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30 給事真幹才

在周允元官廳前抖了一把威風,李潼便又被楊再思引回了正廳裡。

楊再思對李潼的要求還是頗爲上心,一邊命人前往尚書秋官官署去討取樂思晦有關的卷宗,一邊也在旁敲側擊的將此案始末稍作講述。

一般上升到宰相這樣量級大臣的禍福榮辱,其原因都絕對不是表面上呈現出來的那樣簡單。

樂家也不是什麼周朝鵲起新貴,父子兩代爲相,特別樂思晦,既掌門下要省、還監典選重事,其人死在天授二年朝中鬥爭最爲激烈的時刻,原因其實不言自明。

楊再思言語中還隱隱透露,其實樂思晦與竇家關係匪淺。

這些人情曲隱,李潼勢位達不到便難了解到。不過此類人情故事,即便了解到,意義也已經不大,反正人都已經死了,兒子都被牽入宮中一刀割了,可見餘勢已盡。

當卷宗送來的時候,李潼小作翻看,雖然朝中樂思晦已經被平反,但其涉案遠徒的其餘家衆相關卷宗、果然都被抽起,沒有發赦放免。

這其實只是一樁小事,畢竟平反基調已經定下來,只需要關鍵位置上的人一句話敦促,有司自然會加緊辦理。但對那些遠流的罪人們而言,可能就是生死兩種局面。

樂思晦榮顯半生,最後卻連這一句話的交情都沒有遺留下來,也不知是可悲還是可嘆。

李潼喚來樂高,隨手寫了一張便箋,吩咐由剛剛從司宮臺返回的楊思勖領着他前往尚書秋官敦促此事,甚至連正式的公文都不需要下達。

這件事本來就該做,無非刑司怯於來俊臣兇威、加上朝內也無人發聲才耽擱下來。

樂高見狀,已經是淚水漣漣,撲在李潼席前不斷的叩謝,可憐模樣讓人覺得心酸。

李潼也懶於憑此賣恩,只是擺手讓其速去。人情冷暖、世道常有,所以才顯得不忘故義那樣可貴。

“巽郎真有仁人風範,恩及微庶。這樂家小子能夠入事府下,也算是苦盡甘來。”

楊再思又微笑着吹捧一句,李潼則看他一眼,心裡不免唸叨:要不你把鸞臺侍郎位置讓給我,到我家來做奴僕,我也待你一樣好?

經過這樁雜事,才又講起李潼署中官廳位置所在。楊再思所安排的是正廳左側第三個小廳,這座小廳跟李潼還有淵源,原本是他故友李嶠在署官廳。李嶠年初複審狄仁傑等案事,也受牽連,被放爲外州司馬,所以歸都至今,李潼都還沒有見過他。

李潼對此自無不可,私屬的官廳更多隻是一個臨時的休息場所,真有什麼臺省大事,都要通堂辦理。靠近正堂的譁噪所在,睡個午覺都不踏實。

這時候,時間已經過了正午,也到了官署放飯的時間。於是楊再思又領着李潼前往食堂用餐,一路行走間,遇到的那些鸞臺官佐們,對他態度就顯得端正許多。甚至在食堂用餐的時候,還有人主動上前致禮。

對於這些變化,李潼泰然受之。他也是混過機關的人,明白職位與威嚴雖然相輔相成,但也並非絕對唯一關係。比如對案的楊再思,便是一個活生生的反面例子。

他自有一系列的立威計劃,眼下還只是牛刀小試,總要給人一個循序漸漸接受的過程,不要真把他當作一個窮極無聊的宗枝紈絝來糊弄。

朝廷提供的伙食還是不錯的,應季時蔬、包括各種蛋肉食材,品類豐富又足量。當然味道是比不上王邸中廚下精心烹製,但對工作餐而言,已經是非常的豐盛。

李潼舊事麟臺,所提供的工作餐就要遜色許多,他都不稀得吃,正好那段時間跟他奶奶關係好,可以去禁中蹭飯。

不過其他官佐們自然沒有他這種賤矯情,吃得還是很開心。而且還有人直接將食盒帶進食堂裡來,一邊吃着一邊將一些食材收進食盒裡,是打算連吃帶拿。

李潼注意到這些官佐們收揀的食材,大多是魚、肉之類的葷腥,然後才突然意識到,年中五月朝廷剛剛頒行禁屠令,禁止民間一切屠宰行爲。

他自己飲食是向來不受此困,偶爾就忘了這一節,此時見到鸞臺這南省要樞也公然違禁,就不免好奇,開口詢問楊再思禁屠令已經廢止?

“司農等諸司所轄近畿場廄,難免會有牲畜傷損,自然收入有司,助補百官食料。”

楊再思一邊解釋着,還一邊眨眼,大概是覺得這樣顯得親切又俏皮。

李潼聞言後則不免一嘆,這就是亂政害世啊,就連牛馬豬羊都過得不踏實。那些畜生們活此一生,無非是爲了供人驅使、飽人口腹,結果現在卻連個正常死亡都落不到,還要死於非命。

不過他所關心的並不是這個,而是官員們連吃帶拿的行爲。他向他奶奶提出本錢公營的設想,雖然主體是將諸州百司公廨本錢集中經營,但一項重要目的,也是爲了節省各項行政雜耗。

這項目標,說大也大、說小也小,落實到每個人身上,那就是別談什麼社稷大計,每一個在職官員都會關心落袋的錢財、入口的飲食。

譬如眼前,哪怕是鸞臺這種南省要樞,官員自己享受便利的同時,還要惦記家中妻兒久不食肉,我拿半拉羊腿,大周社稷就因此垮了?老子辛辛苦苦、兢兢業業,不值這半條羊腿?真要拿垮大周,我還是大唐忠臣呢!

本身就是在體制內動刀,而且涉及面覆蓋上下,李潼也明白,無論政策好或不好,都不可求訴急功。該要怎麼由小及大的推動改革,也是非常考驗人。

一個搞不好,給時局帶來的觸動還要甚於他奶奶所施行的酷吏政治,畢竟酷吏們所針對的只是少數,羣衆當中有壞人,百僚裡面有奸臣。雖然看着心慌得很,但如果頂頭上司被搞掉,興許還能給我騰位置呢。

李潼心裡想着這些,吃完飯後也沒有返回官廳,只是讓楊再思給他安排一名熟知典故的書令史,揹着手一路溜達到鸞臺官署門外,也不急着離去,只是在門前往復徘徊,好像在飯後消食。

時下雖然由唐入周,但官員們基本待遇也沒有發生多大變化,往往只有上午坐衙在堂。而到了午後,基本上就是放羊狀態了,前來鸞臺辦事的官員們也是驟減。

鸞臺雖然事務繁重,不同於其他諸司,但省中本身事務也有多寡輕重的差別,也是有着一些閒署存在。諸如諫議大夫、拾遺補闕這些本就沒有定事的官員,如果沒有分判省事與待制的職事,那麼午後基本上也就沒有正事了。

李潼在這裡溜達未久,便有幾名官員結伴由署中溜達着走出來,待見這位新給事在官衙之外散步,自然上前小作見禮。

“你們幾位是有雜使離衙?”

李潼微笑頷首,上前隨口問道。他也是明知故問,早在衙門外便聽到這幾人談笑要去喝花酒,其中兩個還絮叨着先把手裡食盒送回家順便拿錢。

但有的事情是能做不能說,幾人聽到問話,神情俱是一滯,片刻後連忙搖頭道是並無雜使。

李潼聞言後只是點點頭,也不說話,就這麼揹着手看着他們。幾人被盯得有些發慌,一會兒之後纔有機靈些的拉拉同僚的衣袍,示意先返回官衙。

人的名樹的影,這位新給事勢位如何先不說,單單來俊臣都遭其毒手、險被當街勒死,也讓這些官員們不敢小覷,自知這俊美無儔的皮囊下,是隱藏着一個不可輕觸的暴虐靈魂,實在不可當面交惡。

見幾人行回官廨,李潼才露出滿意的神情,並揹着手繼續向左近溜達。

幾人退回官廨,也並未歸署,只在門後暫避,過了一會兒又有一人探頭看看給事去遠沒有,這一探頭,恰好又看到給事走回此間,並問他:“有事嗎?”

那人連忙搖頭,訕訕退後並向同伴們做了一個無奈的表情,見這位給事溜達的挺過癮,一時半會沒有離開的打算,只能垂頭喪氣的先退回本署。

看着幾人背影,李潼冷笑一聲,新人新作風,你們連吃帶拿的,還想早退?沒門!就算是磨洋工,也得給我滾回去坐衙坐滿八小時!

崔元綜這個鸞臺官長去了政事堂便不回來,也沒給他安排具體的事務,楊再思則不好越俎代庖。但治理國家終究是自家買賣,李潼是不打算白拿工資,索性先抓紀律。

當然也不是所有人都這麼識趣,畢竟常年積習哪能一朝更改,有人一臉急色行出,道是家中兒郎有病,需要儘快回家。

李潼也不阻止,只是轉頭吩咐書令史將其人其事記下來,並一臉關心的表示,稍後一定奏報官長,捐助醫藥,自己也將親自登門探訪。

見其不依不饒,有人訕訕退回,有人似乎真的有事,道謝離開,李潼也不強阻。

也有人不乏忿色的分講此爲百司故俗,給事新入,故不知也。李潼對此也不強爭,只是微笑表示來日可以就此通堂辯論。

如此到了傍晚時分,宰相崔元綜歸署,意外發現滿衙官佐幾無早退,簡直前所未有的整齊。問明緣由之後,他一時間也是有些哭笑不得,不知該要如何評價,只能嘆息道:“給事真幹才也。”

0383 恩威並施,唯命是從0288 大廈將傾,人皆待食0465 大事將興,和氣無存0556 雍王坐衙,羣衆爭見0044 老朽昏聵,不懼一言0440 亂花漸欲迷人眼0415 慎之慎之,勿負乃祖0453 妖氛滿盈,功在今秋0286 竇七暴斃0454 朕能選你,亦能逐你1013 雅贈飛奴,長願師事0242 蜀女有才0944 兵敗辱國,不死何爲0840 太府巡坊,雞飛狗跳0657 欽陵擅權,贊普受制0346 聖皇賜經,各自有命0253 勿謂新王不死0234 刑威如玩物0412 薛師障車,魏王破家0392 仙蹤杳杳,還我巽卿0997 生則同衾,死則同穴1000 仕途未進,君恩已享0053 誤我少王0715 二王三恪,淵源何出0236 蜀商楊麗0894 郡王秀才,授職麟臺0274 只待神都制命0368 薛郎鐵頭0396 何患無勢,轉瞬即來0100 不望獨活0284 禍水東引0914 奴種辱我,唯以血償0542 乍聞故衣,姚崇震驚0566 刀光閃爍,狼騎出沒0881 漕渠流脂,穀米滿倉0576 天厭突厥,苦鹵灌口0674 唐王博大,予我從容0064 薛師信義0053 誤我少王0745 君臣鬥法,突厥南來0890 人情長久,取捨恰當0648 破賊如竹,直掠王都0986 內苑閒趣,璞玉磨劍0776 寧爲玉碎,不爲瓦全0956 聖人賜脯,感激肺腑1039 浴血殺敵,英姿壯否0604 諸胡聚首,桀驁伏誅0244 大王良教,甘霖慰我0969 香閣趣致,閒人勿擾1020 朝議未定,民聲先傳0998 六詔克定,吐蕃窮途0513 桀驁不馴,當棄則棄0771 恩威所給,公器所歸0168 大凶出洛,人共殺之0057 命途何艱難0719 柳生與我,並是一人0557 百萬巨資,不抵德音0447 嵩陽道大總管0960 青海盟會,以胡制胡0677 茶馬商貿,西康爲國0470 唯情不可恃,滿朝非君子0747 神都徵募,以定賊胡0133 太平歸邸0292 留財不留人0026 聖母臨人,永昌帝業0663 郭某詭論,誠能亂事0525 悍將入城,破財免災0935 蕃主東來,天威制裁0586 雍王勇健,使人心折0626 遊弈交鋒,不死不休0413 良辰嘉緣,鬼魅難阻0096 勇宦楊思勖0733 人事糾纏,有情難阻0558 用進黜退,當然之事0243 千金於世,需傍大枝0641 行臺事繁,諸計待功0195 良策面授,一擲千金0253 勿謂新王不死0858蕃土將躁,隴右嚴備0982 才流入京,羣士待選0308 吾皇萬萬歲0737 豫王西行,祭拜皇陵0282 眼高手低,矜傲排外0768 雙龍匯野,伏屍北邙1013 雅贈飛奴,長願師事0440 亂花漸欲迷人眼1041 頹志老物,不足興邦0142 就怕有壞人0946 天時在我,應時而興0541 雍王革命,仁恩普施0524 關隴豐儲,取貨助軍0906 彼之存亡,我之疥癬0032 君子滿朝0941 功在眼前,時不我待0830 新瓜脆爽,引人垂涎0431 千卒入都,只待召用0156 武氏羣英會0394 樑王雖強,自有能者1005 天家幼少,各具風格
0383 恩威並施,唯命是從0288 大廈將傾,人皆待食0465 大事將興,和氣無存0556 雍王坐衙,羣衆爭見0044 老朽昏聵,不懼一言0440 亂花漸欲迷人眼0415 慎之慎之,勿負乃祖0453 妖氛滿盈,功在今秋0286 竇七暴斃0454 朕能選你,亦能逐你1013 雅贈飛奴,長願師事0242 蜀女有才0944 兵敗辱國,不死何爲0840 太府巡坊,雞飛狗跳0657 欽陵擅權,贊普受制0346 聖皇賜經,各自有命0253 勿謂新王不死0234 刑威如玩物0412 薛師障車,魏王破家0392 仙蹤杳杳,還我巽卿0997 生則同衾,死則同穴1000 仕途未進,君恩已享0053 誤我少王0715 二王三恪,淵源何出0236 蜀商楊麗0894 郡王秀才,授職麟臺0274 只待神都制命0368 薛郎鐵頭0396 何患無勢,轉瞬即來0100 不望獨活0284 禍水東引0914 奴種辱我,唯以血償0542 乍聞故衣,姚崇震驚0566 刀光閃爍,狼騎出沒0881 漕渠流脂,穀米滿倉0576 天厭突厥,苦鹵灌口0674 唐王博大,予我從容0064 薛師信義0053 誤我少王0745 君臣鬥法,突厥南來0890 人情長久,取捨恰當0648 破賊如竹,直掠王都0986 內苑閒趣,璞玉磨劍0776 寧爲玉碎,不爲瓦全0956 聖人賜脯,感激肺腑1039 浴血殺敵,英姿壯否0604 諸胡聚首,桀驁伏誅0244 大王良教,甘霖慰我0969 香閣趣致,閒人勿擾1020 朝議未定,民聲先傳0998 六詔克定,吐蕃窮途0513 桀驁不馴,當棄則棄0771 恩威所給,公器所歸0168 大凶出洛,人共殺之0057 命途何艱難0719 柳生與我,並是一人0557 百萬巨資,不抵德音0447 嵩陽道大總管0960 青海盟會,以胡制胡0677 茶馬商貿,西康爲國0470 唯情不可恃,滿朝非君子0747 神都徵募,以定賊胡0133 太平歸邸0292 留財不留人0026 聖母臨人,永昌帝業0663 郭某詭論,誠能亂事0525 悍將入城,破財免災0935 蕃主東來,天威制裁0586 雍王勇健,使人心折0626 遊弈交鋒,不死不休0413 良辰嘉緣,鬼魅難阻0096 勇宦楊思勖0733 人事糾纏,有情難阻0558 用進黜退,當然之事0243 千金於世,需傍大枝0641 行臺事繁,諸計待功0195 良策面授,一擲千金0253 勿謂新王不死0858蕃土將躁,隴右嚴備0982 才流入京,羣士待選0308 吾皇萬萬歲0737 豫王西行,祭拜皇陵0282 眼高手低,矜傲排外0768 雙龍匯野,伏屍北邙1013 雅贈飛奴,長願師事0440 亂花漸欲迷人眼1041 頹志老物,不足興邦0142 就怕有壞人0946 天時在我,應時而興0541 雍王革命,仁恩普施0524 關隴豐儲,取貨助軍0906 彼之存亡,我之疥癬0032 君子滿朝0941 功在眼前,時不我待0830 新瓜脆爽,引人垂涎0431 千卒入都,只待召用0156 武氏羣英會0394 樑王雖強,自有能者1005 天家幼少,各具風格