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達賴喇嘛滯留亞東。

原來,對於阿沛等40名官員的來信,噶廈大員們半信半疑,還有人又氣又怕。他們感到,如果繼續與解放軍作戰,已沒有力量:派代表和談吧,又有點於心不甘。於是,就在神前打卦抽籤,問喇嘛是留在拉薩,還是前去印度。結果,卦簽上寫着的是“出走”。因此,便秘密擬定了出國計劃。

噶廈給留在印度的孜本(審計官)夏格巴發報,通知他昌都失守,擬請出國,令其選擇駐錫之地。幾天後,夏格巴回電稱:對出國之事英美等國答應協助,印度將派兵接應。

藏曆11月11日凌晨,喇嘛臨時任命大堪布羅桑札喜和孜本魯康娃爲司曹,代理攝政俱務,自己則換上普通服裝,離開了布達拉宮。

騎着一匹灰色良種馬,帶着40名貴族官員和200名藏軍,沿着拉薩河谷,在曲水宗的江村渡過雅魯藏布江。不料經江孜抵達亞東後,世界形勢卻發生了變化。印度政府懾於國際輿論的壓力和中國政府的警告而收回了承諾;英美等國又怕出國後失去現有地位,班禪掌管西藏大權。所以,當噶廈請求印度政府迎接時,印度政府的回答竟然是:按照國際公法,喇嘛爲求得生命安全,印度准許其避難,但只能作爲難民對待。印度的回電傳到噶廈官員手中,全場譁然。當難民,那是他們無法接受的恥辱,但無功而返又沒臺階下,一行就此陷入了進退維谷的境地。

就在喇嘛從拉薩出走的同一天,人民解放軍向在類烏戰役中漏網的七代本普隆巴發起追擊。普隆巴跑到洛隆宗(縣)後,以一部分兵力控制了怒江上的嘉峪橋,同時收集散兵遊勇和被解放軍遣散的藏軍二百餘人,揚言要進行“反攻”。爲消除隱患,鞏固前進陣地,52師師長吳忠命令154團殲滅該敵。團長郄晉武親率一個加強連,奔襲200裡,於11日傍晚18時突然出現在嘉峪橋頭,奪取了被破壞的嘉峪橋,突破怒江天險;在宗本代理人和當地農牧民的協助下,他們又行軍180裡,於12日凌晨包圍了洛隆的藏軍。七代本晉隆巴從夢中驚醒即被活捉。

1951年元旦,昌都人民解放委員會成立,轄西藏東部兩個辦事處28個宗(縣)。主任爲王其梅,副主任和委員中有阿沛-阿旺晉美、平措旺介、大活佛帕巴拉、德格女士司江央白姆等人。同時成立的還有昌都地區僧俗人民爭取和平解放西藏工作委員會,主任爲阿沛-阿旺晉美。因爲中央確定了和平解放西藏的戰略。

解放軍便在昌都附近待命,等着方面的選擇。

(3)18軍待命進藏。(1)祈求和平,周恩來冒險訪印。(2)新德里,中國總理舌戰羣儒。(9)單日打、雙日停的戲劇性戰爭。(3)薛嶽構置“伯陵防線”。(6)毛澤東念念不忘以戰促和。(7)解放軍攻佔昌都。(9)阿沛信使急馳拉薩。(1)伸自大西洋的黑手。(9)阿沛信使急馳拉薩。(14)歷史性的記載。(7)繼續封鎖打零炮。(3)毛澤東在北戴河親自指揮作戰。(8)達賴喇嘛親政。(3)“裡窩那”進攻計劃出籠。(3)18軍待命進藏。(4)艱難的印軍先遣部隊。(1)中央指定葉飛指揮。(6)試探美蔣合防條約效力。(2)毛澤東決定粟裕指揮。(9)單日打、雙日停的戲劇性戰爭。(1)蔣軍秘密撤離舟山。(5)彈盡糧絕全軍覆沒。(4)萬炮齊發調遣美艦。(4)毛澤東收到一份不合宜的“禮物”。(7)海南之戰堪稱奇蹟。(3)危殆中的臺灣出現了轉機。(7)繼續封鎖打零炮。(5)大兵團強渡作戰開始。(7)中國軍隊被迫反擊。(3)“裡窩那”進攻計劃出籠。(2)十萬將士組成渡海兵團。(7)解放軍攻佔昌都。(2)毛澤東決定粟裕指揮。(1)祈求和平,周恩來冒險訪印。(7)解放軍攻佔昌都。(3)18軍待命進藏。(2)粟裕提醒三點事項。(9)單日打、雙日停的戲劇性戰爭。(2)十萬將士組成渡海兵團。(8)達賴喇嘛親政。(9)單日打、雙日停的戲劇性戰爭。(6)葉飛含痛請求處罰。(4)老蔣不惜代價守金門。(4)毛澤東收到一份不合宜的“禮物”。(7)海南之戰堪稱奇蹟。(6)毛澤東念念不忘以戰促和。(8)達賴喇嘛親政。(3)“裡窩那”進攻計劃出籠。(3)第一梯隊倉促登陸。(2)毛澤東決定粟裕指揮。(3)薛嶽構置“伯陵防線”。(9)單日打、雙日停的戲劇性戰爭。(3)“裡窩那”進攻計劃出籠。(2)新德里,中國總理舌戰羣儒。(7)解放軍攻佔昌都。(6)斯大林臨陣猶豫。(6)試探美蔣合防條約效力。(6)試探美蔣合防條約效力。(3)第一梯隊倉促登陸。(7)繼續封鎖打零炮。(7)海南之戰堪稱奇蹟。(6)擇繞橋印軍再次玩火。(11)周恩來與夏格巴。(8)毛澤東爲何不取金門。(8)毛澤東爲何不取金門。(4)艱難的印軍先遣部隊。(1)蔣軍秘密撤離舟山。(1)捷報聲中,葉飛說:“此役必勝!”(6)試探美蔣合防條約效力。(2)粟裕提醒三點事項。(7)中國軍隊被迫反擊。(6)毛澤東念念不忘以戰促和。(6)葉飛含痛請求處罰。(9)單日打、雙日停的戲劇性戰爭。(5)彭德懷臨危受命。(9)阿沛信使急馳拉薩。(14)歷史性的記載。(2)毛澤東決定粟裕指揮。(7)繼續封鎖打零炮。(4)驚心動魄的三天大血戰。(4)萬炮齊發調遣美艦。(8)毛澤東爲何不取金門。(4)老蔣不惜代價守金門。(5)新任總管阿沛·阿旺晉美。(5)24把刺刀對準中國士兵的胸膛。(2)粟裕提醒三點事項。(6)擇繞橋印軍再次玩火。(1)祈求和平,周恩來冒險訪印。(5)彈盡糧絕全軍覆沒。(1)捷報聲中,葉飛說:“此役必勝!”(3)薛嶽構置“伯陵防線”。(8)達賴喇嘛親政。(3)危殆中的臺灣出現了轉機。(3)第一梯隊倉促登陸。(7)繼續封鎖打零炮。(4)驚心動魄的三天大血戰。
(3)18軍待命進藏。(1)祈求和平,周恩來冒險訪印。(2)新德里,中國總理舌戰羣儒。(9)單日打、雙日停的戲劇性戰爭。(3)薛嶽構置“伯陵防線”。(6)毛澤東念念不忘以戰促和。(7)解放軍攻佔昌都。(9)阿沛信使急馳拉薩。(1)伸自大西洋的黑手。(9)阿沛信使急馳拉薩。(14)歷史性的記載。(7)繼續封鎖打零炮。(3)毛澤東在北戴河親自指揮作戰。(8)達賴喇嘛親政。(3)“裡窩那”進攻計劃出籠。(3)18軍待命進藏。(4)艱難的印軍先遣部隊。(1)中央指定葉飛指揮。(6)試探美蔣合防條約效力。(2)毛澤東決定粟裕指揮。(9)單日打、雙日停的戲劇性戰爭。(1)蔣軍秘密撤離舟山。(5)彈盡糧絕全軍覆沒。(4)萬炮齊發調遣美艦。(4)毛澤東收到一份不合宜的“禮物”。(7)海南之戰堪稱奇蹟。(3)危殆中的臺灣出現了轉機。(7)繼續封鎖打零炮。(5)大兵團強渡作戰開始。(7)中國軍隊被迫反擊。(3)“裡窩那”進攻計劃出籠。(2)十萬將士組成渡海兵團。(7)解放軍攻佔昌都。(2)毛澤東決定粟裕指揮。(1)祈求和平,周恩來冒險訪印。(7)解放軍攻佔昌都。(3)18軍待命進藏。(2)粟裕提醒三點事項。(9)單日打、雙日停的戲劇性戰爭。(2)十萬將士組成渡海兵團。(8)達賴喇嘛親政。(9)單日打、雙日停的戲劇性戰爭。(6)葉飛含痛請求處罰。(4)老蔣不惜代價守金門。(4)毛澤東收到一份不合宜的“禮物”。(7)海南之戰堪稱奇蹟。(6)毛澤東念念不忘以戰促和。(8)達賴喇嘛親政。(3)“裡窩那”進攻計劃出籠。(3)第一梯隊倉促登陸。(2)毛澤東決定粟裕指揮。(3)薛嶽構置“伯陵防線”。(9)單日打、雙日停的戲劇性戰爭。(3)“裡窩那”進攻計劃出籠。(2)新德里,中國總理舌戰羣儒。(7)解放軍攻佔昌都。(6)斯大林臨陣猶豫。(6)試探美蔣合防條約效力。(6)試探美蔣合防條約效力。(3)第一梯隊倉促登陸。(7)繼續封鎖打零炮。(7)海南之戰堪稱奇蹟。(6)擇繞橋印軍再次玩火。(11)周恩來與夏格巴。(8)毛澤東爲何不取金門。(8)毛澤東爲何不取金門。(4)艱難的印軍先遣部隊。(1)蔣軍秘密撤離舟山。(1)捷報聲中,葉飛說:“此役必勝!”(6)試探美蔣合防條約效力。(2)粟裕提醒三點事項。(7)中國軍隊被迫反擊。(6)毛澤東念念不忘以戰促和。(6)葉飛含痛請求處罰。(9)單日打、雙日停的戲劇性戰爭。(5)彭德懷臨危受命。(9)阿沛信使急馳拉薩。(14)歷史性的記載。(2)毛澤東決定粟裕指揮。(7)繼續封鎖打零炮。(4)驚心動魄的三天大血戰。(4)萬炮齊發調遣美艦。(8)毛澤東爲何不取金門。(4)老蔣不惜代價守金門。(5)新任總管阿沛·阿旺晉美。(5)24把刺刀對準中國士兵的胸膛。(2)粟裕提醒三點事項。(6)擇繞橋印軍再次玩火。(1)祈求和平,周恩來冒險訪印。(5)彈盡糧絕全軍覆沒。(1)捷報聲中,葉飛說:“此役必勝!”(3)薛嶽構置“伯陵防線”。(8)達賴喇嘛親政。(3)危殆中的臺灣出現了轉機。(3)第一梯隊倉促登陸。(7)繼續封鎖打零炮。(4)驚心動魄的三天大血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