式服裝的人。爲首的是一個身穿灰色制服的清癯的中年人。他,便是從北京出發,飛經香港、新加坡、新德里,星夜兼程趕來的中央人民政府駐西藏全權代表張經武將軍。他帶來了主席給喇嘛的親筆信。在張經武代表的親切勸說下,同時也在護神吉祥天女“神卦”的指引下,十四世丹增嘉措於7月21日啓程返回拉薩。

1951年10月25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8軍的主力渡過了一條蔚藍色的大河,進入了世界屋脊名城——拉薩。

[取材自秦文玉、昊夫《西藏和平解放始未》(《光明日報》1991年4月22日至5月16日);劉濟民《雪域風雨——西藏和平解放經過》(《縱橫》1987年總20期)等]OCR:上海-蔡哲炯。

(5)24把刺刀對準中國士兵的胸膛。(7)海南之戰堪稱奇蹟。(1)毛澤東三次電示四野。(5)24把刺刀對準中國士兵的胸膛。(14)歷史性的記載。(8)毛澤東爲何不取金門。(4)驚心動魄的三天大血戰。(3)“裡窩那”進攻計劃出籠。(1)蔣軍秘密撤離舟山。(10)達賴喇嘛滯留亞東。(8)達賴喇嘛親政。(9)單日打、雙日停的戲劇性戰爭。(10)達賴喇嘛滯留亞東。(10)達賴喇嘛滯留亞東。(3)毛澤東在北戴河親自指揮作戰。(6)試探美蔣合防條約效力。(1)中央指定葉飛指揮。(7)中國軍隊被迫反擊。(3)薛嶽構置“伯陵防線”。(2)炮擊金門序幕是空戰。(1)祈求和平,周恩來冒險訪印。(1)蔣軍秘密撤離舟山。(1)毛澤東三次電示四野。(5)彈盡糧絕全軍覆沒。(4)驚心動魄的三天大血戰。(3)危殆中的臺灣出現了轉機。(1)蔣軍秘密撤離舟山。(5)大兵團強渡作戰開始。(7)中國軍隊被迫反擊。(10)達賴喇嘛滯留亞東。(6)試探美蔣合防條約效力。(3)18軍待命進藏。(5)大兵團強渡作戰開始。(9)單日打、雙日停的戲劇性戰爭。(5)彭德懷臨危受命。(1)祈求和平,周恩來冒險訪印。(4)驚心動魄的三天大血戰。(7)中國軍隊被迫反擊。(5)只打蔣艦不打美艦。(5)大兵團強渡作戰開始。(4)毛澤東收到一份不合宜的“禮物”。(3)18軍待命進藏。(8)毛澤東爲何不取金門。(11)周恩來與夏格巴。(6)試探美蔣合防條約效力。(12)達賴授權五人代表。(6)10萬大軍全部登島。(5)只打蔣艦不打美艦。(3)18軍待命進藏。(2)新德里,中國總理舌戰羣儒。(9)單日打、雙日停的戲劇性戰爭。(4)三支勸和團的遭遇。(5)彈盡糧絕全軍覆沒。(3)薛嶽構置“伯陵防線”。(10)達賴喇嘛滯留亞東。(5)只打蔣艦不打美艦。(8)志願軍跨過鴨綠江。(5)24把刺刀對準中國士兵的胸膛。(7)中國軍隊被迫反擊。(1)祈求和平,周恩來冒險訪印。(8)達賴喇嘛親政。(1)捷報聲中,葉飛說:“此役必勝!”(4)艱難的印軍先遣部隊。(3)“裡窩那”進攻計劃出籠。(12)達賴授權五人代表。(2)炮擊金門序幕是空戰。(2)新生的共和國面對艱難而嚴峻的考題。(8)達賴喇嘛親政。(3)毛澤東在北戴河親自指揮作戰。(7)解放軍攻佔昌都。(4)驚心動魄的三天大血戰。(5)新任總管阿沛·阿旺晉美。(1)伸自大西洋的黑手。(11)周恩來與夏格巴。(6)毛澤東念念不忘以戰促和。(8)志願軍跨過鴨綠江。(8)毛澤東爲何不取金門。(14)歷史性的記載。(5)大兵團強渡作戰開始。(6)試探美蔣合防條約效力。(10)達賴喇嘛滯留亞東。(4)老蔣不惜代價守金門。(2)十萬將士組成渡海兵團。(4)萬炮齊發調遣美艦。(9)阿沛信使急馳拉薩。(12)達賴授權五人代表。(7)蔣介石三度準備出兵朝鮮。(5)大兵團強渡作戰開始。(9)阿沛信使急馳拉薩。(9)單日打、雙日停的戲劇性戰爭。(6)擇繞橋印軍再次玩火。(2)新德里,中國總理舌戰羣儒。(7)海南之戰堪稱奇蹟。(4)驚心動魄的三天大血戰。(5)新任總管阿沛·阿旺晉美。(1)祈求和平,周恩來冒險訪印。(5)新任總管阿沛·阿旺晉美。(3)18軍待命進藏。(10)達賴喇嘛滯留亞東。
(5)24把刺刀對準中國士兵的胸膛。(7)海南之戰堪稱奇蹟。(1)毛澤東三次電示四野。(5)24把刺刀對準中國士兵的胸膛。(14)歷史性的記載。(8)毛澤東爲何不取金門。(4)驚心動魄的三天大血戰。(3)“裡窩那”進攻計劃出籠。(1)蔣軍秘密撤離舟山。(10)達賴喇嘛滯留亞東。(8)達賴喇嘛親政。(9)單日打、雙日停的戲劇性戰爭。(10)達賴喇嘛滯留亞東。(10)達賴喇嘛滯留亞東。(3)毛澤東在北戴河親自指揮作戰。(6)試探美蔣合防條約效力。(1)中央指定葉飛指揮。(7)中國軍隊被迫反擊。(3)薛嶽構置“伯陵防線”。(2)炮擊金門序幕是空戰。(1)祈求和平,周恩來冒險訪印。(1)蔣軍秘密撤離舟山。(1)毛澤東三次電示四野。(5)彈盡糧絕全軍覆沒。(4)驚心動魄的三天大血戰。(3)危殆中的臺灣出現了轉機。(1)蔣軍秘密撤離舟山。(5)大兵團強渡作戰開始。(7)中國軍隊被迫反擊。(10)達賴喇嘛滯留亞東。(6)試探美蔣合防條約效力。(3)18軍待命進藏。(5)大兵團強渡作戰開始。(9)單日打、雙日停的戲劇性戰爭。(5)彭德懷臨危受命。(1)祈求和平,周恩來冒險訪印。(4)驚心動魄的三天大血戰。(7)中國軍隊被迫反擊。(5)只打蔣艦不打美艦。(5)大兵團強渡作戰開始。(4)毛澤東收到一份不合宜的“禮物”。(3)18軍待命進藏。(8)毛澤東爲何不取金門。(11)周恩來與夏格巴。(6)試探美蔣合防條約效力。(12)達賴授權五人代表。(6)10萬大軍全部登島。(5)只打蔣艦不打美艦。(3)18軍待命進藏。(2)新德里,中國總理舌戰羣儒。(9)單日打、雙日停的戲劇性戰爭。(4)三支勸和團的遭遇。(5)彈盡糧絕全軍覆沒。(3)薛嶽構置“伯陵防線”。(10)達賴喇嘛滯留亞東。(5)只打蔣艦不打美艦。(8)志願軍跨過鴨綠江。(5)24把刺刀對準中國士兵的胸膛。(7)中國軍隊被迫反擊。(1)祈求和平,周恩來冒險訪印。(8)達賴喇嘛親政。(1)捷報聲中,葉飛說:“此役必勝!”(4)艱難的印軍先遣部隊。(3)“裡窩那”進攻計劃出籠。(12)達賴授權五人代表。(2)炮擊金門序幕是空戰。(2)新生的共和國面對艱難而嚴峻的考題。(8)達賴喇嘛親政。(3)毛澤東在北戴河親自指揮作戰。(7)解放軍攻佔昌都。(4)驚心動魄的三天大血戰。(5)新任總管阿沛·阿旺晉美。(1)伸自大西洋的黑手。(11)周恩來與夏格巴。(6)毛澤東念念不忘以戰促和。(8)志願軍跨過鴨綠江。(8)毛澤東爲何不取金門。(14)歷史性的記載。(5)大兵團強渡作戰開始。(6)試探美蔣合防條約效力。(10)達賴喇嘛滯留亞東。(4)老蔣不惜代價守金門。(2)十萬將士組成渡海兵團。(4)萬炮齊發調遣美艦。(9)阿沛信使急馳拉薩。(12)達賴授權五人代表。(7)蔣介石三度準備出兵朝鮮。(5)大兵團強渡作戰開始。(9)阿沛信使急馳拉薩。(9)單日打、雙日停的戲劇性戰爭。(6)擇繞橋印軍再次玩火。(2)新德里,中國總理舌戰羣儒。(7)海南之戰堪稱奇蹟。(4)驚心動魄的三天大血戰。(5)新任總管阿沛·阿旺晉美。(1)祈求和平,周恩來冒險訪印。(5)新任總管阿沛·阿旺晉美。(3)18軍待命進藏。(10)達賴喇嘛滯留亞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