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橋到了。
幾棵巨大的香樟樹把整個碼頭都遮掩在綠蔭裡。香樟樹的濃蔭不僅遮着了河邊碼頭,還遮蔽着碼頭旁邊那座橋,遮蔽着橋下那清涼透澈的一道流水。那座橋天生奇怪,兩邊是香樟樹的蔸巴和老根,樹蔸巴中間架一塊古里古怪的石板,那石板橫看豎看就像一個碩大的腳巴掌。
這塊石板何以這樣,解釋不清,人們就說是仙人用腳板架的橋,所以就叫仙橋。
仙橋有蓋草的老庚,叫丙拐。蓋草一上岸,徑直要找丙拐的屋,碼頭上的人說,丙拐昨天夜晚死了。
蓋草唬了一跳,不相信地看着那人。
那人說,是真的。丙拐在瑤河鎮做泥工,從腳手架上摔下來,死了,屍體是昨晚用板車拖回來的。因爲是暴死在外面的,所以屍體進不了屋,停在後山呢。
一旁的人也證實,還叫他聽喪樂。果然就有哀傷的嗩吶聲隱隱地飄了過來。
碼頭上的人看見他們帶着一個溺水的,就指點他們去看醫生。醫生姓鍾,叫鍾遠逵,大瑤河一帶有名的老中醫。他兒子鍾榮達得了家傳,又去省城進修了西醫,在這一帶名氣就更大。
沿着碼頭古老的石板街一直走,走到盡頭就是鍾醫生的醫堂。很氣派的三層樓房,貼了白瓷磚,門頭掛了古色的牌匾,上書“杏春堂”三字,很遒勁、樸拙的筆力。
求醫的人很多,多是一些孩子。孩子有人陪護,醫堂裡就顯得熱鬧。接診的是小鐘醫生,面容白淨,也有了一部長鬚,很儒雅。他問了情由,安排百順把那人放在牀上。他翻翻那人的眼皮,看了那人的鼻口,叫也穿了白大褂的年輕護士端了薑湯來,給他餵了一小碗。然後叫她給病人打針,先是在屁股上打了兩針,再就是給他打點滴。
蓋草惦記着老庚的死,給百順、慶富說了,就直接到村裡的小賣部買了紙燭,還用白紙封了一份奠儀,匆匆往哀樂聲響的後山趕。
想起與老庚的交往,蓋草的眼淚一路都沒有幹。當喪樂隊的鼓樂聲在耳邊炸響時,蓋草真切地感到與他親密幾十年的老庚真的不在了,眼淚嘩嘩地流了下來。當老庚的兒女們跪倒在他面前時,他終於忍不住大放悲聲,嚎啕大哭起來。
蓋草六歲那年得了一場怪病,盧阿婆給他吃了很多藥都沒好徹底。盧阿婆說,天福這孩子可能不應我的手,去仙橋吧,找鍾遠逵,他治小孩子的病沒人比。母親帶蓋草到了仙橋,在鍾醫生的“杏春堂”,認識了丙拐的母親。丙拐得的病跟他差不多,攀談中,得知兩人都是同年同月,就讓兩個孩子認了老庚。兩家多了一門親戚,就這樣很親密地走動起來。
丙拐結婚以後,生了孩子,兩家還走動了好幾年。蓋草一直沒有娶親,後來又天南地北四處走,沒個定點落腳,兩家才漸漸疏遠。每次見面丙拐就勸老庚找個同庚嫂,還叫自己老婆四處給老庚物色合適的女子,蓋草終究是沒有成親。
丙拐比蓋草好,生有一男一女,兒子早幾年就娶了媳婦,還生了兒子。女兒考上了武漢的中南民族大學,也快畢業了。
蓋草在靈棚裡給老庚焚了香燒了紙錢,行了告別禮。
丙拐的兒子答了禮,請他一邊坐,母親和族上的長者要跟他商量一件事。
蓋草見過同庚嫂和族上的長者。
同庚嫂說,她想給丙拐燒瓜上樓,把屍體燒埋了。
蓋草有些疑惑。
長者中有人說,丙拐家一直虧當家人。他祖爺爺放木排下衡州,被土匪砍死在河裡;他爺爺去連州挑鹽,起了螞蝗痧死在路上;他父親去河裡撈絲草餵豬,爲了捉一個團魚,扎進水裡的樹蔸巴中間出不來,溺水死了。唉,他家當家的,沒一個好死的。這次,他又遭了兇路,索性請法師來做一個大道場,燒瓜上樓,斷了暴死的路,對後代有好處。
山裡人一般都用土葬,只有暴死在外歸不了家的,就請來法師火化焚屍,俗稱“燒瓜”、“上樓”。不說燒屍,而說燒瓜、上樓,也有來歷。一個意思是這樣講吉利、避諱;二是師父傳弟子這套法術時,一般用冬瓜試燒,故謂之“燒瓜”,而燒時只燒亡者身體,不毀其靈魂,遺體燒化成灰,而靈魂被法師超度。設若亡者年輕時受了度戒之禮,燒化後,靈魂可登仙界,成爲一方正神;而未度戒者,燒化後,靈魂只能超度在半天雲中,上不着天,下不着地,隨雲霧飄渺,成爲遊神。
蓋草聽說過這類法術,但據瞭解,如今能做這種法師的已經寥寥無幾。老庚祖上至今,當家的都沒善終,早該以“燒瓜上樓”之術作些了斷。他問,還有這樣高明的師傅嗎?
長者們都說,有的,隔壁藍山還有這樣的師傅。
蓋草說,主家有這個想法,你們族上的長者也答應,我沒有意見。
長者中有人說,族上派人去了香草溪報喪請你,說你不在家,幸好你還是來了。你跟丙拐是同庚,自然是父輩,是做得了主的。丙拐的兒女和一干孝子賢孫,再次磕頭謝了。族中主事的安排人寫了請帖、封了草鞋錢,趕緊去藍山請師傅來,今晚就設壇燒化。
長者中,有問丙拐老婆,問她可留一些念想。
丙拐老婆留下兩行淚來,抽泣良久,問留什麼好呢?
大家說,你自個定吧,心肝肚腹,你要留什麼就留什麼。
丙拐老婆說,那就留心吧。
主事的就告訴去請師傅的人,說主家這邊要給亡者留心。
丙拐老婆轉而一想,說還是不留的好,要就不燒,要燒就燒個乾淨。便決定什麼都不留,全身都燒了。
蓋草陪同庚嫂和侄兒侄女說了會話,記起百順、似錦他們還在鍾醫生那裡。就說了情況,說先去看看,再轉回來。
蓋草告訴他們,說自己有七八個人,晚上會一起來吊香。
孝男孝女稱謝道,勞煩同庚爺了。
蓋草告辭出來,又往“杏春堂”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