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驚心動魄的三天大血戰。

我軍兩個渡海先遣營偷渡登島後,雖然爲此次海南戰役提供了寶貴的海上作戰、登陸搶灘以及突破敵軍圍追堵截等方面的組織經驗,但要接應整個兵團的大規模強渡海峽登島,仍然顯得兵力過於單薄。爲此,兵團指揮機構決定,由40軍和43軍再各派1個加強團,向瓊北地區實施正面偷渡攻擊。

1950年3月26日傍晚(19時),由40軍118師352團主力和353團2營及炮兵大隊組成的第1個先遣偷渡團的3000名指戰員,在瓊崖縱隊副司令員馬白山和118師政治部主任劉振華的率領下,分乘81艘木帆航,仍從雷州半島西南端的燈樓角起航,向着瓊西北的臨高角一路順風而去。

但不巧的是,出航僅1個多小時,由於風力驟降,航速減慢,各船隻好落下帆篷,由戰士們划槳行船。到了下半夜,海面上氣溫下降,大霧瀰漫,數米外便不見人物,而且此刻潮水流向也發生了變化,致使加強團船隊無法繼續保持隊形,各級指揮員只得依靠手中的指北針判定方位指揮前進。

爲了堅決完成正面偷渡登陸作戰任務,加強團指揮所命令各營領導,即使在失去統一指揮的情況下,也要以船爲單位,只許前進不許後退,那怕只剩下一條船也要搶灘登陸,表示了誓死完成任務的堅強決心。

在一夜大霧的掩護下,到第二天上午5時至8時,該加強團各船先後在偏離預定地點較遠的臨高角以東20公里寬的灘頭地段分散登陸。

船向的偏離,將加強團的指戰員們送到了瓊島守敵正面防禦能力很強的區域,使他們經受了比前兩批偷渡部隊更加嚴峻的戰火洗禮。

由於遠離預定登陸點,島上的瓊崖縱隊一時難以接應,加之所處地形利敵不利我,稍加猶豫或行動遲緩,便有被敵聚殲於灘頭的危險。

在這種極端困難的情況下,飽經解放戰爭一系列重大戰役鍛鍊的我軍廣大指戰員,人人心目中抱着“槍聲就是命令”的革命英雄主義氣慨,耳聽目尋,自動朝着槍炮最爲激烈的地段靠攏,使登島部隊保待了戰鬥力。

在戰鬥中,出現了多起英雄個人和模範戰鬥羣體。其中載入史書文獻的即有曾榮獲“四平戰鬥模範排”稱號的40軍118師352團3營8連2排。他們在營長冷利華的率領下,在瓊島林詩港附近登陸後,立即毫不遲疑地果斷攀上兩丈多高的懸崖峭壁,一路猛打猛衝,掩護後續部隊直向敵縱深防禦體系穿插。當敵人的碉堡羣的密集火力封鎖部隊通道時,這個排的迫擊炮手朱歧芳沉着鎮定地架好炮位,瞄淮目標,很快炸掉1座碉堡,並在身負重傷的情況下,連續發射24發迫擊炮彈,摧毀了這個碉堡羣,爲保證部隊前進立了頭功。

與此同時,我軍準備在玉抱港附近海岸登陸的20餘艘戰船,遭到敵海軍2艘軍艦及數架飛機的猛烈攻擊,情況十分危急。這時,只見352團2營4連的2只戰船馬上轉舵,與敵軍艦和飛機拼殺,將其火力吸引過來,以掩護主力船隊抓緊時間搶灘登陸,這2只船上的指戰員打完了最後一顆子彈、以大部分壯烈犧牲的獻身精神,爲解放海南做出巨大的貢獻。

儘管擔負接應加強團偷渡任務的瓊崖縱隊一總隊和40軍失遣偷渡營一時未能接到我軍第二批登陸部隊,但他們堅決執行命令,在原預定的登陸點與敵軍展開了浴血搏鬥,牢牢地牽制住敵2個師的兵力,減輕了敵人對加強團的壓力,保障了登陸作戰的順利發展。

經過整整3天的血戰,第1先遣偷渡團先後攻破和擺脫了敵62軍、64軍1O多個營的層層阻擊及尾追,終於在29日晚,在美厚村一帶與接應的瓊崖縱隊一總隊部隊匯合在一起。

第1先遣偷渡團成功登陸的消息傳來後,兵團決定按原計劃由43軍127師379團和381團1營共3733名指戰員組成的第2先遣偷渡團於3月31日22時30分自雷州半島東南端的博賒港出發,登陸點選在瓊島海口市以東的鋪前港。

第2先遣偷渡團由43軍127師師長王東保率領88只戰船揚帆急駛,但4月1日凌晨3時左右,在船隊穿越海峽中流後不久,即遭到已倍加防範的敵海軍1艘大型戰艦和2艘小型戰艦的攔阻炮擊。

一時間,加強團的戰鬥隊形被打亂了,這時與第1先遣偷渡團一樣,擔負護航任務的“紅五連”3只火力船,迅速轉舵駛向那艘敵海軍大艦,根據多次“木船打軍艦”的作戰經驗,與之展開了“貼身戰”,在距離其50公尺左右時,3只火力船上的戰防炮,迫擊炮和所有輕重武器一齊開火,並將一串串手榴彈拋在敵艦的甲板及炮位上。

戰鬥空前激烈,我火力船上的指戰員雖然傷亡很大,但他們個個視死如歸,死死咬住敵艦不放,打得它火光四起、濃煙滾滾。

大艦捱了打,2艘小艦自然不敢靠近,迫使大艦不得不開足馬力奪路而逃。

登陸前的“海戰”以我軍的繼續前進而告結束,不過由於敵海軍的襲擊,該加強團3營8、9連的船隊在戰鬥中脫離了編隊,只顧朝瓊島駛去,卻誤在敵兵力較強的海口市白沙門島登陸。

結果陷入敵人的重重包圍,在與之血戰1天1夜後,大部分指戰員英勇犧牲。

第3加強團登陸前,瓊崖縱隊獨立團和3總隊1團已於4月1日凌晨趕到了預定接應點北創港與鋪與鋪前港之間的塔市,全殲駐守灘頭的敵守軍2個步兵連和一個迫擊炮連,緊接着又擊潰敵2個團的阻擊,於當晚會合加強團進至文昌地區隱蔽。

在不長的時間內,我軍2批4支先遣偷渡部隊均登陸成功,爲迎接大兵團強攻海南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3)薛嶽構置“伯陵防線”。(6)毛澤東念念不忘以戰促和。(4)艱難的印軍先遣部隊。(7)海南之戰堪稱奇蹟。(1)蔣軍秘密撤離舟山。(2)粟裕提醒三點事項。(7)海南之戰堪稱奇蹟。(3)18軍待命進藏。(3)毛澤東在北戴河親自指揮作戰。(4)驚心動魄的三天大血戰。(9)單日打、雙日停的戲劇性戰爭。(4)萬炮齊發調遣美艦。(3)薛嶽構置“伯陵防線”。(5)只打蔣艦不打美艦。(3)薛嶽構置“伯陵防線”。(3)18軍待命進藏。(5)彭德懷臨危受命。(3)毛澤東在北戴河親自指揮作戰。(3)“裡窩那”進攻計劃出籠。(3)第一梯隊倉促登陸。(7)中國軍隊被迫反擊。(6)斯大林臨陣猶豫。(11)周恩來與夏格巴。(7)中國軍隊被迫反擊。(3)“裡窩那”進攻計劃出籠。(6)試探美蔣合防條約效力。(14)歷史性的記載。(7)中國軍隊被迫反擊。(4)艱難的印軍先遣部隊。(4)驚心動魄的三天大血戰。(3)18軍待命進藏。(6)斯大林臨陣猶豫。(11)周恩來與夏格巴。(5)新任總管阿沛·阿旺晉美。(10)達賴喇嘛滯留亞東。(6)斯大林臨陣猶豫。(2)新德里,中國總理舌戰羣儒。(5)新任總管阿沛·阿旺晉美。(5)新任總管阿沛·阿旺晉美。(4)毛澤東收到一份不合宜的“禮物”。(3)“裡窩那”進攻計劃出籠。(3)第一梯隊倉促登陸。(6)葉飛含痛請求處罰。(6)10萬大軍全部登島。(5)彭德懷臨危受命。(2)十萬將士組成渡海兵團。(2)新生的共和國面對艱難而嚴峻的考題。(3)18軍待命進藏。(3)第一梯隊倉促登陸。(3)薛嶽構置“伯陵防線”。(3)18軍待命進藏。(8)達賴喇嘛親政。(6)葉飛含痛請求處罰。(8)志願軍跨過鴨綠江。(2)粟裕提醒三點事項。(3)危殆中的臺灣出現了轉機。(5)彭德懷臨危受命。(9)阿沛信使急馳拉薩。(5)大兵團強渡作戰開始。(2)粟裕提醒三點事項。(5)新任總管阿沛·阿旺晉美。(3)第一梯隊倉促登陸。(4)毛澤東收到一份不合宜的“禮物”。(5)彈盡糧絕全軍覆沒。(4)艱難的印軍先遣部隊。(6)斯大林臨陣猶豫。(1)捷報聲中,葉飛說:“此役必勝!”(4)毛澤東收到一份不合宜的“禮物”。(7)蔣介石三度準備出兵朝鮮。(5)彈盡糧絕全軍覆沒。(1)毛澤東三次電示四野。(2)十萬將士組成渡海兵團。(8)志願軍跨過鴨綠江。(5)只打蔣艦不打美艦。(5)大兵團強渡作戰開始。(4)三支勸和團的遭遇。(4)艱難的印軍先遣部隊。(1)伸自大西洋的黑手。(8)達賴喇嘛親政。(4)艱難的印軍先遣部隊。(5)大兵團強渡作戰開始。(7)海南之戰堪稱奇蹟。(1)中央指定葉飛指揮。(2)十萬將士組成渡海兵團。(1)蔣軍秘密撤離舟山。(5)彭德懷臨危受命。(4)驚心動魄的三天大血戰。(4)毛澤東收到一份不合宜的“禮物”。(2)粟裕提醒三點事項。(7)蔣介石三度準備出兵朝鮮。(5)彭德懷臨危受命。(2)毛澤東決定粟裕指揮。(2)毛澤東決定粟裕指揮。(3)18軍待命進藏。(5)只打蔣艦不打美艦。(4)艱難的印軍先遣部隊。(1)毛澤東三次電示四野。(1)祈求和平,周恩來冒險訪印。
(3)薛嶽構置“伯陵防線”。(6)毛澤東念念不忘以戰促和。(4)艱難的印軍先遣部隊。(7)海南之戰堪稱奇蹟。(1)蔣軍秘密撤離舟山。(2)粟裕提醒三點事項。(7)海南之戰堪稱奇蹟。(3)18軍待命進藏。(3)毛澤東在北戴河親自指揮作戰。(4)驚心動魄的三天大血戰。(9)單日打、雙日停的戲劇性戰爭。(4)萬炮齊發調遣美艦。(3)薛嶽構置“伯陵防線”。(5)只打蔣艦不打美艦。(3)薛嶽構置“伯陵防線”。(3)18軍待命進藏。(5)彭德懷臨危受命。(3)毛澤東在北戴河親自指揮作戰。(3)“裡窩那”進攻計劃出籠。(3)第一梯隊倉促登陸。(7)中國軍隊被迫反擊。(6)斯大林臨陣猶豫。(11)周恩來與夏格巴。(7)中國軍隊被迫反擊。(3)“裡窩那”進攻計劃出籠。(6)試探美蔣合防條約效力。(14)歷史性的記載。(7)中國軍隊被迫反擊。(4)艱難的印軍先遣部隊。(4)驚心動魄的三天大血戰。(3)18軍待命進藏。(6)斯大林臨陣猶豫。(11)周恩來與夏格巴。(5)新任總管阿沛·阿旺晉美。(10)達賴喇嘛滯留亞東。(6)斯大林臨陣猶豫。(2)新德里,中國總理舌戰羣儒。(5)新任總管阿沛·阿旺晉美。(5)新任總管阿沛·阿旺晉美。(4)毛澤東收到一份不合宜的“禮物”。(3)“裡窩那”進攻計劃出籠。(3)第一梯隊倉促登陸。(6)葉飛含痛請求處罰。(6)10萬大軍全部登島。(5)彭德懷臨危受命。(2)十萬將士組成渡海兵團。(2)新生的共和國面對艱難而嚴峻的考題。(3)18軍待命進藏。(3)第一梯隊倉促登陸。(3)薛嶽構置“伯陵防線”。(3)18軍待命進藏。(8)達賴喇嘛親政。(6)葉飛含痛請求處罰。(8)志願軍跨過鴨綠江。(2)粟裕提醒三點事項。(3)危殆中的臺灣出現了轉機。(5)彭德懷臨危受命。(9)阿沛信使急馳拉薩。(5)大兵團強渡作戰開始。(2)粟裕提醒三點事項。(5)新任總管阿沛·阿旺晉美。(3)第一梯隊倉促登陸。(4)毛澤東收到一份不合宜的“禮物”。(5)彈盡糧絕全軍覆沒。(4)艱難的印軍先遣部隊。(6)斯大林臨陣猶豫。(1)捷報聲中,葉飛說:“此役必勝!”(4)毛澤東收到一份不合宜的“禮物”。(7)蔣介石三度準備出兵朝鮮。(5)彈盡糧絕全軍覆沒。(1)毛澤東三次電示四野。(2)十萬將士組成渡海兵團。(8)志願軍跨過鴨綠江。(5)只打蔣艦不打美艦。(5)大兵團強渡作戰開始。(4)三支勸和團的遭遇。(4)艱難的印軍先遣部隊。(1)伸自大西洋的黑手。(8)達賴喇嘛親政。(4)艱難的印軍先遣部隊。(5)大兵團強渡作戰開始。(7)海南之戰堪稱奇蹟。(1)中央指定葉飛指揮。(2)十萬將士組成渡海兵團。(1)蔣軍秘密撤離舟山。(5)彭德懷臨危受命。(4)驚心動魄的三天大血戰。(4)毛澤東收到一份不合宜的“禮物”。(2)粟裕提醒三點事項。(7)蔣介石三度準備出兵朝鮮。(5)彭德懷臨危受命。(2)毛澤東決定粟裕指揮。(2)毛澤東決定粟裕指揮。(3)18軍待命進藏。(5)只打蔣艦不打美艦。(4)艱難的印軍先遣部隊。(1)毛澤東三次電示四野。(1)祈求和平,周恩來冒險訪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