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海南之戰堪稱奇蹟。

薛嶽殘部分路南逃後,我渡海作戰兵團即部署部隊分東、西、中三路大軍展開追擊戰。

從4月24日開始,40軍主力和43軍128師、瓊縱3總隊、5總隊及獨立團組成東路追擊部隊,經萬寧、陵水兩地直插榆林、三亞地區,以切斷敵退路。

這場比誰跑得快的戰鬥,我軍打得遊刃有餘。也許是殘敵自知大勢已去,幾乎沒有哪個部隊敢停下腳步負隅頑抗,他們唯一的希望是儘快逃到海邊,坐上軍艦也如他們的最高長官薛嶽一樣,到臺灣去避開這場充滿戰火硝煙的噩夢。

這樣一來,我軍在連續作戰、毫無休整、極度疲勞的情況下,依然士氣旺盛,個個奮勇殺敵,人人力爭奪功。40軍118師的1個加強營,乘繳獲敵人的汽車沿東線環島公路展開追擊,到第2天上午追上一股敵軍,當即抓獲2000餘名俘虜,其勢猶如牧民趕羊。

4月27日早晨,靠“鐵腳板”追擊的118師、在萬寧地區截住敵32軍大部和62軍殘部,並在該地的烏場港內對正在往4艘趕來接運的敵艦上撤退的敵軍發動攻擊,當即擊傷其中的3艘,抓獲敵兵3000餘人。

40軍119師在大追擊中殲滅敵62軍151師師部及2個團的殘部,俘虜中將副軍長兼151師師長韓潮及其官兵800餘人;並於30日上午佔領了敵空軍在三亞的機場。

43軍128師在陵水的新村港截殲候船逃跑的敵軍2000餘人,並乘勝佔領了榆林、三亞兩港。

西路追擊部隊由40軍118師一部組成,水陸並進,配合中路友軍追殲敵第三路軍。中路追擊部隊由43軍軍部率129師及127師38O團組成,該部在遠距離追擊作戰中,克服種種困難,晝夜兼程,終於在4月30日趕至小嶺、北黎、八所地區,將敵4軍286師和90師1個團截住,在西路友軍和瓊縱1總隊的協同下,將其全殲,捕獲敵286師少將副師長邱國粱及其官兵3500人。

1950年5月1日上午,我軍佔領北黎、八所,海南島全境獲得解放。

在這次解放海南的渡海作戰行動中,我軍共殲滅敵軍5個師9個團,總計33,148人,其中俘虜26,469人,繳獲火炮418門、飛機4架、坦克和裝甲車7輛、汽車140輛,擊落敵機2架,擊沉敵艦1艘,擊傷5艘。我方亦傷亡4614人,其中400餘人是在海戰中犧牲的。

[取材自徐焰《金門之戰》(《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92年2月版);沙力、閩力《建國後中國國內10次軍事大行動》(《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1992年11月版);洪學智《英明的決策,輝煌的勝利——解放海南島渡海登陸作戰紀實》(《海南日報》1990年4月30日);王文德《憶渡海戰鬥》(《海南日報》1990年3月1日)等]

(6)擇繞橋印軍再次玩火。(5)彭德懷臨危受命。(4)毛澤東收到一份不合宜的“禮物”。(7)解放軍攻佔昌都。(7)繼續封鎖打零炮。(5)彈盡糧絕全軍覆沒。(6)斯大林臨陣猶豫。(6)擇繞橋印軍再次玩火。(2)毛澤東決定粟裕指揮。(2)毛澤東決定粟裕指揮。(2)粟裕提醒三點事項。(2)毛澤東決定粟裕指揮。(3)第一梯隊倉促登陸。(4)艱難的印軍先遣部隊。(3)第一梯隊倉促登陸。(6)10萬大軍全部登島。(7)繼續封鎖打零炮。(12)達賴授權五人代表。(7)解放軍攻佔昌都。(2)粟裕提醒三點事項。(3)薛嶽構置“伯陵防線”。(1)伸自大西洋的黑手。(9)單日打、雙日停的戲劇性戰爭。(14)歷史性的記載。(1)伸自大西洋的黑手。(3)第一梯隊倉促登陸。(6)毛澤東念念不忘以戰促和。(6)葉飛含痛請求處罰。(2)粟裕提醒三點事項。(3)薛嶽構置“伯陵防線”。(5)大兵團強渡作戰開始。(7)中國軍隊被迫反擊。(4)萬炮齊發調遣美艦。(8)毛澤東爲何不取金門。(2)新德里,中國總理舌戰羣儒。(7)蔣介石三度準備出兵朝鮮。(7)解放軍攻佔昌都。(9)阿沛信使急馳拉薩。(7)中國軍隊被迫反擊。(2)十萬將士組成渡海兵團。(8)達賴喇嘛親政。(2)新生的共和國面對艱難而嚴峻的考題。(5)彭德懷臨危受命。(5)24把刺刀對準中國士兵的胸膛。(6)毛澤東念念不忘以戰促和。(4)萬炮齊發調遣美艦。(5)24把刺刀對準中國士兵的胸膛。(7)解放軍攻佔昌都。(2)炮擊金門序幕是空戰。(3)18軍待命進藏。(9)阿沛信使急馳拉薩。(7)繼續封鎖打零炮。(3)毛澤東在北戴河親自指揮作戰。(5)大兵團強渡作戰開始。(7)蔣介石三度準備出兵朝鮮。(4)老蔣不惜代價守金門。(6)10萬大軍全部登島。(2)新德里,中國總理舌戰羣儒。(5)彈盡糧絕全軍覆沒。(9)阿沛信使急馳拉薩。(2)新德里,中國總理舌戰羣儒。(3)18軍待命進藏。(3)危殆中的臺灣出現了轉機。(2)十萬將士組成渡海兵團。(7)蔣介石三度準備出兵朝鮮。(7)中國軍隊被迫反擊。(4)老蔣不惜代價守金門。(6)試探美蔣合防條約效力。(12)達賴授權五人代表。(5)24把刺刀對準中國士兵的胸膛。(7)海南之戰堪稱奇蹟。(10)達賴喇嘛滯留亞東。(3)第一梯隊倉促登陸。(2)毛澤東決定粟裕指揮。(5)只打蔣艦不打美艦。(4)毛澤東收到一份不合宜的“禮物”。(2)粟裕提醒三點事項。(1)祈求和平,周恩來冒險訪印。(5)只打蔣艦不打美艦。(3)第一梯隊倉促登陸。(2)新德里,中國總理舌戰羣儒。(4)萬炮齊發調遣美艦。(7)中國軍隊被迫反擊。(5)彈盡糧絕全軍覆沒。(3)“裡窩那”進攻計劃出籠。(5)彈盡糧絕全軍覆沒。(8)毛澤東爲何不取金門。(9)單日打、雙日停的戲劇性戰爭。(3)薛嶽構置“伯陵防線”。(6)擇繞橋印軍再次玩火。(7)蔣介石三度準備出兵朝鮮。(8)達賴喇嘛親政。(4)艱難的印軍先遣部隊。(5)只打蔣艦不打美艦。(6)10萬大軍全部登島。(7)中國軍隊被迫反擊。(3)“裡窩那”進攻計劃出籠。
(6)擇繞橋印軍再次玩火。(5)彭德懷臨危受命。(4)毛澤東收到一份不合宜的“禮物”。(7)解放軍攻佔昌都。(7)繼續封鎖打零炮。(5)彈盡糧絕全軍覆沒。(6)斯大林臨陣猶豫。(6)擇繞橋印軍再次玩火。(2)毛澤東決定粟裕指揮。(2)毛澤東決定粟裕指揮。(2)粟裕提醒三點事項。(2)毛澤東決定粟裕指揮。(3)第一梯隊倉促登陸。(4)艱難的印軍先遣部隊。(3)第一梯隊倉促登陸。(6)10萬大軍全部登島。(7)繼續封鎖打零炮。(12)達賴授權五人代表。(7)解放軍攻佔昌都。(2)粟裕提醒三點事項。(3)薛嶽構置“伯陵防線”。(1)伸自大西洋的黑手。(9)單日打、雙日停的戲劇性戰爭。(14)歷史性的記載。(1)伸自大西洋的黑手。(3)第一梯隊倉促登陸。(6)毛澤東念念不忘以戰促和。(6)葉飛含痛請求處罰。(2)粟裕提醒三點事項。(3)薛嶽構置“伯陵防線”。(5)大兵團強渡作戰開始。(7)中國軍隊被迫反擊。(4)萬炮齊發調遣美艦。(8)毛澤東爲何不取金門。(2)新德里,中國總理舌戰羣儒。(7)蔣介石三度準備出兵朝鮮。(7)解放軍攻佔昌都。(9)阿沛信使急馳拉薩。(7)中國軍隊被迫反擊。(2)十萬將士組成渡海兵團。(8)達賴喇嘛親政。(2)新生的共和國面對艱難而嚴峻的考題。(5)彭德懷臨危受命。(5)24把刺刀對準中國士兵的胸膛。(6)毛澤東念念不忘以戰促和。(4)萬炮齊發調遣美艦。(5)24把刺刀對準中國士兵的胸膛。(7)解放軍攻佔昌都。(2)炮擊金門序幕是空戰。(3)18軍待命進藏。(9)阿沛信使急馳拉薩。(7)繼續封鎖打零炮。(3)毛澤東在北戴河親自指揮作戰。(5)大兵團強渡作戰開始。(7)蔣介石三度準備出兵朝鮮。(4)老蔣不惜代價守金門。(6)10萬大軍全部登島。(2)新德里,中國總理舌戰羣儒。(5)彈盡糧絕全軍覆沒。(9)阿沛信使急馳拉薩。(2)新德里,中國總理舌戰羣儒。(3)18軍待命進藏。(3)危殆中的臺灣出現了轉機。(2)十萬將士組成渡海兵團。(7)蔣介石三度準備出兵朝鮮。(7)中國軍隊被迫反擊。(4)老蔣不惜代價守金門。(6)試探美蔣合防條約效力。(12)達賴授權五人代表。(5)24把刺刀對準中國士兵的胸膛。(7)海南之戰堪稱奇蹟。(10)達賴喇嘛滯留亞東。(3)第一梯隊倉促登陸。(2)毛澤東決定粟裕指揮。(5)只打蔣艦不打美艦。(4)毛澤東收到一份不合宜的“禮物”。(2)粟裕提醒三點事項。(1)祈求和平,周恩來冒險訪印。(5)只打蔣艦不打美艦。(3)第一梯隊倉促登陸。(2)新德里,中國總理舌戰羣儒。(4)萬炮齊發調遣美艦。(7)中國軍隊被迫反擊。(5)彈盡糧絕全軍覆沒。(3)“裡窩那”進攻計劃出籠。(5)彈盡糧絕全軍覆沒。(8)毛澤東爲何不取金門。(9)單日打、雙日停的戲劇性戰爭。(3)薛嶽構置“伯陵防線”。(6)擇繞橋印軍再次玩火。(7)蔣介石三度準備出兵朝鮮。(8)達賴喇嘛親政。(4)艱難的印軍先遣部隊。(5)只打蔣艦不打美艦。(6)10萬大軍全部登島。(7)中國軍隊被迫反擊。(3)“裡窩那”進攻計劃出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