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清明酒的頭兩天,各家各戶的當家人聚在一起吃了個晚飯。這個晚飯臨時安排在鄧百順家。百順從火塘上取了一塊臘肉,蒸了,另外剁了一隻臘野雞,炒了,各家各戶也帶了一碗菜來,在門口的空坪上擺了一溜長桌,大碗小碗的菜也還豐盛。酒香谷的白雙喜也請了來,自然挑了兩罈子酒。酒菜上桌,已接近晌午了,村長麥慶富還在峒裡犁田,鄧百順一聲喊,三個後生趕着三條犍牛,一斗煙的功夫就把麥慶富的秧田犁了,跟着就來了十來個勞力,把秧田裡的泥巴團團捏了個遍,然後開好廂,然後撒上肥,然後就把浸在溪水中已經發出嫩芽的谷種撒了下去。坐到酒桌邊,麥慶富看到滿桌的酒菜,自己做村長的一點貢獻沒有,還要大夥幫他撒了谷秧,覺得有些難爲情。鄧百順代表大夥說,今天這桌飯各戶的當家人都來了,就等你一句話,後天就是清明酒了,村長你就給大夥安排吧。
麥慶富說,清明酒也不是今年才擺,照例吧!
便照例。第二天,鄧百順帶了十幾個精壯勞力在拔貢山下紮了五彩的臺子,彩條綵帶把山下所有的大樹都掛滿了。村裡的老人小孩負責“下單跑客”,婦女就負責趕製各式貢品點心、安排竈頭飯甑,負責鍋碗瓢盆筷子調羹的清理洗刷……九寨十八灣裡的長老、鼓樂師、歌媽、歌姐悉數拿到了紅帖,約定在清明節的頭一天晚上來。臺子周圍堆了九堆劈柴,只等點燃;臺子周圍插滿了野豬油浸過的火把,只等點燃;臺柱子上掛了九層松明子燈,只等點燃……每家每戶把最好的東西都置辦齊整,艾葉子粑粑,香椿葉粑粑,楓樹葉染的五色飯糰,茶油子,糯米餈粑……各式點心應有盡有;豬肉、野豬肉、山雞、巖鷹、山麂子甚至熊掌,都蒸熟了、曬乾了,只等擺上宴席。燒的高香一年比一年碩大,燃的紙燭一年比一年豐足。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前來參與祭祀的人流遠沒過去的壯觀。四鄉里的人,特別是一些壯年勞力,紛紛遠走他鄉去打工賺錢、去謀生計,營建自己的好生活。
山裡的木樓越來越少,磚房瓦屋越來越多,就是明證。
無論怎樣,在清明這天,留在村莊裡的人還是按舊時的禮節,用傳統的方式,去拜祭千百年來仍在眼前的這座聖土聖山,拜祭在這座聖土聖山上留下腳印的這位舜帝明君,祈求一年的風調雨順,一年的國泰民安,一年的家庭幸福,一年的六畜興旺……
鄧百順安排好了自己管的一攤子事,閒下來的時候,猛然想到了還有一樁要緊的事沒做。他拍了一下大腿,說:“彩臺子上對子還沒寫呢!蓋草,蓋草,蓋草都還沒回呢!”
一旁所有的人都跟着着急起來,還真忘記蓋草了呢!這怎麼辦?鄧百順說,蓋草他可是一直沒忘的,這幾天都一直唸叨着他。想到每一年清明,蓋草都會準時回到香草溪,趕每年一次的清明會,就是在原來他兩人滿世界跑的時候,他也要與鄧百順結伴回香草溪。祭拜舜帝湘妃的彩臺子上,少不得他寫的橫幅和對聯。
蓋草每年都回,從沒誤過事。他肯定會回,或許在路上吧!
那就算他回,算他在回的路上。筆硯他自己有,墨和紙都給他準備吧,紙是灑金的紅紙,墨是一得閣的香墨。
想到蓋草,大家還想到了一個人,那就是丁乙——奉丁乙,香草溪一個瞎眼道士。奉丁乙原名奉天祥,年輕時是香草溪最彪悍的漢子,方圓百里有名的獵人。因爲他的獵狗咬死了錦田圩大財主王大麻子的兩條看家狗,被索要100塊銀元作賠償,他拿不出錢來,還打了上門要錢的王大麻子的管家,被王大麻子告到縣衙,縣裡的保安隊來捉拿他時,他趁黑跑到山上,後來在藍山荊竹界子上落草,當了幾天剪徑的土匪。1935年3月,中央革命根據地軍區參謀長龔楚率紅二十四師七十一團290人從江西過來,奉命到湘南收容湘江戰役中失散的紅三十四師傷病,他們發動組織羣衆,建立了荊竹寨和麻江源兩支紅軍游擊隊,奉丁乙回到香草溪參加了新組建的麻江源游擊隊。麻江源游擊隊與荊竹游擊隊互相呼應,在寧遠、藍山、道縣、江華以及廣東連州邊界的大瑤山裡打游擊。紅軍在藍山荊竹寨和江華麻江源各建立一支游擊隊,荊竹寨游擊隊由胡仁生、曾昭志等13人組成,麻江源游擊隊由鄭富滿、李光華等10人組成。游擊隊在本地打土豪、燒炮樓,策應紅軍,並在大麻智捉並處決藍山縣第三區區董黃光庭。4月,藍山縣政府成立“清剿委員會”,向湖南省第五保安司令部迭電請兵。第五保安司令部司令歐冠派出兩個保安營,粵軍也派出一個營增援。4月24日至5日4日,紅七十一團及兩支游擊隊先後在紅涼亭、葫蘆坳、小米坳、麥下墟等地,與保安軍激戰8次。最後,紅軍彈盡糧絕,人困馬乏,陣亡70多人。龔楚叛變投敵,團長周金淦以下80餘人被俘,游擊隊戰士除少數被俘外,大部犧牲。
奉天祥親眼見到了同伴一個個倒下的慘狀。要不是因爲他眼睛受傷躲藏在他姑媽家,他也同樣遭受了游擊隊被保安營最後剿滅的厄運。他姑父揹着他東躲西藏,後來冒死把他背過了湘源錫礦,才使他撿了一條性命。但他的眼傷終究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時機,傷口化膿,最後雙眼都瞎了。回想那些在槍林彈雨中倒下的同伴,那些受傷被俘的戰友被砍下頭顱掛在縣城的城牆上,惡夢經常讓他汗流浹背。
姑父請來一個算命的瞎子,要他把天祥收在門下。但算命的瞎子卻給了他一個指點,要他到南嶽去。
他真的去了南嶽,在南嶽一個道觀開始束髮修道,取名丁乙。
紅衛兵上南嶽破四舊的時候,把他棲身的地方砸了,他跟被遣散的道友們一道下山,輾轉回到了香草溪。在香草溪,他同樣修道唸經,每年打下的幾十斤茶油,他捨不得吃,都用在點長明燈上。最近幾年,他堅持每年回南嶽一次。想像一個瞎子,要走那麼遠的路上南嶽,那需要付出何等的艱辛,又需要何等的毅力!
他最大的心願,就是在香草溪的拔貢山上修建一個道觀。他每一年到南嶽,就是爲了遊說這件事,爭取這件事。他要求得衆道友的支持,廣交人緣,籌集善款,修建道宇。
每一年的清明會,丁乙道師都要親自主持拜祭舜皇和湘妃的大典。今年,他還會回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