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薛嶽構置“伯陵防線”。

薛嶽的“海南防衛總司令部”在島上的兵力分佈爲:以32軍爲主編成第一路軍,重點擔負瓊東區的防衛任務;62軍、暫編13師、教導師和瓊北要塞縱隊編爲第二路軍,擔負瓊北區的防衛任務、4軍、64軍編爲第三路軍,擔負瓊西區的防衛任務;63軍、瓊南要塞縱隊和海軍陸戰團編爲第四路軍,擔負瓊南區的防衛任務。而其海空軍的主力大部配備在瓊北地區,以在戰事爆發時立即封鎖解放軍的進攻通道瓊州海陝。

爲了保證“後方安全”薛嶽還命令島上守軍加緊清剿我軍瓊崖縱隊,並摧毀該縱隊的根據地和游擊區。

薛嶽在瓊島構成了環島立體防禦體系後,曾得意洋洋地用他的字號“伯陵”將這個防線命名爲“伯陵防線”,聲稱其“固若金湯”。

渡海作戰兵團根據四野首長關於“派出少數兵力攜帶電臺偷渡一次,取得渡海經驗”的指示,決定抓住島上敵守軍抽調兵力“清剿”瓊崖縱隊,兩翼防衛力量相對薄弱的有利時機,安排4O軍和43軍各組織1個加強營的兵力,分別向瓊東北和瓊西北兩側地區進行偷渡。

1950年3月5日19時,由40軍118師352團一個加強營(共799)人,在118師參謀長苟在鬆的帶領下,乘13艘木帆船,從雷州半島西南端的燈樓角啓骯。臨行前,兵團副司令員兼40軍軍長韓先楚將一面繡有“渡海先鋒營”幾個大字的紅旗授給該營,使肩負重任的指戰員們深受鼓舞。

先遣營的13艘戰船起航後,順風順流,直向預定目標——瓊西北白馬井登陸點駛去。然而,當他們距島灘約30海里時,風突然停止了,木船隻能靠人力划槳搖櫓而行,航速緩慢,使先遣營按原計劃於拂曉前在白馬井靠岸的設想不得不改爲靈活處置。

在這緊要關頭,先遣營的總指揮.118師參謀長苟在鬆立即下令各船組織好機炮火力,做好應付敵海空軍突然襲擊的戰鬥準備。

3月6日拂曉時分,我軍戰士發現附近有幾十只國民黨軍帆船行駛,爲了隱蔽行動,先遣營指揮員要求僞裝成民船,尾隨敵船隊行進,當遇上敵海上巡邏機偵察時,戰士們便摹仿前面的敵船的做法,給予相應的迴應。這一招,居然騙過了天上的敵機。

中午13時,先遣營船隊終於接近了預定的登陸點,可惜,此時我軍已無法隱蔽登陸意圖,被島上守敵發覺,只得與之交手。

海面上,有敵2艘軍艦對船隊實施猛烈炮擊,空中,10架敵機俯衝掃射,岸上1個營的敵軍依託堅固工事進行阻擊,妄圖在我軍尚未踏上沙雄之前,將其殲滅於海上。

我先遣營的800壯士,面對血與火的生死考驗,臨危不懼,一面勇猛地進行火力還擊,一面奮力划槳,直逼島岸灘頭。

14時許,先遣營在火速趕來的瓊崖縱隊一總8、9團的攻擊接應下,終於擊潰了登陸點守敵的阻擊,一舉登島。

第一個渡海先遣營的偷渡作戰成功,不僅極大的鼓舞了渡海作戰兵團的士氣,而且爲後續部隊的愉渡及正面強渡都提供了有益的經驗。

4天后,由43軍128師383團一營及配屬的92步兵炮連共1OOO多名指戰員組成的第二個渡海先遣營,在383團團長徐芳春的帶領下,分乘21艘木帆船,於當日(10日)13時從湛江市東南方向拔錨起航,揚帆直取瓊東北地區的赤水港。

這一次側翼偷渡,雖然未遇敵海空軍的海上襲擊,但是卻碰上了惡劣天氣,當夜海面上風雨大作,狂風捲着巨浪肆虐,使先遣營船隊的指戰員們同樣面臨生死考驗。

在有的帆篷被狂風撕破、有的桅杆被折斷。

有的船艙給巨擊穿的情況下,經過2O小時的艱難航行,將士們終於在第二天(11日)9時左右在瓊東北地區赤水港至銅鼓嶺一帶30公里的地段上分散登陸。

43軍128師383團1營組成的這支1000餘人的偷渡部隊登島後。由於通信聯絡不便,只好就地分散隱蔽。好在負責接應任務的瓊崖縱隊獨立團與當地羣衆一起,通過種種努力,設法將部隊一批批帶到了預定集合地點,並以勇猛動作,一鼓作氣突破敵守軍一個團的封鎖,於12日晨到達文昌地區。

解放軍兩批偷渡部隊的登島,令吹噓防禦體系“固若金湯”的薛嶽氣急敗壞,他忙調集了6個團的兵力進攻文昌,企圖趁我43軍渡海先遣營立足未穩之際,一舉圍殲之。

先遣營不久果然在潭門一帶遭到敵暫編13師1個多團兵力的鉗形包圍,形勢的確對我不利。

戰鬥打響後,該營2連連長李樹廷發現敵37團的團指揮所就在附近山頭時,立即派出1個排向某發動正面佯攻,而自己則帶領1個班從側面衝進敵團指揮所,當場擊斃該團團長。敵兵失去作戰指揮,首尾難顧,在我軍戰士們的奮勇拼殺中,爭相逃命。

就這樣,該營在瓊縱獨立團和當地羣衆的緊密配合支援下,不僅全殲了敵暫編13師37團的1個營,而且還擊潰了這個師39團的進攻。

戰鬥結束後,這支第二批渡海先遣營部隊,很快轉往瓊東根據地進行休整,海南解放後,43軍授予該營“渡海先鋒營”和該營2連“渡海英雄連”的榮譽稱號。

(10)達賴喇嘛滯留亞東。(8)毛澤東爲何不取金門。(8)達賴喇嘛親政。(6)毛澤東念念不忘以戰促和。(14)歷史性的記載。(4)驚心動魄的三天大血戰。(3)18軍待命進藏。(3)毛澤東在北戴河親自指揮作戰。(3)18軍待命進藏。(5)新任總管阿沛·阿旺晉美。(3)毛澤東在北戴河親自指揮作戰。(3)危殆中的臺灣出現了轉機。(5)24把刺刀對準中國士兵的胸膛。(2)炮擊金門序幕是空戰。(2)毛澤東決定粟裕指揮。(7)蔣介石三度準備出兵朝鮮。(3)薛嶽構置“伯陵防線”。(7)繼續封鎖打零炮。(6)斯大林臨陣猶豫。(2)新德里,中國總理舌戰羣儒。(12)達賴授權五人代表。(3)薛嶽構置“伯陵防線”。(14)歷史性的記載。(1)中央指定葉飛指揮。(5)只打蔣艦不打美艦。(6)10萬大軍全部登島。(1)蔣軍秘密撤離舟山。(1)伸自大西洋的黑手。(5)彭德懷臨危受命。(1)捷報聲中,葉飛說:“此役必勝!”(1)中央指定葉飛指揮。(6)斯大林臨陣猶豫。(5)新任總管阿沛·阿旺晉美。(4)毛澤東收到一份不合宜的“禮物”。(1)伸自大西洋的黑手。(1)伸自大西洋的黑手。(2)新生的共和國面對艱難而嚴峻的考題。(2)新德里,中國總理舌戰羣儒。(1)蔣軍秘密撤離舟山。(5)新任總管阿沛·阿旺晉美。(1)毛澤東三次電示四野。(2)新德里,中國總理舌戰羣儒。(6)試探美蔣合防條約效力。(6)葉飛含痛請求處罰。(4)三支勸和團的遭遇。(2)十萬將士組成渡海兵團。(9)單日打、雙日停的戲劇性戰爭。(1)毛澤東三次電示四野。(3)“裡窩那”進攻計劃出籠。(9)單日打、雙日停的戲劇性戰爭。(5)彈盡糧絕全軍覆沒。(4)萬炮齊發調遣美艦。(8)毛澤東爲何不取金門。(5)只打蔣艦不打美艦。(3)“裡窩那”進攻計劃出籠。(1)毛澤東三次電示四野。(1)捷報聲中,葉飛說:“此役必勝!”(7)解放軍攻佔昌都。(1)祈求和平,周恩來冒險訪印。(5)新任總管阿沛·阿旺晉美。(12)達賴授權五人代表。(6)斯大林臨陣猶豫。(4)驚心動魄的三天大血戰。(4)驚心動魄的三天大血戰。(4)老蔣不惜代價守金門。(6)毛澤東念念不忘以戰促和。(8)毛澤東爲何不取金門。(6)10萬大軍全部登島。(5)大兵團強渡作戰開始。(5)24把刺刀對準中國士兵的胸膛。(7)中國軍隊被迫反擊。(2)新德里,中國總理舌戰羣儒。(2)粟裕提醒三點事項。(2)炮擊金門序幕是空戰。(1)中央指定葉飛指揮。(3)危殆中的臺灣出現了轉機。(2)毛澤東決定粟裕指揮。(1)蔣軍秘密撤離舟山。(1)伸自大西洋的黑手。(8)毛澤東爲何不取金門。(4)毛澤東收到一份不合宜的“禮物”。(1)中央指定葉飛指揮。(1)毛澤東三次電示四野。(5)大兵團強渡作戰開始。(1)祈求和平,周恩來冒險訪印。(2)炮擊金門序幕是空戰。(10)達賴喇嘛滯留亞東。(3)“裡窩那”進攻計劃出籠。(3)薛嶽構置“伯陵防線”。(3)薛嶽構置“伯陵防線”。(3)18軍待命進藏。(3)毛澤東在北戴河親自指揮作戰。(7)中國軍隊被迫反擊。(7)繼續封鎖打零炮。(9)阿沛信使急馳拉薩。(9)單日打、雙日停的戲劇性戰爭。(14)歷史性的記載。
(10)達賴喇嘛滯留亞東。(8)毛澤東爲何不取金門。(8)達賴喇嘛親政。(6)毛澤東念念不忘以戰促和。(14)歷史性的記載。(4)驚心動魄的三天大血戰。(3)18軍待命進藏。(3)毛澤東在北戴河親自指揮作戰。(3)18軍待命進藏。(5)新任總管阿沛·阿旺晉美。(3)毛澤東在北戴河親自指揮作戰。(3)危殆中的臺灣出現了轉機。(5)24把刺刀對準中國士兵的胸膛。(2)炮擊金門序幕是空戰。(2)毛澤東決定粟裕指揮。(7)蔣介石三度準備出兵朝鮮。(3)薛嶽構置“伯陵防線”。(7)繼續封鎖打零炮。(6)斯大林臨陣猶豫。(2)新德里,中國總理舌戰羣儒。(12)達賴授權五人代表。(3)薛嶽構置“伯陵防線”。(14)歷史性的記載。(1)中央指定葉飛指揮。(5)只打蔣艦不打美艦。(6)10萬大軍全部登島。(1)蔣軍秘密撤離舟山。(1)伸自大西洋的黑手。(5)彭德懷臨危受命。(1)捷報聲中,葉飛說:“此役必勝!”(1)中央指定葉飛指揮。(6)斯大林臨陣猶豫。(5)新任總管阿沛·阿旺晉美。(4)毛澤東收到一份不合宜的“禮物”。(1)伸自大西洋的黑手。(1)伸自大西洋的黑手。(2)新生的共和國面對艱難而嚴峻的考題。(2)新德里,中國總理舌戰羣儒。(1)蔣軍秘密撤離舟山。(5)新任總管阿沛·阿旺晉美。(1)毛澤東三次電示四野。(2)新德里,中國總理舌戰羣儒。(6)試探美蔣合防條約效力。(6)葉飛含痛請求處罰。(4)三支勸和團的遭遇。(2)十萬將士組成渡海兵團。(9)單日打、雙日停的戲劇性戰爭。(1)毛澤東三次電示四野。(3)“裡窩那”進攻計劃出籠。(9)單日打、雙日停的戲劇性戰爭。(5)彈盡糧絕全軍覆沒。(4)萬炮齊發調遣美艦。(8)毛澤東爲何不取金門。(5)只打蔣艦不打美艦。(3)“裡窩那”進攻計劃出籠。(1)毛澤東三次電示四野。(1)捷報聲中,葉飛說:“此役必勝!”(7)解放軍攻佔昌都。(1)祈求和平,周恩來冒險訪印。(5)新任總管阿沛·阿旺晉美。(12)達賴授權五人代表。(6)斯大林臨陣猶豫。(4)驚心動魄的三天大血戰。(4)驚心動魄的三天大血戰。(4)老蔣不惜代價守金門。(6)毛澤東念念不忘以戰促和。(8)毛澤東爲何不取金門。(6)10萬大軍全部登島。(5)大兵團強渡作戰開始。(5)24把刺刀對準中國士兵的胸膛。(7)中國軍隊被迫反擊。(2)新德里,中國總理舌戰羣儒。(2)粟裕提醒三點事項。(2)炮擊金門序幕是空戰。(1)中央指定葉飛指揮。(3)危殆中的臺灣出現了轉機。(2)毛澤東決定粟裕指揮。(1)蔣軍秘密撤離舟山。(1)伸自大西洋的黑手。(8)毛澤東爲何不取金門。(4)毛澤東收到一份不合宜的“禮物”。(1)中央指定葉飛指揮。(1)毛澤東三次電示四野。(5)大兵團強渡作戰開始。(1)祈求和平,周恩來冒險訪印。(2)炮擊金門序幕是空戰。(10)達賴喇嘛滯留亞東。(3)“裡窩那”進攻計劃出籠。(3)薛嶽構置“伯陵防線”。(3)薛嶽構置“伯陵防線”。(3)18軍待命進藏。(3)毛澤東在北戴河親自指揮作戰。(7)中國軍隊被迫反擊。(7)繼續封鎖打零炮。(9)阿沛信使急馳拉薩。(9)單日打、雙日停的戲劇性戰爭。(14)歷史性的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